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想试一试你的能力,不知道你能够做到何种地步呢?”
张仪自信满满的说道,“我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做秦国的相了!”
秦君哈哈大笑起来,随后就给他安排了任务——
走!
给寡人出使西域一趟!
这些年来,
随着秦国在西域的行动越来深入,和西域诸国的往来,也越发密切。
有亲近的,
自然也有摩擦的。
但眼下,
秦国还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派遣大军去西域,把那些蠢蠢欲动的小国打一顿,让他们感受到诸夏君子教化天下的力量。
既然张仪能说会道,
不如让他过去一趟,麻痹一下那些国家。
等秦国解决了东出的阻碍,再腾出手收拾他们。
正好,
公子望这位“交南君”,最近也发来了求援的书信,请求秦国出兵,帮他打败附近常来骚扰的姑师国。
秦君不想奔波到那么遥远的地方,
但公子望的封地,是秦国遥控西域,保障商路安全的一个关键所在,因此不能随意放弃。
因此秦君想:
先派使者过去看看情况再说!
于是不久后,
张仪换上使者的装束,手里拿着使者的节杖,一脸茫然的开始向西北出发。
啊?
秦国西北还有国家?
不都是蛮夷吗?
话说秦国什么时候开辟出来的这样一条商路?
他怎么不知道?
但事已至此,
张仪身边就是秦君派出来的武装特使团,每个人都孔武有力。
他们把张仪包围着,后者是没办法后退的。
他只能硬着头皮踏上了路程。
途中,
正在浩门川里漂流的何博遇见了他。
“你怎么会来这里?”
使团停留在浩门川的某处修整,何博就跟重逢的张仪大眼瞪小眼。
张仪是有苦难言啊。
他原本打算说动秦君之后,就去其他国家出使,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替秦国争取好处,作为自己在秦国立足晋身的资本。
这也是张仪游历天下,十分关注诸侯动向的原因。
他认为,
自己的主战场,一定是在诸夏!
谁能知道,秦君竟然让他去西域?
而他们这次所行的路线,为图便利,是沿着水路一路溯流而来,经大河、入湟水,再绕到浩门川。
等行至浩门川中段偏上的位置,就要转走陆路,穿过祁连山麓的大斗拔谷,抵达后世张掖郡所在之处,再一路西北前行。
而看着身前面露无奈的张仪,何博只哈哈大笑。
“所以先贤说:世事难料!”
张仪摇了摇头,对落井下石的何博抱怨道,“我连西域的话都不会说,这一身本领,只怕要大打折扣了!”
“这个无妨!”
“我来助你!”
何博心想:学点外语罢了,这算什么大事?
当夜,
就在使团停留下来休息的时候,张仪就遭受了几十年前西门豹的待遇——
“这里是哪里?”
梦中,张仪不断惊呼。
何博探着个头告诉他,“这里是你的梦境!”
“你不是想学西域的语言吗?”
“在梦里随便学,学不会我是不会放你出去的!”
他一挥手,梦境里就“扑通”掉进来另一个使团成员,
正是秦君特意派来的翻译。
开辟商路这么多年了,
秦国之中,也有不少往来之人学会了西域的语言,以便沟通贸易。
张仪此前也跟这位翻译交流过,想学点外语,只是一边忙于赶路,一边学习,实在没什么效率。
现在多好,
完全二人世界,
不会有谁来打扰张仪学外语的进程。
张仪“啊”了一声,还没来得及询问何博究竟如何做到这件事的,后者就甩手直接消失了。
那翻译睡得正香,就被拉到这样怪异的梦里,正瑟缩的在地上乱爬,还害怕的喊话:
“闹鬼了?”
再一看到张仪,就哭着扑过来,“张使节,原来你也在这里!”
张仪嫌弃的把人推开了。
(*^@^*)查了下资料,这条路线属于古丝绸之路的南线,现在的227国道,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就是走的这条路线,然后在扁都口(大斗拔谷)这里,被匈奴抓了
第142章 交南(上)
学外语这件事,
古往今来,
都是有好处的。
所以当张仪好不容易醒来,强打起精神继续赶路时,心里只有对鬼神的感激。
其他人对张使节一夜之间,就通晓西域语言的学习天赋,十分惊讶。
当然,
后面张仪让他们收拾东西,乘船北上,不用划桨的命令让众人更加惊讶。
“张使节莫非是疯了?”
这里的水道,已经变得狭窄,水流也奔急起来,行船本就艰难,更不用说不划桨了。
张仪只是淡淡的说道,“这是奖励!”
“什么奖励?”其他人继续问。
但张仪不想回答。
他现在想起“学外语”这件事,就一肚子气!
而在张仪的要求下,众人也只好把原本打算放弃于此的船只再搬出来,然后将人马行礼,小心翼翼的上去后,水流自动抬起木筏,带着他们一路溯流而去。
众人纷纷发出惊叹,
要不是木筏上面太过拥挤,都恨不得对着这样的神迹叩拜起来。
翻译跟张仪挤在一块,想起自己在梦中,教完外语就滚出了梦境,没能听到鬼神和使节的对话,有些遗憾。
于是他期期艾艾的凑过去,期待的看着张仪,“张使节,这……”
张仪说,“鬼神在梦中告诉我,往上十几里的地方,有蛮夷盘踞,常做恶事。”
“因此相逢有缘,送我们一程,以免遭受蛮夷侵扰。”
虽然是武装出使,
但这并不代表,一定可以从沿途刷新出来的蛮夷手中,全身而退。
财帛向来动人心魂,
就算秦国打败了义渠,将其地划为郡县又如何?
就算秦国的商队,都是贵人封君组建的,自带武装,那又如何?
抢了就跑,
这天高地阔的,
主要精力还要去逐鹿中原的秦国,哪有空去追击他们?哪有空将河西走廊彻底征服?
更何况这边水流丰富,水草丰美,此时正是许多蛮夷聚集于此,放牧牛马的时节。
混进来一些心思不轨的,
或者放牧放到一半,突然做起兼职的,也不是不可能。
秦国的贵人们就经常受到骚扰,
但因为抢劫次数不算频繁,自带武装保护,损失也不大,所以很多时候,只能忍住,而不是因一己之私,鼓动国君,将对准山东六国的兵锋,转向这边。
毕竟商鞅变法时,就西域商路的事,对孝公提过意见。
当时商鞅就说:
“我之所以主张重农抑商,是因为商人一心追逐利息,不事生产,而且流向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