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195节

  加上女真人的屠杀,河水很快变红。

  赵秘校脸色铁青,看着河中地狱般的场景,下令隔河射箭,但是箭矢不如女真鞑子射的远,反而损失了几十个士卒。

  他只好下令从岸边征收船只,到河中捞起百姓渡河。

  此时平州城里,杀出一些兵马来,将女真鞑子的这个谋克小队驱逐。

  号角声突然呜呜响动,这次却是更多的女真军马杀了过来。

  这些女真军马人人都披重甲,马裹毛毡,挎硬弓持长兵刃,绕道南城来。

  尤其是压阵的一队,人披重甲,马覆马铠,是一群具装甲骑,寒光闪闪的一大片,足有百骑之多。

  这些重装甲骑簇拥着两面高大的黑色矗旗,矗旗之下,就是完颜宗望。

  女真甲骑拥着完颜宗望,直上一处小丘。

  一层层平铺下来,冷森森的对着南城郊外的平州兵,他们身经百战,摧锋破锐,才击灭了带甲百万跨越万里的大辽帝国。

  是真正的女真精锐之师。

  只是在这里一放,杀气就勃然而出。

  看到这女真最精锐的人马涌出,城头上站着的守军忍不住都微微后仰,他们在辽地,听惯了女真人的战绩,难免有些畏惧。

  士卒之间,相顾惶然之色,越加分明。

  赵秘校的手,捏成了拳头,看着那些女真重骑,他知道渡河也打不赢。

  城外这些百姓,算是完了。

  果然,平州守将也含泪下令,拉起吊桥,避免被鞑子趁机入城。

  几十个百姓,从吊桥的甲板上跌落下去,摔死、挤死者甚多。

  其他人只剩下一条路,哀嚎着往滦河奔去。

第154章 陈绍的计划

  平州城。

  因为女真鞑子阻断了逃跑的南门,反而让城中恢复了正常秩序。

  人们也算是亲眼见识到女真鞑子的凶残,个个主动请缨,或者在城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要拦住这群畜生。

  虽然以前也听燕京那边逃难过来的人,说起女真鞑子的做派。

  但亲眼见过,和耳闻还是有区别。

  大家齐心协力,把平州城中能挖出的石块,全部运上城楼。

  各家各户,把青壮男人组织起来,在城下搬运或者等待上城。

  女人们则搭建粥棚、照顾伤兵。

  本来抱着必死之心的张觉,眼看平州城中,百姓全都自发组织起来守城。

  他散尽家中财产,犒赏有功将士,把族中子弟全部编入军中。

  入夜之后,又打退了一波生口围城的平州兵,三五成群聚在一块。

  一堆篝火旁,张敦固大声道:

  “奚王萧干已经率兵前来,袭扰女真侧翼了;李安弼去燕山府,肯定能搬来大宋救兵!”

  “这次完颜宗望,将会和完颜阇母一个下场!”

  他努力地给手下人打气,但是应和的很少,大部份人都麻木地看向火堆。

  这些日子他们根本没有和女真人交手,只是不断地杀掉女真鞑子驱赶来的生口。

  那都是附近的百姓,说不定就有大家的亲人在里面。

  女真人根本不着急,他们就像是狩猎一样,有的是耐心。

  “等打退了鞑子,我们就向大宋请赏,保准每个人都揣得满满当当!”

  张敦固见死气沉沉的,心中憋闷不已,很想骂人。

  但是他还是努力装出一副笑脸,很自信的样子,来提振士气。

  张觉也站起来,说道:“此番退路已绝,好在外有宋奚强援,唯有咱们自己奋进,才能等来援兵。”

  张觉世代都是平州人,乡土情重,本就不想离开平州,甚至有与城共存亡的念头。

  此刻,退路断绝,他的意志更加坚定起来,而且笃定了大宋会来救他。

  张觉和郭药师关系极好,以前都是大辽武将时候,就曾不止一次的并肩作战,互相支援。

  而且大宋没道理不救平州的,自己占据平卢,给大宋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缓冲带。

  他们理应大力扶持自己,来为他们挡住女真南下的东大门。

  失去了辽地,女真鞑子南下,那不真的一马平川了么!

  “完颜阇母来的时候,人人都说他如何如何勇猛,击败渤海高永昌,先登上京临潢府,俘虏挞不野。刚到咱们平州的时候,他也是连战连捷,还不是被弟兄们给击败了。”

  张觉的话,比张敦固更有分量,众人纷纷抬起头来,真就提起来一些军心士气。

  ----

  平州再次开打,大宋朝廷一片沉寂,仿佛不知道这件事。

  倒是老种、小种还有河东的王禀接连上书,诉说平卢的重要性,必须马上发兵去救。

  而且张觉是朝廷钦封的泰宁军节度使,女真人攻打张觉,已经可以视为宣战。

  陈绍也建议派人去金国,陈述厉害,若是他们不退,趁着耶律延禧还在,大辽的反抗还没有熄灭,直接全线发动战事,把幽云十六州,全部拿回来。

  只要大宋宣战,身为大宋臣子,陈绍就师出有名。他保证可以迅速拿下尉州、应州,进逼云州。

  到时候,河东不再是边关,朝廷尽可以将河东的王禀部兵马调往燕山府。

  要是能救下耶律延禧,让他保存一点实力,占据一些州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最好不过的。

  因为知道赵佶没有这个魄力和胆量,陈绍单独给童贯和蔡京写了封信,希望他们两个明白人,能够上书。

  此时在河东的王禀,更是一力主张出兵,尤其是燕山府的兵马,必须赶到为张觉解围。

  西平府,陈绍一早就在迎接部分灵武军返程。

  这次灵武军出征,总共三万多人,号称十万。

  一向少报人马兵力的定难军,终于也可以往大了吹嘘虚报了。

  大军得胜灭国之后,开始撤兵,回来了两万,还有一万多驻扎在西州,防备他们死灰复燃。

  西州的权力很分散,地方由二十四城都督分治,部落首领(如“狄银”“于越”等突厥官号)仍保有军权,王权集中度有限。

  灵武军对付他们的办法很简单直接,就是杀。

  一般在中原这种地方,除非你是方腊、黄巢那样的人物,否则轻易不要招惹当地望族。

  但是在西州不一样,他们所谓的望族、地头蛇,其实也就那么回事,根本没有中原士绅那种把控地方的能力。

  他们有了钱,一般就是过奢侈日子,买足够多的美婢奴仆,整日里炫耀富贵。

  而中原士绅,尤其是那种望族,则会修桥补路,开设学堂,接济考生,有灾难的时候会赈济乡党...

  通过宗族势力、地方义庄、书院等组织网络,在当地构建起庞大的社会关系网。

  宗族制度强化了血缘联系,而士绅往往是宗族的领导者,通过控制宗族资源增强自身影响力。

  书院、学堂,让他们个垄断了上升通道,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地位。

  时间一长,几辈人传下来,当地所有稍微有点势力的,都和他们家有盘根错节的关系。

  你真惹急了,他振臂一呼,在当地立马就能组建起一支团练来。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都是这么起家的。

  西州,不出意外的话,很快也会有这么一群士绅开始萌芽...

  因为被陈绍占领的那一刻,汉风就不可避免地吹过去了。

  而他们都是依附陈绍,而崛起的新势力,至少在未来的几代人时间内,他们绝大部分是和陈绍一条心的。

  把定难军看成一棵大树,那么陈绍是主干,他们是分支。

  陈绍因为是打下的西夏地盘,再加上西夏统治阶层反抗很激烈,没有大片投降的。所以他清除了一大批旧贵族势力,让他可以启用很多新人,造就一大批跟他利益一体化的新贵族。

  这是他的地盘上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最重要原因。

  同理,女真鞑子现在这么猛,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陈绍的眼光,一直是盯着女真的,根本没怎么着眼大宋。

  这次他之所以一个劲地让大宋赶紧参战,就是为了师出有名,免得自己上了之后,大宋在背后拿着海上之盟说事。

  要知道,大宋打外战不太行,尤其是开疆拓土就没成功过,但是打内战、打自己人,属于是历代王朝里幻神级别的。

  终宋一朝,也没出现什么厉害的割据人物,或者流民领袖。

  方腊已经是大宋造反的天花板了。

  秦有陈胜吴广;汉有绿营、赤眉、黄巾;隋有瓦岗、窦建德;唐有黄巢...

  个顶个都是狠人。

  大宋之后,元有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

  大明有李自成、张献忠...

  满清有太平天国。

  唯独大宋,压榨民力如此厉害,竟然只出了个方腊,还很快被平息了。

  因为大宋的士绅力量,其实是很强的。

  别看它现在内忧外患,真要是陈绍带兵杀进中原,就等着陷入泥潭吧。

  灵武大营附近的水力磨坊内,陈绍正在干一件很不符合他身份的事。

  他踩着水车,胳膊挂在一根粗壮竹竿上,正在磨制面粉。

  吱呦吱呦的响声里,陈绍的脑子,也和这水车一样,快速转动。

  张觉要是能保住,就相当于给了旧日辽国汉人,最后一块净土。

  如果大宋保不住平州,至少也得把张觉保住,给辽地汉人一个投靠大宋的理由。

  否则的话,张觉死了,像是郭药师、孟暖这些人,难免会兔死狐悲。

  不过陈绍又想了一下,根据大宋的尿性,你越指望它做成什么事的时候,它越是跟你对着干,非得搞砸不可。

  “节帅,吴璘将军回来了。”

  陈绍点了点头,他自然是不用去迎接的,不一会儿,手下就带着吴璘等人进来。

  陈绍从水车上下来,坐在磨坊旁,笑道:“唐卿啊,辛苦了。”

  吴璘赶紧叉手道:“这是属下分内之事!”

首节 上一节 195/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