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随着两人的投降,后面的进兵就比较顺利了,明玉珍投降后直接交出了安定州、慈利、石门三县,翟文彬投降后,先是交出了澧阳,之后又沿途招降了常德、桃源、龙阳(汉寿)、沅江四城,西路军一仗没打,就被保送到了益阳城下,此时距离长沙也就只剩两座城而已。
东路军廖永安这边的情况,也很离谱。
岳阳是湖广的战略重镇,虽然之前阿思兰的主力已经全军覆没了,但是这么重要的城池元军还是有人驻守的,那就是四川行省平章咬住。
咬住之前在徐宋刚起事的时候,就被从四川调来湖广参战,主要用来镇压徐宋义军,之后徐宋败亡后,圣武军又打入湖广,当时沔阳东荆河那一战,咬住没有跟阿思兰一起去,所以暂时还活着,一直驻扎在巴陵(岳阳),不过这里也出现了个意外情况。
八月末九月初的时候,江西湖广开始流传一个谣言,就是鲁锦散布的,徐寿辉兵败身死,倪文俊叛宋投元的消息,还有说陈友谅兵败被俘,被迫投了元军,正在带元军搜捕倪文俊等等,消息很多,也很乱,倪文俊一时间不知道该信哪个,但是鲁锦这个谣言无疑是给了他启发。
谣言中说倪文俊抓了威顺王宽彻普化的儿子却不杀,就是留着用来跟元军谈判的,后来果然降元,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可倪文俊想的却是,对啊,既然徐寿辉已经兵败身死,‘大宋’也兵败国灭了,那我为何不真的投降元廷呢?正好他手里真有威顺王的儿子,可以拿来当谈判筹码。
只能说,这货抓了元朝宗室的儿子留着不杀,本来就心思不正。
之后他果然联系元廷官府,跟咬住取得了联系,倪文俊以威顺王的儿子,和自己投降后,愿意帮元廷搜捕其他徐宋残部为筹码,跟元廷讨要一个湖广行省丞相的职位,顺便还要了一个世袭国公的爵位。
这与他历史上开出的条件不太相同,原历史上倪文俊找元廷要的是一个行省平章的职位,同样是以威顺王的儿子为筹码,元廷没给。
当时倪文俊手里还有不少兵,可现在他手里连兵都没几个了,就没敢要行省平章,只要了个行省丞相之职,但多要了一个世袭国公的爵位,说这是自己出卖战友,答应帮元廷搜捕其他徐宋残部应该得的。
与原历史的形势有所不同,当时鲁锦的大军刚打到江西,还未进军湖广,威顺王宽彻普化也还活着,得知能换回自己儿子,就主张同意招安倪文俊。
而负责此事的咬住这边,有鲁锦的大军在侧,元廷此时是真的不占优势,他也担心元军主力在对抗鲁锦的时候,徐宋残部会从身后再次跳出来,那湖广就真的保不住了,再加上有威顺王向他施压,说是要换回自己儿子,咬住就口头答应了下来。
湖广行省丞相现在就可以给,但世袭的国公爵位,必须先上报中枢,目前鲁锦掐断了大都和南方的联系渠道,以至于元廷中枢向南方传令,西面只能走四川,汉中,陕西,山西到大都这条线,而东面只能走海路。
这上报中枢要国公爵位,一来一回可得需要不短的时间,再说倪文俊此时也没抓到其他徐宋旧部,功都没立呢,就想当国公?那是不可能的,咬住只是口头答应帮他向朝廷要,朝廷给不给暂时还两说,你想说服朝廷给你爵位,就赶紧把徐寿辉、明玉珍、陈友谅等人抓来交差。
倪文俊也知道自己现在没兵,根本就没啥谈判的资本,于是见好就收,就先答应了下来,先做着元廷的湖广行省丞相,国公的爵位之后再要,元廷要是不给,那自己再降而复叛就是,正好出来一趟还能补充些兵力和物资,到时候大不了跟手下说这是自己的诈降之计。
于是倪文俊就真的投降,做了元廷的湖广行省左丞,他还沿途收拢徐宋溃兵,跟他一起去了巴陵(岳阳),跟咬住见面,等他到了巴陵时,部队已经恢复到了上万人的规模。
咬住就先让他驻扎在了巴陵,问他准备如何搜捕其他徐宋残部,倪文俊也不傻,一直在跟咬住讨要粮饷,说自己的兵饿了太久,不吃饱喝足怎么出去干活,再说他打听徐寿辉等人的下落也需要时间,于是两人就这么拖了下来。
但是接下来两个月的局势,却再次起了变化,鲁锦的圣武军一路势如破竹,先是鲸吞了江西,之后又攻入了湖广,最后连阿思兰和答失八都鲁也都兵败了,这就让倪文俊起了别样的心思,徐宋败了他可以投降元廷,现在元廷也要败了,他为什么不可以再转投鲁锦呢?
随着战局的发展,圣武军的逐步逼近,咬住的疑心也越来越重,心道倪文俊这货不会是诈降吧,跑来给鲁锦当内应来了?不行,眼看大战临近,咬住可不会在身边放这么个定时炸弹。
于是他先是催促倪文俊去带兵搜捕其他徐宋旧部,倪文俊推脱不去,咬住又让他去带兵反攻沔阳,让他去打圣武军,倪文俊还是推脱不去,两人就这么僵持下来。
直到十月下旬,眼看着圣武军打完了荆襄,主力开始集结南下,直奔岳阳而来,咬住咬不住了,不对,是坐不住了,大战来临,他不能把倪文俊留在城里,不然不用想也知道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于是咬住便做了个局,摆下鸿门宴请倪文俊去赴宴,准备了刀斧手想要把倪文俊干掉。
倪文俊也不傻,他是真的有再反之心,自然不会轻易着道,所以他直接拒绝了咬住的宴请。
这一下双方算是撕破脸了,咬住直接发兵跟倪文俊在岳阳城里火并了起来,双方打的死伤惨重,城里的百姓也遭了殃,不过由于咬住在摆下鸿门宴之前就做好了撕破脸的准备,所以他提前派亲信封锁了城门,倪文俊想出城跑路都没跑出去,反而被咬住在城中设下了伏兵十面埋伏。
倪文俊最终还是不敌,手下残兵战斗力太差,被咬住捉到斩杀,但咬住的元军也没落得什么好,已经被打成大残。
眼看着廖永安带着几万主力从监利和临湘扑了过来,西面的翟文彬也主动投降了圣武军,东西北三面到处都是敌人,而岳阳城中也已经杀的血流成河,不具备坚守的条件。
咬住干脆心一横,岳阳也不守了,立刻带着几千残兵往南边的长沙跑,于是监利、临湘、岳阳,全都被廖永安直接接收。
看到岳阳城中已经被打的一片狼藉,倪文俊也已经被咬住割了脑袋,廖永安不为所动,连城都没进,就继续带兵追着咬住一路南下。
咬住本来是打算跑到长沙再重整旗鼓的,可他没想到鲁锦居然是南北夹击长沙,不仅从沔阳等地出兵南下,还派了一支大军从江西萍乡西进,捅了长沙的后腰。
于是当他刚跑到湘阴的时候,前方便有斥候来报,说一支南边来的圣武军已经打下了长沙,正在往湘阴赶来,正是常遇春亲自率领的第九集团军主力。
西面的缪大亨也已经打下了益阳,还派了一支偏师去攻打宁乡,而在咬住自己身后,廖永安也带着数万大军追着他直逼湘阴。
咬住顿时心如死灰,现在他已经三面被围,哪也去不了了,就算可以顺着湘江跑到洞庭湖里,可洞庭湖周边都成了圣武军的地盘,圣武军还有一支战力不俗的水师,他又能跑到哪去呢?于是他准备留在湘阴决战。
十一月初八,常遇春、缪大亨、廖永安,三个集团军外加数万元军降兵,合计近二十万人在湘阴城下会师,将咬住的数千残兵驻守的湘阴城,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城外旌旗蔽日,近二十万人的大军在城外一眼望不到头,密密麻麻的全是人,看的城头元军头皮发麻,浑身打着摆子直咽口水。
元军基层的士卒和百户千户,立刻打开城门争抢着向圣武军投降,他们可不想陪着咬住在城里送死。
咬住站在城头凄惨苦笑,看着一个正准备绑了自己,拿去找圣武军邀功的元军千户,不由的瞪了那人一眼,将其逼退,然后才抽出刀来刎颈自尽。
当啷一声,随着钢刀掉落于城头,这个元廷的四川行省平章也在湘阴城头壮烈殉国。
至正十三年,十一月初八,随着湖南北部湘阴城的收复,洞庭湖方圆数百里的所有城池,已经全部纳入圣武军的版图,鲁锦终于实现了他最初那个取三湖而扫天下的战略构想!
第475章 巨大的政治收益
冬月十四,随着各条战线的战报传回建康,鲁锦下达的第二阶段的战役任务也已经全部完成。
中原方面,向西攻克了洛阳,打到了潼关,封锁了陕西;向北占领了怀庆(焦作),占领了汴梁路的黄河北岸,完成了对豫北地区的战略包围;
山东河北方面,将战线推到了废黄河一线,距离大都的直线距离只剩七百里,部队从山东聊城出发,步兵半个月就能兵临大都城下。
南方这边,占领了整个湖北,攻占了宜昌,封锁了四川,向南收复了洞庭湖平原,占领了半个湖南。
如果继续从湖南东南边的郴州出兵,向南只需经宜章、乐昌、韶关、英德、清远、四会这六座城池,便可兵临广州城下,拿下广州,广东其他府县皆可传檄而定。
哦对了,最近又从大都传来一封情报,元廷鉴于国家崩坏严重,红巾军势力庞大,为了加强对两广地区的领导,元廷中枢在原有‘广西两江道宣慰司’的基础上,新增设了一个广西行省,首府设在桂林。
这个时期,广西的首府也只能设在桂林,其他地方都没有桂林的开发度高,而且桂林有直通湖南衡阳的水路,从衡阳经常宁、零陵、全州、兴安、灵川、即可直达桂林,沿途驿站也是走的这条线,然后中原文明再通过桂林向全广西辐射。
原历史上,广西在中国第一次设省就是元末的时候干的,后来明朝继承了下来,分别设立了广东布政使司和广西布政使司。
至正十三年秋冬的这场大战,在战后被鲁锦称为‘豫湘赣鲁战役’,涉及全军五个方面军,出动兵力六十余万人,共分为三个大战场互相联动。
整场战役自九月初一开始,到十一月十二结束,历时七十二天,歼灭了江西、湖广、四川,三个省份的元军主力,招抚了徐宋残部,可以说整个南方,除了少数低价值的山区,人口多、产粮高的高价值平原地区都已经被圣武军平定。
中原方面虽然没有全部平定,但也已经取得了对圣武军有利的态势,完成了对李察罕和刘福通的战略包围,四周二十万大军枕戈待旦,随时都可以发起对二者的决战。
鉴于此种形势,鲁锦立刻召集枢密院的几个参谋,还有冯国用和李善长两位丞相,开会商量下一步,或者说明年的进军计划。
会上,冯国用第一个说道,“江西湖广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元军的主力兵团了,因此战后也不用在湖广留那么多兵力了,可以考虑将一部分兵力调往北方或东部沿海作战。”
冯国用拿指挥棒指着地图说道,“首先是四川,四川行省平章咬住,丞相答失八都鲁,两人一死一降,四川元军主力也或死或降,现在最多只需一个集团军由秭归西进入蜀,直捣成都,其余地方传檄而定,便可将整个四川行省纳入版图。”
众人闻言全都点了点头,还不等鲁锦说话,李善长就出声问道,“只出一路大军西进?不用先打下陕西,再从汉中南下,两路夹击吗?”
看来李善长是真的不擅长军事,或者说他没把心思用在军事上面,冯国用闻言当即解释道。
“前宋时,蒙元灭宋便是先打的四川,双方大军在四川拉锯了数十年,打的四川十室九空,宋亡之后,元朝又未往四川迁移人口,使得四川人口始终没有恢复过来,至今的在籍人口可能都还没有一个顺天府(南京)多,根本就无兵抵挡,打这样的地方,又何须两路夹击?”
李善长这才恍然的点点头,“我明白了,你继续说。”
接着冯国用便看向了鲁锦,再次说道,“四川需要一个集团军,扫平湖南残余山区,最多也只需要一个集团军,这样的话湖广四川最多留一个方面军即可,那么南方就有一个方面军十万人的兵力可以腾出手来。
“接下来就看殿下是准备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又或者南北双线开战?
“如果南北双线作战的话,那么湖广腾出来的这个方面军,就可以用在福建和两广方面,分成两个集团军单独行动,一路从湖南郴州直插广州,另一路先打下浙南山区,然后由水师运送,从浙东走海路进攻福建,打下福建后再继续海运南下,进攻广州,最后两路大军在广东会师,继续扫平两广残余势力。
“如果殿下要先北后南,那也可以先把这个腾出来的方面军用于北伐,这样北伐还能多出十几万人的兵力,会更加稳妥,南方沿海的两广和福建也可以留着以后再打。”
言罢冯国用便看向了鲁锦,想听听鲁锦是什么看法。
鲁锦见状当即反问道,“如果我要先北伐呢?你们有什么方案?”
包毓立刻站出来说道,“如果先北伐,还把南方腾出来的这个方面军用于北方,那北伐的兵力就有四个方面军,五十余万人的兵力,自然更加稳妥,而且也更容易实现殿下那个留元帝于关内的设想。”
“哦?具体怎么说?”鲁锦当即来了兴趣。
包毓这才详细解释道,“殿下原本留元帝于关内的设想,是打算派一个方面军进攻河北,从正面向大都压迫,再派一个方面军渡海进攻辽东,以辽东为根基,向西封锁燕山北麓,也就是绕后,防止元帝向草原的大都逃窜,最终将其截留在燕山某处。
“但臣说实话,这个战略构想很难完成,原因有三,其一,如果河北方面压迫早了,而辽东的绕后兵团还未就位,那元帝就会立刻撤往上都草原,一旦进入草原大漠,再想抓住他就难了。
“二来,如果先派大军登陆辽东,山东兵团先不北上,那结果也是一样的,元廷中枢又不都是傻子,只要咱们的圣武军登上辽东的土地,他们就知道咱们这是在准备包围他们了,他们只要不傻肯定会立刻撤往上都草原。
“其三,就算完成了殿下这个战略构想,元帝也未及时撤走,但这个包围圈还是有漏洞,元帝只要一心想逃,还是有机会逃走的。”
鲁锦闻言当即说出一个地名,“野狐岭?”
包毓立刻拱手道,“殿下明鉴,就是野狐岭。”
野狐岭,也就是后世的张家口,张北地区,这里曾经是蒙古和金朝决战的战场,也是从河北幽州北上草原的四条重要通道之一,从北京到居庸关、怀来、宣化、张家口、张北,这条燕山通道就是大名鼎鼎的军都陉,也是四条通道中最西面的一条。
鲁锦可能不知道军都陉,但他肯定知道詹天佑和京张铁路,这条铁路就是走的军都陉。
其他三条路还有平冈道,即从古北口、滦平、双滦、隆化、围场、最后到赤峰的这条路,也是元朝皇帝每年去上都都会走的路。
另外燕山东面还有条卢龙道,即从蓟县到喜峰口、宽城、平泉、最后到赤峰的这条路,也是隋唐两朝征高句丽时的进兵通道。
最后一条就是沿海的辽西走廊,之前又叫傍海道,不过也是宋金元三朝时才刚形成的,隋唐时期的傍海道还根本无法行军。
如果按照鲁锦的设想,从辽东登陆,沿着燕山北麓绕后包围,最多只能挡住辽西走廊、卢龙道、和平冈道,这三条通往赤峰和辽东的路,通往张家口的那条路他是拦不住的,因为有燕山余脉隔着。
于是这时就听包毓说道,“殿下也知道野狐岭,或者说军都陉这条路是个漏洞,那只是因为投入的兵力还不够,只完成了东侧的包围圈。
“如果北伐时能够投入四个方面军,那兵力就绰绰有余了,可以专门派一个方面军进攻山西,从大同出塞,堵住野狐岭,甚至可以直插上都,连上都也一起拿下,这样就能从东西两面包围,等包围圈形成之后,山东兵团再从正面进攻河北,压迫大都,则元帝必成瓮中之鳖。”
鲁锦闻言看着地图和沙盘,顿时眼前一亮,包毓的这个说法让他想到了原历史上的龙凤北伐,关铎的中路军就是从大同出塞,一举捣毁上都的,历史上既然有人做到过,那么就说明这个计划可行。
而且以前鲁锦心里还一直有个疑惑,关铎的中路军从大同出塞,是怎么横穿千里草原打到上都的,他究竟有多少兵力?难道不需要补给吗?
直到来到这个时代,随着北方情报的逐渐完善,鲁锦才搞明白,实际上中路军突袭上都,并不像后世文艺作品宣传的那么夸张,上都就是开平,而如果从张家口出塞到开平的话,实际距离只有175公里,也即350华里,就算没有骑兵,纯靠步兵的话,日行五十里也需要七日就能兵临上都城下。
至于大军的补给,这350里的距离内,其实并非鲁锦想象的都是一片荒芜的草原,这中间还有宝昌州、云需府、恒州一共三个县制,那里可能没有城墙,但至少有城镇,有百姓居住,既然有百姓,那还怕没补给吗?
要么直接抢劫百姓,实在不行两脚羊也能当补给,而且这一路沿途大小湖泊好几处,就连水源也不缺,几乎每隔几十里就有个补给点,从张家口穿越草原攻打上都,真没鲁锦原本想的那么难。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战术就可以考虑。
至于鲁锦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将小铁锅留在关内,那是因为能获得巨大的政治收益,元顺帝不管是被俘,还是被斩杀,都代表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元朝的彻底终结,元朝这块牌子就没了,接下来也就好办了。
历史上就是因为还有北元这块招牌在,所以高丽才两面三刀,一边臣属于大明,一边又臣属于北元,高丽倒是不傻,来个两不得罪。
不过历史上高丽也干过缺德事,高丽的使者从辽东进大明朝贡,然后再将明军在辽东的军事部署透露给蒙古人,引来北元的军队偷袭辽东,导致明军初次登陆辽东时损失惨重,第二仗才找回场子,让纳哈出吃了个大亏。
从那以后,老朱就知道高丽人在给北元做间谍,从此以后再也不让高丽走陆路朝贡,只能走海路直接到南京,省得他们到辽东刺探军情。
还有在辽宁、吉林地区拥兵二十万的纳哈出,他是怎么形成那么大势力的,还不是因为有北元这块招牌立着,让他可以打着北元的旗号招揽元军的各路残余势力。
以及云南省的梁王,大理的段氏,起初都不愿意投降,就是因为有北元这块招牌立着。
而如果元顺帝被俘虏,或者被斩杀,元廷的招牌彻底没了,那哪还有这些破事?
就算元顺帝死了,草原也不可能有人能立刻重聚元廷的残余势力,那些蒙古王公为了大汗的继承权,自己就得先打起来,等他们重新选出一个首领,都不知道多少年过去了,鲁锦也可以在这段时间整军备战,趁蒙古各部内乱,等他们打的两败俱伤的时候,杀出去摘桃子。
原历史上的明军为什么没能把元顺帝留在关内,你以为是老朱不想吗?不,他只是当时做不到而已。
明军北伐之前,徐达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怎么把元顺帝留在关内抓住,老朱也是冥思苦想,但一来辽东当时不在大明手里,无法从东面堵住元顺帝的去路,西面的山西又在王保保的手里,当时王保保在山西还有十万大军,根本不是能轻易拿下的。
辽东和山西都不在自己手里,没有两面包围绕后,那你只能从河北正面进攻,可元顺帝又不傻,你从正面进攻那他当然跑了,不跑难道等死吗?
老朱也是没办法,这才说的任他去吧,然后明军正面进攻河北,才刚打到通州,元顺帝就撒丫子跑了,然后就有了北元,就有了纳哈出在东北的二十万大军,就有了高丽两面三刀,就有了云南的梁王和大理段氏拒不归降,才有了后面洪武朝数次北伐草原,南征云南。
虽然即使捉住元顺帝,这些事也还是会有,但情况也会好得多,高丽就算继续跟中国对抗,但至少会少个北元当靠山,那他做事就不得不掂量着来。
云南还是会征讨,但元军的抵抗意志也会弱很多,因为国家都没了,他们只剩那点残部,还抵挡个屁。
东北的残元二十万大军也不会存在,他们要么自己打成一团,要么被鲁锦各个击破,没了北元这块招牌,那其他残余势力就成了一盘散沙,失去了凝聚力,接下来也就好对付了。
如果说历史上被元顺帝跑了是老朱没办法,那鲁锦这个时空,条件都是现成的,李察罕和王保保都被他包围在河南,现在的山西可没有王保保的十万大军,他完全可以从山西和辽东来个左右包抄,将河北包围在中间,既然有那么大的好处,自己又有条件,那为什么不做呢?
第476章 北伐的出兵计划
鲁锦盯着沙盘和地图看了半天,久久不语,熟悉他的人一看就知道,鲁锦这是对包毓提出的想法心动了。
于是冯国用当即提醒道。
“殿下,如果真的打算左右包抄,留元帝于关内,则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
“你说。”
冯国用立刻说道,“一,要注意元廷的两都巡幸制,胡元虽入主中原,却仍保留着草原蛮夷的游牧习俗,每年在上都与大都之间来回迁徙,通常是每年二三月份前往上都,八九月份再回到大都。
“因此北伐时若想把元帝留在关内,最好是在十月以后,乃至十一月之后再出兵,以免到时候扑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