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趴在窗户上,眼睁睁看着谭庸进了倒数第三座院子、何青生进了自己隔壁那座。
至于许启珍,从自己和何青生房子中间的空地走进去,沿着一条狭窄的鹅卵石小路,上了几阶楼梯,再直接往前走进小院。
终于彻底死了心。
这以后还不被他们拉着聊工作、聊到大半夜啊?
长长地叹了口气,陈凡这才将车开进院子。
原本今天下了大雪,刚才一路过来的时候,路边都堆积了不少被铲过去的雪,此时院子里也差不多,也不知道是哪个好心人帮忙,雪都被铲到栅栏边上堆着,院子里只有刚下的薄薄一层。
推门下车,顺手把车门关上,踩着雪走到门前,掏出钥匙开门,再拉亮电灯,橘红色的灯光刺破黑暗,却不能给房里带来多少温暖。
湖边的房子就这样,既然想要夏日的凉爽、和开门见水的情调,就要接受冬天的寒冷,还有浓厚的湿气。
跟上次过来时不一样,此时房子里面所有家具就位,堂屋的正墙上,挂着李先生的画像。
虽然老人家不在了,但一直到后世,依然有很多农村家庭在挂他的像,更别说现在,那脚步声还没走远呢。
画像下面,不是这年头常见的八仙桌,而是一张宽大的罗汉床。
原本陈凡定了三张大床,一张放主卧,两张分别放客房,但主卧那间不是改成火炕了么,便将原来的床挪到客房,然后又把客房的一张罗汉床挪到客厅,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至于堂屋两旁,则是一张张的紫檀座椅和茶几,格局有点复古的味道。
嗯,家里的家具全是紫檀,要不然也花不了那么多钱。用陈凡的话来说,湖边湿气重,紫檀木扛造。
左转进了主卧,前半部分是书房,西墙是整面书架,隔开卧室的也是一整面到顶的书架,再往里才是卧室。
看着占据了卧室大部分面积的火炕,陈凡感到非常满意。
走上前摸了摸,嘶……,好凉!
而且还有一点点灰尘。
这里又没人帮他做家务,可怜以后只能自己动手了,倒是可以给许久没动的家务技能、涨涨经验值?
话不多说,干活儿吧!
先去厨房,原本给客厅准备的八仙桌,被放在了这里,如果人不多的话,这里倒是可以当成餐厅,毕竟这厨房也够大的。
与卧室相邻的墙壁旁,砌了一座炕灶,灶旁是一堆柴火和木炭,北面的窗户下,还有一个灶台,上面摆着煤气炉,灶台下方则是煤气罐。
灶台上还有一个小本本,陈凡拿起来一看,原来是煤气本,拿着这个本本,就可以到指定的地方加气。
将小本本放下,转身开始烧柴,顺便烧一锅洗澡水。
等火烧旺,他又忙着去打扫卫生。
也不用做全部,主要把炕擦干净,待会儿要用的盆子、桶子都要洗出来。
陈副主席不禁感叹,升了官还要自己干活儿,劳心劳力啊。
一通忙活之后,火炕终于烧热,屋子里暖洋洋的,尤其是主卧,跟暖房差不多,还没有一丝烟味儿。
匆匆洗漱完,铺上被褥,往里面一钻。
关掉灯,听着外面的凄厉的北风呼啸声,还有隐约可见的雪花,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
这才是生活嘛。
第671章 独钓寒江雪
天边飞来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L形,一会儿排成V形。
到了星湖上空,跟下饺子似的,扎着脑袋穿破风雪落到湖面上,嘎嘎叫着不走了,划着水到处找东西吃。
湖心某处被大雁包围着的地方,有一只小小的乌篷船停在水面上,陈凡盘坐在船头,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手里拿着钓竿,正儿八经的在钓鱼。
黑色的乌篷顶上落满了厚厚的一层雪花,但不代表陈凡来了很久。
不过是出船前,他只打扫了船头和船尾,船舱顶部没管,积了一天一夜的雪,能不厚么。
也就是这个乌篷质量还不错,四周是坚硬的木头,只在顶部用乌篷罩住,而且呈拱形,方便卸力。乌篷的材质是竹篾,编织成凉席一样的东西,然后反复刷几层桐油、再漆成黑色,可以防风防雨,这么大的雪才压不垮。
换成后世那种旅游性质的乌篷船,被这层雪压下来,估计篷子都要垮掉。
一条好的乌篷船,不仅是渔民赖以生存的工具,更是他们的安居之所。
整个长江流域,包括洞庭湖、洪湖、鄱阳湖、太湖,一直出海。再从黄浦江出海口往南,直至琼州岛,包括香港、台弯,当年到处都有这种以船为家的渔船。
各地的称呼也各不相同,有的叫疍家渔船、或者是连家渔船,也有的叫疍民、疍家人、艇户,早期文献里面,也称他们为游艇子、白水郎、蜒等。
说的都是这种住在船上的人家。
电影长津湖里面的伍千里回家,他的父母弟弟都住在船上,那就是疍家渔船。
(剧照,疍家渔船)
陈凡之前写过的一篇《疍家渔船》,讲的就是水上人家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抗战杀敌的故事,剧情大约跟《红高粱》差不多。
而渔船的规模大小也各不相同,小的就在船上搭个竹蓬,船身比普通小木船长一米多,里面铺上木板可以睡觉、拿掉木板就是生活空间,也就是陈凡屁股下的这条船。
稍大点的跟剧照里的差不多,船舱里面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可也就那样。最大的则和楼船一样,不仅分上下层,还有专门的厨房和厕所。
此外还有用木筏连成排的排筏,在排筏上建木屋,组成一个小村落。这种在老港片里面比较常见。
这种疍家渔船在北方就很罕见,原因很简单,除了楼船之外,这玩意儿没比茅草棚好到哪里去,基本没多少保暖性,长江以南还好一点,长江以北、冬天住在水上,会死人的!
可即便是在温暖的广东地区,过冬的时候,也得在船里烧一个小煤炉取暖,要不然真熬不过去。
像这样的水上人家,要到2018年左右才全部上岸。比如洪湖就是在2016年,提出“洪湖围网一亩不留,围网竹竿一根不剩,渔民全部上岸。”
还有广东西江水域的肇庆,也是在2018年,为这里最后207户渔民提供廉租房,解决了他们上岸居住的问题,之后疍家渔船才渐渐消失。
不过那是几十年后,至于现在,这样的渔船简直不要太多,长江两岸随便找个码头,都有成片的疍民聚集区。
在这种聚集区附近,自然少不了建造、修补渔船的小船坞。
而各地的公社对疍民也没有放任不管,全民登记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对于疍家渔船,一般被归为当地公社的“运输社”,又或者是成为渔业公司的一部分,属于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
原本陈凡只希望黄天志帮忙弄条小木船、方便钓鱼就行,却没想到,他竟然搞来几条这种疍家乌篷船,就很给力!
他坐在船头垂钓,不一会儿,便悠然提竿,一条巴掌大的鲫鱼被钓出水面,带起点点涟漪。
陈凡却摇了摇头,摘下鱼钩,随手一扔,砸在一只大雁头上,鱼儿噗通一声掉进水里,可还来不及游走,就被另一只大雁叼住,嘎嘎两下就吞了下去。
被砸的大雁转着脑袋叫了几声,没有人承认对鲜鱼炸弹负责,只能再次将脑袋扎进水里觅食。
陈凡刚把钓钩甩进湖里,身后乌篷的舱门便被推开,一股热气伴着许启珍的声音飘出来,“那么大一条鱼,怎么扔了呢?”
陈凡头也不回,“巴掌大的鱼也叫大?咱还是别跟鸟抢食,我立马给你们钓只它们吃不下的。”
何青生抽着烟,伸到炭炉上掸掸烟灰,“那你快点,这水都要烧开了,等着鱼下锅呢。”
他旁边是靠在棉被上抽烟的谭庸,看他懒洋洋的样子,就知道被烤得不想动。
陈凡依然没回头,只是打了个手势,“很快就好。”
话音刚落,他便猛地提竿,一条尺长的江团便被拉了上来。
看到这一幕,谭庸也不懒了,推着何青生就走出船舱,踩得小船直摇晃。
吓得许启珍虚扶着炭炉,失声尖叫,“你们慢点,小心水壶倒了。”
陈凡回头笑道,“没事,这是疍家人生活的渔船,底仓比普通船深很多,没那么容易翻。”
许启珍见小船晃了一会儿就恢复平衡,卡在桌坑里的炭炉、和上面的炉子也都好好的,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随即摇头叹道,“独钓寒江雪确实很有意境,就是太容易让人提心吊胆。”
谭庸此时也放慢动作,讪讪笑了笑,眼睛却直愣愣地看着江团,“这家伙大呀,准备怎么弄?”
陈凡扭头看了他一眼,笑道,“当然是清炖。”
何青生很好奇,“江团不是温水鱼吗,这大冬天的还能钓到江团?”
星湖有水道与一条长江支流相连,里面有江团并不奇怪,让他奇怪的是这么冷的天,是怎么钓到江团的?
陈凡一边处理鱼,一边笑道,“您这话说的,江团的活跃水温在24到28度,又不代表只能生存在这个温度区间。
零度以上、三十八度以下,江团都能生存,现在湖面都还没结冰,水底怎么着也有个五六度的样子,江团也只是停止觅食活动,又不会翻肚皮。”
何青生更加不解,疑惑地看着他,“都停止觅食活动了,你是怎么钓起来的?”
陈凡微微一笑,“运气。”
随即将他们往船舱里赶,“要炖鱼了啊,都进去坐着。”
一把刀在他手里简单比划几下,江团便开膛破肚,斩成大小均匀的鱼块,就着湖水清洗干净,几只大雁立刻游过来、冲着他瞪眼。
陈凡也不小气,直接将鱼杂扔给它们。
也就是今天姜丽丽不在,否则一定捉两只活的回去。
船舱里面,谭庸将烧开的铜壶提下来,何青生转手将一只铁锅搁上去。
陈凡将鱼放在盆里,将斗笠和蓑衣挂在舱门口,随即钻进去倒油、放生姜,等油温烧热,拎起江团扔进锅里,随着一阵滋啦声,霎时香气四溢。
许启珍深吸一口气,“好香。”
随即看着陈凡操作,眼里带着几分怀疑,“你还会做饭?”
陈凡呵呵笑了笑两声,“一点点吧,就图个新鲜。”
听到这话,何青生三人顿时对他不抱希望。
许启珍更是想将锅铲抢过去。
可惜陈凡动作太快,呼呼啦啦几下,几种调味料下锅,再倒开水、盖上锅盖,不一会儿,锅里就响起咕隆咕隆的声音,以及一股浓郁的鲜香气。
鱼儿下锅,陈凡顺手将厨具收拾干净,掀开舱板、从里面拿出一颗大白菜,拿在手里、用筲箕接着,刷刷几刀下去,便堆满一筲箕。
拿着筲箕按在湖水里涮洗,提起来放到盆子上沥水,再拿毛巾擦手,陈凡这才宣布准备完成。
回到船舱里,坐在许启珍身边,从壁橱里拿出四个小碗,和一坛老黄酒。
倒了点热水,将黄酒温上,几分钟后,揭开锅盖、倒了点黄酒进去,再焖两分钟,清炖江团就做好了。
每人一碗酒,锅里是乳白色的鱼汤,可爱的江团在汤里浸泡,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
这时候许启珍已经忘了刚才的质疑,挑起一块鱼肉放到嘴里,刚尝了一口,便两眼发亮,连评价都顾不得多说,直接端着碗开吃。
对面的何青生和谭庸都没好到哪里去,端着碗吹热气、吃肉、吐气、喝汤一气呵成,如此重复。
唯有陈凡在一旁端着酒碗,心里怀疑他们是不是忘了来干什么的?
想了想,又转身走了出去。
三个吃货只是看了他一眼,便继续奋斗。
他们都在担心,如果自己动作不快一点,会不会吃得最少?
很快他们就不担心了。
没过多久,陈凡便端着盆子进来,里面满满的都是江团鱼块。
何青生眼睛都直了,这个也是运气?
陈凡将鱼肉倒进锅里,再加了点生姜和盐调味,盖上锅盖,等汤再烧开,鱼肉也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