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141节

  刘太尉如今还没打下燕京,已经开始厚此薄彼了,如何叫人信服。

  常胜军面对赏罚不公,那可是不止一次闹过事的。

  在刘延庆的军帐中,郭药师同样在咬牙微笑,心里暗暗骂娘。

  他同样不服。

  这刘延庆在他看来,就是一个草包,那天在城外,自己亲眼瞧见,他的人马打不过萧干。

  是自己冒险出城,与他两边夹击,才打退了萧干。

  如今却一副看不起自己的样子。

  军议已经进行一半,满帐中人,没有一个人正眼瞧他的。

  这些丘八气性都大,现在又是得用他们的时候,还在战地最前沿,竟然没有给郭药师留半分面子!

  郭药师咬着牙齿,努力维持着神色如常,脸上甚至还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

  他是出了名的能忍,但是关键时候,在你背后插刀子的时候,那也是绝不手软。

  董小丑死在这上面,萧干马上也要死在这上面了,他们都低估了郭药师。

  军帐之中,巨大的木图上面,已经密密麻麻画满了各种符号,旁边还用小楷注明了各军军号。

  幽燕的山川地图,大宋早就全部得到了,燕京城里不知道多少人,都在暗中通宋。

  不是他们看得起大宋,而是大辽实在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谁也不会相信它能起死复生。

  又有多少人,愿意给这个腐朽的帝国殉葬呢,大家都想谋个出路。

  大宋富裕,而且宋人不像女真那般残暴,大家都想投宋。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宋金的《海上之盟》已经不是秘密。

  很多人觉得,根据宋金的盟约,这幽燕迟早是要归了大宋的,降金不如直接投降大宋。

  刘延庆披着一件锦袍,围着玉带,指着木图上面的山川地势侃侃发令。

  在没有压力的时候,老刘相公的水准还是很高的,毕竟是将门出身。

  纸上谈兵的本事还是有的。

  说的确实也头头是道。

  萧干军势,已经退离高梁河。

  他的远拦子,也收了十几里出去,离燕京城不过二三十里的地方,再度安下大营。

  四下望去一马平川,背后就是燕京城,他还能退到哪里去?

  又哪里还能找出一支援军出来,连高梁河天堑都放弃了,心气都丢了,他哪里还有胆子与我西军一决?

  无非就是丧胆而退,又不甘心放弃燕京城,走一步看一步罢了,刘延庆很笃定萧干士气已经崩溃!

  “此次北进,当是鄜延军居中,秦凤军在高梁河南,确保大军退路,熙和军同样渡河北进,直趋潞县,跗敌之背。

  泾源军据守粮道,源源转运接济军资,某当亲临前敌,与萧干决战!四日内渡河,十日内就要和萧干一战,二十日内,某会在燕京城,恭候诸位相公!”

  刘延庆说完,帐中的气氛有些古怪。

  西军当中老种小种率领的秦凤军和泾源军主力,都被留在了高梁河南。

  姚古的熙和军虽然同样北渡,但是却给打发去了燕京西北方向的潞县,说的是跗敌之背,断敌后路,但是也是远远打发离开了燕京的主战场。

  也就是说,这次伐辽,和萧干决战,夺取燕京城的大功,还没开打,已经全部归了他的鄜延军。

  演都不演了...

第127章 兴兵灭夏

  宥州城中,陈绍在政事堂,要挑选一些人来帮他处理内政。

  如今地盘大了,事情也多了起来,运作起来多费周折挺麻烦。

  陈绍越来越发现自己是有点挺不住了。

  他在家中休息了几天,依然是骨软筋麻,就发觉自己好像是走错了方向,事必躬亲,早晚会累垮。

  他现在是政治上摸着蔡京过河,军事上摸着童贯过河...

  别看这两个老兄名声不咋地,其实真的都有可取之处。

  蔡京的政策是好的,就是实行起来,先顾党争、再顾贪腐,最后才是民生...再好的政策到了大宋的那老旧腐朽的官僚系统中,也会变质。

  童贯对付西夏,采取由章楶发明的堡寨战法,那就更没错了。不过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忍不住了,五年没把西夏耗死,就决定铤而走险。

  其实他这五年伐夏,功绩特别亮眼,横山防线被他突破了。

  可惜啊,童宣帅毕竟是老了,急于伐辽来获取王爵,最终逼死了刘法,差点前功尽弃。

  虽然有大体的方向,但他是个新手,经常应付不过来。

  好在定难军地盘虽大,但没有大到一定程度,所以他有试错空间,也有慢慢摸索着改正的机会。

  魏礼等人很赞成,像陈绍这个地位,只需要决断即可,哪能亲自去忙活。

  偶尔出现,也应该是作秀成分居高,以此来激励人心。

  陈绍也不羞于承认自己的这些错误,他本来就很年轻,谁又是天生的王者呢。

  所以他大大方方召集官员,要商议出一套班子来,大家互相推荐,然后由陈绍来拍板。

  看着手下这些人,陈绍眼神巡视而过,底下的官员神色各异,但是无论是佯装淡定,还是眼神急切,其实都是渴望进步的。

  陈绍也很能理解。

  他笑了笑,说道:“就由魏礼坐镇我们承宣司,你再自己组建人手,充填承宣司,每日提出建议、起草文件,与我交接。若有大事,我会聚集大家一起讨论,若是小事,我便乾纲独断了。”

  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权力本来就是集中在他身上。

  如今他把行政权分出来,决断权依然紧握,也是合情合理。

  在这种草创初期,还是需要一个绝对权力人物存在的,因为时机一闪即逝,要是什么事都需要讨论,很难拿出个决断来,关键时候会耽误大事。

  陈绍不需要擅长打仗或是擅长谋事,只要弄得明白,谁有什么能耐谁靠得住,然后把那些人用到适当的位置上便可。

  魏礼看上去十分淡定,但是脸都憋得通红。

  他在汴梁斗争失败,在这里,取得了蔡京一样的权势。

  只不过蔡京那边,赵佶是甩手掌柜,自己这里,陈绍却不一样。

  虽然如此,依旧是大权在握,毕竟陈绍只会干涉大方向,具体的政务处理,都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如此一来,下面各级衙门,只需要按照指示干活就行了,不用负责任何决断。

  说白了,这就是大清军机处那一套,被陈绍照搬过来了。

  陈绍说完之后,没有和手下团建,因为他知道今晚这些人会很忙。

  魏礼组建班子,选谁用谁,自己都不插手。

  由他去选就是!

  难得今天天还没黑就回家了,这段时间陈绍忙着军务,又要忙活政务,却是很少有这样歇口气儿的机会。

  难得他回家赶上吃晚饭的时候,李师师让后厨做了好几道菜,比平时要丰盛一些。

  正巧碰见金家三姐妹来这宅子里玩,便叫她们一块儿吃晚饭,又把种灵溪和折氏也喊来了,于是陈绍和一群妻妾围坐在餐桌旁,就有些大家大室的气氛了。

  折氏虽然辈分大,但没有多少长辈的模样,主要因为太年轻,她还不到三十岁,只比陈绍大一两岁的样子。

  又是割据一方的大家族出身,在府谷她过得比公主还滋润,平日没做多少家务粗活的,保养得当。大大的水灵眼睛,小鼻子小嘴,下巴显得比较秀气。

  折家素来出美女。

  折氏身材不胖,依旧婀娜玲珑,胸部把上衫撑得高高的十分饱满,手腕、脖颈等裸露在外的肌肤又白又滑,尚不到三十的贵妇根本就没有任何衰老的迹象。

  陈绍很喜欢她这股子天生富贵的气质,然后在自己的指挥下,放下身段做些下流的事。

  就两个字:反差!

  陈绍默默的吃完饭,就在一旁歇息。

  看着还算安稳的后宅,陈绍很是欣慰,唯一可惜的或许就是没有子嗣。

  但是自己只要辛勤耕耘,早晚会有收获。

  李师师柔声道:“郎君这几日东南西北来回跑,车马劳顿很亏身体,趁还有些时日多休息调养,晚上都早些回家罢。”

  “好。”

  陈绍嘴上答应,其实心底也知道,这种事由不得自己。

  而且如今多忙活一点,到了将来,不知道要省多少事。

  别看最近很忙,其实这还是没大事发生呢。

  这几日他的堡寨已经修到了兴灵平原的中间地带,无限靠近朔方,西夏就是再能忍,估计也快要忍不住了。

  若是西夏选择投降还则罢了,他们要是殊死一搏,那自己说不得又得亲临前线。

  童贯那边,估计不会这么快爆发战斗,两边都需要一定时间来准备。

  历史上,好像是准备了到了十一月才开打。

  而西夏这边,恐怕他们撑不到十一月了。

  因为每拖后一天,西夏就弱一点,他们也知道这个道理。

  无奈处于绝对的劣势,不想出来决战。

  原本时空中,他们也快被折磨死了,是童贯急着去伐辽再加上方腊造反,给西夏松了口气,彻底苟了过去。

  等到女真南下,他们又趁机攻占了大片的土地,仗着及时给女真人上贡加去帝号称国王。

  西夏控制河西走廊、贺兰山与黄河天险,境内多沙漠、山地,不利于大规模骑兵作战。

  再加上他们一直啃不动南宋,想要集中力量过河灭亡南宋,让西夏又存活了下来。

  陈绍可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他从童贯离开,就开始继承童贯的堡寨战法,相当于没给西夏一点喘气的机会。

  若是在幽燕溃败之际,自己能拿下西夏,那么局势又不一样了。

  陈绍长舒一口气,心中斗志满满。

  自己如今有很多人手,是时候加强一下堡寨的修建速度了。

  今年算是定难军这片土地,近几十年来最太平的一年。

  在广袤的土地上,水源充沛,风调雨顺,不管是粮食,还是牧草,都将会是大丰收。

  拿下西夏,士气如虹,兵强马壮,物资充裕,正好大展拳脚。

  陈绍想着想着,她们已经都吃完了,人陆陆续续散去。

  李师师看着赖着不走的春桃,无奈地撇了撇嘴,拿这个妹妹没有一点办法,自己就算是说了很难听的话,她也不会走。

  三个人一起沐浴了之后,躺在床上。

首节 上一节 141/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