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陈绍就班师回太原,只带了灵武营,宥州系的田晟,则率所部人马,驻扎在牛栏山。
几乎是所有人都知道,他就是来走个过场,把最大的那个功劳揽到身上。
等陈绍离开之后,就会有太原府选拔出来的官员,前来幽燕上任。
西北定难五州和河西五州,灵武诸州已经有了自己的科举取士。
陈绍准备在河东、幽燕和云中,也开始搞起来。
这件事需要一步步从长计议,不能太刺激大宋朝廷,免得他们来个衣冠南渡,跑到江南去偏安了。
要知道,那江南可不好打,全盛蒙古人都得打几十年。
----
陈绍回程路上,还没有到河东,在灵丘时候,曲端派部将来传信。
陈绍在灵丘官道,坐在一截木桩上,正在吃饭。
看着信使,轻笑一声问道:“曲大又要作甚?”
说实话,用曲端这个人,陈绍担了一定的压力和风险。
这厮是个实干派,经常给自己搞先斩后奏的把戏。
来人是曲端心腹李彦琪,最擅长的是千里奔袭,带骑兵的能力超群。
“回大王,曲帅想要在密州,制造大船,用来配合大军进攻郭药师和女真。”
陈绍一听,想起前段时间,广源堂传来的萧氏的书信。
说是她的商会,想要市舶司,要造大船出海。
“你别说,我还真有这个想法,曲大和我想一块去了。”陈绍扒了一口饭,问道:“他怎么说的?”
“曲帅说,希望大王能奏请朝廷,发下图纸,他自己从民间招募船匠,定能造出前所未有之海船,北渡击敌!”
曲端也是被逼出来的办法,他自诩带兵一流,打仗一流,做梦都想去捞点战功,证明自己。
但是大名府附近无战事...
总不能真带兵把张叔夜给剿了吧。
所以他别出心裁,要造大船从海上去杀敌。
陈绍端着碗,手中晃着筷子,笑道:“曲大啊曲大,真难为他了。”
“大王?”
李彦琪不解地看向陈绍。
陈绍笑道:“你回去跟他说,我知道了,这件事我支持他,不日就给他上奏,而且还要派商会的人去。你们要与商会通力合作,造船这种事,商会比你们好下手。”
造船,牵扯的就不止是造船,要是投入太多只造战船、运兵船,没有进款项,容易入不敷出。
必须有商会参与,合理地投入,审计;再用商会的手段招募匠人、买入材料,拉人入伙...
这样便可以用最低的财计,来做最多的事。
李彦琪大喜,他们这些人,跟着曲端在大名府,打的仗着实不多。
这次看着其他定难军的弟兄加官进爵,哪有不眼红的。
好在曲帅有办法,想到了从海上击贼这种主意,才让大家瞧见了曙光。
来不及多说,便匆匆回去报喜。
陈绍这里,也很上心,大宋的造船业他也是专门了解过的。
上次萧氏说是要市舶司的时候,陈绍就派人去收集过这方面的信息。
两宋是中原造船技术的高峰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人才,创造了一个个革新和发展。
五十年前,范子渊主持建造的“凌虚致远安济神舟”,就首创方艉结构,采用樟木肋骨与杉木外板结合,提升船体强度与抗变形能力。
采用子母口榫合法连接船缝,外涂桐油、石灰、麻丝捻料防水;
抗礁石撞击能力大大增强,奠定北宋大型海船建造标准。
三年前,明州造船场,造出一艘“新利涉怀远康济神舟”,载重超600吨,船体分三层,配备硬帆与多桅结构。
硬帆(篾竹制)与软帆结合,提升了航速;
而且已经开始用指南针来识别方向了。
而大宋的船匠,地位也比唐时要高,唐代匠户需世代服役,地位等同贱籍;大宋匠人却可通过技术晋升或赎买脱籍,技术好了甚至可以做官。
唐代造船以军事用途为主,匠人依附于军器监;大宋官私船场并存,技术民用化趋势明显,民间造船的积极性也高。
这次曲端要战功,倒是提醒了陈绍,这一条确实可以摆上日程。
想到这种图纸,朝廷应该不会轻易给,陈绍还是有点头疼。
幸亏还有赵桓...
陈绍对端着碗,在一旁吃饭的幕僚们说道:“以我的口吻和名义,给官家写几封信,每隔十天...每隔七天一封,语气要亲近一些。”
幕僚们点了点头,有一人问道:“要写何事?”
“随便写,刮风下雨都可以写,风土人情也可以写,美食美景...”
“不写正事么?”
陈绍笑道:“哪有上来就谈正事的,先热络热络感情,我回去之后,专门派人去奏请此事。”
幕僚中有年轻人点头道:“大王放心,我等执笔,官家定然能感受到大王的亲近之意。”
陈绍笑着点了点头,幕僚中有明白人啊,仔细一看还是个熟人...蔡京的孙子中的一个,蔡有望。
第261章 休养
陈绍发现,蔡京的孙子辈,普遍都不笨。
稍微用点心,就是个不错的人材。
继而一想,那蔡攸就笨么?
他钻营的本事,比他爹还厉害,只是自小过得太舒服,又有这么个活爹护着,才长歪了...
才会那般混账,将河北大地,害得民怨沸腾。
关键还是在大战之前。
想到他就在这附近,陈绍压低了声音,对亲卫说道:“蔡攸就在代州大营劳改,不知道改的怎么样了,派个人去看看。那人我清楚,他自小吃得好,身子壮,干活有劲,多给他安排些活。”
“每搬一块石头,算是赎罪的话,他的罪过要把太行山搬空才算完。”
从灵丘出发,一路上陈绍瞧见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垦荒。
他心中暗暗点头,创业初期就是不一样,政令几乎是言出法随。
这要是在王朝中后期,估计没个三五年的扯皮,很难落到实处。
代州大营的民夫,大多来到了蔚州,兴修水利,准备恢复蔚州的农耕。
说实话,契丹的统治水平确实低,把云内诸州治理的跟山野一样。
但也正因为如此,这里的潜力很大,垦荒这件事其实不难。
总比你空手起家,去赚这么一大片良田容易吧。
而且还有官府帮忙挖水渠,修水利,总之对于百姓来说,这也是一个绝好的翻身机会。
要是这时候懒了,后世估计要穷好几辈子。
这个世道是很残忍的,翻身的机会极少,要么是族中出一个敢打敢拼的人才,熬出来逆天改命,带着全族一起翻身;
要么就是等乱世,富人被杀得差不多了,新上位者为了税收也要重新分配土地...
说句残酷但真实的:云内幽燕战事,死了这么多人,反倒成为了存活者的机会...
恰逢统治此地的定难军,又对农事无比重视,免费给兴修水利,补贴种子,分发农具,免除赋税。
战争和女真人大屠杀之后的红利,其实已经到来了。
回到代州大营,陈绍让吴璘屯兵于此,随时准备策应支援各战线,并且弹压震慑附近的势力。
剩余的一万灵武营官军,跟随陈绍回太原。
路上陈绍又传令各将主,从此时到来年秋,大军应以休整为主,不得贸然开启大战。
将主们建功立业的心思,是无穷大的,但是战士已经打了整整三年了。
从西北打到辽东!
陈绍从来没把自己的兵马,当成是一群工具,这是他和其他军头最大的不同。
自己的甲士要操练整训,休养生息,马匹要上膘,后勤也已经几近极限。
甚至就连朝中,也需要自己去进行新的争斗。
尽管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很多雄主在创业时候,不舍得停下来。
尤其是那些草莽出身的。
因为他们混到彼时的地位,往往是一身伤病,而且年纪也大了。
陈绍的定力,来源于他的年轻,来源于他早早开启的“养生争霸”。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这些名言警句,在和考试分割之后,陈绍才发现,每一句都如金子般珍贵。
它必然是那些大人物,在面临到这种困境时候的有感而发。
----
此时汴梁城中,赵桓召集群臣,在宣德门宣读捷报,公告天下,并祭祀天地宗庙以谢神佑。
对三大主帅,赐名马、金带,录用子孙为官,凡是嫡子皆由封赏。
赵桓从自己的府库内,把珍藏的准备和女真议和用的财货拿出来,共计绢二十万匹、钱三千万贯,用以犒赏将士。
艮岳。
赵佶听着心腹太监的汇报,脸色铁青,浑身哆嗦。
自己在这里过得紧紧巴巴,每日除了吃穿,打赏身边妃嫔太监都没钱。
前些日子,请道士来,最后都没有打赏。
这逆子怎么如此有钱,自己做皇帝的时候,也没见府库存下这么多财货啊。
“会不会是他和陈绍商议好的,虚夸数目,来蒙蔽天下人,沽名钓誉。”
张迪摇头道:“回上皇,下旨那天,就开始从府库往外搬了,捧日军搬了两天一夜。”
“怎么朕当国的时候,整日里就是国库空虚!”
张迪一阵无语,尽管他是上皇的心腹,也被这句话恶心到了。
您老人家当国的时候,哪天不花个十万二十万的,要是赶上修道观、建圆子,花销更是没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