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107节

  陈绍和她们两个一起,吃了碗粥,便去城外忙活。

  如今的定难军中,看似什么事离了他都能运作,但是陈绍总要时不时出现一次。

  唯有这样,才能让他安心。

  创业初期,不是偷懒的时候。

  ----

  汴梁城中,蔡京的一切布置已经完毕。

  到了收网的时候。

  收到陈绍的信息之后,他也只是笑了笑,陈绍有些势力,但是对汴梁的局势,他没有丝毫的影响力。

  囿于时代的见识,让蔡京从心底觉得,汴京的权力才是最稳固的。

  其他地方的权力,就如空中楼阁一般,等朝廷腾出手来,总会慢慢收拾的。

  但是他依然十分客气,和刘光烈说了些好话,以此来安抚陈绍的心。

  蔡京和其他人一样,都觉得陈绍能挡住如今的西夏,就是他定难军最大的作用了。

  挡住西夏,也只是这几年挡住西夏,等童宣帅伐辽归来,就该他们西北这些军头退场了。

  宣和二年,七月。

  殿帅高俅奏请撤并冗余编制,取消禁军中虚置的“厢级”单位,直接以“军、指挥、都”三级结构统兵,减少管理层级损耗。

  裁汰空额营指挥,上书建议全国清查兵籍,对缺员超30%的指挥强制合并,消除虚耗粮饷之事。

  淘汰终身制,缩短禁军服役年限至25年,减少无效养兵之成本。

  皇帝欣然准奏,罢免王黼相位,重新启用蔡京总治尚书、中书、门下三省,负责运作此事。

  蔡京叩头谢恩,表示愿效死力。

  消息传来,汴梁震动。

  童贯又调胜捷军杨可世入京,以稳定人心。

  胜捷军上次入京,就引起了轰动,如今再次调集剩余的胜捷军入城,防的是谁已经不言自明。

  赵佶、蔡京、童贯、高俅...君臣一体,同心协力,爆发出巨大的政治力量。

  这力量,在大宋堪称无敌。

  枢密院不用说,能配合行事的都竭力配合。

  梁师成毕竟也是赵佶的亲近人,在背后竭力撮合,在党争已经近乎于白热化的大宋此刻,已经算是难得的有一次勠力同心了。

  但是禁军世家实在是太庞大了,他们这些年,在汴梁经营的根繁叶茂。

  其实蔡京还真动过迁都的想法,只是怕赵佶不同意。

  要真有迁都的魄力,那事情就更简单了。

  出了汴梁,禁军世家就像是失去了庇护的肥羊,禁军那点战斗力,不值一提。

  ----

  在皇城西南方向不远,西角楼大街与踊路街交会处左近,有一片绵延甚远的宅邸群落。

  此地十分特殊,大宋开国以来的勋戚之家,连同历代三衙横班级别武将的赐第,都在这一带。

  只因此地离皇城极近,正有大宋勋戚之家拱卫天家的意思。

  而且在这片宅邸群落的北面里许远,就是殿前司及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的衙署所在。

  往来当值奉命,也方便得很。

  刚刚平定方腊,获封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指挥使何灌何太尉的宅子,同样在此。

  何灌虽然是开封祥符人,祖上历代都在禁军当中任职,算是禁军的人。但是他的门第并不算多么高贵,并不算是禁军世家。

  也就是说,他祖上没喝到太祖爷释兵权的酒,不是老汴梁。

  平定方腊之后,累积军功太多,官家才在这里赐给他一座府邸。

  他的宅子在这左近一片富贵堂皇的宅邸群落当中,显得并不是多么起眼,甚至显出一些老旧的样子。

  放在过去几十年里,何灌虽然屡立军功,地位不断升高,也不见得能压在那些历代都在汴梁的将门世家头上。

  但是随着这些年大宋到处生烟起火,到处都需要用兵,但是能用之军只有一支西军。

  朝野当中,对都门禁军都是越来越不满,一直嚷着要下手整顿都门禁军。

  何灌因缘际会,出身也算是都门禁军之中,又有资历军功,更得官家看重。

  这个好歹算是自家人的何太尉,就为禁军将门世家捧在头上,以为应付将来风波的挡箭牌。

  偏偏何灌本来就是一个心气相当之高的人,此时虽然已经是五十多岁,但是热中之心不减,还想更做出一番事业出来。

  曾经说过狄青将军前事过去不久,枢密使他不敢指望,枢密副使位置却一定要去转上一转的狠话。

  禁军将门世家将他捧出来,他也就不推辞,正想借这个机会,将来由自己主导整练都门禁军事。

  但是此次去江南平叛,何灌颇有些意兴阑珊,西北那骑兵的战斗力,是他亲眼得见。

  都门禁军,能挡得住人家一轮冲锋么?

  童贯抚边这些年,何灌一直在河东路上打转,又不是童贯亲信,和西军也有一定距离。

  蔡京去位后,他是吴敏主持调回都门,在三衙当中担任重任的。官场上讲究的就是渊源,何灌自然就和旧党士大夫清流之辈走得更近一些。

  这次蔡京、童贯挑头,何灌觉得这两人对他都没有什么恩情,就算是有,何灌也不在乎。

  童贯这次平定方腊,特意让谭稹带上了他,就是希望他在整饬禁军这件事上,站在自己一边,但是何灌好像并不领情。

  何灌是武臣,他心里不觉得禁军该被裁撤,这是太祖爷留下来护卫江山永固的,怎么能裁!

  裁了禁军,谁来拱卫天子!

  他从江南回来之后,一直留心着朝中关于此事的所有变化。这次蔡京主持的整饬禁军,何灌也是最关切的人之一,这些时日一直在奔走联络,私下里对蔡太师,甚至是对他确实有恩的童宣帅,全都有些不好的言论。

  那些家世富贵,勋戚传家,但是除了做生意什么都不会,在都门禁军当中多半挂了一个不高不低的衔头的将门子弟,也乐得将所有消息都汇报到何灌这里,将来闹起来也是何灌出头,他们的干系就轻许多。

  不过就何灌本心而言,他也暂时乐得被这些禁军将门世家当枪使。

  谁是谁的枪,还不一定呢!

  和何灌及禁军将门世家最近走得很近,同样一直密切关注蔡京动向的旧党清流士大夫一党,同样也是这般想法。

  就等着他们的克星蔡京在禁军财计事这个泥潭当中彻底沉陷下去,万劫不复。

  不过让这些有心人失望的是,这次官家竟然如此铁了心支持蔡京。

  官家是有宋以来,君权最重的皇帝,没有之一,包括太祖、太宗,都没法和他比。

  赵匡胤时候,很多事,他都由不得自己,需要和各方势力妥协,比如说他曾经就想迁都去洛阳,最终也没有成行。

  饶是如此,何灌也不害怕,他的性子算是刚直一流,甚而都接近于刚愎。

  这人对钱财看得也不甚重,更看重的还是权位。他觉得官家要整饬禁军可以,但是力度如此之大,那就是被人蒙蔽了,需要他来拯救。

  今日来的客人身份贵重,在何灌府邸门正接到投贴之后,丝毫不敢怠慢就赶紧回报。

  接着有脸面的管事又将来的客人一直引入到何灌的内书房见客。

  何灌闻报之后也赶紧整装,就在内书房待客。

  何灌虽然是武臣的根底,但是也做过转运使之类的文官,品阶还很高,他一直以此为荣。

  大宋重文轻武的观念,已经深入骨髓,和这个国家绑为一体了。饶是武人,也接受了这个设定,觉得文官更加高品流。

  其实在具体差遣上,特别是边地,大宋文武官员界限并不是如想象中那般森严。

  何灌有这般经历,他的内书房也宛如士大夫居所一般,虽然略显陈旧,但是布置得相当精洁,里面书卷堆斥,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怎么也不象一个名义上统领几十万侍卫亲军步军的高级将领的居停所在。

  内书房当中,何灌轻袍缓带,坐在胡座之上。

  对面两名客人,也都胡座——北宋此时,除了正式宴客场合,自家居所日常摆设,胡座已经很常见了。

  两名客人,一个五十许岁,一副养尊处优的模样,只有一双大手,才看出年少时侯是拿惯兵刃,正经厮杀武将出身。但是多少年安闲富贵的都门生活,已经磨去了此人脸上全部风霜之色,面团团的如富家翁也似,随时脸上还带着一丝笑意,看起来再随和不过。

  这人正是殿前司副都指挥使王宗楚,他也算是赵佶私人,不过宠信不及高俅。在三衙这些年就是充当伴食画诺的角色,更大兴趣在经营自家产业上。

  要经营产业,少不得就要和都门禁军将门世家交好,所以他虽然算是高俅一系,但是和这里关系也很不坏。

  很多时侯,都是作为居中转圜的角色出现,今日来此,自然也是如此。

  事实上,他这几日,不止一次到过蔡京府上了。但是蔡京的决心很大,他不管代替禁军世家,提出什么条件,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另外一个客人年纪尚少,二十左右,衣饰富丽华贵,一脸未经摧折的少年骄气,不用看就知道是禁军世家子弟。

  他是石崇义的嫡子石行方,他们的老祖石守信,在当年比赵匡胤的官儿还大。

  杯酒释兵权时候,他是主宾...

  王宗楚和何灌交情算是很不坏——这位王殿帅是出名的八面玲珑,确切的说和谁交情都很不坏。

  与何灌一见面,也没什么藏着掖着的,将与禁军世家议定的所有能说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全部都倒了出来。

  两人上门,何灌就知道有要事。一旦王宗楚开口,何灌就更明白。这是他这些时日一直辗转反侧,全力关心的事情。

  论公则养禁军以兵为险是大宋祖制,禁军是皇家亲卫,一定要存在,谁要动禁军,就是图谋不轨,自己要将一切危及王朝统治的萌芽扼杀在苗头当中!

  都门禁军这个利益团体,实在太庞大根基太深厚了。蔡京再有本事,与之相比,也还嫌不够看。

  就算他得官家支持,也不可能真正撬动都门禁军,将主导权掌握在他手中。

  他一旦动手,反而是如他何灌这等在都门禁军当中有足够根基的人的机会,可以借这个势将主导整练都门禁军大权事掌握在自家手中!

  宗楚在那里细细的说,何灌一言不发静静的听,胸中同时在激烈的盘算着,种种桩桩事情都飞快的一条条理清楚。官家、童宣帅、蔡太师、高太尉、禁军将门世家....都一一排列组合,好选出一条对自己好处最大的行事方略。

  这些事情,在他胸中,盘旋沉浮已经非止一日了,此刻更是转得飞快,此时此刻,何灌全部心力都已经用上,只怕当日领兵对着西夏人的古骨龙坚城的大敌,都未曾这样用尽心力。

  王宗楚半晌才算是将禁军世家所交托的话说完,基本意思就说起来也并不复杂,就是不配合,不合作,不反抗。

  既然官家很支持,还说动了禁军名义上的殿帅高俅打先锋,率先上奏。

  那就不能硬抗,毕竟官家说了就是圣旨,蔡京他们已经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

  而禁军世家的势力触须,涉及汴梁的方方面面,只要禁军世家的产业全部瘫痪,那汴梁就危险了。

  顷刻间,就能让市场停摆,几百万人的都市,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是会饿死人的!

  造成其他方面的混乱,也不是个小事,足以让朝廷改变主意。

  他们也不想闹得太僵,所以找到何灌,在关键时候,希望何灌能代表禁军世家,来与蔡京等人谈判,迫使他们改变主意。

  说到底,禁军世家只想保持如今的局势,保持他们的世代富贵,他们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当年太祖爷许诺过的!

  要让大家与国同休,共享富贵。

  在两人说话时间内,何灌已经拿定了主意。

  官家要整治禁军,已经是板上钉钉了,这件事阻拦他是阻拦不了的。

  可是要查下去,查到什么地步,吐出多少来,却不能由蔡京主持,而是要由他何灌主持!

  只要他能主持此事,就算是将整理禁军事的张本掌握在手中了,将来再有什么,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不是现在这般,被一帮老奸巨滑的禁军将门世家单纯当中遮风避雨的挡箭牌使用!

首节 上一节 107/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