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243节

  张文良努力地控制表情,却怎么也止不住笑,“不要这么说、不要这么说,帅不帅的都是次要,关键是能够为祖国的卫生事业做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贡献,我也就心满意足啦。”

  陈凡忍不住哈哈大笑。

  没想到啊,自己没出圈,弄不好以后张文良还有出圈的机会。等以后他走出去,说不定就有人对着他指指点点,猜测是不是那书上的谁谁谁。

  想想都觉得有意思。

  简单看过之后,张文良将书收好,抱起来起身说道,“我把书送回大队部去。”

  陈凡赶紧站起身,“这有什么好着急的,待会儿吃了饭再回去不就行了。反正你家就在5队,又不会误事。”

  张文良却摇头就往外走,“这可是咱们卢家湾的大喜事,必须要尽快回去汇报,”

  他转头看向陈凡,笑道,“你这顿饭我肯定要吃,我送完书就回来。毕竟之前只是我们的猜测,杨书记他们还在大队部等确定结果呢。”

  杨队长正想要说,去他家里给大队部打个电话不就完了?

  结果张文良早已经大步流星地跑了出去,似乎一秒钟都不想耽搁。

  他转身看了看陈凡,两人不禁相视一笑,都猜到了张文良的心思。

  这是等不及回去炫耀了吧!

  结果还没等到张文良回来,正在转播县广播新闻的大喇叭就突然传来一阵噪音,随后便是张翠娥的广播腔,“请社员同志们注意、请社员同志们注意。现在临时插播一条消息、现在临时插播一条消息。特大喜讯、特大喜讯,由我队社员陈凡老师编著的《常见突发伤病急救手册》,已经由云湖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

  张翠娥的声音回荡在卢家湾的上空,几乎所有人都仰头看向大喇叭的方向,全神贯注地聆听。

  一条消息连续播了3遍。

  等广播结束,整个卢家湾顿时沸腾起来。

  “陈老师又出书了啊,上次是写的文章出书,这次是开创的医术出书,不得了啊。”

  “上次他去地委的时候我就说了,陈老师是文曲星下凡,看见没有,又出书了。”

  “可是这次是医书,跟文曲星有什么关系呢?”

  “怎么没关系?都是书啊,只要是书就有关系!”

  “话不能这么说,医书跟文章还是有区别嘀,要我说,还是陈老师自己肯学、肯努力,听说他学医还不到半年,就能出医书,这说明了什么?”

  “什么?”

  “说明陈老师人聪明啊!”

  “呸,这个还要你说?!”

  ……

  就在卢家湾人人都参与议论和夸奖的时候,杨书记和张队长两人也一起骑着自行车直奔公社政府。

  他们两个在南湖生活了几十年,又是卢家湾的掌舵人,再加上这半年来卢家湾出了不少风头,自然少不了有认识的人,这些人看见了他们,当然要打招呼。

  “杨书记去哪里忙啊?”

  杨书记本来就骑得慢,听到有人打招呼,当即就停了下来,一条腿撑在地上,哈哈笑道,“这不是陈老师去地委卫生处指导编的书出来了吗,我这去给公社钱书记送样书呢。”

  张队长也不甘落后,在一旁笑着说道,“陈老师负责统筹,我们队里的张觉民和张文良也帮了点小忙,结果还让卫生处的照相师给拍了照,印到了书上,你看这事闹得,人家陈老师连个名字都没挂上去,他们倒是把人都弄上去了,凭白占了便宜。”

  周围一群人立刻涌了过来。

  “哎呀,上次陈老师去地委教他们编的书出来啦?在哪里呢,能看看不?”

  “还有你们队里人的照片?那不是免费照了好多相?”

  杨书记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炫耀机会,当即拿出一本样书,翻开后举起来给众人展示,“看见没,这两个演示的就是我们队的张觉民和张文良,他们当时就是跟着去打杂的。”

  “我知道我知道,当时他们一起去的,我就在车站看他们上的车。”

  “这个书上写的是真的?喉咙卡了东西,这么搂着抖几下就行?”

  听到有人质疑,旁边立刻有人说道,“你是没听说还是怎么滴?陈老师就是用这个办法救了人,要是没有效果,人家地委卫生处会请陈老师过去指导写书?”

  那人顿时讪笑,“我不是怀疑,就是觉得太简单了。”

  然后又赶紧说道,“不过都出书了,那就肯定是真的。”

  有人还想上手去拿,杨书记嗖地一下将书收起来,赶紧塞进书包里,然后挥着手赶人,“这个可不能上手,这是样书,要给钱书记送过去做纪念的。你们想看,自己去书店买。”

  说完之后,便直接蹬着自行车飙了出去,张队长紧随其后,直奔公社政府大院。

  后面还有人在议论,“现在书店里就有卖的么?”

  “样书才刚刚送到,应该没有那么快吧?”

  “管他呢,去书店看看不就知道了,要是没有,就提意见让他们进货。”

  “就是,这本书我是一定要买一本的。”

  “刚才我也看了一眼,里面讲的是一些常见突发情况的急救办法,谁都不敢保证一辈子平安无事,还是掌握一点急救知识为好。”

  “就是就是,同去同去。”

  一群人说着话,便往新华书店走去,并且越往前走,人就越来越多,陈老师出书的消息,也迅速传遍了南湖镇。

第337章 点火

  现在已经是7月上旬,卢家湾迎来了两件大喜事。

  第一件不用说,便是陈老师“编”的书《急救手册》正式上市,书还没到新华书店,就被众多单位预定了几百本。加上个人单买的,创下了南湖公社新华书店销售记录,甚至比最近三期的《江南文艺》还高。

  当然是单期销售记录。

  如果算上销售总量,那肯定是《江南文艺》胜出。

  5月、6月、7月三期的《江南文艺》杂志,之所以有这么高的销量,和陈凡也脱不开关系。

  因为上面有陈老师的文章《在希望的田野上》啊!

  尤其是各个单位曾经下过生产队蹲点的干部,都认为陈老师写的主角身上有自己的影子,纷纷买来送人。

  各个单位的文化室为了表示对蹲点的支持和炫耀成绩,也都踊跃购买,就这却还比不上一本《急救手册》。

  对此只能说现在人的集体荣誉感是真的强。

  而获利最大的,自然是“培养”了陈凡的卢家湾。

  一时间卢家湾在孤峰县都名声大噪,更别说南湖公社内。公社各个单位都向大队部发来邀请函,想邀请陈凡过去讲座,甚至还有县里的。

  让陈凡给他们讲讲是在什么样的心态下,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才让他钻研出“呼吸道异物清除法”,又是什么样的想法,让他想到编写一本急救手册,为群众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对此陈凡一概婉拒,强烈推荐张文良和张觉民两人去表演。

  他主要是怕麻烦,更不想出风头,只想着安安稳稳过自己的逍遥日子就好。

  大队部的四位领导经过简单商量后也一致同意。

  他们也怕陈凡一出去,就被别的单位给拐跑了啊。

  虽然陈凡坚定地拒绝了地委卫生处的邀请,可万一要是有县里的单位开出更好的条件呢?

  比如过去就分房,按干部级别给待遇,说不定还发個老婆。

  卢家湾的姑娘们再好看,那也是村姑,能跟人家城里的文化人比?到时候两口子都拿工资,双干部家庭,不比在卢家湾强?!

  所以他们是坚定支持陈凡的想法,不管是哪个单位来邀请,都嘻嘻哈哈地打太极。

  赞美、礼物来者不拒,要人一概不给!

  推来推去,那些单位最后只能同意让张文良和张觉民出马。

  反正他们也都出现在书本上,还是真人演示,有他们在,说服力丝毫不弱于陈凡。

  而且地委卫生处对此次事件的奖励也下来了,各级相关人员都有奖赏,张觉民的得到的好处就是被南湖卫生院特别提拔,成为一名光荣的正式工。

  算上之前做了十年赤脚医生的工龄,给他定了4级56块钱的工资。

  在整个卫生院里,都算是中上等水平。

  因为卫生院里就没有几个干部,基本上都是工人,能熬成四级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68年以前,中专、大学毕业生主要是按需分配,哪里需要就分到哪里。

  这种情况下,大城市和重点大型项目的单位自然更占优势,而各大单位为了抢人,也都纷纷给出最优越的条件,区区一个干部编制又算得了什么?!

  这也是大学生“出门”就当干部的由来,后来更是成了惯例。

  却并不是说有规定,必须给中专、大学毕业生定干部。

  恢复高考以后,这些毕业生的分配也是如此,于是才有了中专生的“黄金十年”。

  想想看,都是初中毕业,一个是只需要再读三四年就可以进单位当干部,另一个是还要再读六到八年才能进单位当干部,而且那时候大家的工资标准还都差不多,你会怎么选?

  只不过呢,上级在68年发了个通知,其中有两条很关键。

  第一个,毕业生分配工作,必须彻底打破大专院校毕业生一出门只能分配当干部,不能当工人、农民的旧制度。

  啥意思?

  这段时间的毕业生,不是出来就是干部了,必须先从农民、工人做起!

  第二个,毕业生的分配,必须坚持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方针。

  也就是说,以前的大城市单位和大项目单位将不再具有优先选择的优势。

  具体怎么分,这就要看毕业生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是大城市里的人,还可以留下来,如果是小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最好最好的去向,也是当地的县城!

  可是谁又乐意去公社、下生产队呢?

  哪怕留在了县城,也要经常下乡去巡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也都想要留在县城里啊。

  所以说,下面的公社卫生院的人才是真的少,人才少、高工资的人自然也少,张觉民能占个中上游,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且让张觉民和张文良一起出门,卫生院也乐意。

  张觉民已经是卫生院的人,这也是给公社卫生院扬名嘛。

  张文良和张觉民辛辛苦苦地在南湖公社各个单位里打转,转完了再去外地转,痛并快乐着,为光耀卢家湾而努力。

  这便成了卢家湾的第一件喜事,第二件喜事,就是耽搁了一个月的砖窑终于开工了。

  等砖窑建好,就可以烧出建小水塔的砖头来,到时候就可以顺利开建小水塔,即将用上自来水,岂不是大喜事?!

  陈凡优哉游哉地端着茶壶,坐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指挥兴建砖窑。

  “烧砖是个技术活儿,可是呢,技术含量也就这样,不复杂,只要看一遍就会。”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放下茶壶、站起来往外走,旁边黄莺立刻递来一顶草帽。

  他顺手接过来放在头顶上,两手叉腰,大声喊道,“再过几天就是双抢,咱们要在双抢之前,先把砖头给抢着烧出来。大队部说不用我教技术,不用个屁,这玩意儿只要是个正常人,教一遍就会。”

  旁边立刻有人大喊,“陈老师,这么说你是要教我们烧砖头?”

  陈凡转头望去,哈哈笑道,“彭师傅你也来啦?”

  原来是9队的退休猎手老彭。

  老彭立刻喊道,“我们也想早点看见小水塔啊。”

首节 上一节 243/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