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77节

  “明天我去县里,到时给你拿过去?”李龙明白李向前的意思。

  “好好好,太好了!”李向前感觉自己的心情跟坐了过山车一样高低起伏。

  如果不是李龙现在在村里,他都想直接去李龙家里,先看看那羊头骨再说!

  挂了电话,李向前才想起来,李龙好像没说要啥报酬。

  这货不会狮子大张口吧?

  想想上次的事情,有可能!

  不过就算大张口,自己也认了!

  第二天天麻麻亮,李龙和陶大强两个就一起到了小海子。

  这一趟,就算李龙也有些忐忑——这一世第一次下网抓鱼,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第131章 报酬自选?

  距离太阳出来还有近两个小时,现在天麻麻亮,正是一天里最冷的时候。

  李龙裹紧了衣服,仍然感觉阵阵寒意往骨子里钻。

  初春的北疆还是挺冷的。

  到了小海子,陶大强对李龙说:

  “龙哥,收网有啥说法没?”

  “没啥,一条条网就跟收绳子一样收起来,然后一卷,装袋子里就行。”李龙说道,“主要是别掉进槽子里去就好。”

  “那龙哥你别下水了,我把网收起来就行,不然这五块钱,我拿着亏心。”陶大强认真的说道。

  李龙想了想,说:“行。”

  陶大强笑了笑,脱去了裤子,弯腰抹了一把水塞衣服里把胸口拍了拍,然后慢慢的顺着昨天的位置下了水。

  往前走出三十几米,他找到了网头的位置,弯腰解开绳子,开始捋网收网。

  李龙眼尖,很快就发现,距离网头两三米的地方有一条鱼挂在网上,好像是条白鲢。四指的网能挂住的白鲢怎么说也得有个一两公斤,那鲢鱼还活着,在网上甩着尾巴蹦着。

  “大强,收起一条网就解开放尿素袋子里!”李龙在岸上喊着。

  陶大强应了一声“好”,然后就从腰间裤带上取下尿素袋子,把一条网放了进去,然后收下一条。

  因为陶大强的身子挡着,李龙换了位置,然后就看到他提起的网上,一条条大大小小的鱼挂在上面,总的来说,不错。

  虽然看样子肯定是没掏冰窟窿得到的鱼获多,但这可是拿到县里都能活的,看着感觉就不一样!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陶大强拖着尿素袋子往回走,李龙能看到那尿素袋子里装的满满的,也不知道是因为进了水,还是的确有很大的收获。

  “龙哥,最大的鱼是条鲤鱼,两三公斤呢!”快到岸的时候,陶大强兴奋的说道,“可惜还有一条更大的只挂了个边,所以我一抖网的时候它跑掉了……”

  “没事,这网就这样,挂不住就只能任鱼跑掉,你快上来!”

  陶大强上来,把尿素袋子打开给李龙看,李龙拍了他一把:

  “快穿衣服!”

  他看得出来,陶大强的脸都白了,身子在打哆嗦,只是因为逮到了鱼,所以兴奋的根本感觉不到冷。

  陶大强把秋裤和裤子套上,这才感觉到冷,而李龙这时候已经把尿素袋子里的水控了出来,然后背上就往家里赶:

  “快走,回去再说!”

  陶大强从李龙背上抢下尿素袋子说:

  “龙哥,这事就交给我吧!”

  他身高腿长,很快就窜到了前面,似乎身体里有使不完的劲。

  老话说鱼身上有火,果然没错。现在陶大强应该还没从逮到鱼的兴奋劲里出来呢。

  两个人来到了李家,李龙从屋里取来塑料布,铺开后把尿素袋子里的网和鱼一起倒在塑料布上,有些鱼立刻扑腾起来。

  “现在网是乱的,咱们要把它们分开成一条一条的,然后每条网上的鱼先取下来,尽量不伤网。”李龙给陶大强说,“当然最好也别让鱼死了,不然不好卖钱。”

  李龙进屋去拿洗衣盆,看梁月梅正在炒菜,李娟要早早上学,梁月梅已经给她晾好了苞谷面粥在外窗台上。

  “回来了?”梁月梅问了一句,“先吃饭还是先取鱼?”

  “先取鱼。”李龙拿了洗衣盆出来,李建国和李强都跟了出来,已经洗漱完的李娟也出来看了一眼,虽然很想继续看,但马上要吃饭上学,她只好端了粥去里屋。

  “哟,有大鱼啊。”李建国笑着说,“看来今天收获不错。”

  三个大人加上李强这个小个子一起围着塑料布开始取鱼。李建国在渔场干过,是老手,自然知道先把网一条条捋在一起然后取鱼。

  陶大强有样学样,李强却是看着哪条鱼大就想取哪条,被李建国喝斥了一句:

  “强强,别乱拿!网搞乱了就不好拾了!”

  李强乖乖的听话,靠在李龙边上,李龙捋网的时候,他就帮着取鱼。

  一条条鱼被取了下来,院子里弥漫起了浓烈的鱼腥味儿。

  邻居的陆大嫂出门倒水,正好看到,便隔着院子喊了一声:

  “李娟他爸,你家今天又逮鱼去了?”

  “是啊。”李建国应了一声,“小龙下网逮的鱼,呆会儿上街去卖鱼。”

  “挺好。”陆大嫂提着盆过来看,李建国提起一条一公斤多的白鲢塞给她,陆大嫂推辞不要,李建国直接放进了她盆里,“拿着吃吧,不值啥钱。”

  陆大嫂嘴里说着“那多不好意思”,手里提着鱼喜滋滋的就回去了。

  李龙笑了笑,继续取鱼。十几分钟后,四条网上的鱼都取了下来,李龙刚要去换衣服,就听梁月梅在屋里说着:

  “你吃些菜!光喝粥半中午又饿了!”

  “我来不及了!”李娟大声喊着,“没时间了。”

  李龙急忙过去,打开门对李娟说:

  “娟,你别急,吃饱了再走。我现在要去街上卖鱼,正好骑车带你去学校。”

  一听小叔要骑车带自己去学校,李娟一下子笑了:“好!”

  李龙去东屋换了衣服,又给自行车打足了气,这时候李建国已经习惯性的把鱼挑好,分装在两个尿素袋子里,然后倒上水,袋口绑在一起,分别搭在了自行车的两边。

  梁月梅走出屋门,对李龙说:

  “小龙,你吃了再走啊。”

  “不吃了,早市开的早,早点去看看情况,把鱼卖掉后在街上吃也行。”

  李建国让陶大强在这里吃饭,陶大强说家里父亲已经准备好了,他吃完过来拾网。李龙对他说:

  “你上午拾完网,如果没事,提着撒网去水库试试。等我回来也去看看能不能撒上鱼。”

  陶大强应了一声,快步往家走去。

  李娟快速的吃完,李龙在后座上铺上双层麻袋片,让她坐在上面不至于被装鱼的尿素袋子弄湿衣服,然后骑上自行车就往村外而去。

  一路上,李龙能看到不少学生步行去上学,偶尔有人会招呼李娟,李娟也会和同学打招呼,声音里满是自豪。

  到了小学外面,李龙下车,李娟和他招呼一块就要走,李龙从兜里掏出五块钱来递给李娟:

  “中午饿了如果不想吃馒头,就去门市部买点吃了,你正长身体,可别饿瘦了。”

  “谢谢叔!”李娟的声音很大,李龙笑着摆摆手,让她进学校了。

  骑上车子顺着路往县里去。李龙有好些天没去早市了,他现在还真好奇早市会有什么变化,卖鱼的多吗?会不会影响自己?

第132章 想占便宜?没门!

  李龙并没有直接去早市,而是先去了大院子,开锁进屋取了两个大搪瓷盆,扣在自行车后座上,用后座的卡子卡上推出院子锁好门,然后蹁腿上车,骑着往早市而去。

  天光已经放亮,街面上行人多了起来,但骑自行车的人还是少,李龙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李龙把速度蹬到最快,风驰电掣的来到早市,发现这里比以前热闹了很多,不少人已经会吆喝着卖东西,不再像以前那么沉默。

  一眼望过去,卖鸡蛋的,卖公鸡母鸡的,卖肉、卖鱼的,卖大扫把小扫帚的,甚至还有些直接拿着砌墙工具就蹲在外围,李龙猜测这些人应该是打零工的。

  卖东西的摊子有四五十个,买东西的人也不少,吵吵嚷嚷讨价还价,有了市场的模样。

  来往的人中,骑自行车的比较少,所以李龙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目。

  李龙下车推着自行车进早市转了一圈,虽然没问,但也听出来卖东西的价钱了。

  猪肉已经涨到了一块八一块九一公斤,羊肉也涨到了一块二,鸡蛋八分一个,公鸡三块一只,母鸡两块五一只——这是均价,按个头大小不一样,略有变化。面粉五毛五,大米六毛五到七毛——东西都涨价了。

  市场里一共有两家卖鱼的,一家是卖大鲤鱼,一块一一公斤,鱼放在尿素袋子上,看着已经不活了。还有一家是卖的小鲫鱼,比李龙这边带来的鲫鱼还要小,李龙猜测应该是小渠沟里逮上来的鱼。

  他看市场中间没什么空位了,干脆就在早市边上将自行停好,取下两个大搪瓷盆,把尿素袋子拿下来解开,分别把鱼倒进了两个盆里。

  因为骑自行车过来卖东西的人本身就少,所以李龙算是自带吸引力光环,他这把鱼一倒,活鱼在盆里欢快的游动,噼里啪拉的声音立刻就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

  “小伙子,你这鱼咋卖的?”一个六十岁左右,短发老太太过来问。

  “小鱼八毛,大鱼一块。”李龙笑着说,“今天早上刚逮出来的,个个都活的,绝对新鲜!”

  “价格……”老人家犹豫了一下。

  “我刚看过了,您应该也问过了,这早市上,我这价格独一份。”李龙回了一句。

  “行,那给我称些小鲫鱼,来一块钱的。”

  “行。”李龙拿秤开始称鱼。

  说是小鲫鱼,但个头很匀称,都是巴掌大,比另外那个摊子上卖的小鲫鱼大不少,是活了两三年的那种。而且小海子里的鱼非常漂亮,不是白惨惨的那样,很好看。

  有了开张生意,后面立刻就有人过来。

  李龙这一次下四条网逮到的鱼差不多有三十多公斤。后世他记得小海子经历几次大洪水,存不住水和鱼之后,下六条三层挂网,最多一次也就逮十几公斤鱼,而且最大的也不过五百克的大板鲫——现在的资源还是真丰富!

  毕竟他下的可是单层粘网!

  问价的人不少,但买鱼的人不算多。有一个老头过来蹲在盆边上,左边和拉一下,右边和拉一下,还不时抓起一条鱼看看,李龙忍不住说道:

  “老叔,你要哪条鱼我给你抓。”

  “我要自己抓。”那老人头也不抬的说。

  “你这样乱和拉,一会儿鱼死了,我就不好卖了。”

  “你鱼死了关我啥事?”老头气哼哼的说道。

  李龙顿时就不开心了。

  正好有个中年人过来问鱼价,李龙把老人的手从盆里拨拉出来说道:

  “老叔,有人买鱼了,你要不买的话,麻烦让一让,别影响我做生意!”

  说着就对那中年人说:

  “大鱼一块一公斤,鲫鱼八毛。”

  “这鲫鱼真漂亮,给我称两块钱的。”中年人蹲下来看看在水里扑腾着的鲫鱼赞了一句,“回家熬汤喝。”

  “行家啊!”李龙一边夸着一边取鲫鱼上秤。

首节 上一节 77/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