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632节

  到了这时,何青生三位、才重新变得矜持起来,放下碗筷、端起了酒碗。

  许启珍扭头看着陈凡,眼里满是惊讶,“你在哪儿学的厨艺?感觉比长江宾馆大师傅做的还好吃!”

  何青生和谭庸齐齐点头,都眼巴巴地看着他。

  陈凡干咳一声,翘起二郎腿,点燃一支烟,那烟雾随着气流奔向舱外,随之一起的还有某人的声音,“做饭这种事,不是有手就行吗。”

  三张脸整齐地垮来,有心想发飙,但看到滚烫的锅子、雪白的鱼肉,决定忍了。

  何青生喝了一口黄酒,再抽出两支烟,和谭庸一起点上。

  吞云吐雾了几秒之后,才干咳一声,“昨天和前天的会议,非常成功,现在呢,咱们单位可以说万事皆定、只待成功。

  那什么,老赵和老钱昨天就去找了小边,即将全面接手函授中心的工作,老孙也去了《江南文艺》杂志社,要跟那边商量、将《文学青年》杂志从那边剥离、正式独立出来的事情。

  他们的主要工作将以这两块为主,这几位又都是老同志,做事稳当,我们以后等结果就行,不用过问。”

  说着抽了口烟,想了想又喝了口老黄酒,扭头看着陈凡,“你这酒哪儿买的?很好喝啊。”

  谭庸也连连点头,“醇厚!”

  陈凡眼角微抽,“回去送你们一坛。”

  何青生、谭庸,“好嘞。”

  此时他们非常庆幸,刚才陈凡说要出来独钓寒江雪、并要在船上开伙的时候,他们并没有阻拦,反而同样起了兴致,迫使许启珍只能跟着他们上船,在湖上召开新一届主席团第一次会议。

  至于还有一位主席团成员没在,这个并不重要,回头跟他通个气就成。

  却没想到,到了船上还有惊喜。

  冲着这锅清炖江团,便值得跑这一趟了。

  多了一坛老黄酒,更是超值加倍!

  心满意足之后,何青生终于把注意力都拉回到工作上,对着陈凡说道,“反正昨天的工作会议上讲得很清楚,其他事情一切照旧,唯有你负责的对外交流,是今年的重点项目,关于这个,你有什么计划没有?”

  陈凡沉吟两秒,默默拿起自己的碗,舀了几块鱼肉、又盛了半碗汤,慢条斯理、一口烟、一口酒、一口肉、一口汤,吃完之后,扭头看着许启珍,“许姐,以前函授中心和文学青年杂志,都是慧芳在做执行,你帮我回去问问她,是想继续在这两个项目里深耕,还是跟着我做新项目。”

  刚才他吃吃喝喝,边上三人也没闲着,一不小心又各自干下去一碗。

  听到陈凡的话,许启珍赶紧抬起头,不假思索地说道,“不用问,她想继续跟你。”

  陈凡眉头轻挑,没想到这个小姑娘还如此重情重义,是被自己的才华所折服了吧!

  然后便听见许启珍继续说道,“开会前我就跟她聊过,虽然函授中心和杂志社是现成的摊子、也是她跟着你支起来的,但是一眼就能看到底,前途也就这样了。

  要是继续跟你的话,那又不一样,现在关于如何发展经济、要不要打开大门的讨论尘嚣甚上,在文化领域来说,总会在与文化部讨论过后,确定了要打开门交流的基调。

  只要没有大的变动,那么外联部应该是我们单位里面最有可能性的部门。何况你还不是一头雾水,亚非区有小本子的高桥出版社兜底,欧美区又有你舅舅的公司,可以说先天条件是最好的。

  慧芳要是跟着你,不仅能继续建功立业、搭建起我们省作协的对外交流基础,说不定以后还能有机会出国学习。

  相比留在那两个项目里面,想都不用想,跟着你一定更有发展空间。”

  陈凡眯着眼睛,所以没有感情、都是利益?

  看着陈凡的脸色,许启珍呵呵干笑了两声,“当然,慧芳个人也更倾向于在你的领导下工作,你多好啊,敢放权、敢兜底,让她这个今年才毕业的学生娃,得到了足够的成长,这样的领导去哪里找?根本就找不到嘛!”

  何青生、谭庸:……???

  陈凡算是听明白了,边慧芳还是想继续跟着自己,那么事情就好说了。

  他抬头看着何青生,“这次会议以后,恐怕很难再像之前那样,全单位资源都可以调配、来服务联络部了吧?”

  何青生想了想,直指问题核心,“你是想加人?”

  陈凡笑着递过去两支烟,“外联部说是有两个分部,可除了我和边慧芳,就只有段主任一个人,他手底下连个办事员都没有。

  再一个,对外联络,是要懂外语的,之前你们和高桥英夫联系,还是找了协会里的那几位翻译家做翻译。现在既然要把外联部正式做起来,总不能还靠这种临时抓壮丁的方式吧?”

  何青生沉吟两秒,正色问道,“你想怎么做?”

  陈凡笑了笑,说道,“第一步,先把架子搭起来。两个分部,除了分部主任,一定还要各自有三到五名办事员,才能及时处理各种工作,其中至少要有一名外语人才。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懂英语的优先,俄语虽然是苏盟的工作语言,可是以咱们现在跟老苏的关系,有没有都不重要。

  另外,既然现在我们跟高桥出版社有紧密的合作,那么一名懂日语的肯定必不可少。”

  顿了一下,他看了看愁容满面的何青生,耸耸肩说道,“暂时就这些吧,等把人配齐了,再谈下一步。”

  何青生脸上苦得能滴出水来,连鲜美的鱼汤都不香了、老黄酒也没味儿了。

  他搓了把脸,对着陈凡说道,“你说得轻松,英语优先、还必须要一个懂日语的,我也想啊。可是你让我上哪儿找去?

  就去年和今年招的那些大学生,刚进校门就被各大单位盯上,京城的直接被部委视作盘中餐,下面各个地方的也都差不多,江南大学和师范大学,是省城外语人才最多的学校,可那些人早就被省里盯上,连市里都插不上手,你让我找谁要人去?”

  陈凡将烟伸到炭炉里,掸掸烟灰,对着他笑道,“先让人事处去试试嘛,再不行您老亲自出马。不试一试,怎么知道结果呢?”

  何青生听得差点气结,合着不是你去办是吧?

  他愁眉苦脸地抽了口烟,扭头看了看谭庸,再看看许启珍,“要不,先让人事处试试?”

  谭庸和许启珍相视一眼,琢磨了两秒,都轻轻点头。

  只是都在心里为刚上任的人事处老李感到悲哀。

  可怜刚恢复的人事处,让他这个熟悉单位情况的老同志挑大梁,就被扔一块烫手的山芋,不知道会不会冲到老何办公室跳脚啊?

  陈凡靠在椅背上,笑呵呵地不说话。

  让我做事?没问题啊,先把人给够再说。

  只要给足了人手,我就把工作分配下去。

  何主席和许秘书长教的嘛,不要怕放权、要多给下面的人机会,底下的人出了成绩,自己的成绩才更高!

  这一个难题先放一边,何青生又问起陈凡的打算。

  陈凡也不遮掩,将自己的想法交代得清清楚楚。

  几人边吃边聊,吃完了鱼肉、又将准备好的白菜下锅,最后还是被吃得干干净净。

  这时也差不多到了中午,今天不用吃午饭了,加上酒劲上来,便打算都回家去睡觉。

  陈凡划着船,从大雁群中穿过,惊起飞鸟无数,慢悠悠回到码头。

  还没等船靠岸,便看见边慧芳站在亲水平台上挥手,“主任,省里有人过来说,你舅舅要来啦,让我赶紧通知你。”

第672章 老师干不干?

  陈凡摇着船桨,小船儿慢悠悠靠上码头,不偏不倚刚刚好,没有一丝晃动。

  他先将缆绳系上,随后拎起斗笠和蓑衣走上栈台,这才问道,“有没有说什么时候来?”

  何青生三人也赶紧上岸,眼巴巴地看着边慧芳。

  刚才他们还在讨论,打通了与小本子的交流通道之后,下一步就要把跟美国的交流渠道建立起来。

  他们要的可不是国际写作计划那种纯粹的学术交流渠道,而是和高桥出版社一样,可以文化出海、创汇的那种。

  而这个任务,毫无疑问只能落在陈凡头上,只要能搭上他老舅的线,还怕没机会合作?!

  却没想到,陈凡还没联系,边慧芳就来报信。

  被三双炽热的眼神盯着,边慧芳也不紧张。

  自从跟了陈主任之后,这样的眼神她见多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嗯,虽然现在是陈副主席、副理事长,不过她已经决定跟着领导走到黑,而陈凡的主要工作是领导外联部,还兼着外联部的主任职务,如果她留下来,肯定也是在外联部工作,所以她叫陈主任,一点毛病也没有。

  听到陈凡的问话,边慧芳立刻说道,“是祁厅长的秘书高姐亲自来通知的,我仔细问过她,说是周先生昨天到的京城,然后通过官方渠道联系到我们,今天一早,高姐就来单位了。”

  说到这里,她还不自觉地看了面前的四位领导一眼。

  意思很明显,领导们都不在,只能让她这个小虾米接待,然后过来找人。

  许启珍干咳一声,“我们一上午都在船上开会,初步决定要给外联部增加人手,回头等人事处把人招回来,你可要多带带他们。”

  边慧芳“哦”了一声,目光不自觉地瞟向小船。

  如果不是船舱里一股菜味儿,还有四人满身的酒气,她就信了。

  不过这事好听不好说,她立刻重新打起精神,继续说道,“听高姐说,京城那边的意思,是周先生这次的行程比较紧张,可能没时间过来。如果主任你这边时间方便的话,最好是去一趟京城,跟周先生见面。”

  陈凡刚才就在思索,如果按照正常的行程,从美国到国内,需要在东京中转,而从东京回来的飞机,会经停上海。

  自己已经拍了电报告知他们,上海的房子已经重新装修好,随时都能入住,而他没有落上海,却直接去了京城。

  还有,不是他联系自己,而是通过相关单位联系。至于为什么是文化厅,是因为目前作协还归属文化口管理,不像以后由宣传口管辖,所以他们通过省文化厅来转述,完全符合工作流程。

  那么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周正东这一次来国内,一定是为了公事、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不能随意对外联络。

  再想到现在这个时间点,陈凡心里顿时有了明悟,猜到他过来是干什么的。

  只不过心里又有了新的疑问,为什么他会掺和进来?不合理啊。

  等边慧芳说完,他便回过神来,点头说道,“行,我知道了。”

  何青生在一旁立刻说道,“你别一句知道了就完了啊,这是多好的机会,刚才你不说了吗……”

  陈凡摆摆手打断他的话,呵呵笑道,“何叔,你不会是想在湖边吹冷风吧。”

  听到这话,许启珍跟打配合似的,立刻打了个寒颤,跺着小碎步往陈凡家里走去,“进屋进屋。”

  几人立刻跟在后面。

  到了家门口,陈凡将斗笠和蓑衣挂在外墙上,跺了跺脚,在门口换了双棉鞋,才走进去。

  至于其他人,早就换了鞋进门。

  谭庸还在吐槽,“你可真讲究,进屋还换鞋。”

  陈凡将大门关上,将寒风关在门外,随即拉亮电灯,这才说道,“换鞋可以保持卫生,省得一天到晚的要拖地。”

  再抬起头,好嘛,都不用人招呼,何青生和谭庸一左一右坐在罗汉床上,身体靠着床几,一副慵懒的样子,一点也不把自己当客人。

  许启珍则坐在另一旁,拉过电暖气打开,距离近得跟烧烤似的。

  还好,边慧芳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忙着端茶倒水。

  只不过,谁让她把果盘也端出来的?

  陈凡只能坐在许启珍旁边,看着抓瓜子吃的何青生,“既然你让我过去,那我过两天就去京城。不过话先说清楚,我老舅已经把出版社给了我表姐,他现在基本上不管出版社的事,所以跟他谈,用处不大。”

  这倒不是他故意推脱,而是事实。除了陈凡自己的作品,周正东对出版社的工作一概不过问,都交给周亚丽在处理。

  像与省作协对接这种“小事”,他绝对会让周亚丽去办,这也是难得的锻炼机会,何况还有陈凡在这边盯着,怎么能随意放过呢。

  听到陈凡的话,何青生愣了一下,随即沉吟两秒,说道,“没事,不管是你舅还是你姐,反正把人联系上、事情说清楚,后续我们再安排专人对接。”

  他同时还在心里吐槽。上半年的时候,他也见过陈凡那个表姐,分明就是个学生嘛,可家里却将这么重要的出版社给她练手,不愧是连省领导都要出面的大资本家,简直就是不把钱当钱。

  话说回来,周亚丽现在还真有点不拿钱当钱的意思。《龙骑士传说》第一部,已经卖了两百多万套,同时也打通了欧洲那边的销售渠道,就在当地寻找印刷商合作,这个数字还会继续扩大。

  一部书如果不打折,包括作者的稿费在内,出版社可以回收约一半的资金。而这套书的总售价是8美元,现在已经收回了近一千万美元,随着欧洲市场铺货,这个数字还会源源不断地增加。

  这么多钱,她当然财大气粗,区区一家出版社又算得了什么。

  陈凡抽出一支烟点上,也不管何青生他们,笑着说道,“行,既然这样,那我买后天的飞机票走。”

  这时谭庸说道,“今天下午不是就有一班飞机吗,现在去还来得及。”

首节 上一节 632/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