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221节

  李孝忠指着北边说道:“要是能拿下大同府,纵向建立防线,就是百万大军,也无法越过去啊!”

  孟暖咽了口唾沫,在遇到定难军这群人之前,他觉得世上就没有人敢主动进攻女真鞑子。

  可是遇到定难军之后,他才发现,人人都敢主动进攻女真鞑子...

  朱令灵从朔州赶来,不顾疲惫,见了女真人就上。

  李孝忠甚至要打大同...而且这还不是李孝忠一个人的想法,应州城里,他们几乎天天商议进攻大同的事。

  孟暖从心底,还是有些畏惧,他是见识过辽兵溃败的。

  实在是太吓人了。

  而且大同府其实并不好打,城高池深,还有在当地经营了几百年的汉人军候世家。

  李孝忠踩着河谷的石头,几乎是一点点用眼睛来丈量脚下的土地。

  若是出兵进攻大同,肯定要走这条路。

  如何行军,哨骑重点放在哪边,粮草辎重屯放何处...一条条一件件,如有实质影像般,在他脑海里过了一遍。

  ----

  韩世忠带着贺兰山军团,终于风尘仆仆地杀到了白道板前,举目望去,看到的竟然是这一副平和景象。

  寨墙上还飘扬着女真旗号,有气无力的在秋风中有一搭没一搭的舞动。

  有些眼神好的,甚而还能看见寨墙上影影绰绰的人影。

  他们或坐或站,闲散惰怠的模样,不像是一群军汉。

  韩世忠的眼神,是最锐利的,在战场上经常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所以他能隐约还看见一队士卒,押送着流民正在经过,也没引起寨墙上守军多少反应。

  韩世忠有些疑惑,自己在东胜州大杀四方,战事已经持续了两个月。

  这地方怎么还如此松散懈怠,肯定是有埋伏!

  他回头看了一眼,自己兵强马壮,而山谷又是一眼就能望到头,没有伏击的地点。

  没理由怕啊!

  韩世忠也不管他埋伏不埋伏了,直接下令冲寨。

  山谷之中,大队骑士滚滚而来,卷起大团烟尘。

  到了这个时候,寨墙之上终于也发现了此间动静。

  有人影被惊动,四下奔走,大声呼唤,仿佛在告知突然有大军自东胜州方向而来之事。

  滚滚的烟尘之中,韩世忠带着亲卫是一马当先,以主帅之躯,亲为尖哨硬探。

  周遭亲卫居然也视作等闲,浑然不劝,这位韩将军,虽然不太在乎勇武的名声。

  在西军中,他也是没啥风头,尽管战功赫赫,也没有人传扬他的武力。

  这是因为韩世忠也不大在意这些,平日里还很有点好逸恶劳的嫌疑,他的爱好是吃喝嫖赌。

  不过真正他身边亲卫才知道,厮杀起来的韩世忠有多可怕,经常不是亲兵护卫他,而是他救下身边的亲兵。

  韩世忠尤其擅长使用长大重兵刃,破阵斩将,等闲敌军近不得身!

  而且韩将军的射术更加惊人,百步穿杨,射出去的箭又准又狠。

  将东胜州各路防线处理的差不多之后,韩世忠就开始东进了。

  如今西边的女真兵马极少,这些兵马,想要在自己背后闹事,根本没有什么威胁。

  光是那些堡寨,就够他们头疼的,陷进去很容易出不来。

  包括韩世忠在内,所有亲卫都已经在距离白道板寨七八里处就披上了甲胄,每个人都满面灰尘。

  唇干舌燥,不论人马都是浑身汗淋淋的。

  嵬名利通摩拳擦掌地道:“将主,俺们这就杀上去便是,夺了这鸟寨!”

  韩世忠看了白道板寨一眼,仔细一想,冷然一笑:“这里定然是没有女真鞑子,只剩下一些辅军,你带一都人上去,探探虚实也好。”

  嵬名利通麾下的三蕃营,全是契丹人、女真人和鞑靼人。

  这一营的人马,十分善战,原本属于夏州军团,在东胜州补充给了贺兰山兵团,此时随着嵬名利通呼啸一声,全营一起随着他冲了上去。

  而韩世忠也已然翻身下马,带着两都士卒,全换弓弩,张开阵列,缓步沿着山道上前。

  亏得他麾下的贺兰山军团全员精锐,疾驰之下,又骤然下马结阵,再沿着山道而上。

  虽然每名甲士都疲倦异常,可仍然结阵迅速,阵型森严,步履坚实,如一道道铁墙一般缓缓而上。

  对面寨墙上防御松弛,这群人依然全然都是如临大敌的景象!

  狮子搏兔,亦尽全力,绝对不会掉以轻心。

  早有亲卫递给韩世忠他惯用的那张铁弓,这张弓比起弓力最强的步弓还要大出两号,一头弓梢,似乎都可以杵地而射。

  实际弓力,真不知道有几石上下,全营中能开的人不多。

  能开,还能射的准的,就只有韩世忠自己了。

  其实大宋的军队中,藏龙卧虎,有不少奇人异事。比如韩世忠麾下,就有一个人,箭术如神,各种射术都能玩出花儿来,又准又快,连珠射起来的时候一人就能射出箭若飞蝗的阵仗。

  韩世忠在这种观赏性上,是大大不如他,但是论起战场的杀伤力,韩世忠则更胜一筹。

  而两名紧紧跟随在韩世忠身边的亲卫,身上所负撒袋之中,那羽箭也是加长加重的,每个标准军中撒袋,只能装六支这种加了料的特制羽箭而已。

  因为他不光是劲大,关键持久力还好,韩世忠发箭,威势惊人,一人一弓,就能仿佛一架小号床弩也似,射个不停!

  有韩世忠等人为扑寨前锋策应掩护,那防备空虚、士卒懒散的白道板寨,很快就被攻下。

  韩世忠将守军逮住,审问了一番,才知道女真大军已经全部撤到大同了。

  好像是要南下,攻打应州,就连带兵的大将都定了下来,乃是女真第一勇士猛将娄室。

  韩世忠下令在白道板寨休整,他们其实已经进入了大同府的地界。

  站在白道板往东望去,秦汉时候修筑的长城,连绵不绝。

  在山脊之上,就像是一条巨龙。

  宣示着此地,曾经是汉家文明的边界和屏藩。

第170章 不拘一格

  王寅远道而来,进入灵武大营时候,陈绍正在核查西平府送来的官员名单。

  都是被提拔任命为云中府的官员。

  如今这个时候,来云中府做官,多少带着点冒险。

  不过西北人不在乎!

  别管文官武官,敌人来了,拿起兵刃打就是了。

  在西北一百多年了,打了一百多年,太平日不过两三年,大家其实都还没有太平了这个想法。

  只是战场换了而已。

  见到王寅亲自到来,陈绍放下手里的文书,心中莫名有些不安。

  “你怎么来了?”

  王寅凑近之后,说道:“大帅,西平府那里有些事,属下觉得还是亲自来说比较好。”

  “说!”

  “自从大帅走后,节府任免了很多官员,许多从中原到西北的文士,被破格提拔。此举已经引起大家不满,尤其是耿南仲到了之后....”

  陈绍如释重负,还以为后方怎么了,原来是这样。

  其实这件事很难说对错,引进中原的人材,是陈绍也点过头的。

  但是执行者是魏礼的话....

  老魏是有才能的,但是他和大宋很多官员一样,都是在党争的漩涡里搅了几十年。

  做事的风格,难免会有些肌肉记忆,以前自己在的时候,他的权力看着很大,实则只有行政权,没有决策权。

  如今自己出征在外,权力的天平失衡了。

  王寅作为自己的情报头子,除了侦查、刺探之外,还有关注民间声音的差事。

  他本人是造反出身的,对这些格外重视。

  所以亲自来跑一趟,也要和陈绍说清楚,他虽然没有开口评论,光是亲自来一趟这个动作,其实已经是在表达自己的态度了。

  王寅也不满。

  陈绍沉吟了许久,觉得此时不宜撤掉魏礼班子,因为他们是纯粹的文官集团,依赖于自己。

  若是扶持个实权派上去,或者是当地的酋豪,自己又不在,几天功夫就给自己架空了。

  但是也不能放任不管,大宋的党争风气,是毒瘤中的毒瘤。

  “今后,在定难军土地上,待满两年者,才可做官。另外,让杨成进议事堂,县令以上的官员任命上报时候,必须写清楚在定难军的履历。”

  “其他的事,等我回去再说。”

  陈绍说完,王寅心中总算安定下来,他就怕大帅将宋廷那一套给搬到西北。

  “还有一件事,护商队的调兵权,你必须握得牢一点。”

  陈绍看着王寅,问道:“听说这次护商队在西域攻击喀拉汗的军队,没有经过你的允许,直接动手了。”

  王寅干笑一声,心底却有些如释重负,这种事还是要节帅自己提出来才好。自己只能是在军报里,提醒节帅这些发生过的事。

  那萧氏动辄以节帅的女人自居,经常越权指挥,虽然她的能力确实出众,商队一个月的利润,比以前半年还多。

  但是她太强势了,事业心极强,遇到事喜欢冒险,动辄就开战。

  王寅对护商队这支武装没有什么兴趣,而且颇有点忌惮,自己是大帅的耳目,手里握着遍布天下的情报系统。

  再配上个护商队...

  要知道,护商队和河西护粮队一样,是正儿八经的兵马,而且还挺能打的。

  揽太多这种硬实力在自己身上,不是好事,王寅趁势说道:“大帅,我觉得此事,应该专门再委派一人,统领护商队。”

  陈绍犹豫了一会,说道:“也好...”

  一品广源堂内,军、商、特务,三个权力随便搭配两个,都会成为可怕的怪物。

  三权分立,互相制约,挺好的。

  这个人得是自己信得过的,而且不需要什么才能,只要忠心即可。

  陈绍想了想,还是得从身边的亲兵找,实在不行就让赵河去。

  因为护商队不需要多强的排兵布阵的能力,真到了那一步,就该出动真正的将士了。

  “此事我会处理,你今后要硬气一些,只要我不点头,你对谁都不能让步。”

  王寅正色道:“属下知道了。”

首节 上一节 221/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