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恍然地点了点头,“明白了,以后我就用这门步法赶路。”
“好、好。”
肖烈文笑着连点头,随即背起双手,“那你先把今天学的东西练熟。”
顿了一下,又说道,“别看你学会了五行拳,但是距离灵活运用,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在你练成劈、钻、崩、炮、横五种拳劲之前,就先不要想别的。”
陈凡继续点头,“明白,我一定把地基打好,踏踏实实练。”
肖烈文眼角微抽,这小子怎么老是提打地基?是在提醒自己还没有给他分宅基地吗?
想要宅基地也不是不可能,等哪天立大功了再说!
交代清楚之后,他便背着双手离开,心里还在洋洋得意。
老连长总是说什么,“不是名师难得,是好徒难求”的话,好徒很难求吗?我人在家中坐、徒从水中来,现在就给连长写信去,气死他!
……
等肖烈文离开,陈凡想了想,索性一边站马步,一边看书。
专注度的问题完全不重要,反正只要看了书、练了功,经验值就能涨,经验值涨了,自然就歪不了,这才是外挂的正确使用方式。
等到9点钟广播结束,陈凡将屋里收拾好,又将闹钟揣着,便下班离开。
出了村子,他就开始用五行拳的步法跑步。
刚开始还很不适应,走一步就要停一下,还扭扭捏捏,引得跟来的几条狗子好奇地围观。
陈凡也不管它们,注意力都放在脚上。
这种步法很古怪,不是正常走路的一条线,而是弯来弯去,还得注意腿和腰胯,一不小心就要踩进旁边的田里。
但是,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以及外挂的一点点帮助,经验值越来越高,熟练度也越来越高,终于逐渐掌握用步法跑步的窍门。
半个小时的路,前面十分之一用时20分钟,接下来十分之一用时5分钟,最后的五分之四,用时5分钟。
所以,以后要是跑着去上班,也就不到10分钟?
又可以多睡会儿了哦!
第96章 知青林
一口气跑回知青点,陈凡进门的时候,已经是气喘吁吁脸色通红。
大意了,刚才一直沉浸在技能提升的快感中,一路跑到飞起,没注意到身体情况,等到家门口,才发现差点透支。
不过也不是没好处,这一路跑下来,不仅武术的经验值飙升,直接升到2级,连经验条都满了一半,甚至体质也跟着涨了0.3,达到9.5。
所以外挂可以证明,练武能强身健体是真的。
当然不能瞎练,必须要像陈凡这样百分之百动作标准才行,还不能运动过量。
姜丽丽正在院子里整理东西,她将所有的棉花分成两堆,都装进新箩筐里,两只箩筐并排放在屋檐下,上面还横着一条扁担,随时可以出发。
见到陈凡进来,她正准备说话,看到陈凡满头大汗脸色通红,不禁快步走了过去,满脸焦急地问道,“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她抬起双手想要去扶,却又不敢。
这光天化日的,随时都可能会有人过来,要被人看见,不仅自己有麻烦,甚至还会连累陈凡。
陈凡拄着打狗棒,累得说不出话来,摆了摆手,又指了指屋里,径直往里面走去。
姜丽丽跟在他身边,又不敢靠近,着急得不行。
等陈凡进屋坐到椅子上,她立刻倒了一杯茶,“这是刚才烧的,现在正好温着,你先喝口水。”
陈凡抿了一小口,又呼出一口长气,才算回过气来,看着她笑道,“没事,就是今天跑步回来,一下子没注意,跑得太狠,下次不会了。”
听到他的话,又见他脸色好转不少,姜丽丽才长长地松了口气,“没事就好。”
顿了一下,她又说道,“那你先休息一下,我去做饭。”
说完就走了出去。
卢家湾的12个小队之间,几乎都是步行半个小时的路程,这年头的人脚板硬,能一个小时不停地走7公里左右,所以小队与小队之间差不多有3、4公里的距离。
从6队到10队,就有大约14公里的路程,即便走河堤上能稍微近一点,也有10公里以上,至少要走一个半小时。
他们这一去,办完事再走回来,少说也要3个半小时的时间,就按4个小时算,10点钟出发,最快要下午两点才能回家。
这么长的时间,还有这么大的运动量,不吃饱了可不行。
很快姜丽丽就做好饭。
一碗清炒白菜,一条前两天陈凡在河里钓的鲤鱼,稍微过油煎一下,用葱姜蒜加上这里本土出产的豆瓣酱和辣椒酱焖熟,鲜香开胃。
自从陈凡住进来之后,姜丽丽的伙食立刻往上跳了好几个台阶,就算是公社干部家里都比不上。
如果不是有“陈师傅”在,恐怕早就有人跑过来拉她去开会。
现在自然没事,任谁来了都只会看见陈凡在吃,跟别人没关系。
两人吃完饭,姜丽丽又忙着收拾碗筷,陈凡喝了点温茶消消食。
半个小时后,陈凡便挑着担子出发。
33斤棉花,只留了3斤在家里,以防以后可能会做棉衣棉裤棉鞋之类的。拿了30斤分摊到两个箩筐中,看上去堆了满满两筐,其实没多少重量。
这段时间陈凡每天都会坚持挑水,早已熟练掌握挑担这门技巧,可惜没能刷出个技能条来,直接被归到家务里面去了。
上了河堤往北走,走了一段路,陈凡看了一眼隔着自己三米远的姜丽丽,没话找话地说道,“我看这里好多小树林,伱们平时都是在这里砍柴吗?”
姜丽丽回过神来,看了看河堤两边的树林,“哦,也不是砍柴,这些林子都不能随便砍,要经过大队上同意才行,不过可以来这里捡枯枝。”
然后又说道,“知青点门口的杉树林,还有后院挖土坯那里的一片杂树林,最早是公社上为了解决知青烧火的问题,特意批的‘知青林’,允许知青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砍伐,砍树枝都不用打报告,砍树才需要提前打个报告,但是也只是走个流程。
不过最早的一批知青种完树之后,没过两年就遇上城里大招工,还有大学重新招生,就都离开了,那时候树都没长大,也就没有砍。”
陈凡有些好奇,“大招工和大招生?”
姜丽丽点点头,“71年的时候,上面发通知,如果城里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要优先考虑知青。那时候恰好全国都在支援三线建设,很多骨干工人都离开城市,去了大三线和小三线,一下子就有很多招工需求。
到了72年,所有大学都开始扩大招收工农兵做大学生,所以这两年就有很多知青返城了,除了……”
她说着突然低下头,抿了抿嘴,“除了有问题的,必须要在农村待满至少7年,才可能会有返城的机会,没满7年的都不考虑。”
陈凡自然明白她最后那句话的意思。
只是不太明白这个7年的标准是怎么来的?
但是看她的样子,又不好发问,便很自然地转移话题,笑道,“所以就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姜丽丽抬起头笑了笑,点了点头,“嗯。”
陈凡又问道,“那为什么后来的也不砍呢?”
姜丽丽,“因为后来的知青都待不久,最长的一年多就回家了,最短的甚至还不到一个月,那人都没来过这里,就名字在村里的名单上走了个过场。”
顿了一下,又说道,“而且大家都很喜欢那片杉树林,就算要砍柴,也只会去后面的那片杂树林,但是也砍不了多少,就煮点米饭,连菜都不经常做,一年两季的稻草,还有采收了棉花之后的棉梗,都是很好的柴火,用这些就够了,也就没什么人去砍柴。”
“哦,原来是这样。”
陈凡点点头,有一茬没一茬地跟她闲聊着,不知不觉就走了一个多小时,即将抵达终点。
当姜丽丽看到10队村子的时候,心里还隐隐有些失落。
一边是蜿蜒的河流,一边是生机盎然的田野,远处小村聚集、炊烟袅袅,美得好像课本里的散文诗一样。
尤其是身边还有一个乐意和自己说话的人,又是那么的好看,如果这条路能一直走下去就好了。
第97章 写个双囍
路再远也有走到的时候,哪怕姜丽丽再不情愿,两人也到了10队。
还在河堤上,陈凡就看出10队和其他小队不同的地方。
他去过4、5、6、7、8、9六个小队,除了5队是大队部,有一片砖瓦房,其他小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土墙屋,只是规模大小不一。
最大的是5队,连砖瓦房在内有足足53户人家,最小的是9队,只有29户人家,算起来6队的47座房子是除了5队之外最多的。
但是房子虽多,却都是普通的民居,只有一座牲口棚稍微大一点。
而在10队的村口,却有一块近3个篮球场大的平地,这在卢家湾就比较少见了。
在平地的东西两边,分别有一排很长的砖瓦房,这又是一大区别。
姜丽丽站在他身边,指着那两排砖瓦房说道,“西边的是榨油坊和磨坊,东边的就是收购站、代销点和弹棉坊。”
陈凡居高临下往那边看,“呵,还挺气派的。”
顿了一下,他不解地问道,“我好像记得这些副业不是都放在大队部附近吗,怎么卢家湾的距离大队部这么远?”
姜丽丽笑了笑,说道,“我也是听说的,当年要办副业的时候,肖队长说如果把副业放在大队部,南边的小队倒还好,北边的就要辛苦了,来一趟得两个多小时,回去又是两个多小时,实在不合理。
可是如果放在中间,南边的就可以去公社,反正距离公社近,要不了多久,而北边的也能少走路,杨书记和张队长都赞同他的话,最后就定在了10队。”
陈凡恍然点了点头,“确实是为老百姓考虑的好领导。”
其实大队部的几位连干部都不是,却比后世的许多领导干部好太多。
两人顺着河堤上的斜坡下去,还没等进村,就有两条狗跑出来看着他们,姜丽丽顿时浑身紧绷,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狗。
陈凡看了她一眼,笑道,“没事,有我呢。”
随即也不叫唤,对着狗“嘬嘬嘬嘬”地逗了几声,狗子直起脖子愣了愣,身后的尾巴甩起来,慢慢转身往回跑。
姜丽丽满脸惊叹地看着他,“你好厉害,我见到狗都不敢动。”
陈凡哈哈一笑,挑着担子往里走,“回头你要是自己遇到狗,它瞪着你不放,伱也可以这样‘嘬嘬嘬嘬’,舌尖抵着下面的牙根发声,这种是逗狗的声音,表示很喜欢它们,对大狗、小狗、家狗、陌生狗都很奏效。”
姜丽丽跟在他身边,“真的吗?”
陈凡又赶紧说道,“要是不凑效,那多半是恶狗,你就得赶紧找点东西抓在手里,狗子要是冲过来,就立刻狠狠地打。”
姜丽丽认真点头,“嗯嗯,我知道了。”
不一会走到场坪上,陈凡左右看了看,便往弹棉坊走去。
这两排砖瓦房估计能有20多米长,都被分割成三间,左边的是榨油坊和磨坊,另外还有一间是仓库,右边的就是收购站、代销点和弹棉坊。
要问他怎么知道?
门口挂着的牌子上写着呢。
走进弹棉坊,进门就是一台轧棉机,木头零件多过铁零件,看上去甚是古老。
不过这里没有人,陈凡转头一看,里面还有一间房。
他将担子搁在墙角,继续往里走,刚到门口就看见一张大约两米乘两米的大木板床,对面墙上挂着一卷白色的棉网,靠里的墙上则是弹棉弓、弓锤等工具,隔墙边有一张带三个抽屉的长条桌。
有个人正坐在桌子前闭目养神,听见门口有动静,才缓缓睁开眼睛,随后打了个哈欠,看着两人问道,“弹棉花还是轧棉花?”
弹棉花都知道是什么,就是用弹棉弓把皮棉弹得更蓬松,然后就可以做棉被、棉袄。
轧棉花则是将采摘下来的棉花,通过轧榨将棉籽与棉花纤维分离,分离出来的棉花纤维就是皮棉。
陈凡指了指外面的担子,笑着说道,“师傅您好,我是来弹棉花的,做几床棉絮。”
那人起身走到门口,看了看箩筐里面的棉花,不禁有些吃惊,“你这怕不是有二三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