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240节

  本来李邺和张孝纯都嗤之以鼻,可亲眼见过之后,才知道传闻多半不虚。

  突然,几个太原高官在观瞧灵武军营的时候,一小队人马朝着太原城奔来。

  吓得城头官员纷纷色变,好在这些人,也不是来扑城的。

  他们开始在墙壁上张贴一些公文。

  张孝纯马上指使手下,下去偷偷撕一张上来。

  不一会,衙役拿着一张纸上来,张孝纯赶紧接过来,一看之下竟然是鼓励河东百姓,前去云中府定居的。

  待遇十分丰厚,无论是谁,去了就有地种。只要是种上两年,那地就是你的了。

  而最让张孝纯害怕的,是城中百姓聚在一起,讨论着这公文的内容,竟然有很多人跃跃欲试。

  这还是相对来说,过得不错的太原百姓。

  在周围的郡县,岂不是更多生活不如意之人,愿意去冒险换个活法。

  张孝纯脸色灰白,这是要釜底抽薪了,要是河东民力丢失严重,自己这个河东经略安抚使、太原府知府绝对的难辞其咎。

  ----

  河北磁州,道路上烟尘漫天。

  宋军旗号飞扬,金鼓喧天,正以壮盛军势,向北而进。

  马背上,一个老头身材很高,但却干瘦,面庞有些发黑,长须白发。

  他正是奉命前来抗金的宗泽。

  此时完颜宗望大军肆虐,河北局势紧张,很多朝廷派来的地方官大多借故不到任。

  惟有他在受命当日就独自骑马上路,随从的只有十几名老弱士卒。

  而磁州经过金军蹂躏之后,百姓逃亡,仓库空虚。

  宗泽到达之后,修缮城墙,疏浚隍池,整治器械,招募义勇,开始作固守不动的打算。又上奏说:“邢、洛、磁、越、相五州各屯精兵二万人,敌进攻一郡,则其余四郡都应援,这样一郡的兵力经常保有十万人。

  朝廷难得听到捷报,当即表示称赞,任命宗泽为河北义兵都总管。

  宗泽趁机提出要甲胄军械,但是朝廷这次却没有很快答复,而是如石沉大海般没有了消息。

  大宋有丰厚的资源,海量的甲胄军械,造价昂贵的各色床弩强弩,各种各样名目的军中器物,全都藏在汴梁周围,那些武库当中。

  但是他们不敢分派出去,原本的历史上,当女真鞑子最终打开汴梁的时候,才发现武库当中堆积如山的,是足可供百万大军所用的军械器物!

  而大宋河北义军,却是装备粗陋,多是只用一腔热血,手持木棍等物,在与鞑子死战!

  要不来军械,宗泽也不气馁,在磁州和相州一带游击。

  许多河北义士,纷纷前来投奔,人一多宗泽不得不再次跟朝廷讨要军械和粮食。

  依旧是没有任何回应....

  汴梁本来就是一个人口众多,粮食供应偏紧张的所在。

  所以粮船纲运,向来是大宋国事中最为重要之事。汴梁只是一个普通军镇,被强行提拔为一国都城,其实它的条件真不怎么样。

  此刻河北、河东都战事方殷,到处都在和宋廷要粮,河东不是产粮丰厚的所在,而河北还在几年前的伐燕战事中没有尽复元气,都需要后方源源不断的支应粮草。

  这个时候就必须从江南荆湖甚而剑南等处征集粮草,然后组织运送到汴梁来。这又是一桩极其麻烦的事情。

  以前有蔡京负责调度,此时他也垂垂老矣,彻底无法胜任。

  而朝廷如今的班底,面对西北定难军、西军、河北义军、河东环庆军和王禀新军、燕山府抵抗军....这些人一起伸手要粮。

  最后经过商议,宋廷天才般地选择了优先供应西军....

  没错,就是目下无仗可打的西军。

  因为朝中的士大夫老爷们,觉得西军虎踞陕西,态势举足轻重。

  他们是唯一能制衡陈绍的军队,必须笼络住。

  西军虽然没有参战,不过借着备战由头,向朝廷中枢要粮要饷却是毫不客气,而且叫得震天响,似乎朝廷再不接济,西军就要上下瓦解,再也不能为朝廷出力了。

  到时候不要说女真鞑子,就是定难军,他们也无法阻拦。

  大宋官僚体系,叠床架屋,互相牵制,本来就不以高效率著称。

  此前大宋也没有打过这种绵延千里,规模如此巨大的战事!从东到西,全都再打。

  官僚体系的繁冗,在此刻吃到了最严重的教训。

  什么事也需要他们干,偏偏他们什么事也干不成。

  顶在最前面的河北义军和陈绍的定难军,从他们这里拿不到一点军粮和军械。

  就算是人家想效忠,都摸不到效忠你的门槛,反倒是前几年被伤透了心的西军,一下子成了大宋的香饽饽。

  这份打压定难军的心,未免表现的过分明显。

  马背上,宗泽听到手下抱怨,朝廷的粮食和军械还不运到。

  他心中也是又急又气,如今自己这些人,在河北阻击金兵,转战游击,无异于死中求生。

  打这种仗,需要手下有极高的士气和决心,朝廷如此不济事,冷了大家的心,这仗还怎么打?

  正在他心中忧愤时候,见到远处的道路上,有一路人马正在逆向而行。

  宗泽心中好奇,靠近之后,发现是亲王銮舆。

  他想靠近,被侍卫们拦住,宗泽大声问道:“是何人车驾?”

  车帘掀开,康王赵构和刑部尚书王云,隔着很远与他打招呼。

  宗泽认得两人,不禁问道:“殿下这是要去哪?”

  “孤奉官家旨意,出使金军营议和。”

  此言一出,在宗泽身边,那些河北义军顿时炸了锅。

  金兵在他们家乡烧杀抢掠,人人都和金兵有血海深仇,大家豁出命去在这里和金兵周旋。

  如今朝廷却要和金人议和!

  愤怒的声浪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朝这里涌来。

  宗泽见状,大声道:“金人狡诈无信,前者肃王一去不反,今敌又诡辞以致大王,愿三思而勿行!”

  赵构其实也不想去,生怕被留在金营,他见群情激奋,眼珠微微一动,便道:“既如此,孤愿听宗少卿之言。”

第179章 打杀宋使

  完颜宗望的女真东路军,和西路军没什么两样。

  都是极尽残虐之能事,在河北掠夺百姓,嗜杀嗜虐。

  河北百姓,对金兵深恶痛绝。

  其实他们比云中的百姓表现的还要强一些,云中因为沦落到异族统治下时间太久了,刚开始遇到女真鞑子时候,很多人想的都是投降。

  在契丹人手底下能过活,在女真人手下也一样。

  后来女真鞑子,就给他们上了一课。

  而河北不一样,这地方不但民风更慓悍,关键是物资也充沛。

  河北有的是良田,比贫瘠的云中,更具有反抗的资本。

  其实还有郭药师和他的常胜军,也是一样的残忍。

  往往他们所到之处,都是十不存一。

  河北军民奋起反击,各地义士如雨后春笋。

  别管以前是做什么的,如今都齐心对抗金兵。

  宗泽亲自招降了好几个流民帅,尽管艰苦,但是他们对金兵游击而战,十三战全胜。

  所有人背负血海深仇、正在殊死抵抗的时候,大宋朝廷竟然派人去议和。

  霎时间群情激奋,人人面红耳赤,杀气冲天。

  康王赵构被周围的气氛,吓得不轻,赶紧去看宗泽。

  宗泽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们,没有说话,此时不说话,何尝不是一种默许...

  慢慢的,众人情绪逐渐失控,有人高声哭喊,痛诉自己亲人是如何被女真鞑子杀害。

  声音嘶哑干裂,痛断人肠,有人捶胸而哭,有人默默流泪。

  到最后,有人骑在马上,双手击胸,吼声如雷:“和女真鞑子讲和,我们的命算什么!我们的仇算什么!”

  众人望去,却见这汉子,一双眼睛瞪得大大的,眼睛里面全是血丝,狠狠的扫视全场。

  突然,砰的一声,有人砸到了车驾的木板上。

  在场中人,几乎全部呼啸起来。

  康王赵构,心急如焚,一个劲使眼色。

  刑部尚书王云,掀开车帘,看了一眼周围,吩咐护卫们去平息周围的乱象。

  几个护卫绕着马车,瞧见这些所谓义军,根本就是一群老百姓。

  他们身上穿的,也都是破烂衣服,不是军袍更不是官衣,顿时就多了一些胆气。

  路虞侯犹自在大呼小叫:“散开,都散开!奶奶个熊,一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生出恁大场面来!这是朝廷的车驾,拦路等于造反!马背上那厮,管你什么奢遮人物,在爷爷手里,也是要你圆就圆,要你扁就扁!直娘贼,一群刁民,再敢闹事,好便好,一个不对,拴你在车后拽着,要生不生,要死不死!”

  他们带来的侍卫也跟着起哄,一个个舞刀弄枪,一时间倒是士气如虹。

  对付老百姓,他们天生就有优越感,当然,仅限于大宋的老百姓。

  在面对大宋的老百姓的时候,皇城司甚至觉得,自己肯欺负他们,都是抬举他们了。

  也不去汴梁打听打听,我们是专门欺负士大夫的,打老百姓都算是抬举他们了。

  几名义军当时就对着这路虞侯迎上去,路虞侯一怔之下斜乜着醉眼笑骂:“看来是真有不怕死的,漫说是你,就是宗泽,也奈何不得爷爷!真以为自己是汴梁的相公了!”

  “实话告诉你们,爷爷们是皇城司的,献宝也似的弄来这么几个村货,难道是要挟天子亲兵不成?你们这鸟地方的洹河甚大,丢下去百十个个人,浪花也翻不起来!”

  他说的其实也是实话,皇城司的人,根本不怕宗泽。但是实话也不是让你在这个时候说的。

  这些河北义军,听到这番话,顿时怒气翻倍。

  更多的人,往这议和车驾旁挤过来,侍卫们慌忙阻拦。

  赵构在马车内,急的直拍大腿,这些皇城司的干办路虞侯,平日里嚣张跋扈惯了。

  没想到是真看不出个眉眼高低,这是耍威风的时候么?

  这群人敢和女真鞑子打,命都不要了,他们还怕什么?

  果然,人群越来越靠近。赵构赶紧去寻找宗泽的身影,却发现他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赵构心中大怒,一脸忧色,焦急地在人群中,寻找宗泽。

  看着义军纷纷上前,皇城司路虞侯顿时大怒:“真想作死不成?”

  说着就抽出马鞭,在空中抖了一个鞭花,刷的就抽了下来。

首节 上一节 240/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