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61节

  然后指了指后院,“我还有点事,要赶着去弄。”

  肖烈文一听,立刻转头看着他,“这新闻稿都写完了,还能有什么事?”

  陈凡笑道,“您刚才不是说,战地记者在战场上没有照相机,就画素描吗,我就想着去学习一下素描,就算这次用不上,等学会了,说不定哪次就能用上了。”

  肖烈文一听,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随即对着叶树宝说道,“先不管能不能成,小陈这个态度就很不错。”

  叶树宝也提出口头表扬,“不错,年轻人就是要有这种学习劲头,争做标兵。”

  张文良视线瞟向两人,强烈怀疑他们在指桑骂槐,可是他没有证据。

  就在陈凡抱着那本《美术常识》,一边学一边在旧报纸上打线条,一点一点地攒着经验值的时候,杨书记和张队长也到了公社政府大院。

  很普通的一个院子,两扇铁栅门敞开,只要在门卫那里登记,谁都可以进。

  院子里是一个两百多平米的场坪,之所以布置这么大,是因为有时候生产队的人过来开会,会驾着骡车来,面积小了放不下。

  场坪里边是一栋红色的砖瓦小楼,外墙与小楼之间的那段边墙便是自行车棚的位置。

  另外在小楼的另一边,还停着两辆吉普车,那是公社的公车,一辆供书记和主任使用,另一辆则由其他部门共用。

  车型不用说,自然是畅销了十多年的BJ212,自从1965年在北汽厂诞生之后,这款车便长盛不衰,从最初的少量生产,只能供应重要单位,到后来几次扩大产能,畅销全国,如今已成为国民神车,除非是买不起,或者用不到,否则几乎所有基层单位都在用这种车。

  先将自行车停好,两人便直奔钱书记办公室。

  这年头的领导干部还中规中矩,不像后来,连街道主任都恨不得配两个秘书。

  钱书记的办公室就在二楼走廊尽头,门口没有办公桌,也没有人拦着,敲敲门,里面传来“请进”的声音,杨书记便推门而入。

  看到是他们两个,钱书记当即站起来笑道,“你们怎么一起来了,这几天也没别的大事吧,跟挑堤有关?”

  说着便拎起水壶,给他们倒了两杯水,又请他们到旁边的沙发上坐下。

  杨书记和张队长分别落座。

  到了领导面前,张队长还是以杨书记为先,此时便由杨书记开口。

  他先客气了一句,“还是钱书记能掐会算,我们还真是为了挑堤来的。”

  钱书记脸色微变,正准备问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便看见杨书记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纸,摊开后放在他面前,“这个是我们队里通讯员写的新闻稿,请你看看能不能用。”

  “新闻稿?”

  钱书记又是一愣,一边将稿纸拿起来,一边说道,“伱们队里什么时候有通讯员了?”

  顿了一下,他心里一动,看着杨书记两人问道,“不会是那个陈凡吧?”

  杨书记咧着嘴呵呵直笑,“除了他还能有谁啊。”

  张队长也笑道,“我们几个也就是脱盲的水平,全大队学历最高的还只是个初中肄业,读读报纸看看文件还行,要说写东西,还真没这个水平。”

  钱书记听了他的话,却轻轻一叹,“说起这个教育,就是我最头疼的事之一,你说咱们年年往学校里面投了这么多钱,偏偏群众家里就不爱让小孩读书,绝大部分读个初小就不让读了,甚至还有只读一二年级,乃至不读书的,更不用说初中和高中。

  搞到现在,你们五个大队都凑不出一个懂普通话的正经广播员,最后还是靠一个外来户顶上。”

  杨书记和张队长相视一眼,都抿抿嘴不吭声。

  读书?

  读了书又有什么用?

  读个初中当不了干部,要是早些年,5、60年代的时候,还能在镇上面谋个正经的差事,连工厂都优先招中学生。

  但是现在要招的早就招满了,再招工的话,要么是工人子弟,要么是分配下来的中专生,普通的初中生还哪来的机会?

  至于高中生,毕业了又不像中专生一样是干部,而且没有推荐也上不了大学,读书还要家里供学费和生活费,有几个家庭愿意供一个成年劳力去做这种无用功?

  而上中专、上大学,都要靠推荐,普通家庭的孩子谁给你推荐?

  所以一来二去,一百个家庭里面,倒有九十九个不乐意孩子上学。

  顶多读个初小,不当睁眼瞎也就够了。

  只有那种小孩强烈要求读、成绩也不错、家里也有些家底的家庭,才会去冒险试一试。

  前途就摆在那里,愿意花那么大的代价去冒险的终究还是极少数。

  钱书记也只是说句牢骚话,根本就没想过他们会回答自己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拿起稿纸看。

  刚开始他还有点心不在焉,但只看了一小段,脸色就严肃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干脆起身走到办公桌后面坐下,拿起笔做记录。

  他看这篇新闻稿的时间可比杨书记他们长多了,这一看就是二十多分钟,看完之后,才抬起头呼出一口长气。

  杨书记和张队长都满脸紧张地站起来,走到他面前。

  钱书记抬起头笑了笑,“文采斐然啊!”

  杨书记和张队长相视一眼,又一起看向他。

  啥意思?

  钱书记笑着摇头,“我是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我都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一听这话,两人又是相视一笑,连钱书记都这么说,那公社广播站肯定会采用了吧!

  钱书记看了看手里的稿纸,沉吟两秒,随即说道,“这篇稿子留在公社发可惜了,这样,”

  他说着便起身站起来,“现在还不到4点,我这就送去县城,可以上明天早上的县新闻,然后再看看情况,能不能被推送到地委日报。”

  说完之后,他扬了扬手里的稿纸,笑道,“要是能被地委日报看中,你们卢家湾可就要扬名啰。”

第105章 取取经

  从公社政府大院出来,杨书记干咳一声,“老张,你先回去,我去办点事。”

  张长江愣了愣,“再有两个多小时就天黑了,这时候去办什么事?私事啊?”

  杨书记瞟了他一眼,“你回去就完了,怎么就那么多废话呢?”

  “废话!”

  张长江指着他手里的自行车说道,“车在你手里头呢,我走回去得三四十分钟,骑车回去十分钟不到。再说了,咱们一起出来的,回头伱家里问我,那我总得给他们一个说法吧。”

  杨书记知道不说是不行的了,先左右看了看,随后干咳一声,轻声说道,“这不是广播站都开了3天了吗,也不知道其他队办得怎么样,我就想趁这次机会,过去交流一下,找他们取取经。”

  张长江倒抽一口冷气,怔怔地看着他,“老杨啊老杨,你说你这脑袋瓜子是怎么长的?这种馊主意都能想得出来?!”

  杨书记脸色一板,便要好好教训他。

  什么叫馊主意?我去找兄弟大队学习学习经验,怎么成馊主意啦?

  然后就听见张长江说道,“关键是你还想撇开我单干,这种好事都不带我,忒不是东西。”

  杨书记脸色微僵,“哪有什么好事,就是……。”

  张长江将他手里的自行车夺过来,嘿嘿笑道,“我速度快,把四个队都逛一遍,说不定还能在天黑前赶回家。”

  说完就将腿跨过去,一脚蹬着脚踏板,“上车。”

  杨书记也不含糊,当即跳上车,“仔细着点,别窜沟里。”

  张长江蹬着车就走,“把心放回肚子里,保证稳稳的。”

  随即又笑道,“可惜没带小陈出来,还差了点意思,不过你说等他们明天早上听到新闻,他们心里头都是些什么想法?”

  杨书记,“……”

  这都什么人呐?!

  ……

  陈凡关在广播站里练习素描的基本功打线条,一直打到5点钟广播结束,才收拾东西下班。

  到了中院一问,杨书记和张队长竟然还没回来,也不知道那边是个什么情况?

  肖队长他们也在纳闷,骑着自行车,快的话一个来回都要不了20分钟,可现在都快两个小时了,难道是公社钱书记留他们吃饭?

  想不出个所以然,陈凡便先回家。

  快步走出村子,再迈开腿跑步,等到家的时候,才5点一刻。

  姜丽丽正在院子里杀鱼,看到他回来,当即抬起头笑了笑,“回来啦,今天顺利吗?”

  陈凡先将打狗棒靠墙放着,走过去说道,“还行,稿子写完了,杨书记和张队长送去公社,也不知道能不能用上。”

  姜丽丽睁大眼睛,“这么快,都送去公社了吗?”

  随即笑道,“肯定可以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一起去送。”

  陈凡打了个哈哈,“我也是这么想的。”

  听到这话,姜丽丽噗呲一下笑出声来。

  正常人谁不客气两句,他倒好,直接就认了。不过这种坦率的样子还挺可爱。

  想到这里,姜丽丽脸上飞起一抹红晕,低着头继续杀鱼。

  不一会儿把鱼弄好,用水清洗干净,她稍作收拾便准备去厨房做菜。

  刚抬起头,就看见陈凡拿着个垫了白纸的书写板在写写画画,时不时的还看自己一眼。

  她不禁有些奇怪,“你在写什么呢?”

  陈凡,“写生。”

  “写生?”

  姜丽丽不解地皱了皱脸,“那是什么?”

  陈凡抬起头,满脸严肃地说道,“等我写完了,你就知道是什么了。”

  姜丽丽挑挑眉头,轻轻转了转眼珠,笑道,“那你慢慢写吧,我去做菜。”

  等她进了厨房,陈凡也回到房间,将挎着的水壶和布包摘下来。

  这只布包是陈凡自己缝的,用的是黄老四送的那块布,就算黄老四后来又送了一块,也远远不够做一套衣服,他便索性剪了做布包。

  反正他要求不高,结实一点,能装东西就行,主要还是为了涨一点裁缝经验值。

  不过做好之后,这只土布挎包的效果还不错。

  一整块布分成三段,下面两段叠合缝制成包,上面一截做成包盖,他还用竹子削了个小拇指大小的如意做纽扣,再用剪下来的边角做了一条包带,连姜丽丽看了都说好。

  最重要的是,有了这只挎包,那个小闹钟就不用拴在腰上揣在兜里,直接装包里就行。

  水壶和布包都挂在墙上,陈凡继续画刚才的那幅画。

  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座土墙屋作为背景,然后再画出姜丽丽的身影轮廓,前面还有一只木盆,双手伸在盆里。

  轮廓出来后,陈凡继续描绘细节,重点是脸部特征,用了最多的时间。

  细节方面就不是那么好画的了,尤其他还是个新手。

  先吃晚饭,洗漱完,又在灯光下画到晚上9点,才终于将这副画完成。

  陈凡举起来检查了一下,先点点头,又摇摇头。

  画得还算合格,但是也仅仅合格而已,毕竟刷了一下午,也才将绘画技能刷到LV2,要求不能太高。

  只是这幅画就不好拿出手送人,还是自己留着吧,等把技能等级刷上来,再另外送她一副素描图。

  倒是这个水平去画大堤上的劳动场面也够用了。

首节 上一节 61/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