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263节

  ----

  赵桓来到艮岳。

  求见太上皇。

  面对这个父皇,赵桓还是很畏惧,赵佶是个政治动物,对于权力看到很重。

  所以在当皇帝的时候,一直很喜欢打压太子,尤其是喜欢表达对嘉王赵楷的喜爱,来给这个太子上压力。

  赵桓如此懦弱,他这个当爹的是元凶。

  赵佶目光炯炯,盯着他这个不成器的儿子,眉心微微一皱。

  “你说要调动京营新军?”

  赵桓点了点头,低垂着身子,不敢正视他爹。

  “糊涂!”赵佶沉声道:“这定然是李纲教你的?”

  赵桓点了点头,然后又使劲摇头。

  赵佶冷笑一声,“那李纲不知兵,在河北损耗了多少兵马,却教人打到了家门里头。为今之计,只有快些花钱把女真鞑子打发了,然后再恢复财计,收拾人心,以图复仇。”

  “为何要在意一时的成败,就算是太宗太祖,当年也曾经败过,还不是打下了如今大宋的基业。”

  赵桓喏喏不敢言,只是一个劲低着头,赵佶更是看不上他来。

  “我才把江山交给你几天,竟成了这幅样子,还要把最后的兵马送出去。”

  “你莫要再想此事,速速出去筹备些钱财,把女真鞑子打发了,才是最紧要的事。”

  赵桓鼓足了勇气,说道:“父...上皇,那定难军的陈绍,屡次派人来,说是坚决反对赔款与割地。他的兵马不亚于女真,而且就在河东,儿臣只怕一旦赔款,女真走了,西北兵马又来...”

  赵佶一听这个名字,也是头大。

  他想了想,说道:“此事还不容易,你就指派一个官员,全权负责此事。事后陈绍怪罪,你就把这个官员杀了,用以平息他的不满。”

  赵桓眼色一亮,问道:“此事可行?”

  “怎么不可行!”赵佶骂道:“天家养着那么多家奴,正是为我们尽忠的时候,他们自己也很乐意的。”

  这种事,赵佶其实没干多少,因为他那时候,还不至于杀人。

  大部分是拉出来顶罪就完了。

  比如朱勔,也只是革职,然后带着无尽的财富,如今还在老家享福呢。

  赵桓从艮岳出来的时候,正好起了一阵风,他这才觉察到自己后背已经全部汗湿。

  内侍省押班邵成章,扶着他登上銮舆。

  见官家如此害怕,他心中一阵不安。

  “上皇问官家童贯的事了?”邵成章生怕赵佶插手,让童贯躲过这次死劫。

  他们太需要童贯死了。

  因为童贯这些年,敛财无数,杀他一个,就能凑出不少的赔款来。

  有一点这些人和赵佶的想法是一样的,那就是快些把女真鞑子打发了,然后再好生治理国家。

  其实他们的水平,未必就比蔡京高,但是他们自己却不这么认为。

  ----

  七月末。

  从河东有一支人马,越过了太行山。

  经过修武,过酸枣,到了王禀驻扎的郭桥镇。

  此地也是汴梁城郊,和陈桥驿一样,距离汴梁不过十几里。

  都是拱卫汴梁的外围军镇。

  完颜宗望来到京畿之后,可以说是败尽宋军名将,王禀也吃了苦头,手下环庆军损失惨重。

  但是这次,宋廷给的粮饷够了,而且王禀没有克扣,还严查喝兵血的行为。

  导致环庆军虽然惨败,但是依然跟着他,没有出现逃回陕西老家的难堪局面。

  王禀在此整饬兵马,随时准备再战,他如今的情绪,比在河东时候好了很多。

  那时候才是真的绝望,要不是定难军出现,他觉得自己肯定已经死在河东了。

  让他对抗女真西路军,实在是太难了。

  如今虽然也败了,但是周围全是勤王兵马,李相公主持政务,大家伙齐心协力,未必不能战胜宗望。

  哪怕真的打不过,天气炎热,女真鞑子损耗极多,拖也把他们拖死了。

  看着远处的人马,王禀对他们的旗号很熟悉,那就是定难军的人。

  此前他已经收到了对方哨骑的消息,说是有一支定难军人马,奉命前来勤王。

  见来人不多,也就千骑,王禀反而放下心来。

  来的人要是太多,他就要疑心定难军的目的了。

  太原的例子犹在眼前。

  女真鞑子是靠杀戮和劫掠,来攻占某个地方,这种占领很不稳定;定难军与他们相比更为可怕...

  他们不费一兵一卒,就真正占据了河东太原。

  女真人占据的这些地方,即使是现在,也有不断的反抗义军出现。

  而陈绍在太原,已经是站稳了脚跟,从士绅到平民,甚至大宋派去的知府张纯孝都成了他的人。

  这才是最可怕的。

  这次他们只派了一千骑,肯定是不会出现太原那种情况的。

  等到骑兵靠近之后,为首的人在马背上拱了拱手,“见过王太尉。“

  王禀看着他有些眼熟,“你是?”

  “末将郭浩。”

  “还真是你!”王禀有些惊喜,这郭浩他认识,是原雄州防御使郭成之子。

  也是西军的武官,少年随父从军,十五岁就为环庆路第五将的部将。

  与夏人战,曾率百余骑直逼灵州城下,手斩二将而还,以勇猛著称。

  王禀身后的环庆军武官,纷纷和他打着招呼。

  陈绍手下,有很多西军出身的武官,这一点王禀是知道的,也觉得有些可惜。

  这郭浩,原本是老种帐下的猛将,如今也归了陈绍。

  再联系到老种和陈绍的关系,不禁让他有些忧虑。

  若是老种也和陈绍走在一起,那...不堪设想。

  “你们这番前来勤王,必能使官家龙颜大悦,如今女真鞑子围困京畿,久攻不下,我料定其待不了多久了。”

  郭浩呵呵一笑,拽着马缰绳说道:“鞑子虽然力竭,就怕朝中有人破胆,要用财货资敌。所以节帅派我等前来,规劝陛下回心转意,不受小人蒙蔽。”

  王禀也很反对赔款割地,但是听到郭浩这番话,又暗戳戳地担心他们来者不善。

  定难军在太原鸠占鹊巢的行为,让他始终带着三分戒心,因为他们不是直接开打,而是潜移默化地夺了河东。

  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王禀心中有这样一个想法,定难军看似不如鞑子凶残,但对大宋来说,他们比女真鞑子可怕多了。

  “你们还要往东么?”王禀说道:“如今鞑子疯了一般,到处劫掠杀戮,你们初来乍到,要小心一些。”

  郭浩道谢之后,说道:“今日就在此驻扎一天,明日我进京,面见官家。”

  王禀点了点头,他看向郭浩身后那些骑兵,心中暗暗叹气。

  那就是可以击败鞑子的兵马么?

  果然不凡。

  ----

  陈绍在太原实在无事,就聚集了一批匠人,和大家一起钻营火药。

  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且简易地画出枪管、火药、弹丸和点火装置等部件。

  一群匠人被这么大的官召集起来,本来还有些害怕,听到是让他们做一个发射火药的武器,顿时就轻松下来。

  而且陈绍没穿官服,一身简洁的打扮,外面一件青色袍子,里面是雪白的绸缎里衬,头上一块白巾扎在发髻上,没有额外的装饰之物,显得低调而整洁。

  这也让匠人们,少了一些畏惧,毕竟这个时代官比天大,见这么大的官,他们不害怕才怪。

  他们也惊异于这西北来的大帅的奇思妙想,但是仔细想了想,好像真的有点道理。

  开了个头之后,陈绍觉得自己在,反而会让他们束手束脚的,干脆就离开了。

  楚怀王好细腰,国中常有饿死者。

  他这个上位者提出了诉求,下面的进度会变得很快,好像历史上火铳也快要出现了。

  这东西虽然造出来,未必会有多大的威力,冷兵刃一定还是主流。

  但是加速一下进度,总是好的,而且中原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回到自己宅子之后,陈绍见到了许久未见的崔林,他看上去富态也许多。

  在汴梁虽然劳累,但是吃得好,睡得好。

  “东家!大虎兄弟!”

  崔林十分激动,行礼之后,眼神热切地站在一旁。

  陈绍笑了笑,道:“怎么还亲自跑回来了,出了什么事?”

  “回东家,那蔡京派人请三爷到了他府上,说是若东家肯放过蔡攸一马,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陈绍沉默了下来,问道:“你怎么看?”

  崔林没有一点犹豫,说道:“蔡京年迈,已经没几年活头了,可以等他死后再杀蔡攸。”

  陈绍抬眼瞥了他一记,随后忍不住笑了起来,用手指点着说道:“你学坏了啊。”

  “蔡京虽然不是宰相了,但是他门生故吏满天下,对东家有大用处!”

  陈绍恨极了蔡攸,这人实在混蛋,但是崔林说的也确实有道理。

  就让他再活一两年,也未尝不可。

  不过蔡攸这个鸟人,实在是太恶心人,动不动就要坏事。

  宗泽身着粗衣,负锅具,卧稻草,做板车于阵中,在河北耗尽心力,所做的事,都无法弥补蔡攸对河北的祸害。

  他对河北百姓,也就仅比女真鞑子好一点有限。

  陈绍想了下,说道:“蔡鞗在西平府受伤了,你回去传个话,就说蔡鞗希望能见到亲人前去探望。”

  自己递个话,蔡京就明白了,把这个王八蛋弄到自己地盘上来,自己就先绕他一命。

首节 上一节 263/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