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135节

  如果知青田的产出,在交完公粮之后,剩下的部分还不足以承担知青们的口粮,差额粮食就由大队部出面,借粮给知青。

  其实这些粮食还是公社在出,只是借大队部的手掩人耳目,省得知青们总是指望靠公社输血。

  而且名义上这些粮食是要还的。

  刚开始的时候确实还好,知青们耕种自己的“责任田”,动力都不一样,虽然产出还比不上生产队,却也能勉强糊口,除了头两年借过粮食,后来也慢慢的在还,如果有人中途离开,就把自己欠的那部分补上,别人也不吃亏。

  但是这种制度只用了四五年便宣告结束。

  因为最早下乡的那批知青,几乎在第二年、最晚第三年,也就是70年代初,就赶上了城市“大招工”,除了极少数特殊人员之外,基本上都回了城,他们这批人也就没有用上知青田。

  在度过短暂的空窗期之后,接下来的四五年下乡潮里,知青们的平均下乡时间大约在3年左右,二三十人一起干活,也能维持住“知青田”的存在。

  但从去年开始,不知道是谁起的头,玩起了花样,于是大家都有样学样,时间就短了许多倍。(花样没了-_-||)

  知青们的档案都在知青办,生产队对他们没有多少约束力,而公社就这么大,知青办的人与那些知青家庭的人都认识,也就……那样。

  于是知青点的人就少了很多,一般只有五六个,最少的时候就是现在,只有姜丽丽在。

  单靠知青点的五六个人,肯定种不了那么大一片地,于是杨队长与大队部商议过后,干脆将知青田暂时收了回去,让知青们跟着社员一起上工。

  反正社员们都知道那些本地知青待不长久,也就不跟他们一般见识,反而为能占知青田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浑然忘了最初那块地就是他们自己的。

  现在公社又布置新任务,杨队长便想起了那块知青田。

  从心理上说,社员们都认为队里只是暂时代管,如果哪天知青点的知青又多了起来,还是要还回去的,所以用那块地种植杂交水稻,他们的排斥心理也就没有那么强。

  陈凡摇着头呵呵直笑,“唉,你说,要是杂交水稻大丰收,那知青田里的稻谷都算谁的?”

  姜丽丽眼珠微转,“他们的呀。”

  陈凡,“对啊,丰收也好,歉收也罢,好的坏的都是小队的全体社员在承担,是不是知青田,又有什么意义呢。”

  姜丽丽抿嘴笑了笑,回头看了一眼,随后小声说道,“掩耳盗铃。”

  陈凡转头看了她一眼,“呵,还会笑话人了。”

  姜丽丽皱皱鼻子,双颊飞霞,然后举起手里的两只狗子挡住脸。

  陈凡哈哈大笑,“掩耳盗铃。”

  姜丽丽咬咬嘴唇,嗔怪地瞪了他一眼,“不理你了,我去做饭。”

  说完便抱着两只小狗跑开。

  陈凡将母马牵到马厩,小马驹立刻活蹦乱跳地凑上来,他又往食槽里添了点草料,这才往外走去。

  到了前院,先把东西放好,随身带着的小手枪锁进柜子里,再从身后的另一只装有收音机和座钟的柜子里拿出一套木工工具。

  这套木工工具自然是张文良帮他弄来的,现在就要派上用场。

  没想到拿到工具后做的第一件东西,竟然会是画板。

218.第218章 打界碑

  218.

  2023-12-18

  前院的柴垛上,堆积了不少前两天陈凡简单处理过的短木条,这些短木条便是他准备用来做画板的材料。

  后面清理出来的两亩地之外的地方,还有一些零散的杂树存在,他便选了一颗还算粗壮的椴树,砍了几截枝干做材料,经过简单的晾晒处理后,今天才开始动手制作。

  用来做木工的“宽板凳”和工具桌、工具箱,也是用杂树做成的。

  这些杂树虽然做不了家具或建筑木材,但做点小东西,也勉强能用。

  陈凡耳朵上夹着铅笔,手里拿着皮尺,旁边摆着墨盒、三角尺、锯子、刨子、凿子等工具,一会儿画线条,一会儿拿着锯子切割,卖力地处理木料。

  等他刚把木条切成木板,院子门口响起杨队长的声音,“哎哟,你还会做木工?”

  陈凡直起腰,将手里的工具放下,笑着说道,“觉得有趣就瞎玩呗,反正都是些杂树,做废了就当柴火烧。”

  随口敷衍了一句,他拍拍手迎了上去,“队长今天怎么过来啦,有事要吩咐?”

  然后转身指了指里面的“多功能室”,“到里面坐着说,我给您泡茶。”

  说着就要往里走。

  “不用不用。”

  杨队长连连摆手,对着他呵呵笑道,“你的宅基地不是定好位置了吗,我带人过来给你去打界碑。”

  打界碑?

  陈凡顿时大喜,打了界碑就可以开工,就算不等农闲,自己也能慢慢做点打地基、砌墙的活。

  他便赶紧笑道,“那就更要进来喝杯茶了,要不然说出去,人家不得说我不懂礼数。”

  然后笑容一收,正色说道,“这样,正好赶上中午,就在这里喝点。”

  说着就要去厨房,让姜丽丽多做几个菜。

  杨队长赶紧将他拉住,笑了笑,说道,“喝酒就免了,下午还要耕田上工,等下次伱要建房的时候,没酒都不行。喝茶也算了,给根烟招待一下就好。”

  随后压低声音小声说道,“都是本队的人,待会儿过去,先把你的牡丹烟给他们一人递一根,完事了再给一根,意思就到了。”

  陈凡明白他的意思,牡丹烟4毛9一包,两根烟就是4分9,相当于半包经济烟,递两根牡丹,价格比半包8分钱的经济还高,既拿的出手,别人也有面子。

  可是两根烟未免也太少了,哪有请人帮忙只给两支烟的?

  他想了想,同样小声说道,“队长,初二那天,兽医班学生家长送来的东海烟还在,要不一人给包东海?”

  一包东海烟1毛7,值两包经济烟,这一下子就拉开了差距。

  杨队长咂咂嘴,没好气地说道,“队里请人帮忙,一整天都是一包经济,这点活三两下弄完,给半包就够了,你给东海,让别人怎么办?”

  陈凡嘴角微抽,他还以为是杨队长想帮自己省钱呢,原来是这个原因,算自己自作多情。

  可是自己房间里只有牡丹和东海,没有经济烟啊。

  那玩意儿8毛钱能买一条,还不要票,但陈凡就是没买过,总不能真给散烟吧。

  “这样,”

  杨队长突然说道,“没管饭,给一包烟也可以,待会儿有四个人,我给你垫4包经济,你还我两包东海,算我占你两分钱的便宜。”

  陈凡撇着嘴说道,“您要这么说的话,那天张连长过来,您还赞助了我5斤酒呢,我说什么了吗?要不我把酒钱给您?”

  杨队长当即两手叉腰,没好气地说道,“嘿,你要这么说的话,那我家小菊在你这里,天天吃你钓的鱼,还在补课学知识,我是不是要给你交学费?”

  陈凡眨眨眼,“那,那您要这么说的话、的话……”

  杨队长盯着他,“说,继续说,等你说完了,我这儿还有个杨志军补课在等着。还有上次小菊赚了50多块钱。”

  陈凡举手投降,“那就别算总账了,您赶紧去拿烟。”

  顿了一下,他又问道,“诶,他们什么时候过来?”

  杨队长指了指后面,“已经过去了啊。”

  陈凡脸色一垮,“得,我先过去打声招呼,您帮我去拿烟。”

  杨队长拍拍口袋,嘿嘿一笑,“早就准备好啦。”

  陈凡挤出一张僵硬的笑脸,这个老家伙!

  跑进房里拿了两包东海烟给杨队长,两人便大步流星往后面走去。

  杨队长边走边说道,“本来还想着帮你找多几个人,把后面整块地都清理出来,结果你带着她们几个女娃都做完了,倒是省了不少功夫。”

  陈凡呵呵笑道,“所以以后您就不要提什么杨志军和杨菊的事,都是你帮我我帮你,哪能算得那么清楚。”

  杨队长笑着点点头,“嗯嗯,是这个道理。”

  顿了一下,他又问道,“这里你打算怎么弄,还要不要把坡上平整一下?”

  陈凡摇了摇头,“那倒不用,回头我弄条青砖小路就行。”

  青砖他自己就能烧,还不用去外面买。

  他转头看着杨队长,笑道,“倒是这个小土坡其他地方,我想改造一下,不知道队里同不同意。”

  杨队长惊讶地看了看他,“改造?怎么改造?”

  陈凡比了个手势,“就是想把周围那片杂树林都清理出来,改种杉树,杂树没什么价值,还长不大,只能砍了烧柴,种杉树的话,好歹能有点用。”

  杨队长忽然放慢脚步,又皱着眉头往前走了一阵,才拉住他小声说道,“这个事不好办,你说这个种树,是算你的还是算大家的?

  算你的,没有这方面的规定,算大家的,平时别的事都忙不过来,哪有功夫开荒种树。

  再说前面我们住的那个坡也有不少木材,那边的都用不完,没有必要开垦这里,估计没有人乐意做,所以这个事,你最好还是再多想一下。”

  陈凡心中了然,说是让自己“再多想一下”,其实就是婉拒。

  他便笑着点点头,“行,那我就再想想,以后再说。”

  脑子里却心思百转,看来自己的“森林计划”,需要调整一下了。

  放弃是不可能放弃的,除非以后不住这里,否则谁不想周围的环境好一点。

  大不了先弄点杉树枝过来扦插种植,杉树也可以用扦插法种活,而且存活率还不低,正好早春是最适合扦插树枝的季节,明天就弄点杉树枝过来插上。

  等再过几年,那些杉树长高一些,就可以承包土地。

  这片土包子总没有人跟自己争吧?作为本村村民,自己将这一片坡地,连着前面的知青点都承包下来,或者干脆直接买下,也都是可以的吧?

  就在陈凡默默打着小算盘的时候,他们也走到了后面。

  有四个人正站在坡底下,看到陈凡过来,一个人立刻喊道,“陈老师,还要你点一下位置,我们挖个坑,这个碑才能填进去。”

  陈凡迅速加快脚步,走过去看了看,所谓的界碑,其实就是一根四方条柱形的石头,在石头的顶端,刻着“陈凡界”三个字,然后在另外相邻的两面,分别刻有两个箭头,意思应该是指向边界线。

  总共有四根石柱,正好定住宅基地的四个角落。

  杨队长走过来,掏出四包经济烟丢给他们,“这个是陈老师给你们的一点心意。”

  四人嘻嘻哈哈地接过,没口子地道谢。

  陈凡笑道,“麻烦师傅们,我选的位置在坡顶,还要往上走一截。”

  这个界碑只能打在宅基地的边角上,不能超过宅基地的面积,哪怕预留再大的院子,也不能超出去,要不然就跟那张宅基地证不相符。

  其中一个人笑道,“坡顶好,坡顶不积水,下雨也不怕淹,行,我们就抬上去。”

  只是打几根石柱,就能捞一包烟,还不耽误上工,他们也乐意。

  四根石柱捆在一起,四人分别站两边,用扁担吊着绳子,一前一后挑起来便往上走。

  不一会儿到了坡顶,陈凡指着自己提前打下的一根木桩,说道,“就是这个位置。”

  随即看向杨队长,笑着说道,“队长,你再量一下,可别弄多了。”

  杨队长也不含糊,当即掏出一根标有尺度的绳子,叼着烟说道,“是要量,你要是敢多占,那是肯定不行滴!”

  然后将绳子丢给另一个人,“三哥,帮忙扯个线。”

  陈凡看了看那人,忽然想起来,这个“三哥”,好像是杨志军的亲爹?

  眨了眨眼,他若有所思地看着那根紧绷着被拉来拉去的绳子,心里猜测,恐怕今天自己的宅基地面积,算的是“室内面积”,多半没有外墙!

首节 上一节 135/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