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220节

  另外就是在前番闹出好大乱子,当初奉旨南下两淮钦办两淮盐务、东南商税的鄢懋卿。

  这一次鄢懋卿回京,是当初圣前争辩之后,以回京述职为由召回的。

  随着他一起回京的,还有今年在两淮搜刮来的银子。

  严绍庭和陆绎两人一路驾马。

  自朝阳门而出。

  往城东行不多远,便是通惠河码头。

  只是两人赶到通惠河码头的时候,周围老大一圈就已经被无数兵丁封堵。

  原本还要去码头上的人,也都被堵在了外面。

  严绍庭和陆绎对视一眼,也不急切。

  翻身下马,牵着马,两人就挤到了人群后面。

  这时候便能听清前面人群的八卦。

  “光天化日的,怎么官府突然就封了码头啊?”

  “这不是耽误事嘛。”

  面对码头被封锁,人群中多有不满。

  “没听说吧。”

  “今天这边是有要紧事情。”

  有那些得了消息的人,在一旁便解释了起来。

  “听说是南边的官员入京。”

  “那船队首尾不见,船帆遮天蔽日,满帆满风,两岸纤夫拉都拉不动。”

  一顿吹嘘之后。

  现场一片诧异,人人面露惊讶和好奇。

  “这是为何啊?”

  “快说快说,莫要卖关子了。”

  好奇的人们开始催促了起来。

  这时候,得了消息的人才缓缓道来:“那是因为那些船上,都装满了银子。”

  “不下千万两的银子!”

  “这么多银子进京,肯定是要兵马封锁。”

  “要是出个一星半点的差错,那些当官的能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陆绎张了张嘴,侧目看向自家姐夫。

  严绍庭则是面色平静。

  那个冒青烟的鄢懋卿,这一次到底从两淮地界上搜刮了多少银子,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但现在消息却已经传到了千万两银子。

  也不知道到底是从什么地方传出来的。

  陆绎小声问道:“姐夫,可要进去?”

  严绍庭却是摇摇头:“等着吧,想来小雀儿的船也要等在后面,才能停靠码头。”

  小雀儿,是严鹄的小名。

  陆绎见状,便点点头,牵着两匹马拴在一旁靠近岸边的树上,探头看向前方被封锁起来的码头。

  严绍庭亦是看了过去。

  只见整个通惠河码头外的水面上,停满了船只。

  一名名力夫,咬着牙将那一只只沉重的大木箱子,从船上转运到码头上等候着的马车里。

  忽的。

  几名力夫脚下不稳。

  大木箱子哐当一声砸在码头上。

  哗啦啦的。

  整箱银锭子散落一地。

  在封锁外被堵着的百姓们,顿时发出一片惊叹。

  “这么多银子!”

  “全都是银子!”

  “当真是有千万两银子进京了啊!”

  …………

  月票推荐票

第203章 属于大明的货币政策

  通惠河码头外。

  严绍庭就默默的注视着正在从船上转运银子的码头。

  一名身着红袍的官员,在几名婢女的伺候下,就坐在码头上摆设好的桌案后。

  头顶。

  还撑着一把大伞。

  这人便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钦差查办两淮盐务、东南商税的鄢懋卿了。

  瞧着一整箱的银子被力夫们弄翻在地。

  鄢懋卿张嘴便骂了起来:“一帮废物!是没吃饱啊!耽误了本官将银子送给陛下,小心把你们都淹死在这河里!”

  力夫们慌慌张张,满脸不安的收拾着地上的银子,重新装进箱子里。

  这时候。

  又有一队身着罗衫,面遮丝巾的女子,个个身段曼妙,自船上走了下来。

  鄢懋卿当即双眼放光,眼神都直了。

  但是很快,他就转移视线,连连摆手。

  “都去马车上!都去马车上!”

  “仔细了,莫要磕着碰着。”

  “成没用的了!”

  在这些面目遮掩的女子们都下了船,进了马车里。船上才有一帮手拿着各式乐器的男男女女走出船舱,到了码头上。

  这时候,鄢懋卿的脸色便稍显自然了些。

  但还是带着些客气。

  “各位大家,可要慢一些。”

  “那边马车都备好了。”

  “等进了北京城,咱们就可以歇着了。”

  这显然是一个乐班子。

  虽然鄢懋卿显得客气。

  但他们这些人却不敢拿大,从鄢懋卿面前走过,纷纷躬身作揖。

  等到这些人也都上了马车后。

  码头上除了官兵,便只有那些从船上将一箱箱银子搬下来的力夫。

  鄢懋卿的脸色就变得凶狠了起来。

  “手脚都麻利些!”

  “谁敢再打翻了,给你们全都砍了!”

  “快些!”

  力夫们不敢懈怠,纷纷咬紧牙关,将那一只只沉重的大箱子搬上码头。

  一艘船搬空后,很快就由两岸的纤夫拉着船,从码头上挪开,让给下一条船。

  然后码头上的力夫们,便继续重复着,上船将装满银子的大箱子抬下码头,搬上码头上的牛车。

  一艘船搬空,便是下一条船。

  而有官兵提前封锁通惠河码头,外面想要用码头的百姓们,也只能干等着。

  岸边树下。

  严绍庭瞧着码头上搬运木箱子的力夫们。

  却是忽然低声开口道:“鄢懋卿没有那么多银子。”

  陆绎当即回头看向姐夫:“没有千万两?那这消息怎么传出来的。”

  严绍庭看向小舅子:“真要是有千万两,只怕这会儿两淮之地真就要造反了。”

  千万两银子。

  也就只存在于那些浮夸的话本上。

  大明朝如今一年才多少的财税收入,其中又有多少是折算成银子的。

  而且现在还没有到隆庆开海的时候。

  中原白银存量并不多。

  得要等到开海之后,欧洲从美洲抢夺来的,以及在东南亚开发出来的白银,才会流通到中原。

  想到这个问题。

  严绍庭不禁想到等几年后,隆庆开海,随着白银大量涌入,中原又将会因此陷入到另一个怪圈之中。

  银子多了。

  但百姓的生活,却会因此而变得相对更艰难起来。

  泥腿子出身的老朱,在大明创立之初,很多方面的制度根本就没有好好的制定。

  尤其是货币经济制度。

  开银行?

  严绍庭想了想,便摇头否决了这个念头。

首节 上一节 220/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