马号里的马粪是很抢手的,老罗每个月出一次马粪,有人抢着要——哪怕先前没有口粮田,但自家院子里种菜也是需要粪的。
现在李龙一车拉回来的粪,顶马号两年出的粪的量,哪个不吃惊?
李建国和梁月梅都知道李龙是从山里拉的粪,所以没说什么。原本李龙是想着现在就把粪卸到地里去,但李建国不让,他说还是等雪完全化了,队里的东方红拖拉机开始犁地前把粪洒进去,然后一犁,粪就翻进地里了。
李龙隐隐觉得大哥是担心粪现在进地里,会被别人弄走。
当然他也只是猜测,第二天,李龙继续租着马车去山里拉粪,一直拉了五天,第六天不得不中止,因为今天队里要分队产了。
队产比较零碎,大到队里的马匹马车,小到库房里的账本等等,都编了号。
分队产自然不是直接分,依然是抓阄。抓到后也不是直接就把东西带走,是要给队里交钱,依据评估的价钱花钱买走。如果没钱,那就相当于放弃,其他人可以竞争。
李建国再次大显身手,抽中了七十六号大红马。
“七十六号马,评估价一百五十块钱。”会计陈强喊着。
前面抽中马的几个人中,有两个放弃了——一百多块钱,根本拿不出来。
李建国从容的上前登记,交钱,然后去把七十六号牵到了手里。
尽管已经知道李家有钱,但看李建国这么轻松的掏出一沓大团结付了钱,而且没有一点心疼的表情,还是让许多人羡慕嫉妒。
谁家不想有辆马车?别说马车,哪怕有辆驴车也行啊!
有了口粮田,后面拉麦子、打场啥的,不都得用?没有车就只能借,或者人力抱着,那多累?而且浪费时间啊。
只是让大家更加意外的是,陶大强的父亲陶建设花六十块钱,买下了村民田玉龙放弃的一头三岁口的驴!
一向是在队里条件倒数的陶家,什么时候也能一把拿出六十块钱买驴了?
不少村民感觉越来越看不懂了!
陶建设喜气洋洋的牵着驴回家的时候,陶大强向李龙投来了感激的目光。
有了驴,他就能安心跟着龙哥干活搞副业,而不必担心父亲会累着了。
第127章 干自己的活,吃自己的饭
这两天李家,连带着陶家都成了队里的议论中心。李家先买了马号,分地之后又拉来几大车粪,然后又在分队产的时候,一把结清买了队里最好的七十六号大红马。还从抽到马车的秦家手里花四十八块钱把马车买了。
这马和车都齐了,以后干活那利索劲儿,想想都羡慕!
连带着陶家都买了一头驴,虽然没买车,但陶建设已经发话了,现在就用家里的木头找曲木匠打一辆车子,赶过两天去供销社五交化商店买个车轱辘就齐活了。
谁都知道陶家是沾了李家的光,但现在说啥都晚了。
队里,或者说村里其他人家抽到大件,想要的话,大多数就是欠钱,或者借钱,还有些就和前世的李建国一样,忍痛放弃,或退而求其次。
不过这次分队产也把一些队里不声不响其实家里挺富裕的人给显了出来。除了李家外,王财迷家分到的东西自己掏钱买了,还有两家也买了队里的马和马车,这其中就有原本这里的老住户白家。
有这些人衬托,李家也就不那么显眼了。
接下来李龙又去山里拉了两趟粪,这边雪化完,队里开始用拖拉机犁地,李家人开始把粪往地里拉,边拉边往地里洒,洒完后,拖拉机犁地的时候一翻,就把粪翻到地下。
李家人进地的时候,发现村里人都在自家地里干活。现在还没到出公用工的时候,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地里忙碌着。
谁都清楚,现在多忙一些,把地里整干净,秋天多打粮食,除去交公粮、提留啥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哪怕为了孩子能多吃几口细粮,现在也要多干些。
地还没犁,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在捡拾头年翻出来的芦苇,有些则是在捡甘草根。芦苇如果不捡出来,翻到地里,它就又能长出来,而且极难除干净。
甘草根则是收购站要收的一药材,虽然便宜,但现在捡到,积少成多,也是一笔外财。
王财迷开着拖拉机进地,在地头那里停了下来。
李龙上前,在轰隆隆的东方红七十五链轨拖拉机声响中,给驾驶室里的王财迷递过一包烟去。
“王大哥,呆会儿犁的时候,帮我家往外翻一犁铧呗。”李龙一边掏打火机给王财迷点烟一边说道,“这边上地比较平,又没啥芨芨墩子,翻着应该不费力。”
“这样啊……”王财迷一边抽烟一边皱着眉头看着李家的地边。
长达五百米的地条子,如果多一犁铧,这地就能多出半亩来,这李家小龙算的精啊。
李龙看他这表情,笑着说:
“王大哥,不让你吃亏,等晚上给你割两斤肉,咋样?”
“行。”王财迷把雪莲烟往兜里一装,说道,“看你也实诚,我就冒这个风险给你偏一犁过去。”
其实冒屁的风险,油是队里出的,拖拉机现在也是队里的,王财迷把犁铧往外偏一点儿,根本就不会有人去说——毕竟界桩是打的两家地中间,像李家这样处在条田外围的,根本没界,也没人去管。
直到再过了第一轮土地承包的时候,条田外面要搞绿化,挖出一条长长的绿化带种上了杨树,那时候才算有界。
李家已经将粪全洒到了地里,看着王财迷开着拖拉机轰隆隆的开始犁地,李建国过来问:
“小龙,你给王财迷说啥?”
“我给他说,让他犁的时候往外面偏一犁铧,这样能多半亩地。”
“他答应了?”李建国有些意外的看着李龙,他都没想到这一出。
“我给他一包烟,又答应他晚上给他拿两斤肉,他就答应了。”
“这个怂货!”李建国骂了一句,不过他想想说,“小龙啊,多半亩地,能多打一百斤麦哩!这是好事!”
“嗯,我去捡甘草根去。”李龙笑着说,“咱地外面那滩上都是甘草,这一犁铧下去,能犁出来不少甘草根。”
甘草根不光能卖,村里人不少患有咽炎的,会把甘草留下来一截,嗓子不舒服了就削一小块含在嘴里,会起一些作用。
等王财迷犁完地,李龙和梁月梅也抱着一大捆甘草根回到了地头的马车上。李建国则是在地里又走了一遍,把犁出来的芦苇根又捡了一遍。这时候,一点都不能马虎。
晚上不等李龙去给王财迷送肉,他自己就已经来到李家。梁月梅给他提了一块三公斤的野猪腊肉,他在李建国的笑骂中,美滋滋的提着肉离开了。
接下来就是耙地平地切地和播种。北疆地块大,好处就是这些过程都是机械化,人工极少。
而这个时候,队里也是需要出工挣工分的时候了。
开年第一次出工,是要去挖大渠。
北疆的农田水利建设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在搞,依托地利,把许多湿地、小湖改造成了水库,开挖了如同蜘蛛网一样的水渠,然后依托水渠开垦了许多的耕地。
这些渠完全就是平地里挖出来的,因为没有后世水泥板加固,所以每年两边的泥,水带来的沙都会给水渠造成淤堵,于是开春第一件事情,就是清渠。要把水渠两边的加高,里面长的草铲掉,淤堵的地方挖通。
小渠还好,大渠那就是个力气加技术活了。底下的人要把淤泥挖出来扔上去,上面的人再把泥给加固到渠边——大渠深一两米,用铁锨一锨锨把泥挖出来,不会干的人,一天手上就能起七八个血泡来。
李龙没打算干。干一天一个工分,他一来不缺,二来对这个活真的不想再干了。
说懒也行,说看不上也行。
所以李龙打算接下来打算当个村里的混子。
但走之前,李龙还是提了一块野猪腊肉去了一趟村主任许成军家里。
因为天气热了,肉如果不处理已经无法保存了。李家还没有熏肉的习惯,所以干脆就把肉切成条,抹上盐做成腊肉,当然这也是李龙的建议,主要还是应对像王财迷这样的人。
更多的肉直接切了燷成臊子,上面有一层油压着,能放半年不坏.腊肉就是以送人为主。
“哟,小龙来了,咋还拿肉了呢。”马红梅看着李龙过来,热情的给他倒了杯水,然后喜滋滋的提着肉去里屋了。
许成军看着李龙问道:
“有啥事,说吧。”
第128章 半公半私的建议,老罗的安置
“队里这两天是不是要挖渠?”李龙开门见山的问。
“是啊,你是不是不想干?不想干就不去了,你也不缺那俩工分钱。”许成军对李龙倒挺了解。再说了,看在那一块肉上面,他也不会为难李龙。
“我说的是另外一件事情。”李龙说道,“咱队的小海子上面是一条干沟,每年山上洪水都从这里冲下来,然后会把小海子北堤给冲出一条口子来。
现在学生娃娃正是上学的时候,洪水一冲,苇沟里的路就不能走了,得从小海子的坝上绕过,队里还得派人护送,麻烦不说,还危险。”
“那你想干啥?”许成军觉得李龙说的有道理,但他绝对不会认为李龙是一个这么高尚的人,这其中必然有他自己的打算。
“我想队里清理队里的干渠的时候,把小海子边上的干沟和干渠挖通,等洪水来的时候,水直接从干沟流到干渠里面,这样就不会把小海子北面冲开,洪水也不会冲到苇沟下面去,娃娃们上学的路也不会断掉,队里也省得麻烦。”
后世李龙知道这叫融雪性洪水,每年都会过来。以往洪水小的时候,从上面干沟冲下来的水会顺着小海子西面的冲沟冲到下面的苇沟里,然后一路流向下流的大海子。
平时苇沟里是没水的,就算有水也非常小。生产队通往乡里的路就从苇沟里过,这里也没桥。直到四五年后,乡里才在这里修了一座一直用到后世的混凝土大桥。
小海子被冲毁那一年洪水特别大,上面的干沟水直接满了都溢出来了,小海子侧面的口子水也是满了。
整个小海子里面的水都和大坝齐平了,闸门提到最高但仍然没能把洪水全泄掉,最后洪水越积越多,冲垮了大坝,然后带着海子里的鱼一起冲向了下游。
虽然洪水过后,队里很快组织人员把坝修好,但那些跑掉的大鱼是没可能再长起来了。这一次洪水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带来的泥沙在小海子里淤得太多,导致后面小海子慢慢变成了地上水库,存水量逐渐变小,到最后直接失去了水库的功能,然后基本上就被废弃了。
而这一年,因为洪水冲垮了小海子,导致苇沟里满是水,路断了,学生足足停了一个星期的课。
李龙想改变这个情况,就必须从最开始的洪水抓起。
只要能把上游的干沟和干渠连接起来,在洪水初期就把水从干渠放走,让洪水不要积聚起来,这样小海子就能保住。
这干渠深两米多,宽有三五米,和小河也不差,不仅负责浇灌着本村近两千亩土地,还负责下游的另外几个村子的灌溉任务。
只要从最开始就从这里泄洪,那洪水就无法积聚起来,也就引不起那么大的麻烦。
唯一麻烦的就是从干沟里挖出到干渠口子来,这个工量相对大一些。
“你说倒的确是这个理。”许成军点点头,又摇摇头说,“但大家不一定听啊。毕竟不是谁家都有娃娃,再加上今年才分地,大家干队里的活肯定没有那么积极,都想着去干自家活了……”
“这好说。”李龙掏出四十块钱放桌上,“一个工八分钱,这四十块钱就是五百个工。全队干三五天没问题吧?按双倍的工算,我觉得想干的人应该不少。”
“那是真的,不过……你这样做图啥?”许成军有些疑惑,这李家小子是钱多了烧的慌吗?
“主任,我也不瞒你。”李龙知道许成军人精得很,不说清楚他肯定不会放心,便耐心的解释,“你也知道我这一冬砸冰窟窿卖鱼挣了些钱。
实话说这钱都是从小海子得来的。我就怕哪一天啊,来大洪水直接把小海子给冲垮掉了,那以后想挣这个钱就挣不到了。所以现在提前把洪水引走,那不就安心了嘛。”
这么一说,许成军就明白了。
他能理解李龙的想法,笑着说:
“行,到时派工的时候,我就加上那一段,把干沟和干渠挖通。反正干沟在上游,那边地势高,也不怕干渠里面的水流到哪里去。”
这四十块钱,自己至少能落下二十。不过想想李龙能掏出四十块钱来出这个工,他这一冬至少能挣一百多——鱼还真好卖!
只可惜这活一般人干不了。不过现在副业放开了,等农闲了,是不是也让自己的那几个堂兄弟去试试?
李龙从许家出来,就去了马号。
现在马号已经归李龙所有了,不过老罗还在里面住着。只是现在马号里已经没有马了,空荡荡的,比较安静。马号里原来的干草也在分队产的时候分掉了,现在看着里面有些破败。
李龙走过来的时候,老罗正在马号外墙边上蹲着,看着李龙过来就站了起来。
“小龙啊,你这是收马号来了?”老罗问着有些紧张。
虽然他有家有院子,但说实话,习惯了在马号里住着,搬回去还有些不适应。
“收啥啊,我过来看看你。”李龙笑着说,“老罗,你就在这里住着。我跟你商量个事儿,后面你种地不?”
“不种了,我是队里的五保户,队长说地让别人给我种,到时把粮给我就行了。”老罗叹了口气,“养了十几年的牲口,也不会干别的了。”
“那我要从山里弄来东西,打个比方像小野猪娃子啥的,你能不能帮我养着?”李龙问,“到时我给你给工钱,咋样?”
“真的?那敢情好!”老罗咧开嘴笑了,“真要这样,你放心,我绝对把牲口养的好好好——随便给俩钱就行!你家那匹七十六号闲了也可以牵过来叫我养着,养习惯了,现在每天不听听马叫声都睡不着。”
李龙也笑了,这不是双赢嘛,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