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62节

  反正素描就是表达一个态度,主要内容还得是那篇新闻稿,图片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况且就算真的能选上,以现在的印刷技术,画得再精细,印出来也就那个样子,所以差不多就行。

  ……

  第二天上午,陈凡起了个大早,提前一个小时出发,先跑到5队那边的大堤上,这时社员们已经开始挑堤,他打过招呼之后,便站在一旁参观施工现场。

  小工程有一点不好,就是人员比较分散,体现不出那种热火朝天的画面。

  但是没关系,有办法补救。

  不画整体画局部,再将局部连起来,也是一副不错的构图。

  打好思路之后,陈凡便掏出书写板动笔。

  画着画着,旁边突然出现一个声音,“你这是干什么呢?”

  陈凡回头看了一眼,原来是张文良,当即说道,“素描啊,昨天肖队长也说了,当年北战的时候,战地记者没有照相机,有些人就用素描来代替照片,效果还挺好。”

  张文良一听,顿时来劲了,睁大眼睛问道,“代替照片?还能这样?”

  陈凡笑了笑,“当然没有照片逼真,不过这不是没有照相机吗,就用素描顶一顶。”

  “那也比没有强啊!”

  张文良兴奋地说了一句,然后眼珠微转,小声问道,“能给民兵画个素描么?”

  陈凡不假思索地点头,“可以啊,要不就你来站岗,我画你。”

  张文良呵呵直笑,“那怎么好意思……”

  然后拍拍他的胳膊,“等我一下,我去把我的马和枪取来。”

  说完就一溜烟地往村子跑去。

第106章 下次一定

  七点整,大队部广播站,陈凡将广播机打开,大喇叭里立刻开始播放县广播电台的节目。

  将设备调试好,陈凡转过身,便看见队里的四巨头,加上民兵连长张文良和妇女队长杨兴秀,总共六个人坐成一排,一人手里拿着一张纸,不时还换来换去。

  杨书记将手里的纸拿远,脖子也往后仰,眯着眼睛说道,“哟,这是大虎子吧?”

  张长江看了一眼,“啊,对,是他。”

  说着嘿嘿一笑,“虽然只有几笔,看着还挺传神。”

  肖烈文,“对对,当年战地记者画的也是这样,就用铅笔,几分钟就能画一幅图出来,还形神兼备,了不得。”

  随即转头看着陈凡,“小陈厉害啊,昨天你才说要学素描,今天就学会啦?学得还挺快。”

  杨兴秀眼睛一亮,“呀,一天就能学会?那小陈,能教教我不?”

  陈凡,“可以啊。”

  说着拿起桌上一叠报纸递给她,“您像我这样,先画一万条直线,停笔的时候不能带勾,之后就可以开始学画曲线,要画……”

  杨兴秀举起手,眼睛盯着报纸上密密麻麻的线条,面无表情地说道,“打住,李先生说术业有专攻,这画画的事还是交给你,我继续管我的妇女问题。”

  陈凡从善如流,接过她递来的报纸,“好嘞。”

  张文良在一旁呵呵直笑,“这笔杆子跟枪杆子一样,都要讲天分的,人家小陈的天分就在笔杆子上,不像我,只会耍枪杆子。”

  杨兴秀瞟了他一眼,冷哼一声,默默记在心里。

  1977年2月2日,腊月15,张三虎嘲笑我一次,他日必报此仇!

  陈凡似乎没察觉两人之间的暗战,笑着说道,“其实我也是拿起铅笔开始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应该学过一点美术,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就能学会。”

  肖烈文点点头,“这样就能说得通了。”

  往哪儿说也没有一天就学会画画的道理啊。

  旁边几人看完之后,最终归拢到杨书记手里。

  杨书记拿着画稿一一点评,“这张三虎子骑马巡逻,虽然左手拿刀右手拿枪有点浮夸,不过气势还是挺好的,啊,可以可以。

  这张是大虎子挖土方,他那样子好像要挖掉一座山,展现了我们社员同志敢与天斗的斗争精神,也很不错。

  这张是……咳咳,”

  他调整一下姿势,脸上闪过几分犹豫,“我们四个老家伙就不要画了吧,还跟领导一样搞现场指挥,有点过了啊。”

  陈凡一本正经地问道,“您就说您四位有没有去现场搞指挥吧。”

  杨书记沉吟两秒,“去倒是去了。”

  陈凡一拍巴掌,“那我就是实事求是。”

  四位领导相视一眼,最后叶树宝打了个哈哈,“那什么,既然是实事求是,就、就这样呗。”

  杨书记故作尴尬地指了指陈凡,“小陈同志注意一下,下次不要了啊。”

  陈凡认真点头,“一定!”

  杨书记继续点评,“这个是我们妇女同志给挑工送水送饭,倒是可以。”

  杨兴秀深以为然地点头,“这个必须要有。”

  顿了一下,又皱着眉头说道,“不过小陈啊,我得给你提个意见。”

  陈凡虚心摆正态度,“您说。”

  杨兴秀嗔怪地瞪着他,“下次不要把我画那么大,影响不好。”

  陈凡诚恳地表示接受,“一定注意。”

  已经过了四张,杨书记又拿起第五张,“这个倒是挺好,社员同志们挑的挑、推的推,展现了我们社员同志挑堤的场景,还有两个人打了个照面,挺好。”

  但他还是提出了意见,“小陈呐,下次就不要画老肖的老大和我屋里的老幺了,画画普通社员群众就好。”

  陈凡瞪大眼睛,“啊?是肖队长和书记您家里的哥哥们吗?我不造啊!”

  天可怜见,他真不知道,这个纯属巧合,他还想画几个普通群众呢。

  张队长打着圆场,“人家小陈也不是故意的,他就来了几回,跟别人又不认识,下回注意就行。”

  陈凡立刻低头认错,“是是,下回一定注意。”

  不是,这村里面就这么几家人吗?有没有别人家的?

  杨书记打了个哈哈,表示这件事就揭过去了,随即拿起最后一张,“哟,杨传福、刘自清、黄广民三个怎么跑我们5队来了?”

  杨传福就是6队的杨队长。

  所以陈凡就知道了,原来刘会计叫刘自清,黄保管员的名字是黄广民。

  真是难得。

  他挪了挪屁股,不好意思地笑道,“是这样,昨天我回家的时候,正好看见我们6队的人收工,就画了这一副收工图。”

  至于有没有真的看见,重要吗?

  杨书记恍然点点头,又将这张画拿到远处,仔细看了看,“挺好,人人脸上都带笑,就是除了他们三个,其他人的脸不太清晰。”

  陈凡,“主要还是我能力有限,只能画到这个地步。”

  张队长指了指陈凡,对着杨书记说道,“人家小陈也是才想起来会画画,能画成这个样子就不错了,咱们也别苛求太多。”

  杨书记仰头笑了笑,“行行,那就这样。”

  随即将稿纸收好,起身就往外走,“我给钱书记把这个送过去,说不定能赶得上报送地委日报。”

  张队长立刻跟上,“我跟伱一起去。”

  肖烈文在后头大喊,“你们不听县新闻啦?”

  张队长回头一笑,“这时候才7点半不到,县新闻是8点半,我们可以在公社听!”

  一听这话,肖烈文和叶树宝相视一眼,起身就往外走。

  出门的时候还不忘叮嘱张文良和杨兴秀,“你们看好家,有事自己看着办。”

  都没有人听见陈凡弱弱的声音,“图还没画完……”

  看着所有人鱼贯而出,陈凡抓了抓脑袋。

  算了,反正那副素描都已经把大致轮廓画出来,又不是去参加评奖,差不多就得了呗。

  刚才还满屋子人,转眼就只剩下自己。

  陈凡晃了晃脑袋,自觉地站起来扎马步。

  我陈某人一切成就都靠我的勤奋努力,今日不下苦工,何日才能成为武林高手?!

第107章 早在这儿等着

  卢家湾出名了。

  不仅在南湖公社出名,连孤峰县、云湖地委,也有不少人知道卢家湾生产大队的名头。

  先是孤峰县广播电台在2月2号早上8点半的县广播新闻里播出了《卢家湾生产大队在学大寨中加固河堤》的“先进事迹”报道。

  关于学大寨和加固河堤的关系,陈凡也搞不懂,反正所有基层报道都是这么写的,他也就照着学。

  当天县广播电台播出了这篇报道之后,卢家湾便名传孤峰县。

  虽说人人都知道,今年的挑堤只是小打小闹,对卢家湾这种小题大做的行为深表鄙视。

  可是心里羡慕啊。

  继县广播电台报道之后,2月3日地委的云湖日报也刊登了这篇新闻稿,这次不仅有文字,还有6张活灵活现的图画,将卢家湾生产大队的社员们是如何顽强奋战的场景呈现出来。

  如果说上县广播,还有可能是自己人的特殊关照,那地委日报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云湖地区可是个大专区,整个辖区的所有生产队加起来足足有3000个,这么大的地区,不可能无缘无故特意去关照谁。

  能够登上云湖日报,除了那可有可无的“先进事迹”,明眼人都知道,写这篇报道的笔杆子才是关键。

  ……

  张队长拿着最新一期的云湖日报,笑得合不拢嘴,“哼哼,说我们小题大做,小题大做又怎么样,他们要是有本事,也小题大做、上一回地委日报啊。”

  杨书记抽着烟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好讲的,我们就是踏踏实实干工作,不要去在意外面的风言风语。”

  叶树宝翘着二郎腿,还罕见地直抖脚,“书记这话说得对,不过队长讲得也有道理。昨天广播里播出了小陈写的新闻稿以后啊,大家的这个积极性,明显往上提了不少,我看今天中午就应该可以全面完工,等水利所的技术员过来验收。”

  肖烈文满面荣光,左右看了看,“好像这次全公社5个大队,我们是第一个验收的吧?”

  张长江点点头,“对,就是第一个。”

  杨书记哈哈笑道,“这就是李先生说的,只要调动起老百姓的积极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虽然李先生已经不在了,但也就是不久前的事,如今大家讲起话来,还是习惯性的引用李先生的话。

  这时叶树宝突然说道,“小陈,你看能不能再接再厉,写一篇‘防治血吸虫、清理沟渠淤泥’的报道呢?”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看向陈凡。

  陈凡脸色有点为难,“这两个内容差不多,要是再写的话,恐怕通不过,就算可以,也只能在公社或县里播一播。”

首节 上一节 62/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