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219节

  郭玉创连连摇头,小声道:“不敢言吩咐,侯爷只是说,年关将至,按照规矩也该从地方轮番兵士,填充京营缺额,不知这件事能否促成?”

  严绍庭佯装不知,疑惑道:“这事,不该是兵部操办的吗?”

  虽然老道长登基之后,有过整顿京营,而他颇为信任的镇远侯顾寰在漕运上受到排挤后,便将其安排在了京营。

  但京营的缺额,却是由来已久的。

  京营名义上统兵十二万,外备兵十四万六千六百六十人。

  但时至今日,知己上却是不足十二万之数。

  而可用的兵马,也不过四万余。

  对于偌大的京师而言,自然不只是有京营一支兵马拱卫,但若是和太祖、太宗朝相比。

  哪怕是正统朝、景泰朝。

  京营也没有出现过,只有四五万可用兵马的事情。

  郭玉创面露尴尬:“这事……兵部不管……”

  严绍庭嗯了声,正要开口。

  那边,老严头却是喊话。

  “绍庭,过来一下。”

  严绍庭只能是看向郭玉创:“告诉顾侯,此事干系重大,料定顾侯也是清楚,我也不能随口答应下来,但京营关系京师安危,充盈京营兵士,我自当会上心。”

  说罢。

  严绍庭便赶到老严头身边。

  此时刚刚还在万寿宫殿内的众人,已经走了大半。

  只有严嵩、徐阶、高拱、袁炜和欧阳必进在场。

  徐阶一个人站在不远处。

  高拱和袁炜站在一起。

  欧阳必进则是搀扶着严嵩。

  看到这个场面。

  一旁的徐阶,哪里还不明白。

  自己今天着实是着了道。

  欧阳必进这个都察院左都御史,能出现在廷议推举吏部尚书的名单上,完全就是为了作为暗手,最后由他完成助力郭朴上位的目的。

  高拱侧目看了一眼徐阶。

  而后笑着对严绍庭说道:“国家安宁,以图富强,重于吏治,今次陛下能圣允清查翰林院、詹事府,润物功不可没。”

  听清老高的话。

  严绍庭却是目光一闪。

  他目光幽怨的看向高拱。

  老高。

  你不地道啊!

  而在那边,徐阶则是瞬间盯上了严绍庭。

  对!

  高拱所言不错!

  今日若不是严绍庭,翰林院和詹事府,又如何会几近全军覆没。

  高拱却是笑眯眯的看了严绍庭一眼。

  自己可还没有将那份有关于董份不法供述,其实是你严绍庭给的事情说出来呢。

  袁炜这时候亦是笑着开口道:“这一次郭朴能以吏部左侍郎,顺利升任吏部尚书,还得靠严阁老、高阁老秉持公义而言。”

  说罢,他又看向左都御史欧阳必进。

  袁炜更是拱手道:“自然,欧阳都御史亦在推举之上,却能转而推举郭朴,可谓大公无私!”

  太液池畔。

  徐阶默默而立,心中亦是泣血。

  现如今,朝堂之上的格局也看的清楚。

  郭朴是袁炜的人。

  而袁炜这时候也没有遮掩。

  事情发展到现在,不可能别人猜不出,郭朴乃是自己的人。

  又或者说,自己和郭朴乃是盟友。

  这一点随着郭朴升任吏部尚书,已经不需要再做什么遮掩了。

  而随着郭朴拿下吏部尚书的位子。

  自己在内阁,也终于是能说上话了。

  袁炜和严嵩、高拱对视一眼。

  一切尽在不言中。

  西苑内。

  独属于徐阁老暗自神伤的世界成就。

  达成。

  众人一番交谈之后,瞧了眼天色。

  严绍庭说道:“已经过午了呀。”

  严嵩点点头:“回府吧,今日你弟弟也要到京了,去接下他。”

  严绍庭点点头。

  高拱则是笑着说道:“听闻阁老这个孙儿,一直在江西老家读书,颇为聪慧,不知何时恩科?”

  袁炜亦是说道:“润物作为兄长,已在朝中身兼重任,等日后兄弟恩科入仕,在朝中兄弟二人也能相互助力,为国效力,阁老到时候也可以颐养天老,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了。”

  面对两人的客套。

  严嵩只顾着笑着摇头:“不成器的孩子,他大兄在朝为官,靠的是自己。若是那小子能靠自己本事,日后能为国效力自然是好,若是不能便求个平平安安吧。”

  说着话,老严头便拉着严绍庭要出宫去。

  高拱、袁炜两人拱拱手,随后便默契的并肩而行,往内阁而去。

  到了徐阶跟前。

  高拱和袁炜两人看向对方。

  “徐阁老。”

  “可要同行回阁?”

  面对二人的询问,徐阶哪怕今日处处受挫,却也只能默默点头。

  而等严绍庭爷孙两出了西苑。

  却见陆绎早已坐在严家的马车上,等在宫门外。

  见到严嵩和严绍庭走出宫门。

  陆绎赶忙上前:“严阁老,姐夫。”

  严嵩笑眯眯的看着陆绎:“你家大人英年早逝,实乃惋惜。但你既然喊他姐夫,如何不能喊老夫一声严家爷爷?”

  陆绎脸色微微一变,看了一眼严绍庭。

  随后他面露笑容,恭恭敬敬的施礼道:“严爷爷。”

  严嵩顿时大笑:“好孩子!好孩子!”

  说完之后,老严头便由严家的马夫搀扶着上了马车。

  可等弯腰要进马车里的时候。

  老严头却是回头看向严绍庭。

  “回头,多与黄公公走动走动。”

  严绍庭点点头:“孙儿晓得。”

  见到大孙子明白,严嵩这才点头进了马车。

  马车动了起来。

  陆绎也从马车后牵了两匹马过来。

  他与严绍庭两人坐上马背。

  陆绎歪头过来,看着马车问道:“阁老方才要姐夫和黄公公多走动,是什么意思?”

  严绍庭笑看着这个小舅子,在对方疑惑的眼神中,拍了一下他的脑袋。

  “爷爷的意思,是请黄公公帮帮忙,给你在锦衣卫的位子提一提。”

  如今陆绎是锦衣卫指挥佥事,正四品。

  若是要往上的话,那就是从三品的指挥同知了。

  再往上就是正三品的亲军锦衣卫指挥使司指挥使。

  不过自从老丈人陆炳死后,这快一年时间里,都是由黄锦提督锦衣卫差事。

  但小舅子要是往后操作得当的话。

  也是有很大可能,接管锦衣卫的。

  陆绎却是啊了一声:“升官?”

  看着这小子一脸的诧异。

  严绍庭也不理会,自顾自的驾马而行。

  只是到了西长安街,却是调头向东而去。

  如老严头所说的。

  自己那个一直在江西老家读书的弟弟严鹄,今日将要乘船到通惠河码头。

  同行的还有天师府送来的张国祥真人。

  只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真正让严绍庭要驾马出城的,是因为今天同时还有旁人到京。

  由锦衣卫护送北上的,杨金水过去的那个姘头芸娘。

首节 上一节 219/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