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148节

  唯一赢的一次,还是燕地降军郭药师打的。

  陈绍甩了甩脑袋,不去想河北那摊子烂事。

  因为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大战在即把中低层武将给换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出来的决策。

  而且如此一来,上层的西军宿将们,也都寒了心了。

  大宋朝廷,就这么不拿武人当人看么?

  你哪怕装一装,等打完仗了呢!

  自从拿下兴庆府之后,他就一直在经营布局自己的权力链条,培植压倒性的势力。

  如今地盘说大不大,陈绍依然采用类似军机处的那一套,由魏礼来和自己直接交接。

  决策需要他来定。

  西北也有一些汉家读书人,但是普遍书读的都没有中原那么精,好在陈绍也不在乎这个。

  提拔了很多人,用来充实官僚系统,保证行政的效率。

  然后由商队出手,将西夏皇宫,来不及带走的财宝,去换取更多的人口和金钱。

  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李乾顺,这个人不死,西夏的反抗火种就永远存在。

  走在西夏的皇城,都已经过去这么多天,依然有人在冲刷地面。

  看着宫墙下血迹斑驳的残痕,陈绍有些出神,城破那天很多党项人从宫墙上跃下,也不做俘虏。

  这还是内斗了百十年的西夏。

  自己必须处理好西北的事,才好对外施展影响。

  老朱那‘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真言,对于想要创业的人来说,是绝对的真理。

  陈绍也没有过这种经验,也从未被当成割据势力的接班人,有长辈自小给他讲什么道理。

  所以他只能凭借着,自己前世的那些零散的记忆,来摸索、学习着如何治理这么大一块地方。

  好在他发现,只要自己屏住一口气不放松,有一颗向好的心,不摆烂、不放纵,那么事情总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陈绍慢慢也咂摸过味来了,他领先那些见识、其实是两千年的人杰们,不断试探摸索总结出来的。

  历史课上,寥寥几页纸,真的领悟到其精髓的话,于此时的自己绝对是无价之宝。

  来到皇城外,陈绍如释重负,西夏的皇城很古怪,杂糅了中原、佛门和西域的建筑风格。

  那些彩绘壁画,更是透着一股子诡异血腥,让他不是很喜欢。

  他一直想要搬出来,好在家眷都还没有来,陈绍一直让人帮自己物色一个好宅子。

  建新宅是不可能建的,这辈子都不会建,那玩意是真的销金如土。

  以大宋的国力,都无法让赵佶实现建新楼的自由,更别提到处都急需用钱的西北了。

  刚出皇宫,就碰到了正在此地等候的杨成,他乐呵呵地上前。

  魏礼那东西,做了这个辅政的大臣,风光无限。

  这种职位,一般是不会让一个人久待的,等他下来之后,自己一定要争取一番。

  那么运河,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政绩,杨成笑着说道:“节帅,这开凿运河秋上的拨款,是不是该到位了。”

  陈绍皱眉道:“不是刚给了么。”

  “节帅,那都两个月的,属下给你上报列清了啊,每一两银子怎么花的,都写的清清楚楚,此时早就没钱了。我说实话,要不是我自己卖了宅子垫吧上点,这个月都撑不到。”

  看杨成这副模样,陈绍就知道他没有说谎,但凡这厮贪了一两银子,都不至于摆出个鼻孔朝天的造型来,跟自己说话还喷吐沫星子,完全的问心无愧...

  虽然手头很紧,但是陈绍也知道,这种钱不能拖。

  他说道:“走,咱们一起去商队支取一点,我让表兄去洛阳借钱,估计也快到位了。”

  两人骑马来到一品广源堂在兴庆府的衙署,他们直接占了原本西夏一品堂的地盘,并且招募了不少一品堂的番子。

  王寅已经不怕西夏残存的细作了,因为他们没有实力翻起什么浪来,只能是躲在贺兰山,如同流寇一般。

  反倒是象征意义更大一些。

  陈绍已经派韩世忠去剿灭他们。

  一品广源堂内,王寅并不在,他正带人从城中搜查残留的西夏兵马,这些人躲在暗处时不时刺杀投降的官员,还有定难军的官员。

  陈绍下了死命令,要把他们彻底扫除干净。

  这个过程,还不能持续太久。

  在杨成的见证下,陈绍让人留下一道命令,说是要商队支取十万两,给杨成开凿水渠。

  杨成心满意足,他现在只想尽快完成这项政绩,然后再寻找其他的政务,早点积累足够的功绩,也做一做定难军的辅政大臣。

  陈绍见已经正午了,顺嘴问道:“一起吃点?”

  杨成摆了摆手,说道:“今日还要赶回宥州,下次吧,下次。”

  说完一边走,一边朝后挥手,陈绍目送他离开之后,深深出了口气。

  如今定难军真是绷紧了发条,只要渡过这半年,来年必然是全线丰收!

  人口、财计、物资、政令、运输、兵马、武器、辎重....

  整个定难军的实力,至少会扩增三倍以上。

  咬咬牙,把这段时间扛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然后自己还要挥兵向西,拿回已经丢失四百多年的河西走廊。

  回鹘人此时并不强,也处在没落期,而且还内斗不止。

  到时候拿回河西,彻底掌控了西域,商道顺畅,直通中原。

  兵强马壮,物资充沛,就该开始和女真人厮杀了。

  这一回,陈绍的底气越来越足。

  ----

  河北,河间府。

  十余名骑士,飞也似的从南面疾驰过来。

  这些都是胜捷军出身的亲卫,一看他们来的方向,就知道是童贯派去南面白沟河左近封锁渡口的。

  当先一名小武官浑身泥污,狼狈不堪,看来真是没怠慢童贯的差事。

  童贯破胆之后,所有的指挥,都只为了将来推卸责任方便。

  这小武官一来一回不过两三天的功夫,驰入童贯营中已经是大吃一惊。

  自己离开这里北上时候,营中气度森严,架子堂皇的宣帅行辕,现在怎么变成了这个模样?

  被打败的,不是刘延庆么?

  胜捷军的营地当中,已经分不出道路行列,乱纷纷搭起的帐篷和挡风遮盖到处都是。

  这在以前,是绝对不会出现的,童贯治军一向很严,胜捷军的军纪,在西军中算是拔尖的。

  这名武官发现营中不少骡车马车的板子都劈了,在营地里面升起篝火。有胜捷军的军士,也有宣帅行辕那么多文臣幕僚们带来的下人奴仆,挤成一团在哪里烤火。

  大营外面,更是到处都是现挖出来的地窝子,从北面退下来的溃兵和民夫们只怕已经有几千之数了,还有人不断的从北面退下来,南渡白沟河不得,都只能暂时在这里容身。

  这些败兵民夫,每天就得到够一顿粥的粮食,在那里骂声连天的苦挨。

  要不是天幸这两天雨停了,还不知道得淋死多少!这个时代,感染风寒,很容易就小命不保。

  那领兵小军官在营地当中小心翼翼的穿行而过,人人侧目,各种各样的骂声不绝于耳。

  他心中惊诧不已,这些兵竟然敢直接骂宣帅...

  这在以前,根本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说,军心士气已经到了谷底。

  甚至到了可能会随时发生哗变的地步了。

  他在胜捷军中多年,也在西北混了这么多年,童宣帅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平日里就算是老种相公,也不敢这么无礼吧,看来前线的屡次战败,以及朝廷还没开战就开始的对于西军的打压,已经把他们惹急了。

  “奶奶个熊,都是这宣帅手底下的狗!卡死白沟河渡口,就算不让俺们南渡,至少也让北面的柴炭粮食运上来!”

  “直娘贼,到了这个时候,谁还不明白了,这个宣帅是看着前面败下来了,就打着瞒天过海的主意。卡断了文报交通,到时候战事怎么败的,还不是由着他一张嘴说?谁还闹不清楚,这场大败安在谁的头上,让谁当这倒霉催的替罪羊!”

  小军官忍无可忍,沉声道:“放肆!谁给你们的胆子,在这议论宣帅,还敢口出污言秽语,你们是谁的部下!”

  他刚骂完,周围的溃兵突然都站起身来,将他围住。

  小军官马上意识到自己犯错了,此时真的惹起哗变,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得,而且会让局势彻底崩溃。

  他马上收起怒气,抱拳恳切地说道:“诸位弟兄,咱们都是在西北跟夏贼拼杀过的,宣帅怎么会坑诸位。”

  “我呸!”一个奴仆下人张嘴就是一口唾沫,啐道他身上,骂道:“俺们是混,却没有烧了脑子,跟着来伺候个什么玩意!”

  “还说要是伺候好了老爷大人,说不定还能弄个什么出身。正印官儿不敢想,外头的仓场大使,盐茶椎吏这等不入流的职分总有吃上一口安乐茶饭。就是福分!”

  “如今却要全死在这里了,河北,嘿嘿,河北不是爷们的故乡!”

  “天爷,管他娘的是大胜还是大败,早点离开了这鸟河北泥坑水窝子便罢!”

  “回陕西!回陕西!”

  小军官不敢再激怒他们,低着头,往前挤。

  混乱喧嚣当中,有人伸脚,有人吐痰,终于这队骑兵缓缓来到了童贯的大帐之前。

  到了童贯节堂如今,这里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一般宣帅行辕行走的文臣幕僚,将能穿的衣服都套在身上了。

  一个个冻得清鼻涕长流,但是就在泥地里徘徊不去,围着童贯大帐不肯散开。

  这两天底下纪律秩序算是完全散了,也没人有心思管,不过此处外围全是童贯最心腹的胜捷军。

  是他从西北的孤儿群中,挑选出来的,每一个都认他做了干爹,是他的义子。

  在士卒们还没开始闹,最开始闹得最凶的这些文臣幕僚们,在此时却安静许多。

  他们是懂行的,一眼就瞧出童贯要推卸责任,对于这些随军的文臣士大夫来说,现在最要紧的事情,是童贯如何应对这场已经成为必然的惨败。

  你推卸责任没问题,把我们也带上!

  他们这些随军听用的文臣幕僚,军功不敢想了,至少不要跟着受牵连!

  这些人都是人精,事先没点关系的,哪个能钻营到童贯宣帅府来。

  当初可是整个汴梁,都削减了脑袋,以能来伐辽为荣。那时候几乎人人都觉得,来了之后,这辈子就不愁了。

  甚至是好几辈子都不愁了,不乏有人倾家荡产,变卖家产,送礼托人,这才混了进来。

  只有家世够硬的,才能混进来,所以他们每个人都有靠山。

  这里真正的消息,也需要及早打探清楚,回报给他们各自的靠山恩主们。

  让他们在将来必然要掀起的汴梁风暴当中早做好准备,可以更好的应对!

  这里面有蔡京的人,也有梁师成的人,有旧党的人,也有后宫的外戚...

  此时他们根本顾不上冷,也顾不上吃的差,这场战事到底如何了,才是最为关系着大家将来死活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148/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