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62节

  陈凡继续说道,“首先立场要站定,其次人物要清晰,最主要的,是把咱们卢家湾的名字宣扬出去,只要抓住这三点,这篇新闻稿也就差不多了。

  毕竟这是咱们自己报送的报道,跟人家报社记者写的不能比,那万一要是人家看着太长,篇幅太大,不给登了呢?

  再说了,这次就是个小工程,要不了几天,再磨蹭下去,只能在咱们自己队里播了。”

  听到最后这句话,肖烈文便不再犹豫,“行,反正也只是个小工程,差不多就行了。”

  随后摆摆手,“那你先回去,抓紧时间把稿子赶出来,完了给杨书记和张队长审稿,合适的话就往上送。”

  陈凡毫不迟疑地点头,“好嘞,您就瞧好了吧!”

  回到广播室,他便拿出昨天写的大纲开始写稿。

  广播室里装备齐全,草稿纸、铅笔、钢笔都有。

  替公家办事,陈凡肯定不会拿自己的东西补贴,便用了这里的草稿纸和笔。

  不过他也没有滥用浪费,先用铅笔写,列大纲,打草稿,两个多小时,洋洋洒洒写了3千字,将昨天从杨书记他们那里听来的东西、自己看报纸列的套路,还有今天实地考察看到的内容都写了进去。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有些不适应。

  毕竟后世基本上都是电脑打字,很少有书写的机会,这手写就不熟练。加上还要构思,写字的速度就比较慢,一个小时才写了八百字。

  那为什么后面一个小时竟然能写两千多字呢?

  因为当他写满一个小时后,又开启了“书法”技能。

  尽管只是LV2的硬笔书法,却让他立刻找回当年学生时代的感觉,码字速度大增,一分钟能写40多个,这才只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初稿。

  接下来便是改稿。

  首先不合时宜的字句不能要,其次检查关键要素是否齐全,就是昨天他列的那几个要点,最后才是有关主题的报道内容合不合适。

  又是一个小时过去,等改完稿,陈凡已经饥肠辘辘。

  9点钟播完广播,采风接近一个小时,写稿加改稿时间一共3个小时,此时已经是下午1点。

  他除了早上姜丽丽给他煮了一碗水泡饭,就没吃过别的东西,不饿才怪。

  不过这时候他也没了吃饭的心思,抓紧时间换上钢笔,将修改好的稿子誊抄到几张稿纸上。

  LV2即将满级的硬笔书法算不上特别漂亮,却也工工整整,令人赏心悦目。

  整篇三千字的稿件抄完,已经到了下午2点。

  陈凡拿着稿件,脚步打飘地走到中院办公室,放在几位领导面前,“新闻稿写好了,请领导们审核。”

  杨书记惊讶地拿起稿纸,看了他一眼,“这么快?”

  陈凡点点头,“嗯,广播完了就去采风,然后就一直在广播室写稿。”

  顿了一下,又说道,“您不是说了吗,这就是个小工程,两三天就完了,过了今天就只剩两天,要是不抓紧时间,就算公社和县里肯采用,也过期了啊。”

  叶树宝一拍巴掌,“对对,我听人说过,这个新闻稿啊,就是要讲究一个时间性。”

  “呸,那叫时效性,没文化还掉书袋。”

  肖烈文在一旁嗤之以鼻,随即看着陈凡说道,“那伱没吃午饭?”

  陈凡笑了笑,“没事,再过三个小时就可以回去了,不差这一会儿。”

  “那不行。”

  张队长立刻站起身,板着脸说道,“人是铁、饭是钢,干工作也要讲究方法,李先生也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就没有饿着肚子干工作的道理。”

  当即走到门口大喊,“三虎、三虎。”

  张文良嗖地一下出现,“大伯,啥事?”

  张队长,“小陈还没吃饭,去,搞一碗热饭过来,加两块腊肉腊鱼,要肥的。”

  张文良也不问为什么,“好嘞。”

  又嗖地一下消失。

  这时杨书记已经一目十行看完第一张纸,不管身边站着谁,就头也不抬地递了出去。

  张队长快走一步赶紧接到手里。

  肖烈文和叶树宝也不嫌弃,凑过来一左一右头挨着头地看。

  十几分钟后,杨书记率先呼出一口长气,将最后一张稿纸递给张队长,满脸笑意地抽出烟杆,往烟锅里面填烟丝。

  不一会儿三位队长也看完了。

  张队长将四张稿纸重新叠好,咧着嘴拍拍陈凡的肩膀,“好小子,我就说没看错你,真是个干通讯员的好材料啊!”

  叶树宝连连点头,“那话怎么说来着?就上次公社钱书记讲过的,啊,对了,有高度、有深度、有热度、有力度,说的就是小陈这样的文章啊!”

  肖烈文与有荣焉,也抽出烟杆哈哈大笑,“采风的时候,我陪他去的,那柴山的故事也是我给他讲的。”

  杨书记抽了口烟,“还用你说,人家白纸黑字都写着呢。”

  随即笑得看不见眼睛缝,“还有我和老张,上河工那些事,都是我和老张跟他讲的。”

  张队长也笑得合不拢嘴,“这么说,要是这篇文章见报,咱们也能上报纸。”

  叶树宝满脸羡慕,却也没有沮丧的情绪。

  因为在稿件里面,陈凡将他描述为“力保物资供应”的“总后勤师”,没有他的调度,工程都没这么快启动。

  这份功劳也不小啦。

  连不在这里的张文良和民兵连也有份,先不管他们有没有巡逻,但是在文章里,就是靠民兵们的巡逻,才震慑住敌人,保证了工程顺利开展。

  主打一个雨露均沾。

  而陈凡听到张队长的话,当即干咳一声,委婉地说道,“队长,这个还是要看上级部门审核,他们通过了,才能用。”

  杨书记脸色微变,赶紧说道,“对对对,时间紧急,必须马上把稿子送上去。”

  张队长立刻说道,“那我辛苦一下,这就骑自行车跑一趟公社。”

  杨书记满脸和气地握住他的手,“不用,正好我要找钱书记商量点事,我来就行。”

  张队长转身就往外走,“你可是咱们队的定海神针,哪能每次都劳烦你,我来就行。”

  杨书记顾不得擦烟锅,快步抢着走,“没事没事,队里的事情都是你们在管,我也就只能跑跑腿了。”

  陈凡嘴唇微张,看着两位老人家拉拉扯扯、争先恐后地出了院子,最后还是张队长抢到自行车,杨书记也不甘示弱,身手敏捷跳上后座,两人一起往公社奔去。

第104章 要扬名了

  2023-11-02

  不一会儿,张文良便端着一只大海碗过来,满满当当的米饭,上面铺着十几片腊肉和一块腊鱼,还有几片白菜,看着就很诱人。

  陈凡也不客气,端着碗就开吃。

  这时候张文良才有空找两位副队长打听发生了什么事。

  毕竟在大队部上班可不管饭的,更别说还加肉鱼,他在大队部这么些年,这种待遇还一次都没有过。

  等他听完叶树宝和肖烈文的解释,顿时觉得自己给陈凡的肉添少了。

  要是真像他们说的那样,新闻稿里面说民兵连在日夜巡逻保卫河堤,然后这篇稿子还能上县广播电台,那不加半斤肉都说不过去!

  张文良看着狼吞虎咽的陈凡,心里想着要不要明天也给他供饭?

  陈凡确实是肚子饿了,没几口就吃完,满足地打了个饱嗝,舒服。

  张文良立刻问道,“我再去给你弄一碗?”

  陈凡连连摆手,“不用不用,吃饱了。”

  然后指了指后院,“我还有点事,要赶着去弄。”

  肖烈文一听,立刻转头看着他,“这新闻稿都写完了,还能有什么事?”

  陈凡笑道,“您刚才不是说,战地记者在战场上没有照相机,就画素描吗,我就想着去学习一下素描,就算这次用不上,等学会了,说不定哪次就能用上了。”

  肖烈文一听,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随即对着叶树宝说道,“先不管能不能成,小陈这个态度就很不错。”

  叶树宝也提出口头表扬,“不错,年轻人就是要有这种学习劲头,争做标兵。”

  张文良视线瞟向两人,强烈怀疑他们在指桑骂槐,可是他没有证据。

  就在陈凡抱着那本《美术常识》,一边学一边在旧报纸上打线条,一点一点地攒着经验值的时候,杨书记和张队长也到了公社政府大院。

  很普通的一个院子,两扇铁栅门敞开,只要在门卫那里登记,谁都可以进。

  院子里是一个两百多平米的场坪,之所以布置这么大,是因为有时候生产队的人过来开会,会驾着骡车来,面积小了放不下。

  场坪里边是一栋红色的砖瓦小楼,外墙与小楼之间的那段边墙便是自行车棚的位置。

  另外在小楼的另一边,还停着两辆吉普车,那是公社的公车,一辆供书记和主任使用,另一辆则由其他部门共用。

  车型不用说,自然是畅销了十多年的BJ212,自从1965年在北汽厂诞生之后,这款车便长盛不衰,从最初的少量生产,只能供应重要单位,到后来几次扩大产能,畅销全国,如今已成为国民神车,除非是买不起,或者用不到,否则几乎所有基层单位都在用这种车。

  先将自行车停好,两人便直奔钱书记办公室。

  这年头的领导干部还中规中矩,不像后来,连街道主任都恨不得配两个秘书。

  钱书记的办公室就在二楼走廊尽头,门口没有办公桌,也没有人拦着,敲敲门,里面传来“请进”的声音,杨书记便推门而入。

  看到是他们两个,钱书记当即站起来笑道,“你们怎么一起来了,这几天也没别的大事吧,跟挑堤有关?”

  说着便拎起水壶,给他们倒了两杯水,又请他们到旁边的沙发上坐下。

  杨书记和张队长分别落座。

  到了领导面前,张队长还是以杨书记为先,此时便由杨书记开口。

  他先客气了一句,“还是钱书记能掐会算,我们还真是为了挑堤来的。”

  钱书记脸色微变,正准备问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便看见杨书记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纸,摊开后放在他面前,“这个是我们队里通讯员写的新闻稿,请你看看能不能用。”

  “新闻稿?”

  钱书记又是一愣,一边将稿纸拿起来,一边说道,“伱们队里什么时候有通讯员了?”

  顿了一下,他心里一动,看着杨书记两人问道,“不会是那个陈凡吧?”

  杨书记咧着嘴呵呵直笑,“除了他还能有谁啊。”

  张队长也笑道,“我们几个也就是脱盲的水平,全大队学历最高的还只是个初中肄业,读读报纸看看文件还行,要说写东西,还真没这个水平。”

  钱书记听了他的话,却轻轻一叹,“说起这个教育,就是我最头疼的事之一,你说咱们年年往学校里面投了这么多钱,偏偏群众家里就不爱让小孩读书,绝大部分读个初小就不让读了,甚至还有只读一二年级,乃至不读书的,更不用说初中和高中。

  搞到现在,你们五个大队都凑不出一个懂普通话的正经广播员,最后还是靠一个外来户顶上。”

  杨书记和张队长相视一眼,都抿抿嘴不吭声。

  读书?

  读了书又有什么用?

  读个初中当不了干部,要是早些年,5、60年代的时候,还能在镇上面谋个正经的差事,连工厂都优先招中学生。

  但是现在要招的早就招满了,再招工的话,要么是工人子弟,要么是分配下来的中专生,普通的初中生还哪来的机会?

首节 上一节 62/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