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242节

  奶油冰棍其实就是用糖精、奶精兑水然后冷冻,是最便宜的冰棒,只要3分钱一根,绿豆冰棒贵一点,要4分钱,雪糕最贵,因为用的“奶油”最多,一支就要8分钱。

  20根奶油冰棒6毛钱、30根绿豆冰棒1块2、50根雪糕4块。

  一百根冰棍才5块8毛钱。

  女售货员帮忙找了个卖冰棍的箱子,又拿了床小棉被塞到里面,再将所有冰棍都装进去,然后小心包好、盖上盖子,同时对着陈凡说道,“这个箱子先借给伱,不过明天你得还回来,要不然如果有新申请卖冰棍的通过了,他过来就没有箱子领,得跳号,跳号就不好管理了。”

  陈凡将箱子上的绳子拎起来挎到肩上,嘿嘿笑道,“姐你放心,待会儿我就给你送回来。”

  那售货员哈哈笑道,“那你可能来不及,这都4点多了,我5点钟下班。”

  陈凡笑道,“那我看时间,来得及就送,来不及就明天早上。”

  挥手道别,从冷饮店出来,陈凡骑上马就往回赶。

  这时候虽然已经过了4点,太阳依然很毒。

  其实这都还算好的,如果再过几天,等到7月下旬,下午4点以前都不能下地,谁要是敢出工,就要做好中暑的准备,到时候工分没挣到,反倒人没了,那才叫亏。

  社员们这点还是能分得清的。

  陈凡快马疾驰,不一会儿就到了6队。

  到了这里,他才稍微放缓速度,小母马慢步跑在田埂上,两旁都是穿着差不多的衣服、戴着草帽的人影,几乎看不清谁是谁。

  这时一个声音在边上响起,“陈老师,你这背的是什么?怎么那么像卖冰棍的箱子?”

  陈凡打了个哈哈,却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道,“杨队长在哪里?”

  那人转头看了看,指着一个方向,“刚才好像看见他在那边。”

  话音刚落,他就大声开喊,“队长,陈老师找你。”

  声音远远传开,立刻有人接力,“队长你在哪里哦,陈老师找你有事。”

  一声声的呐喊在稻田上空回荡,刚开始还挺正经,一个个的都在帮忙找人。不知道从谁开始一声笑,几秒钟不到,几乎所有人都开始嘻嘻哈哈,笑得乐不可支,似乎听了什么天大的笑话一样。

  陈凡坐在马背上,看得目瞪口呆,这也能笑?

  笑点是有多低啊?

  不过这么一来,刚才还有些沉闷的气氛顿时一扫而空,大家的精气神似乎都好了许多,割起稻谷更加轻快。

  这时旁边一道稚嫩的哭声传来,“呜呜,晒死了,我要回家。”

  陈凡看过去,只见一个7、8岁的孩子正站在稻田里仰头嚎啕大哭,他头上的草帽已经脱落,绳子挂在脖子上,随着风儿飘荡。

  在他的脚边,还有厚厚的一摞稻谷,显然刚才是在帮大人收拢谷穗。

  旁边还有几个年岁不一的小孩,这时也都停下劳作,有些不知所措。

  看到这一幕,陈凡立刻翻身下马,将冰棍箱子放下,顺着田埂快步走过去。

  结果没等他走近,一个妇女就迅速跑了过来,蹲下来将孩子抱住,“乖哦,等我们把谷子收回去,妈妈给你做新米粑粑好不好。”

  孩子抱着妈妈的脖子,哽咽着抽泣了几下,然后用力点头,“那你不能骗我哦。”

  妈妈一把将孩子紧紧搂住,哈哈笑道,“骗大花都不骗你,你看这里好多人,妈妈肯定不骗你,一定给你做新米粑粑吃,好不好。”

  孩子顿时破涕为笑,抬起手擦了擦眼泪,继续捡拾稻穗。

  旁边有人见陈凡站在田埂上,不禁笑道,“陈老师,没事的呢,小孩子哄几下就好,农村的孩子没那么娇气。”

  陈凡转头看了看他,笑着点点头,却没有说话,转身往回走去。

  刚到大路上,就看见杨队长迈着大步往这边走来,嘴里还在念叨,“找个人半个村子都听见了,你找我什么事?”

  陈凡赶紧将冰棒箱子拎过去,放到他面前,“刚才在公社买的,您给分分。”

  杨队长看了看箱子,“哟呵,冰棍啊?”

  再看看他,“你请客?”

  陈凡赶紧说道,“今天不是双抢第一天吗,就这一回,再多我也请不起。”

  然后指着箱子说道,“也不多了,就剩最后一点,20根奶油冰棒、30根绿豆冰棒、还有50根雪糕,我也不知道怎么分,就交给您了。”

  杨队长看着他,冷不丁地呵呵一笑,吓了陈凡心里发毛,“怎、怎么啦?”

  “还怎么啦?”

  杨队长左右看了看,对着他压低声音说道,“请全小队人吃冰棍,由头是什么?”

  陈凡眼珠微转,吞吞吐吐地说道,“我就看大家挺辛苦的……”

  不等他把话说完,杨队长就语重心长地说道,“你的心思我明白,也知道你是好意,但是事情不是这么个做法。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听过没?”

  陈凡眨眨眼,“我还送错啦?”

  杨队长哼哼两声,抬手指了指他,“论聪明,我们卢家湾几千人加起来都比不过你,但是论人情世故,你还差得太远。你今天送了冰棍,明天还送不送、后天还送不送?”

  陈凡也不是傻子,当即明白他的意思,不禁撇撇嘴说道,“我懂您的意思了。”

  然后指了指箱子,“可东西我都买回来了,您说怎么办?”

  杨队长又是“哼哼”两声,“你跟别人说过没有?我是说这东西是你自己买的。”

  陈凡立刻摇头,“没有,我刚回来就找您。”

  杨队长,“算你做了件聪明事。记住了,不管谁来问,你都说是我让你去买的,别的你什么都不知道,明白了吗?”

  陈凡当即点头,“明白了。”

  随即嘿嘿直笑,“谢谢队长。”

  杨队长撇撇嘴,“一共多少钱?”

  陈凡,“5块8。”

  “5块8?”

  杨队长咬牙切齿,拎起箱子就走,嘴里嘀嘀咕咕,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不一会儿,就有民兵班的同志到处跟人通知,“队长请陈老师去公社买了冰棍,数量有限,先按每户一根雪糕发,另外还有20根奶油冰棍、30根绿豆冰棍,发给今天工分最高的人,等收工算工分的时候,就可以领。”

  消息一传出,整个6队都沸腾起来。

  “队长豪气!”

  “陈老师辛苦啰。”

  “妈妈我要吃雪糕……”

  “好好好,忙完了就吃雪糕。”

  一座小土坡上,黄保管员心里在滴血,在账本上记录,“又出去了5块8。”

  刘会计在一旁,心里算盘打得叮当响,嘿嘿笑道,“要不,这5块8我垫了。”

  黄保管员翻了个白眼,“你怕是搞不清楚状况,这钱轮得到你出吗?这钱就不能个人出!”

  杨队长在一旁抽着烟,呵呵笑道,“行了行了,人家小陈也是好意,就是不太晓得规矩。”

  顿了一下,又笑道,“不过话说回来,他这个人是真不错,我家小菊跟我说,今天的午饭就是他做的,还特意烧了热水给她们洗澡。刚才我看见他马背上有个纸箱子,看着像电风扇的包装箱,弄不好也是去公社现买回来的。

  他早不买晚不买,就今天去买,恐怕也是心疼几个女娃儿,以后谁要是能嫁给他,肯定不会受苦。”

  听到这话,黄保管员和刘会计相视一眼,眼神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心里都在默默盘算,得想个什么办法,让自家的女娃儿能脱颖而出!

第343章 大丰收

  双抢的时候,收工没有固定的时间,而是以天黑为标准。

  什么时候太阳落山了,就什么时候收工。

  有时候甚至太阳落山了还在劳作,直到什么都看不见,大家才陆陆续续从田里撤离。

  等到太阳落山,社员们纷纷拖着疲惫的身躯往回赶。

  即便如此,几乎所有的男人肩头都还挑着一担稻谷,等这担挑回去,今天的忙碌才算正式结束。

  而这个时候,大喇叭里的广播还在继续,显然张翠娥依然坚守岗位、还没有下班。

  将稻谷挑回村里,男人们又结伴去河边,在河水里洗澡,待会儿回去时,还要带回一担水,因为这时候家里的水肯定已经用完了。

  要不大家都那么期盼自来水呢,这要是有自来水,还用得着挑水么!

  女人们则带着孩子回家,忙着清洗身上的泥浆。

  等稍微收拾干净,又急匆匆地赶去杨队长家里,等着算今天的工分。

  借着堂屋里拉亮的电灯灯光,刘会计拿着记分本,一个个的给社员们登记工分。

  按照卢家湾的规矩,像今天这样高强度的劳动,正常情况下,男的可以记10到12分,女的记6到10分,12岁以上、没满18岁的小孩记4分,10岁到12岁的记3分,10岁以下的记2分。

  所有参加劳动的人,在刘会计心里都有一本账,一户户的人群从他面前过,谁出了整工、谁只出了半工,谁上午没来、谁下午没来,出了几分力、干了多少活,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能当上会计兼记分员,凭的不是他姓刘,而是这份认人的本事!

  不一会儿,他便将所有人的工分都记下,同时还要在“个人记工本”上登记,大家也都没有异议。

  (個人记工本)

  年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谁力气大、出力更多、时间更长,大差不差的大家心里都有数。

  即便有个别“刁钻”的年轻人,想多要一两个分,但不等把话说完,就会被家人拉走。

  杨刘黄三家占了6队的绝大多数姓氏,你这个时候质疑刘会计,就是在打刘家的脸,想开战还是怎么滴?!

  刘会计这边忙完了,黄保管员便将冰棒箱子拎过来,大声喊道,“发冰棍了啊,按照刚才的规矩,每家每户一支雪糕,然后按照工分排名,先发绿豆冰棒,再发奶油冰棒,发完为止,谁都不许废话。”

  这时候大家瞬间兴奋起来,不自觉地往前涌。

  黄保管员当即两手叉腰、眼睛一瞪,“挤什么挤,没吃过还是没见过,都在旁边等着,我喊到谁,谁再过来领。”

  然后拿着记录本,“先发各户的,再发奖励的,第一户,杨继民……”

  一位颤巍巍的老大爷杵着拐杖挤出人群走了出来。

  黄保管员赶紧拿着一支雪糕送过去,“哎哟老太爷您慢点,您怎么亲自来了,杨老九呢,你不会扶着你太爷爷……”

  杨继民伸出手里的碗,看着黄保管员将雪糕放到碗里,咧嘴一笑,满嘴的牙都没了,“让他来?我玄孙子还吃不吃了?”

  说完之后,转身便走,周围的人赶紧一边让路一边扶着,生怕老人家摔着了。

  二十好几岁的杨老九满脸苦笑,恭恭敬敬地跟在后头。

  黄保管员抹了把汗,“第二户……”

  旁边杨队长和刘会计心有余悸。

  刘会计用手肘捅了捅杨队长,小声说道,“有多久没见到老太爷笑得这么开心了?”

  杨队长早已笑得睁不开眼,“老小孩、老小孩嘛,这老人的脾气就跟小孩子一样。小陈这事做得不错。”

  ……

  村庄里的喧嚣并没有影响到陈凡。

  此时他正在知青院里忙碌,不一会儿便做好三菜一汤,将饭菜摆上桌。

  依然是以蔬菜为主,油荤为辅,既开胃又有营养。

首节 上一节 242/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