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尔认为西侧战场和中部丘陵的兵力足够了,假如派遣更多部队,会导致过于拥挤,无法充分展开阵型。
“与其让八万多士兵堆叠在一起,还不如我带领主力从东侧包抄,一举歼灭这些敌军。”
战机稍纵即逝,他不再犹豫,当即下令全军突进。即将绕过丘陵边缘的时候,前方的斥候突然示警!
“什么情况?”
巴西尔吩咐侍从官吹号,临时让部队展开阵型。为了看清前方的动向,他率领小股骑兵脱离军阵,随即瞪大双眼,本能地咒骂道:
“马拉卡!”
由于事先的布置,维京人控制了丘陵的脊线,更早发现东罗马主力的动向。
山地步兵发出旗语提前示警,给维格争取到宝贵的十二分钟。
时间紧迫,维格来不及从容展开阵型,他派出仅剩的一千八百游骑兵,骚扰东罗马军队,拖延敌人的变阵速度。
没过多久,剩余的步兵师相继准备就绪,维格让第一师、第三师从正面进攻,第四师迂回至东侧,防止敌军骑兵冲击左翼。
两个守备团被维格扔到丘陵边缘,守住己方的右翼(西侧),迟滞敌军的进攻。
很快,前线爆发出震天的呐喊声,维格带领直属师、骑兵师缓慢前进,绕过丘陵边缘,发现前方是绵延无际的浩大军阵,数万士兵组成的阵线正在迅速靠拢。敌阵中央,殷红色的拉布兰旗随风飘扬,喻示着东罗马皇帝的所在位置。
嘀~
随着此起彼伏的铜哨声,上万维京步兵端平长矛,对准前方的希腊步兵、意大利民兵,以及各族雇佣兵,发动毁灭性的枪刺冲锋。犹如一股黑潮汹涌而至,瞬间冲乱了东罗马的一线部队。
维格找到托尔嘉,“趁着敌军陷入混乱,你带着所有的四千重骑兵,从东侧冲击他们的右翼,找到巴西尔,俘虏他,或者杀了他。”
“遵命!”
托尔嘉纵马离去,开始筹备接下来的冲锋。
维格的下一道命令发给道格拉斯,让第四师跟在重骑兵后面,顺着缺口涌入敌阵。
担心进攻力度不够,他把仅剩的直属师投入战场,从丘陵边缘迂回,然后进攻希腊人的左翼。
现在,维格身边只有两千禁卫军和四千多个勤杂人员,众人用马车围成一个方形,默默等待这场决战的结果。
十分钟过去,四千重骑兵迂回至战场东侧,托尔嘉分批派出各营的重骑兵,让他们试探性冲击敌军阵型。
最终,他把进攻目标定在意大利民兵的所在区域,仅用一轮冲锋,轻易穿透了民兵布置的枪阵。
随着越来越多的重骑兵和维京步兵涌入缺口,东罗马的右翼出现难以挽回的崩溃,恐慌迅速蔓延,抵达某个临界点后,东罗马的整个军阵开始瓦解。
相对于友军,法兰克残部的作战经验和逃跑经验丰富,无需秃头查理的提醒,麾下的奥尔良伯爵、阿尔弗雷德等指挥官很默契地带领部队跑路,逃往西南方向的亚平宁山脉。
他们不需要跑得过维京骑兵,只求跑得比友军更快。
大势已去,剩余的东罗马军队陆续撤退,东侧战场被维京人阻断,他们的逃亡方向同样是西南。
“别管其他人,跟紧那面深红色旗帜!”托尔嘉召集附近的重骑兵,径直冲向东罗马的拉布兰旗。
没走多远,托尔嘉顺利堵住了上千名瓦兰吉卫士,这群重步兵坚守那面拉布兰旗,旗帜旁边,坐着一个身穿镀金甲胄的身影。
托尔嘉知道瓦兰吉卫队充斥着大量维京人,于是让属下喊话劝降,没有任何效果。
之后的半小时,重骑兵反复发动冲锋,杀死了四分之三的瓦兰吉卫士,幸存者仍没有投降。
“算了,停止进攻!”
他不愿付出多余的牺牲,干脆放弃进攻,等待四十多分钟,从乌特加德部借来两门青铜炮,对准残存的瓦兰吉人发射霰弹。
终于,这群重甲步兵溃散了,维京人兴奋地涌向那面拉布兰旗。可惜的是,镀金甲胄内部是一个年轻人,巴西尔早已逃离战场。
深夜,维格统计战果,此战歼灭、俘虏五万士兵,虽然没有抓到巴西尔本人,却俘虏了大量的贵族、文官和教士。
己方损失一万三千人,瑞卡德率领的五千征召兵伤亡超过三分之二,乌特加德的第二师伤亡四成,西线战场的伤亡占到总数的一半。
“具装骑兵的威力对得起他们的昂贵费用。幸好我在东线的动作迅速,以乱打乱,没有给剩余具装骑兵发挥的空间。”
第二天,维格派遣状况较好的直属师和第一师追击,从博洛尼亚出发,向南进入亚平宁山脉,试图沿着之前的路线重返托斯卡纳,进而攻占罗马。
可惜,他低估了敌人的抵抗意志。
巴西尔吸取之前的教训,没有在山道中央建造堡垒,而是把防御工事设置在两侧的山顶,导致火炮无法直射。
如此一来,维京人只能依靠步兵硬啃沿途的木寨、石堡。
从博洛尼亚到佛罗伦萨,这段山路超过一百七十公里,按照目前的推进速度,至少要两个月。
攻占佛罗伦萨,后续还有二百公里的路程。抵达罗马城外,预计需要动用五十门以上的青铜炮轰击城墙。
五月六日,维格召开作战会议。听说战争有可能持续到年末,甚至是明年,高层议论纷纷。
“陛下,法兰克的局势正在恶化,有没有更快一点的办法?”
昨日,乌特加德收到家中来信,他的勃艮第公爵领出现多起叛乱,其中一股叛军尤为猖獗,已经攻占了三处贵族庄园。
剩余将领也开始汇报领地状况,几乎各地都存在叛乱迹象。有些男爵、骑士在外作战,家属无法维持秩序,只好跑到封君的城堡避难,任由叛军在领地肆虐。
议论声稍稍平息,维格平静回复:“我理解你们的难处。但是,议和必须由对面主动提出。如果他们不服软,我宁愿继续打下去。”
维京帝国境内叛乱猖獗,而东罗马面临阿拔斯帝国的威胁,两边都在咬牙硬撑,等待对方屈服。
五月二十日,巴西尔撑不住了,派遣一个名叫泰图斯的文官前往维京大营,请求议和。
营帐内,维格打断使者的自我介绍,漫不经心回复:
“之前,巴西尔觉得我们不过是一群乱哄哄的蛮子,轻松就能搞定,所以他率军出征,试图收复那不勒斯和北意大利,提升自己的威望。如今局势不利,又来找我议和,凭什么?
帝国不缺粮食、战马,我有的是时间陪你们玩,大不了拖到明年甚至后年。你猜,阿拔斯帝国是否会趁机攻打安纳托利亚地区?”
泰图斯叹了口气,“陛下,和平对于双方都是一件好事。您一举吞并查理曼遗留的帝国,新征服的法兰克人、勃艮第人、萨克森人怨气很重,如果您在外待的时间太长,国内也会出现叛乱。
另外,我方还剩四万士兵。在各地修道院的宣传下,意大利民兵把您看做是比阿提拉、阿拉里克还要邪恶的异教君主,他们的抵抗意志坚决,会逐步消磨您的兵力。假如不停止这场消耗战,最终受益的只会是摩尔人。
说起来,这完全是一场误会。听说您的国家崇尚文明,拥有学校、图书馆、剧院、下水道系统、输水渠、公共浴室、竞技场,还有类似于元老院的贤人会议。相比法兰克人,你们更有资格继承西罗马帝国的疆域。”
素来高傲的东罗马人竟然说出这种话,真是难得。
维格沉默许久,使了个眼色,让莱夫等人和泰图斯讨价还价,他本人靠着座椅闭目养神。
近段时间,双方的战线陷入僵持,使者建议维持现状,默许维京人占据北意大利、摩拉维亚、文多波纳(维也纳)、斯拉沃尼亚(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小块地区,商队可以在这里绕过阿尔卑斯山脉,前往巴伐利亚地区)。
经过激烈争执,双方大致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末尾,使者提出一个额外请求。
巴西尔愿意为希腊士兵和部分贵族支付赎金,但他不想再看到某些面孔,希望维格杀死那不勒斯公爵和他的两个子嗣,以及其余的七十多个贵族。
维格清楚巴西尔的想法,这人是打算利用自己铲除意大利地区的势力,方便他建立新秩序。
“好,作为等价交换,你们必须解决秃头查理、奥尔良伯爵威廉、阿尔弗雷德等法兰克贵族。”
泰图斯缓慢摇头,“秃头查理是查理曼的直系血脉,阿尔弗雷德是威塞克斯的王位继承人,他们身份高贵。一旦贸然动手,将引发教会和贵族的不满。”
关于这个话题,泰图斯一直不愿松口,拖延到第二天凌晨,他带领随从返回希腊人的控制区。
使者离去后,二王子独自找到维格。
“父亲,您真打算议和?”
维格疲惫地抚着额头,“不然呢?这场仗打不下去了。确实,我在北意大利战场连续取得两场大胜,即便如此,我仍然无法威胁东罗马的核心区。
巴西尔不缺金钱、粮食和装备,可以资助巴尔干、南意大利组建军队,用源源不断的人力和我拼消耗。
我真正掌握的只有不列颠,二百九十万人口,敌方阵营拥有安纳托利亚、巴尔干、意大利。即使我用一个士兵换对面三个,仍然耗不过对面。
至少要等二三十年,彻底消化法兰克北部的二十个直辖郡,届时我们才有继续扩张的资本。”
核心人口不足,这是维京帝国的致命缺陷,即便维格彻底占领意大利,攻入巴尔干半岛,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消化各地区。
这般看来,维京帝国已经达到扩张极限,接下来应该专注内政。再打下去,估计会和亚历山大帝国、帖木儿帝国一个下场,随着开国君主逝去,整个帝国瞬间瓦解。
第399章 和平协议
五月二十五日,巴西尔带领十名持盾侍卫和一个文官,抵达两军交界处的一条小河,要求和北境之蛇会面。
维格派人过去打探,确认对方是巴西尔本人,同样带着十个持盾禁卫军和一个文官抵达河畔。
隔着二十多米宽的河面,维格用流利的拉丁语打招呼,“好久不见,陛下,三十年过去,看来我们各得其所了。”
当初,伊瓦尔、维格、贡纳尔等人前往君士坦丁堡。在郊外猎场,维格和巴西尔进行过一次御前决斗,如今再次见面,两人尽皆成为皇帝,让人倍感唏嘘。
仔细想来,他们都是农民出身。
其中一人凭借军事才能,打了三十多年的仗,从无到有缔造一个庞大帝国。另一人依靠出色的交际能力和政治天赋,周旋于各种阴谋算计,最终脱颖而出,篡夺至高无上的皇位。
这一切真不容易。
维格低下头,注视着河面中的倒影,似乎能够看见鬓角的些许白发,从北欧的一个偏僻农村走到现在,他已经不再年轻了。
交谈持续十多分钟,维格提出一个额外建议:
“既然你不愿意交出法兰克残部,至少把他们弄远一点,别放在意大利地区,或者巴尔干边境。相对应的,我把那些俘虏安置在不列颠,不让他们影响你的统治。”
巴西尔同意了,他让文官乘坐小船往返河流两岸,书写两份冗长的和平协议,确认无误之后,双方在协议末尾签名、盖印,各自保存己方的一份。
至此,战争结束。
二王子阅读这份由维京语、希腊语写成的文件,“奔波一年时间,没能参观罗马城内的景象,真是可惜。”
维格:“没这个必要,公元五世纪,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轮番洗劫罗马城,再加上瘟疫、饥荒的影响,城市已经没落了,居民人口仅有四万,还不如伦底纽姆。”
他认为,罗马代表过去,君士坦丁堡代表现在,伦底纽姆代表未来。随着西欧、东欧、北欧的发展,以及新大陆的不断开拓,大西洋的贸易规模最终会超过地中海。
六月初,维格启程回国,途中在热那亚驻留,召见在战争期间被俘的意大利商人。
北意大利距离帝国的核心区过于遥远,统治成本太高,照例采取分封制。除了伯爵领,他还考虑增设两个帝国自由城邦,用于发展商业。
一个自由城邦位于意大利东海岸的拉文纳,负责东地中海贸易。
另一个位于法、意边界的戛纳,负责西地中海贸易。
虽然威尼斯的地理条件最好,但它并不在维格的考虑范围。
原因很简单,这座城市的立场不可靠,维格没理由把贸易资源导向一座名义上中立,实则偏向于东罗马的城市。
他让侍卫分发文件,解释未来的商业规划。
局势稳定后,新大陆、北欧、不列颠的货物沿着塞纳河输送至上游,行走一段距离的陆路,沿着索恩河、罗讷河进入地中海沿岸,多数货物会在两座自由城邦进行销售。
在此之前,帝国已经拥有两个自由城邦,第一个是哥特兰岛的维斯比,作为波罗的海的贸易中心。
第二个是比利牛斯山脉西侧的巴约讷,坐落于大西洋沿岸,唯一的职责和西哥特人、摩尔人进行贸易。
自由城邦的概念来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的自由市。他们不属于任何一个贵族统治,由皇帝直辖,平时由商人组成的市议会自行治理,拥有诸多特权,同时在维京帝国的贤人会议拥有席位.
听完皇帝的解释,商人们半信半疑,吵闹着询问各种细节,提到了维京帝国的各项新技术。
他们最关心的是新式帆船:载重量大、抗风浪性能优越、船员数量少于同等载重的桨帆船,是绝佳的运输工具。
维格缓缓摇头,“先生们,别得寸进尺了。地中海的风浪较小,目前的桨帆船够用了,大西洋的贸易轮不到你们操心。
帝国实行《专利法》,双桅帆船和三桅帆船的专利属于皇室,除了不列颠本土,其余势力不得私自仿制,一经发现,立刻击沉。
同样,新式纺纱机、新式染色工艺、造纸术、印刷术、新式冶铁炉、新式玻璃冶炼工艺.等技术也在专利保护范围。未来,我也许会把部分专利授予某个城邦。但是,如果某些人故意破坏规矩,别怪我不留情面。”
维格统治的是一个庞大帝国,内部构成复杂。他必须优先照顾自己的核心区——不列颠的十八个直辖郡,境内拥有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丰厚的产业,例如纺织、冶铁、造船。
其次是不列颠的贵族领地,以及海峡南岸的二十个直辖郡,只要稳住这个基本盘,其它地区再乱也翻不了天。
战争结束,远征军陆续离开北意大利,但是地中海舰队仍在扩充规模,炮舰数量增加至八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