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进入夏州地界之后,陆陆续续就放下一些生口,填充到各个堡寨中。
如今陈绍手下这些堡寨,度过了一开始的迷茫期之后,都弄明白了堡寨其实是个小城镇!
每个堡寨,都想扩张,所以他们早早就站在寨门外领人。
手脚快的,临时拽进十来个去,护送队也不在乎。
到了无定河,就开始分流,有的去银州附近,有的则直奔宥州。
最后,也是最精壮的一批人,被运到兴灵平原,开始干民夫的活。
一般是从辎重队开始干起,有些营头,也会来挑选战士。
民夫和战士的待遇,又不一样,当了战士之后,可以得到田产和房产。
一般有家人的,都会卖力干活,展示自己的力气,主动寻找当兵的机会。
眼看安置确实很有效率,自己在衙署内的布置,大多也被执行了。
陈绍这才放心,回到宥州。
此时已经接近六月末。
陈绍轻车熟路地走进前厅门楼,刚走到廊道上,便遇到折氏与环环从一间厢房里走了出来。
因为是当着面,陈绍不好表现出来,于是三人见礼,欣喜地相互打量着,似乎有许多话要说。
陈绍自己在外面奔波,因为过度劳累,觉得出去很久。
其实对她们内眷来说,陈绍也没出去几天。
陈绍说道:“你们吃过饭了么?”
“早吃了,我让后厨再给你做点。”
“我吃你们剩下的就行。”
“剩下的也被丫鬟们吃光啦。”环环笑道:“真不知道你从哪找的丫鬟,一个顶的上我们家以前的丫鬟三五个能吃。”
陈绍哈哈一笑,这都是苦出身的穷孩子,从小吃不饱的,饭量大点可以理解。
“那就弄一碟小菜,一壶酒就行,给我准备些温水,我要沐浴。”
折氏颇有些不好意思,好在种灵溪没有多想。
饭菜上桌之后,三人说了几句话,因为这小两口一口一个继母,折氏自己也融入了这种温情的气氛之中十分受用,晕乎乎的了。
可是再怎么温馨,也没有道理在这看女婿吃东西,她待了一小会便起身离开了。
吃完之后,沐浴一番,陈绍浑身乏累,脑子又在想着各方的事情。
他深舒一口气,真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承受下来的,一个人掌控的事情太多,真的是太累了。
陈绍躺在浴桶中,觉得自己比以前好像进步了很多,要是刚穿越来的时候,就让他管理这么一大摊子事,估计早就崩溃了。
从浴桶出来,种灵溪的丫鬟上前,给他擦拭干净身子。
“你陪我睡一会吧。”
陈绍笑嘻嘻地问道。
“只睡觉的话,可以。”种灵溪难得有些害羞,低着头红脸说道。
好几天没见,她莫名地有些想念陈绍抱着她睡觉那种感觉。
翘起菱状的可爱小嘴,她的唇非常漂亮,小姑娘不怎么用脂粉,但浅红的唇上仿佛有一层亮亮的光泽,分外美丽。
得到陈绍的保证之后,种灵溪非常开心,自己主动到床上等着自己夫君来抱她。
紫色的轻柔幔帐又薄又透气,设了用来挡蚊虫的可不是为了阻挡视线的,陈绍见小小娇娘在里头宽衣解带,一件件的丝绸绫罗从里面递出来搭在旁边的圆凳上,削葱一样白生生的胳膊娇嫩非常,让他心里也是一阵躁动。
种灵溪清脆的声音道:“郎君,人家都在宽衣解带了,你还磨蹭什么呀?“
“来啦!“
----
宣和四年,六月末。
陈绍看着桌上的军报,有些猝不及防。
大事件一个个发生,注定了接下来的日子不同寻常。
首先就是北辽皇帝耶律淳死了。
被金国追的满世界乱窜的天祚帝耶律延禧,听说耶律淳称帝之后,竟然不知道从哪得来的勇气,聚起了六万兵马。
其中大多都是精锐骑兵,准备从夹山进入南京,亲自扫平叛乱。
打不过女真,我还打不过你么!
耶律淳大为震惊,急忙召集群臣商讨对策。
他倒不是担心打不过,说起来,耶律淳还是个要面子的,他跟身边人说道:“倘若天祚帝来到南京,我只有一死,没脸再见天祚帝。”
没想到,天祚帝进军途中,消息被女真人知道,派了一队人马轻松将其击败。
天祚帝尚未来到南京之前,同年六月二十四日,时年六十岁的耶律淳便病故,谥号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于燕京西部的香山永安陵。
耶律淳死后,南京府这些辽人,也没有重新拥立天祚帝。
而是迎立天祚帝第五子、秦王耶律定继位;汉官李处温等大臣辅佐;妃子萧普贤女为太后,主持军国大事。
耶律大石被排挤出决策圈子。
幽燕的局势,瞬间再次大变。
此时得到消息的郭药师,毅然选择了归宋,他看不到辽国还有哪怕一点点希望。
陈绍合上军报,心里五味杂陈。
有时候你真不能不信运势这东西。
女真这都是什么狗运啊。
好不容易耶律大石和萧干,弄出点名堂来,摆出一副南拒宋军,北抗女真的气势来。
谁知道,耶律淳突然死了,北辽一瞬间进入内斗环节。
辅政大臣李处温父子见前景不妙,便打算私通宋朝太师童贯,准备劫持萧普贤女,归附宋朝。与此同时,李处温还私通金国,作金国的内应。
两头下注,都快不够他忙活的了。
这萧太后也不是个善茬,五次上表金国,说只要允许立耶律定为北辽皇帝,其他条件均答应。
然而,金国坚决不同意。无奈之下,萧普贤女只好派兵把守居庸关,以防金军袭击。
----
河北,马扩联络了常胜军之后,大宋兵马也随即赶到,两下夹击终于击败了萧干。
萧干往北撤退,在涿州外安营寨扎,严防死守。
刘延庆这次露了个大脸,取得了伐辽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其实打败萧干,本来不是什么难事,因为萧干手里的牌很烂。
但是因为白沟河一战,宋军拉胯的表现,无形中提升了萧干的含金量。
因为郭药师的投降,取得涿州和易州之后,童贯扬眉吐气。
击败萧干!耶律淳病死!
这两个好消息接踵而来,耶律大石被排挤,失却了军权,是第三个好消息。
童贯和刘延庆商议一番之后,做出了尽快全师北上的决断。
庞大的西军阵营,在刘延庆的督促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行动起来。
鄜延军做为先锋,已经抵达了高梁河南岸。秦凤军居左翼,熙和军居右翼,泾源军为后殿,摆出了好大阵势。
刘延庆的鄜延军为什么能赢,就是因为他本人投靠了童贯,保留了鄜延路的中低层武将。
避免了白沟河营寨内,西军集体换将的羸弱期,再加上郭药师的常胜军确实厉害,战斗力也很强,两边夹击终于打退了萧干。
各路宋军的轻骑哨探,甚至都渡过了高梁河,前出十余里哨探,得到的军情回报就是萧干所部已经拔营而去,似乎不敢和西军堂皇阵容在高粱河左近硬撼,而是企图在燕京背城而战,分出个最后的胜负。
军情传来,做为这次主力进击的鄜延军,上下都士气大振。
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都在加速进行,刘延庆的老营,也终于移到了离高梁河不过数里的地方,这是这些年来,刘延庆最为靠近战线的一次。
他把刘家的子弟,全都临时顶了上去,准备狂揽军功。
如今的刘延庆,可谓是春风得意,似乎伐辽大功马上就到手了。
他一到前线,就立马召开了诸军的军议,谁都知道,这次军议就是做最后进军的部署。
军议一毕,大宋西军以数万鄜延军为前锋,就要北渡高梁河,直抵燕京城下!
刘延庆的中军大营,这次是匆匆而立的,借了一个前移之军的营盘。
刘延庆再贪图享受,也没时间细细整治这个营盘了,估计也存着早日进燕京城,找个好宫室安顿下来的打算,也就懒得在这前线荒郊野外的营头花心思了。
燕京城财货山积,又是一份海大的功绩,早点进燕京城比什么都要紧!
手下人马,也可以尽情抢个痛快,西军可没有约束军纪这一说法。
和西夏打久了,每次打完,只要是胜了,那就是肆无忌惮地劫掠西夏的百姓和俘虏。
两边都是一个德行,西夏兵可能还要更狠。
但是这次刘延庆没有想一件事,此地是河北,不是西北...
河北这个地方,你要是把老百姓逼急了,他们是真会咬你一口。
自古乱世就看两个地方的兵马,一个是西凉,一个就是河北。
现下这个中军营盘当中,满满当当的都是各路相公带来的亲卫们,此次军议,除了诸军相公,又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衔头,领一营或者一厢军马的诸军中坚大将,也来了不少。
他们的亲卫却连大营都进不去,只是在外头安顿。
各路将领的亲卫,这个时候反正主将也不在身边,都一群群的低声谈笑着。
这次鄜延军打的是先锋,行动也还算积极,让人颇能专目相看。
泾源军秦凤军熙和军的人马和他们似乎也少了许多芥蒂,还能拉拉交情。
说到底,大家都是西军,赶紧打进燕京城,抢个痛快!
即使是大头兵,也能瞧出来,这次机会实在是太好了。
谁也不信,大辽风雨里飘摇之际,他们还会输。
要知道,燕京城里,现在还闹内斗呢。
他们的大丞相李处温,早就要投降大宋了,天兵一到,肯定开门投降!
这些大宋西军将士不分你我的在那里谈笑,却有十几名佩戴着神武常胜军符号的亲卫们尴尬的立在一旁,谁都不和他们招呼一声,投过来的目光也都是冷冷的。
常胜军,有献涿易二州的天大功劳,还击败了萧干。
击败萧干,常胜军自己知道是什么情况,要不是他们关键时候出手,刘延庆早就败了。
现在北上,让常胜军大军卫护侧翼,摆明了不希望常胜军第一个冲进燕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