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375节

  刘继祖躬身走来,对着赵桓行李,要是几年前,面对皇帝他肯定激动不已。

  但此时,刘继祖情绪还算稳定。

  “臣太原通判刘继祖,拜见官家。”

  “刘爱卿,不必多礼。”赵桓笑道:“听说代王已经回太原了?”

  “正是。”刘继祖笑道:“臣此番前来,就是受代王所托,为陛下敬献一些西域奇物。”

  “哦?”赵桓眼色一亮,让邵成章拿上来。

  邵成章小心翼翼地取了盒子,拿出来,刘继祖在一旁笑道:“这是凉州酪浆,与咱们大宋的雍酥风味有所不同。”

  赵桓笑呵呵地说道:“好,难为代王费心,朕这里也没有什么好回礼的。”

  他喜滋滋地叫邵成章给皇后带去一些。

  刘继祖又恭维了一会儿,说官家拿出私库来犒赏将士,定难军上下都深感君恩。

  赵桓笑道:“只要将士们能驱逐鞑虏,这点钱财算不得什么。”

  刘继祖等的就是这句话,他马上说道:“鞑子虽然北撤,但是兵马主力依旧在,它金国得了契丹的疆域,休养个几年恐怕还要南下。”

  “唉!”赵桓叹了口气,说道:“届时难免还要定难军将士们辛苦。”

  他算是看出来了,其他人根本打不过鞑子...

  女真人太可怕了,九弟去金国大营谈判,如今还蔫儿吧唧的,时常魂不守舍。

  “鞑子所倚靠的,是长城内外之地势,如今还未收回。”刘继祖说道:“代王有意在密州造海船运兵,若是成功,则可以奇袭鞑子老巢,一犁庭扫穴,永除后患!”

  “好!”

  刘继祖道:“只是造海船的图纸,藏在宫中,还请陛下赐下,叫密州船厂早日开工。”

  “你回去告诉代王,让他莫辞辛劳,亲手安排就是。朕这就下令密州造船厂配合。”说完他兴冲冲转身,对身边的张迪说道:“去将造船图纸取来。”

  刘继祖这次来,没打算如此轻松完成任务,但是眼下的局面,却让他喜出望外。

  本以为还要费些口舌,看来是自己多虑了。

  此时的赵桓,已经让宫女取来餐具,享用这酪浆美食了。

  ----

  新年将至,陈绍难得在府上清闲一段时间。

  每天就是陪陪儿女,偶尔去衙署议事。

  甚至有时候,还会和女眷们玩一局叶子牌。

  但是他到底是个闲不住的人,没有赵桓那种心态。

  几天过后,很快就不适应了起来,总觉得心里不好受。

  于是便开始布局新的战争,接下来定难军的目标,肯定是要以灭掉郭药师和女真为主。

  郭药师这鸟人,在辽东割据之后,经营的还算不错。

  这人能力是有的。

  一想起他来陈绍就火大。

  你反复横跳,几次易主,堪称四姓家奴,合着到我了你就硬气了?

  其实还真不是他看不起陈绍,或者对定难军有什么意见。

  纯属是这几次背刺,让郭药师拥有了原本没有的权势和兵力。

  每一次的背叛,都让他赚的盆满钵满,手下的兵马也越来越多。接受了胜捷军之后,更是兵强马壮。

  而且几次战争下来,把辽东打空了,辽东已经没有强兵驻守。

  他一回去,就是降维打击,很快就收伏了辽东和平卢。

  他和麾下常胜军的底子,都是辽东出身,便萌生出了据地自雄的想法,这很正常。

  自古西凉和辽东,就是军头割据的好地方。

  女真人也没有功夫来管他,只要他不去主动进攻女真,鞑子们的主要目标,肯定还是防守定难军。

  金国和定难军打到现在,基本就是不死不休了,罢兵言和都不可能。

  书房内,陈绍看着一封封的奏报,案前摆着一些地图。

  他发现自己还是熟悉这种节奏,看得多了,学会了一些技巧,也没有那么劳累。

  突然传来敲门声,王寅走了进来。

  “大王,萧夫人来了。”

  陈绍放下手里的奏报,道:“还有几日到太原?”

  “三天之后吧。”

  陈绍点了点头,临近新年,萧氏来合情合理。

  按照规矩,她也该回来一趟,但陈绍知道,她大概率还是为了海船的事而来。

  如今中原的产出,到海外所有地方,都是畅销货,甚至算得上奢侈品。

  也就是说,不管和谁做买卖,都是稳赚不赔的,而且利润极高。

  这一点,再过去几百年都不会变,直到大缺大德的英吉利开始卖鸦片。

  所以只要开辟出商路来,根本不愁买卖。

  王寅说道:“萧夫人说,这次她想亲自去密州。”

  陈绍对她在西域的事,还是很了解的,知道她估计是在西域干到头了。

  总不能真一路杀过去吧,如今商会基本已经垄断了玉石、丝绸、瓷器、琉璃、胡锦...等买卖。

  进来中原的胡商都少了,到玉门关就可以卸货了,接下来的买卖就有商队接手,可以说是日进万金。

  陈绍对她还是很满意的。

  虽然有时候不太听话,但是真能干!

  若是海上的商路真被她开辟出来,估计真就是古往今来第一商业女王,以后历史上也有她一笔。

  提前开启航海时代,也未必没有机会。毕竟需求会创造动力和创造力,如今大宋的技术底子,可比后世欧洲开启大航海时代强多了。

  抛开这些先不谈,海上商路,也能给自己带来大量的钱财。

第262章 海波万里

  清早起来,翠蝶和新来的两个侍女一起,服侍陈绍穿戴整齐。

  腰间围上锦织抱肚,外罩云锦袍,系嵌金玉带,在房中和昨晚留在这里的李玉梅一起用着早餐。

  这次回来,房中四侍女,是李唐臣派人送来的。

  说是从小伺候李玉梅的,然后就被李玉梅送到他房里来了,其实全是她堂姐妹、表姊妹。

  身为一个王爷,自己身边伺候的人确实太少。

  陈绍也就笑纳了。

  反正能来到他的身边,必然是被广源堂连祖宗十八代都调查过的。

  原本李玉梅不想这样,因为这应该是种家来做,自己如此安排,倒像是在争什么一样。

  毕竟在陈绍身边贴身伺候这个差事,如今看来并非是什么简单伺候人的贱役。

  多少人削减了脑袋都想来。

  但看着王妃一直没有这个想法,种家也没做,李玉梅只得是自己来了。

  她先是小心翼翼地问了种灵溪,结果后者根本没在意,随口应付了几句。

  李唐臣也有些犹豫,生怕引起王妃不满,但还是在族中寻摸了些性子娴淑文静、不会惹是生非的,送进王府来了。

  还再三嘱咐她们,不要多说话,安心服侍代王即可。

  所以陈绍很意外,这一批侍女质量这么高,一个个看上去气质不俗,肌肤白皙娇嫩,举止娴雅,颇有闺秀风范。

  他哪里知道,这些都是真大家闺秀。

  陈绍的妻妾算是比较上档次的,但是侍女这方面,因为他极端的谨慎,一直以来都没吃上啥好的。

  来自西北鄜延路的黑妞,就是王府侍女主力。

  这些侍女满嘴关西腔,粗枝大叶,为数不多的优点就是干活麻利、性格爽朗。

  李玉梅端上绿悠悠清香沁鼻的西湖龙井,倚在陈绍跟前,问道:“大王今日还出去么?”

  陈绍倚了个锦垫,朝后靠了靠,道:“我倒是想在家中偷闲,你爹他们也不肯饶了我啊。”

  李玉梅抿嘴一笑,拈了一颗果子递到他嘴里,笑吟吟地说道:“大王你就跟他们说,要留在府上求子嗣,看谁还敢多嘴。”

  陈绍听得好笑,拍了她屁股一巴掌,“少胡说八道,对了,今日你萧姐姐应该会来,若是我还没回来,你先帮我安排一下。”

  “知道啦,萧姐姐和我最好,要是来了,也不用安排到别处,就跟我挤挤睡吧。”李玉梅柳眉轻轻一挑,娇笑道:“大王要是想萧姐姐了,就去贱妾那里。”

  陈绍呵呵一笑,起身拍了拍手,捏了捏她的脸颊,也没有说话。

  迈步来到外面,冷风吹得他精神一振。

  即使是如今的陈绍,每日里奏文那么多,在新年这段时间,依然是相对清闲的。

  大家都要过年不是。

  来到议事堂,在门外就听到里面喧哗的声音,官员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议事。

  即使是陈绍进来,也有很多人没有停下来,依然在商议政务。

  这也是他们的常态了,当陈绍这个上位者,不喜欢所有人都恭恭敬敬的排场,而是比较务实的话,就会有这种效果。

  当然,那种他一进来,所有人都站起身迎接,然后大家一起议事,也并不是不好。

  这纯看主公的个人偏爱,没有高低之分。

  大多数时候,一股势力、一个集团,他们的作风做派,纯看一把手的好恶。

  陈绍坐到自己位置上,也没有叫其他人上前,而是自顾自看起了今日的奏报。

  得知官家十分配合,愿意拿出海运的文书来。

  而且不光是制造海船的图纸,还有海行路线图、沿途诸国的人土风情、政治、地域等珍贵资料。

  甚至还有牵星术与量天尺:通过观测北极星高度判断纬度,结合牵星板、测深锤等工具,形成系统的航海定位体系。

  大宋的海运,十分发达,大概分为两条路线。

  东海线以明州(如今的宁波)为起点,通往日本、高丽,如前几年的使船“万斛神舟”往返高丽,引发高丽国倾国耸观。

  南海线以泉州、广州为枢纽,联接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及东非,形成“香料之路”与“陶瓷之路”。

  后世发现的宋代沉船上,光是瓷器就有十八万件。

  然后再运大量的象牙、犀角、珊瑚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回到中原。

首节 上一节 375/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