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406节

  朝会散了之后,宇文虚中十分担忧地走到李纲身边,不动声色地偷摸站住了他可能摔倒的后方。

  要是李相公被人攻讦,在紫宸殿摔倒,那对他们这一派,本来就虚弱的人心,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李纲身子一振,笑道:“叔通不必担忧,我没那么容易被打倒。”

  两人并肩走出紫宸殿,在皇城的大道上,缓缓而行。

  ----

  退朝之后,赵桓闷闷不乐。

  他马上摆架延福宫,唯有家人的陪伴,才能让他心情稍微放松一些。

  邵成章在一旁,欲言又止,身为皇帝的身边人,他就是再愚钝,也看清了官家的心志。

  陛下已经先降,大臣们又何以为战。

  哪怕是站在最高的道德层面,官家真的要禅位,你们抗旨不尊,反倒成了逆贼。

  想到这里,原本是心向大宋的太监,如今也只能是默默摇头。

  此时天空中,正巧一阵乌云拂过,盖住了皇城。

  看着处在阴影中的宫殿飞檐,邵成章心中知道,大宋完了。

  但是看着已经到了延福宫,瞬间眉开眼笑的官家,邵成章又觉得,大宋完了没什么不好。

  官家不是个好皇帝。

  ----

  紫檀花几上摆放的三足鎏金兽首香炉散出袅袅青烟,蔡京坐在卧房内,接待客人。

  如今大家都知道蔡太师老迈,很少有人来拜访,即使是来了,也是坐一坐就走。

  其实蔡京觉得自己身体比以前还好了一些。

  原本压力太大了。

  官家赵佶是个无底洞,童贯、王黼、梁师成,一个个都呲着牙,要把自己扳倒。

  自己即使有万般手段,也根本满足不了官家那无穷无尽的胃口。

  而且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弄来的钱,被随手撒在一座座宫殿、道观、园林中,被信手打赏给近臣、妃嫔甚至是宫人,蔡京就觉得想要吐血。

  如今只需要干正事,大宋的财计甚至正在缓缓变好。

  还是那句话,大宋不缺钱,定难军耗费的粮秣辎重多么?

  说实话,算是很多,但大宋负担得起。

  比起前朝的天宝十节度,比起本朝的禁军六十万,比起各地吃空饷的厢兵...

  定难军管饱就行。

  而且人家灭了西夏,收复了云中、幽燕,省下的岁币就够他们自己的花销了。

  蔡京感觉这次辅政,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轻松,让他整个人都处在愉悦当中。

  至于后代子孙,当蔡京彻底放弃儿子辈、专带孙子辈之后,那真是:顿觉天地宽

  正好孙儿们,也都处在合适的年龄了。

  今日张孝纯前来,蔡京也破例地没有躺着,而是坐在椅子上。

  张孝纯看着蔡京,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蔡京这种人,你别管他人品如何,在官场上你要是和他共谋一事,那真是幸福。

  因为他一直赢...

  除了被赵佶那有宋一代最强皇权强行压制了几年外,其他时候,他根本没有对手。

  原因也很简单,大宋是压在他的肩膀上,是他在维持大宋的财计。

  就像李纲今日辩驳都显得苍白无力一样。

  他是打不赢金国入侵的兵马,所以在定难军面前,十分无力;

  旧党士大夫是处理不了大宋的财计,所以他们在蔡京面前,也是一般的无力。

  可以说,蔡京就怕一件事,那就是外部力量暴力摧毁大宋如今这个体系。

  要么是异族的铁蹄打破大宋的框架,要么是陈绍这样的强权人物用武力搞掉他。

  在大宋这套官僚体系内,他已经修成了无敌金身。

  你说大宋有病,要治病可以,但你总不能把大动脉砍了吧?

  陈绍和他合作的原因也很简单,他要尽可能地继承大宋的遗产。

  毁坏掉一个王朝,彻底打散,然后再建立新朝,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是一场浩劫和灾难。

  杨坚要是打烂北周然后建立大隋,那他不可能那么快就给儿子攒下史上最厚家底。

  两边寒暄完毕之后,蔡京笑道:“以我之见,此时反倒不适宜穷追猛打,而是给他们松口气。”

  张孝纯微微侧目,没想到内斗猛如虎的蔡相,会说出这种话来。

  蔡京呵呵一笑道:“如今代王之患,不在朝堂,而在民间。若是打压太狠,让这些人都被贬出朝堂,分散到各地。被他们一蛊惑,地方上或许会有人因此反对代王。”

  “要知道,他们能走到汴京的金殿之上,无一不是当地士绅领袖,江南一带定难军可没能染指。”

  张孝纯显然是听进去了,蔡京暗暗点头,跟聪明人共事就是舒心。

  他继续说道:“将他们大部分人留在朝堂,甚至是多多提拔进来一些,不给他们进要害衙门。这些人在朝堂唯一的希望,就是官家与他们齐心协力,但是目下看来,官家似乎不打算和他们一道。”

  张孝纯频频点头,说道:“蔡太师金玉良言,我必转告代王。”

  把这些人困在汴梁,或许真比将他们送到各地要好。

第283章 恩威并施

  太原。

  刚从汾州回来,陈绍觉得这世上的人是真多。

  自从入夏以来,闲暇之余,总有人从各地前来拜访。

  包括以前在西北时候的各族酋豪、部落族长。

  今日又有一群来自西域的胡人,前来王府,说是要举族投奔,请求内迁内附。

  陈绍让太原府的官员,仔细盘问过后,记下他们的地址、风俗、人马、生计...反正能想到的都问了一遍。

  然后才有人带着他们进来,在殿外等候传召。

  衙署内,看着太原府呈上来的信息,陈绍不禁发笑,对身边人说道:“我当是谁,肃州龙家,老熟人啊!”

  “当年我率兵西征,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降,就只有这肃州龙家,遁逃西域。”

  “听说是投奔他们的同族,然后被驱赶了出去,又投奔了吐蕃人。”

  李唐臣在一旁笑道:“肃州龙家,原本是焉耆国王室,以龙为姓,后裔迁徙至河西后被称为‘龙家族’。”

  “后来归顺了吐蕃,被作为吐蕃奴部“嗢末”的一部分,分散安置在甘、肃、瓜、沙等地,又渐渐合为一族。”

  “如今再归吐蕃,倒也是合情合理。”

  堂中众人哈哈大笑,谁都知道,吐蕃现在没落了。

  自己人那是成片成片的饿死,哪还有余力管他们。

  要是唐朝时候那个吐蕃,看到大宋这么羸弱,早他娘发狂了。

  所以说,大宋初期的运气是真不赖,碰到了衰弱的吐蕃,边防压力一下子小了一大半。

  北境的契丹,更是游牧民族中的异类,澶渊之盟以后,竟然硬是和大宋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纵观整个历史,北境就没有出过这么爱好和平的国家。

  而且还是一个统一了北方,拥有中原屏藩幽云十六州的北境大国。

  这条件要是给匈奴、突厥、通古斯,他们能每隔两年组织一次全国动员的南侵。

  事实证明,金国拿到幽燕之后,一年都没憋住,就举国南下了。

  如今龙家回来,不用想陈绍也知道原因,估计是饿怕了。

  再往西,也被吴阶打了下来,他们不想跟着吐蕃人继续挨饿,只能下山来投奔自己。

  他们自己估计也知道,这种跑了之后穷途末路再来投奔的,想要什么筹码是痴人说梦。

  所以干脆自请内附。

  这是绑住自己双手,梗着脖子卖身来了。

  要不你就收下我当狗,要么我死给你看。

  其实他死不死的,都不影响定难军,只要护农队看好门,别让他们进来抢吃的就行。

  堂内所有人,都看的清清楚楚,所以才会大笑。

  陈绍笑过之后,倒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这龙家走投无路,任自己安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给其他部落开了一个头。

  今后再处置类似内迁、内附,打乱各部落原本结构的时候,就可以用龙家的例子来说事。

  想到这里,陈绍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先别笑了。

  给他们一个面子。

  要想内附的话,陈绍仔细想了想,留在西北肯定是不行的。

  当年曹操就曾经干过,把胡人内迁至山西,化为五部,分而治之。

  后来因为司马家压迫的人家太厉害,这些人叛乱之后,就是五胡乱华的源头。

  所以即使是内附,也不能是简单地迁移过来,而是要彻底打破、打散。

  既然是要立一个标杆,那就要做的彻底一点,给后来人打个榜样。

  好在这些人,是真的穷途末路了,相对来说比较好拿捏。

  吐蕃高原上那些人,真就饿红了眼,每年固定来抢也不是个事。

  虽然他们现在无比衰弱,战斗力十分之低,但架不住人多啊。

  而且他们是真饿,随着气候持续恶化,他们会越来越饿。

  每年死在这上面的人马、耗费的钱粮,也会与日俱增。

  有了龙家打样,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部落臣服。

  然后自己就有机会,慢慢分解掉这个昔日的中原大敌,如今的全员饿人。

  陈绍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门口亲卫出去,不一会儿,带着一群人进来。

  等到人进来之后,堂中香风阵阵,龙家使者竟然带着一群美人进来。

首节 上一节 406/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