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334节

  与女真东西两路大军,在平原上野战,并非是一件小事。

  这大概率会是将来百十年内,全天下最重要的一场事件。

  曲端的亲卫还在路上,陈绍的口信还没传到,杨可世叛逃的消息就传开了。

  他穿过沧州之后,马上就宣布归顺郭药师,三万胜捷军主力叛逃。

  这个事件震动了朝野,朝廷马上派出人去,劝说杨可世回心转意。

  并且暗中许下了高官厚禄。

  杨可世和胜捷军,去意已决。

  而郭药师此时,甚至还没有完全退到平卢,闻听消息之后,马上就做出了部署。

  他让甄五臣带兵回撤,自己则亲率兵马,前去接应。

  虽然在这个乱世,尤其是在幽燕这片土地上,尔虞我诈,互相背刺。

  但郭药师对这些人很熟悉,也大概了解他们为何叛逃。

  于是他欣然接受,在沧州边境,成功与杨可世会师。

  可笑的是,大宋土地上,根本没有一支人马能出来阻止。

  郭药师当即和杨可世义结金兰,在玄女寨合兵一处,退往平卢。

  金国和大宋,一起迎来了大将叛乱,而且还搅到一起去了。

  说实话,两国目前确实都腾不出手来平叛,尤其是女真金国。

  定难军高层没拿这当回事,反正他们是在金国土地上搞分裂,对自己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这直接削弱了金国的力量,让接下来在幽燕和河北交界处,两方势力的决战,降低了一些难度。

  今后真要收复那片土地的时候,打一个完整的金国,肯定不如打分裂的金国容易。

  定难军是乐于看郭药师在辽东大闹的。

  你杀到黄龙府才好呢。

  可惜,郭药师未必有这个胆子。

  更大的概率是固守辽东,那里是他的老家,平州的百姓,对鞑子的痛恨深入骨髓。

  可能也会追随他。

  如今的女真,拿不出足够的兵力来平定郭药师的叛乱,大概率是安抚和劝降。

  郭药师在两边决战之前,大概率也不会闹得太大。

  他其实是看好定难军的,只等女真大军败了,他就可以趁机北上,席卷辽地。

  毕竟女真是小族,他们本宗的人不多,一直赢的时候,还可以凭借威势弹压四方。

  只要大败一场,他们就压不住辽地各族了,到时候原本大辽的土地上,肯定到处都是叛乱。

  自己趁势而起,渔翁得利,这几年郭药师虽然一再投敌,但不得不说,每一次投敌,都让他壮大了一些。

  如今,各方势力的目光,其实都在幽燕和河北边界。

  等待着决战的到来。

  ----

  大名府。

  正在城外谋画的曲端大喜,马上下令进入大名府,要彻查杜充通敌事件。

  杜充马上意识到不妙,他也是有眼线的,更知道曲端来者不善。

  没有理由,他都敢擅杀朝廷官员,如今有了借口,这厮还会放过自己么?

  杜充给朝廷中的几个重臣,都去了书信,直说定难军本就是不尊朝廷的军头势力,而曲端更是其中最危险的一个。

  但是朝廷诸公,都没放在心上,并且都觉得他小题大做。

  你好好在大名府里当你的留守,他还能无缘无故杀你不成。

  人家曲端一路进军,不就只杀了那些阻拦抗金的么,最大的官儿是个县尊,还是怀州官员一起处理的。

  说起来,都算是合情合理了,毕竟战事一切从权。

  那县官也确实是阻拦抗金了。

  正在城中清点兵马的杜充,这时候也知道危险了。

  他马上就下令大名府所有将士集结,要夺取南城三门。

  李彦琪站在城楼上,看着聚集而来兵马,眼神十分冰冷。

  南城三门,被自己占领之后,大名府就等于是破城了。

  以前他唯一忌惮的,就是城中的胜捷军,如今也叛变了。

  看着慢慢靠近的大名府军将,李彦琪挥了挥手,高声道:“诸位都是大宋将士,为何不打女真鞑子,反而对自己人刀兵相向?”

  下面的武将沉默不语。

  不是他们被李彦琪的话说服了,而是他们早就被定难军的实力说服了。

  曲端这些人,在精气神上,和他们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

  退一万步说,真打赢了,那又怎样?

  定难军会不会报复,他们可有十几万大军呢。

  最重要的是,人家还没动手...

  这就陷入了一个悖论。

  定难军只有动手了,才能说他们有错,自己这些人才有名义去对抗。

  杜充怎么证明定难军有罪,理论上来说,只能用他的命来证明...

  他很清楚,曲端要杀他,但是这种事单凭自己感觉,是难以服众的。

  此时指使手下去攻打友军,反而是一种大罪。

  杜充到这个时候,也是豁出去了,他亲自骑着马,披甲执剑,来到南城。

  从曲端赖在大名府,不去追杀鞑子,他就瞧出不对劲了。

  他杜充是个什么人,他是眼皮不眨一下,就把南逃的数万幽燕百姓全杀了的狠人。

  他说那些百姓是女真奸细,难道那些百姓还能爬起来反驳他么?

  今日的局面也是一样,一旦让曲端入城,他肯定会杀了自己。

  到时候随便给自己安插罪名。

  朝廷若是没有和定难军决裂的勇气,就会捏着鼻子默认....

  如今的生路,唯有自救了!

  杜充见前面的兵马不动,心急如焚。

  他马上召集所有武官,来到南城的一个酒楼内。

  此时老板早就被驱赶,店内空空的。

  “怎么不打!“

  各武官面面相觑,一时鸦雀无声。

  “我知道你们的顾虑,但你们不要害怕,本官已经掌握了曲端造反的确凿证据,保你们无事!”

  见众人还不表态,杜充咬牙道:“本官丑话说在前头,如果不快些拿下南门,本官将来自有办法让你们自食其果!”

  之前杜充的话他们可以将信将疑,但这句话大伙是不得不信。

  这杜充的来头不是什么秘密,朝中核心重臣的得意门生,关系好到情同父子;

  要是真豁出去整治自己这些武官,那还不是手拿把掐。

  大宋文官压制武将这么多年,威慑力早就根深蒂固。

  武官在文臣面前,一直是抬不起头来。

  片刻后,杜充又冷冷地说道:“但如果你们能奋力作战,驱赶南城贼子,守住大名府,本官保诸位加官进爵。就算有人战死了,本官也要想办法为诸位谋个身后名声,不仅保你们父母妻子平安,更会受萌封恩恤。本官说到做到,今日留下字据为凭。”

  这句话不仅是在承诺好处,也是另一种威胁,“保你们父母妻子平安”,这句话在场的武官都是懂的。

  现在的问题就是,只有杜充自己有感觉,察觉到曲端会害自己。

  其他人是万万不会想到,这么大的官,会有人敢轻易杀他的。

  所以大家都觉得,杜留守最差,也就是被拉去汴梁训斥一顿。

  这贼厮鸟,竟拿别人家眷来威胁,比江湖绿林还不讲道义。

  什么狗屁进士!

  骂归骂,怕也是真怕。

  但大伙有啥办法?吃皇粮这口饭,胳膊拧不过大腿,别人朝中有人、而且是大腿,在场的地方武官谁能和他斗?

  关键城头那些人,也不是好惹的...

  就在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杜充是彻底急了,只有他自己知道,如今的处境有多危险。

  他拔出剑来,说道:“畏敌不前者,杀!”

  说完就要众将出去作战。

  大家吓了一跳,这老小子虽然不一定能刺到人,但真让他摔个狗吃屎也不好收场。

  就在这时,城门处,传来一阵鼓声。

  一群披甲骑兵,从南城涌入。

  他们每前进一步,就逼得城下兵马后退,就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铁壁。

  鼓声稍歇,因为急促的鼓声,城中很多人耳朵甚至还是有些发颤。

  大军从中散开,簇拥出一个武将来,正是曲端。

  无穷的恐惧,一下就紧紧攥住了杜充的心脏,让他眼前一黑。

  曲端的嗓音很洪亮,“叛臣杜充,勾结杨可世,意图谋反。”

  “杀!”

  杜充猛然嘶声大吼:“冲过去,杀了这些滥杀大宋官吏的贼寇!杀了他!人人赏十贯,迁一转!赵野!颜岐!杀了这些西贼,某保你们为大名府管军!若是不应,则某一家俱都天诛地灭!”

  杜充这般狂乱之态,让身侧的武官们骇然。

  难怪杜留守这么急,定难军真敢杀官啊?

  真敢杀这么大的官啊?

  无数道麾下儿郎的目光都望向了曲端。

  而在远处,看着狂乱作态的杜充,曲端冷冷一笑。

首节 上一节 334/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