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635节

  至于有人会觉得自己靠向严家?

  且让那些人说去吧。

  想定之后。

  海瑞缓缓开口:“启禀皇上,臣这里有此番应天巡抚及海务总督衙门并税务衙门联合清查松江府田地成书。臣亦知晓弹劾当朝内阁辅臣乃是大事,然朝廷亦不必专派官员南下,大可命内廷急派差使南下,问话六省总理、此前奉旨南下三法司官员、海务总督衙门、税务衙门、浙直总督并浙江巡抚衙门官员,臣今日于此所言松江府华亭县徐家诸事,可否属实!”

  而后,海瑞便又从袖中取出一份题本。

  这一次,这份题本比之先前弹劾徐阶的奏本显得更厚了一些。

  他双手捧起:“皇上,这里有松江府华亭县于当地侵占田地之详细数目。臣初闻之,骇然不已,惊起半身冷汗。数十万亩田地,数万百姓,竟因一人高官而沦为一家奴仆佃户,这当否乃是我煌煌大明乎?臣请皇上圣阅,晓百姓子民疾苦。”

  这一次吕芳没有动。

  而是在得到皇帝的授意后,才踱着步子走到海瑞面前,将那厚实的好似有万钧之重的题本拿到手中,随后心思沉重的送到了皇帝面前的御案上。

  海瑞又说:“至于李阁老、严尚书所言,臣为何于四年前知晓三十二道奏疏被毁而未曾上告朝廷一事,乃臣知晓此番事由皆因江南百姓土地为高官大户侵占。若无更为详实佐证,便是上告朝廷也是于事无补,亦如今日臣弹劾内阁辅臣,亦有无数人等出言反驳……”

  说着话,海瑞那锋利的眼神已经扫向了李春芳和严讷两人。

  两人心中不由一紧,有种自己似乎要被海瑞给盯上的感觉。

  “因皇上信任,降下隆恩,臣任应天巡抚,初一到任便清查松江府田地一事,如今得偿所愿,诸事皆已查明,才有今日微臣上疏弹劾之果。”

  随着海瑞的话音落地,万寿宫大殿内再一次归于平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珠帘后那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

  而御座上。

  嘉靖则是目光平静的注视着被吕芳放在御案上的那道题本。

  他心中很清楚。

  既然海瑞能将这东西拿出来,那么这题本中必然详细写明了徐家在松江府干的事情。

  只是……

  嘉靖看着形单影只,今日全场似乎只有严世蕃出面阴阳附和了一次的海瑞。

  嘉靖的眉头不由皱紧。

  视线将殿内所有人都囊括其中。

  只有一个海瑞和半个严世蕃出言啊……

  即便今日因为海瑞的话,自己才有些明白,若是当初没有徐阶这些人,那么张居正高喊革新变法的时候,自己或许就真的会答应下来,任由张居正和严绍庭他们去操办革新变法之事。

  但是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当真有如果的话,那么自己也不可能在四十四年前走进这座北京城,坐在这大明朝最高的一把椅子上!

  于是。

  嘉靖的目光投向了依旧是自己最信任的大明内阁首辅,严嵩!

  “严阁老,今日之事……”

  严嵩似乎是早有准备,当皇帝喊话之时,便立马开口:“回禀皇上,老臣以为既然事情涉及内阁辅臣当朝次辅,朝廷也要查证一番,不如……不如先将此处除海瑞之外的非内阁之人清出?”

  说这番话的时候严嵩很是犹豫。

  他的目光也几度扫向放在皇帝面前桌案上,却始终没有被皇帝打开阅览的那份奏本上。

  今天是个很好的扳倒徐阶的机会,甚至能借此将徐阶那一头的官员都给扳倒。

  但目前来看。

  情况很不乐观。

  因为皇帝即便心中清楚海瑞又拿出的那份题本里会有什么,但到现在都没有查看的念头。

  这就很不对劲了。

  依旧在权衡利弊吗?

  还是若徐阶倒了则朝中再无人能节制自己?

  严嵩的心中生出不少的念头。

  但嘉靖在得到严嵩的回答后,不由的松了一口气却也有些不满。

  虽然大多数的人要被赶走,但内阁还在、海瑞还在,这件事就还要继续议论下去。

  嘉靖不由多了几分疲倦,自己的身子自己最清楚,如今已经是一年不如一年,今年更是肉眼可见的严重起来,身子骨愈发的沉重。

  这个时候朝廷再起风波,对国家是不好的。

  可若是不处理的话,海瑞恐怕不会满意,首辅那一帮人只怕也会有些旁的想法。

  嘉靖轻叹一声:“诸卿依首辅之言暂退吧。”

  这是要开小会的意思了。

  群臣纷纷领命退下,从海瑞身边走出大殿。

  严世蕃在走到海瑞身边的时候稍微停顿了一下:“只怕有变,能定下一二事即可。”

  海瑞眼皮微微一动,侧目看了过去,却见严世蕃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随着哐当一声。

  万寿宫大殿的殿门也被太监们关闭。

  视线一下子变得昏暗起来。

  嘉靖则是站起身,手掌按在海瑞最后呈上的那份题本上,目光看向徐阶:“徐阁老。”

  徐阶肩头一抖:“臣在。”

  “海瑞说徐家侵占田地数十万,家中子弟及门生旧故多有不法,更有四年前固节驿乃是人为一事,徐阁老要说些什么吗?”

  严嵩坐在软凳上重新闭目养神了起来。

  高拱气定神闲,今天直到现在也未发一言,不知道到底是否要对这件事说话。

  至于袁炜袁阁老,眼里透着几分期待,想要再多看看海瑞还能说出些什么来,又觉得今天的事大抵不会真的伤及到徐阶的根本。

  至于李春芳,却已经低着头在心里盘算起了朝堂上的政治格局。

  海瑞呢?

  海瑞目光依旧明亮的注视着被皇帝点了名的徐阶。

  就在皇帝问完话之后。

  徐阶于众人注视下,竟然就这么跪了下来。

  堂堂大明内阁次辅,只是因为皇帝的一句问话,就跪下了。

  跪的如此干脆,如此果断。

  甚至于,就连海瑞都目光一闪,有些不可思议。

  …………

  月票月票

第464章 徐阶的儿女论

  万寿宫外。

  随着殿门关闭,便将人们隔离开了。

  大多数官员们走在前头,出了万寿宫宫门。

  严世蕃则是和六部、五寺、通政使司等各部司堂官落在最后面。

  自大殿外台阶上走下,严世蕃回头深深的看了一眼紧闭着的殿门。

  皇帝均衡之心,昭然若揭。

  大好一个能在今日一举拿下徐阶及其党羽的机会,便这样白费了。

  一旁的工部尚书雷礼也有些唏嘘。

  不过雷尚书的唏嘘,是冲着视线里已经自工部左侍郎位子上离他远去就任刑部左侍郎的严世蕃。

  没了严世蕃,雷尚书才知道,工部的差事究竟有多么难办。虽然朝廷给他补了左侍郎的缺,可到底还是不如过去严世蕃在工部时候,自己可以随心所欲的将精力投入到朝野内外的各项营造上去。

  如果有必要的话,雷礼觉得自己都可以让出工部尚书的位子,让严世蕃回来继续干。

  此刻见严世蕃驻步当下,回望殿门。

  雷礼便悄默声的走上前,小声道:“左侍郎正值壮年,这几年先谋求一个尚书的位子,便也能有机会入阁了。”

  雷礼眼神嗖嗖的,心里想着既然兵部现在能有两个尚书一同坐镇兵部衙门,为何工部衙门就不能呢?

  只要别让自己整日管着工部那乱七八糟的事情就行。

  严世蕃却是警醒,环顾周围也纷纷停下脚步的各部司堂官,他笑着摇头道:“雷尚书言重了,下官的性子您也清楚,火爆直接,还是刑部左侍郎这个位置合适,本就是管着刑名,不需要讲究个人情世故。什么人犯了事,批允了行文便是。”

  说着话的功夫,他还不忘扫了一眼不远处的礼部尚书严讷。

  竖着耳朵在一旁听着的吏部尚书郭朴也是开口道:“南京那批犯官快要送到京师了,刑部那头和大理寺、都察院只怕是要忙活起来了。”

  大理寺卿没说话。

  倒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欧阳必进面色严肃道:“此番南京官场震荡,竟然已成贼窝,当要严惩不贷!”

  严讷终于见状不妙后立即开口:“都不过是未查证而已,此番将他们弄回京师,也不过是查清楚罢了。南京那么多官员,当真还能全都罢免了?以我看,圣人也曾说过人性本善,南京哪来那么多的不法。这一次闹得这么大,说到底为难的还是社稷。”

  严世蕃、郭朴、雷礼、欧阳必进等人相互对视一眼,都没有对严讷的话做出评价。

  殿外一时间变得安静了些。

  看热闹的杨博瞄了一眼胡宗宪,心知这位同样是兵部尚书的搭档必然是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再开口了。

  于是杨博便自己笑呵呵的开口:“可这话再说到底,还是要依着我大明律法来定。南边干系重大,这要是纵容江南那边胡作非为,耽搁了漕粮,耽搁了田赋和各色税课,到时候九边这头没了粮食没了军饷,当真要让关外那帮狼崽子打进来坏了社稷?”

  原本不说话了的几人不由嘴角微微一笑。

  严讷说如今朝局是在折腾社稷,杨博这厮便回怼有人要坏了社稷。

  属于是争锋相对了。

  不过这也合乎逻辑。

  毕竟杨博是晋党,是和高拱站在一处的,这一次动江南那头,他们这些北地出身的官员自然会在朝中水涨船高。

  到时候江南那头再如何议论,只怕朝中格局也无力回天了。

  很显然。

  因为海瑞弹劾徐阶的事情,朝中的格局已经悄然发生转变了。

  虽然还没有大规模的上书附和弹劾,但人们的想法已经开始有了倾向。

  毕竟。

  落井下石最后还能得利的事情,谁不愿意做呢?

首节 上一节 635/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