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几个月,他窝在卢家湾里面,最多在南湖公社镇上转悠,不说无往不利吧,那也是顺风顺水,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能得到很好的配合。
可是刚走出卢家湾,还是在属于本地的县城里面,就碰了个满头包。
先是非常有信心的大客户一个个陆续拒绝,后来终于靠着他在卫生系统的面子,还有“额外赠送”的一篇小说,勉强拿下几个大客户。而其他单位的委婉拒绝,直接打了个他一个措手不及。
然后最有信心的到菜市场开摊位,也被菜市场公司毫不犹豫地打了回来,不管是陈老师的面子、还是公社钱书记亲手写的公函,统统都不管用。
这回陈凡有些相信,那些拒绝自己的公司,不一定都是在跟自己置气。
他们就是严守“规章制度”,时刻警惕绝不越线,不干超出规定和惯例之外的事。
连顶着集体的名义、想做点小生意都这么难,真不知道几年后的第一批创业者们,是怎么一步步杀出血路的?!
陈凡收起思绪和感慨,对着杜卫林说道,“对,本来我们是想在菜市场里面能开个摊位,可是菜市场公司不同意,后来我们又去找了县商业局,提出能不能以生产队的名义,在县里开几间熟食铺子。
他们这才说符合生产队发展副业的规定,允许我们租铺子开店,但是要接受食品公司和卫生所的监管。所以我们找的铺子,一定要干净整洁,万一没有的话,我们也可以自己装修一下,关键是地段一定要好。”
杜卫林一手叉腰,一手捏着烟头,低头抽了几口烟,片刻后才抬起头来,正色说道,“临街的房子有很多,可是大部分都是民房,有人在里面住,愿意拿出来租出去的很少,主要是怕惹麻烦。
除了民房之外,就是一些归街道办或单位管的房子,这部分也没个准确的消息,需要去找街道办和各个单位的后勤科问问,才能知道有没有房子出租。”
他将烟头丢到地上,对着陈凡笑道,“这个事就交给我了,你们先看看要不要租这里,如果觉得合适,就回我们单位,找李科长谈谈租金价格,然后你们把这里好好收拾一下,等过两三天,我这边应该就会有消息。”
陈凡立刻握手致谢,“那就麻烦杜哥了。”
杜卫林笑着摆摆手,“这麻烦什么,你们也是为了公家嘛,又是老安的朋友,帮这点忙是应该的。”
安全在一旁呵呵直笑,“说了半天,总算说了句人话。”
结果气得杜卫林直翻白眼。
……
陈凡和叶树宝几人简单商量过后,便决定就租这个院子。
虽说这里不靠近马路,却距离大马路也不算多远,只有一百多米的距离,门口还有一条宽敞的渣石路,那是以前物资局为了方便汽车、马车运输进出而特意修建的。
而且两旁和后面都是空地,对面是长江大堤,周围没有其他人家,不用担心宰杀活禽和烹饪的时候气味太大,影响到邻居。
再一个,里面的两座房子也很符合他们的心意,前面那一座可以作为熟食作坊,后面的当做宿舍和仓库使用,也非常方便。
总之,无论从各方面来说,他们都对这个院子比较满意。
现在就看价格是不是合适了。十几、二十块那只是杜卫林的预估,万一李科长狮子大开口呢?
一行人从院子里出来,不一会儿就到了码头。
这里是一个综合性码头,在长江外堤面上,有一栋三层楼的建筑,外墙上贴着一层细小的碎石粒,形成一层远看很平整、近看凹凸不平的墙面,配上人高的大玻璃窗,看着就挺洋气。
这种碎石墙面一直流行到80年代,到了90年代,还经常能在县城的建筑上看见,直到后来被马赛克墙面取代。
在建筑的屋顶上,竖着三个一米多高的大字,“候客厅”。
这里便是孤峰县的客运码头,只要在这个候客厅一楼买票,往上可以去重庆,往下走可以到上海,整个长江两岸稍微大点的码头都有停靠,可以说是无所不达。
不过很多时间也都浪费在停靠上了,要是能够直达,少说也能节省一天的时间。
在客运码头上游一点点的地方,是三个宽敞的货运码头,每个货运码头都有一条长坡直通江边,那是汽车、马车、翻斗车的运输通道。
一艘艘轮船停靠在长坡下的码头边上,等着排队装货、卸货。再往上更远一点的地方,还有一排空船等着被安排航程。
至于水运公司,就建在候客厅旁边不远处,独立的一个大院子,后面的宿舍区搁几十年后,绝对是“珍藏临江豪宅”。
大前天陈凡还来过这里,可惜碰了个软钉子。
候客厅前面有一条长坡,从大堤上下来,顺着这条路就可以进县城,陈凡他们便在长坡旁边下面的道路上行走,侧方头顶上一辆辆大大小小的货车、马车、翻斗车轰隆隆地缓缓经过,路边则是络绎不绝的人群。
等长坡到了尽头,陈凡他们也上了大马路,这时候就能看见对面有一家铁匠铺,里面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正赤着上身,脖子上只搭了一条毛巾,身上大汗淋漓,一手用铁钳夹住通红的铁块,一手卖力地挥动铁锤,打出点点火星。
张文良走着走着,发现身边竟然没人了,他赶紧转身,这才松了口气,大声喊道,“你看什么呢?”
其他人听见声音也停下脚步,转身看向陈凡。
陈凡反应过来,往前快走几步,然后指着跟铁匠铺隔了有四间的一个铺子说道,“杜哥,那间铺子门头上还有一块招牌,以前是不是也是门店啊?”
杜卫林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想了想说道,“应该是吧,要不然不会挂招牌。”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我记得这一排房子都是属于水运公司的,回头我去问问。”
他转头看着陈凡,“怎么,你看上了这间铺子?”
陈凡心里正在犯嘀咕,怎么这么巧,又碰上了水运公司?
等听见杜卫林的话,他才笑着说道,“我看这里人流量挺大,而且很多都是旅客,如果在这里开一间熟食店,生意应该会不错。”
杜卫林深以为然地点头,他看向路上络绎不绝的人群,说道,“你这话就说对了,论人流量,码头候客厅比县城汽车站还要多,县汽车站每天就那么几趟车来来回回的跑,还经常装不满。
这里就不一样了,每天最少有十几艘客轮在这里停靠,每次停留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不等,很多不到这里的人,也会趁机下船来活动活动,要是在这里开一间铺子,肯定会有不少人买。”
叶树宝心里还惦记着那天赵经理的热情款待,等杜卫林说完,当即笑道,“如果是水运公司的铺子,那就好办了,我们跟水运公司的赵经理还算熟悉,他这个人很不错,去找他租房,多半能同意。”
听到这话,陈凡心里不禁暗暗苦笑。
不过,他心里还是留有一份希望。
已经一报还一报了,大家算是扯平,那赵经理总不该继续为难自己了吧。不管怎么说,好歹还有张文良他们上门演示的几分交情在呢。
就算不看交情,公事公办也行啊。
陈凡怀着几分小心思,跟着杜卫林一路回到物资局,随后找到后勤李科长商谈租院子的事。
李科长也挺好说话,直接定了一个月15块钱的租金,而且可以一个季度一付,叶树宝当场就代表卢家湾生产队,和物资局签订了租房协议,随后又去街道办备案,这套院子的使用权暂时就归卢家湾所有了。
租下房子之后,几人又再次去到水运公司,找赵经理询问那间商铺的事。
杜卫林没记错,那一排房子确实都属于水运公司所有。
而这次赵经理没有故意刁难人,大大方方地将铺子租给他们,至于租金,和那间铁匠铺一样,都是8块钱一个月,一分钱的折扣都没有,也算是公事公办了。
第359章 分头行事
“我们走在大路上,高举红旗向太阳,李先生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洪流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
张文良迈着大步唱着歌,回到了卢家湾。
去县城一个星期,头三天忙着跑业务,后面三四天忙着租房子,同时带着从卢家湾送来鸭子和鹅的人,一家一家的单位去交货,并附赠陈凡临时写的《论鸭子的19种做法》和《鹅鹅鹅,这么做更好吃》,所有单位的食堂厨师如获至宝,后勤科也都爽快付款,算是回了一小波血。
现在卢家湾还没有自制快艇,送货只能自己赶着马车去县里,40公里的路程,大清早6点钟出发,加上过河的时间,上午10点左右能送到。
就是有点费马掌,为此杨书记特意让人拉着几匹马去镇上打了新的马蹄铁。
至于陈凡提议的通过镇上的公共汽车送货,杨书记他们慎重考虑过后,还是没有采纳。
如果只运送一两次倒也罢了,可是每天都要往县里送货,而且数量还不少,一次300只鸭子,54只鹅。过几天熟食作坊开工之后,要送的货就更多,这么多活禽哪好意思天天麻烦别人?
索性队里自己有马车,将鸭子装进活禽笼子里,再将笼子装在马车上。
一只笼子能挤10只鸭子或8只鹅,一辆车能轻轻松松装二三十只笼子,除了第一天需要4辆马车出动,以后弄两辆马车就能全部装下。
他们便决定自己套车送过去,路上带几个饭团、再带一捆草喂马,早上出发、下午3点左右就能赶回来,还比坐车便宜。
在经过3天的熟悉后,运输队已经熟悉了路线,可以自己送货,张文良他们便坐车回来,商量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
这不,刚回到大队部门口,张文良就开心地唱上了。
引来5队的众多社员争相围观。
“三虎子,回来啦?”
“心情这么好,还唱起了歌,没少卖吧。”
“一天几百只,一个月就能卖得七七八八,行啊你们。”
“三虎子加油,争取把地委也拿下。”
“叶队长,县里的作坊人手定下来没有,你看我家大丫怎么样?”
“老叶,我家二凤可是你媳妇儿三姑的侄媳妇,有好事可得先想着她啊。”
叶树宝和张文良不禁满脸僵硬,扎着脑袋嘻嘻哈哈地往前窜,连头都不敢抬。
听到外面的歌声和喧嚣声,杨书记、张队长、肖烈文、杨兴秀几人立刻迎了出来。
杨书记先扫了一眼人群,兴高采烈的脸上微微一愣,“诶,小陈没跟你们一起回来?”
张文良好心情顿时坏了大半,一边往里走,一边没好气地说道,“你就惦记着小陈,我们在外面辛辛苦苦跑了一个星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结果回来后连句安慰的话都没有,寒心!”
一杯冒着热气的开水立刻递到他面前。
杨兴秀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寒心是吧,来杯开水暖暖心。”
张文良顿时打了個哆嗦,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水杯,“慢点慢点,别烫着了啊。”
叶树宝瞟了一眼这个活宝,随即对着杨书记、张队长和肖烈文三人笑道,“小陈跟我们一起在县里忙活了一个星期,今天才去地委函授大学报名,就没一起回来。”
“哟,他没回来啊?”
杨书记当即愣住,转头看了看旁边同样满脸意外的张队长和肖烈文,再看向叶树宝,“他没回来,后面的工作怎么搞?”
这时他又发现一个人不在,“安全呢?他也没回来?”
出去的时候5个人,现在站在面前的却只有3个,陈凡去了地委,安全到哪里去啦?
叶树宝哈哈笑道,“没有,安全他去水运公司了。”
顿了一下,他晃了晃手里的旅行包,“我说是不是让我们进去坐着说,回来到现在还没进门,水都没喝上呢。”
看到叶树宝老神在在的样子,杨书记便知道他肯定心里有底,便侧身笑道,“走走走,进屋里说话。”
一行人进到办公室,张文良这才将滚烫的开水放到桌子上,杨兴秀则端着另外两只水杯过来,轻轻放到叶树宝和张觉民面前,笑道,“这是昨天晚上烧好的一匹罐茶,现在喝正好。”
叶树宝也不客气,端起茶缸子便灌了一大口,舒服得直哈气。
张觉民也放下行李,道了声谢之后,端着茶缸子喝水。
张文良看着自己面前的开水,默默想着自己是什么时候得罪她了?完全没有印象啊。
然后便看见一只茶缸子被放在面前,抬起头来,竟然是杨兴秀?
杨兴秀眼睛一瞪,“喝不喝?”
张文良赶紧点头,“喝、我喝。”
叶树宝看看张文良的样子,接过杨书记递来的烟,忍不住笑着直摇头。
点燃烟之后,吐出一口烟雾,他这才滔滔不绝讲述这次去县里的经历。
虽然之前通过电话,可是为了节省电话费,叶树宝不敢多说,杨书记也不敢多问,直到现在,才从头到尾了解个明白,还不时出声应和。
“啊,这么说,县水运公司那个赵经理人还是不错,就是原则性太强,不肯通融?嘶,这倒也不算什么毛病,可以理解。”
如果说这话的时候,脸色不那么纠结就更能理解了。
“建筑公司的总经理那么好说话,看来邱师傅和马师傅两位没少说好话啊,你们给邱师傅和马师傅送两只鸭子没有?送了是吧,那就好。
呵,原来小陈已经把建筑工人的小说写完了,这么说能拿下建筑公司,也有他的一份功劳了。”
此时杨书记的脸上堆满了自豪与荣耀,似乎那小说是他写的。
“卫生系统的7家单位都订了?呵呵,不用说,肯定是小陈的功劳,也就他有这么大的面子。”
转眼间自豪就变成了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