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
啪的一声,李清照打在他胳膊上,“这是我打马赢来的!”
夫君的怀疑,让李清照有些不开心,她板着脸来到房中。
赵明诚慢慢走了进来,掂量着手里的包裹,心中也有些庆幸。
自家娘子是打马高手,技艺高超,难逢敌手,他向来知道,没想到在代王府还有好此道的...
其实此时的达官贵人,不分男女,都蛮喜欢打马的。
毕竟娱乐活动太少了。
既然是打马赢来的,那就没什么问题,确也解了自家的燃眉之急。
毕竟回乡,也是需要盘缠的。
“娘子,我们回乡吧。”
李清照转过头,不解地问道:“你这身子还没好利索,怎么要还乡?”
“在这儿举目无亲,也没个朋友交游,好生无趣。”
李清照心中暗道,回去之后也没个生计,在此还能靠茂德接济。
代王妃是个好读书的,很喜欢自己的才气,这段时日也和她有了交情,时常相邀。
但是顾虑到丈夫的自尊,她没有直说,而是柔声道:“要不要再等几天,待你身子好一些再走。”
“我这是慢病,哪就能轻易好了,再说等几天天气转凉,更不好走了。”
见丈夫执意要走,李清照虽然不放心,但也不敢太过拒绝。
免得他又多想。
“那好吧...”
李清照满眼忧色,看了一眼丈夫,赵明诚感受到娘子的关心,朝着她笑了笑。
但是脸色苍白,反倒让李清照更忧心了。
----
大宋的财政,配上定难军的战力,战争潜能有多强大,陈绍总算是见识到了。
如今在河北相持鏖战,耗费日巨,远甚于从前。
但是陈绍这边,压力却减少了很多。
汴梁的奏报,让陈绍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大宋的压力也不大。
这些耗费对他们来说,完全可以接受。
说实话,还不如以前赵佶一个人花的多。
再加上省下的岁币;蔡京阴差阳错,趁机裁撤了官员、禁军,省下的钱更是夸张。
如今大宋国库充盈,官家赵桓也不是个花钱的,反倒是越打越富了。
不用为财计发愁之后。
陈绍如今只专注于修建河北的运河于道路,以工代赈,帮助河北百姓重新安定下来。
对此,他特意宴请了几次河北、山东乡绅,希望他们回乡,起一个表率作用。
来赴宴的极多,响应者极少。
河北山东沃野千里,良田无数,这群人一直留在河东想投机,也不是个办法。
回到府上之后,恰逢内宅宴请宾客,陈绍问了一嘴,丫鬟说是易安居士李清照要随夫回乡,也就是密州诸城。
陈绍哑然失笑,没想到这没见过面,只在前世课本知道他的老赵,还挺支持自己。
我这里刚提出河北、山东士绅回乡,人家就响应号召了。
为了避客,陈绍没有去凑热闹,但吩咐手下准备一份厚礼,送给他们夫妻。
陈绍特意提出,要在人多时候,最好是街头送!
起一个模范带头作用!
第251章 谣言
汴梁,皇城。
坤宁殿西边的红墙之间,有一道门楼一过门楼,外面就是西六宫。
当今官家登基不久,封的妃嫔不多,而太上皇的妃嫔,又都住在艮岳内,所以西六宫有些院子便空了出来。
因朱皇后信佛,宫里的宦官们便在西六宫挑了其中一座院子,布置成了佛堂。
官家前几日,派人搬来一尊玉佛,喜气洋洋地说道是代王陈绍送的。
只因赵桓这个话痨,在给陈绍的信里,那是无所不谈。
甚至说到自己皇后信佛,每日会给儿女祈福这种私事。
他就像是后世一个闷闷的九零后小孩,突然有一天发现,可以从网络上跟人聊天的一样。
关键是每封信寄出去,都有回复,还是个可以给他安全感的强力人物的回复。
陈绍刚开始蛮烦的,后来也就习惯了,这样一个重要人物,要是写封信就能掌控他的行踪,那可太赚了。
所以他每次都看得很仔细,也慢慢发现,赵桓这个人,真是被他爹给压制坏了。
陈绍也再一次从侧面验证了:赵佶太坏了...
只要有一点威胁到他权力的事,这玩意就往死里打压,今后自己绝对不可能和他善了。
反倒是赵桓,和历史上差不多,他对女真人无害,对自己也一样...
簇拥在皇后周围的人,大多是宫女和女官,剩下的除了几个小宦官,还有两个大太监:一个是邵成章,另一个则是内侍省押班张迪。
看着这精致的玉佛,朱琏有些失神,随即又觉得这是对佛的不敬,赶紧闭着眼睛,坐在蒲团上虔诚地念经。
邵成章没有什么异样,但是张迪却皱起了眉头。
哪来的玉佛?
作为赵佶当年的心腹宦官,他在宫中和诸监宦官里党羽极多,对宫里的事儿大多了如指掌。
宫中每日发生什么事,张迪也都勤勤恳恳地记录下来,有机会就派去艮岳送日常所需物品的小宦官带话进去。
这宫中的怪事,是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官家。
自从上次骂了太上皇一顿,赵桓就没再去过艮岳。
他并不是说一下子就性情大变,而是当时被赵佶气疯了,这才爆发了一次。
赵桓虽然记恨他爹,但他从来都是一个怯弱的人,被他爹压制了二十年,哪有勇气反抗。
如今朝廷中当权的几派,当初都是去艮岳堵赵佶,不让他复出的。
所以赵桓骂了他爹,朝野上下一片安静,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多嘴。
这已经是一种表态了。
张迪叹了口气,追随上皇,或许是一步臭棋。
但是他没有选择...
佛堂内,朱琏满脸虔诚,双手合十。
张迪细细去听,然后眉心皱的更深了。
堂堂一国之后,母仪天下,竟然在这皇宫的佛堂内。
求佛祖保佑他们一家平安。
----
陈绍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实诚人。
心地善良,性情淳朴。
待人待事,极少使用阴谋诡计,除非是实在需要。
赵桓来信说他老婆信佛,自己就寄给他一尊玉佛;赵明诚和他老婆喜欢文玩,自己就给他们一些文玩;蔡攸他老婆喜欢喝葡萄酒,自己就给她葡萄酒...
所以外界把赵明诚的死,怪到他的头上,陈绍第一个不服。
“本王给他送盘缠,风光礼送他出太原,是因为本王正在推行这个政策啊!”
从宋氏嘴里,听到外面的风言风语,陈绍心头便火冒,而且很憋屈冤枉。
跪在坐位下面的宋氏,仰头看了一眼,代王小郎君一身锦袍,不管是身材仪表、还是相貌,着实十分耐看。
他平日里也是热情大方,举止儒雅端正,怎么可能像外界传的那样。
宋氏也是浑然忘了他们两个怎么好上的,此时觉得陈绍是个守正君子了,颇有古之仁人君子之风。
陈绍按着她的头顶青丝,说道:“你说是不是?”
宋氏说不出话来,只能点了点头,以表赞同。
赵明诚要回乡,结果还没出城,就有代王府的人前来送行。
风风光光地送了很多盘缠。
此时从外地来的士绅贵妇,都希望和代王府的后宅攀上关系,这也是他们赖着不走的原因。
只要攀上一点关系,将来好处无穷。
对于李清照没权没势,还总能去到王府内宅,她们早就不满。
此时更是铆足了劲造谣,没有一句好话。
赵明诚其实不该走的,他的身体很差,尤其是在地牢中待了一个月。
原本时空中,他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没的...
此番更是忧郁交加,出城不久,在路上就发了病。
李清照六神无主,只能带着他回城,结果三天之后,还是一命呜呼了。
这下谣言传的更邪乎了,隐隐有人说是代王出手了。
“查!必须查出是谁先造的谣!”
这种事不得不查,因为自己这个身份,李清照在文坛这个地位。
一个不小心,就真遗臭万年了。
后世的人,可不管你这个那个,他们最乐意传这种黄谣。
和李清照接触这么久,陈绍觉得她是个很有趣的人,性子和如今的女人有些不太一样。
......
等宋氏漱口回来,空中便电光闪烁,骤然下起了暴雨。雨下得非常大,豆粒大的密集雨点砸在屋顶上“叮叮当当”清脆作响。
陈绍看了一眼,说道:“晚上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