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159节

  一些结交的朋友:

  庄子正潇洒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孟子武装讲学,声望越来越大;

  惠施忙着当相国;

  齐国认识的公子发,则是沉迷经商,正在赚钱凑人凑船,好去追求梦想。

  毕竟这小子空有一个公子的名头,也游说不了齐王,想要出海的话,只能靠自己想办法了。

  大家都很忙,

  不像何博闲的能到处乱润,把自己要做的事都甩给麾下的牛马。

  如此一来,

  不如去西域那边,换个口味!

  正好黄河上游,有一条名为“湟水”的支流。

  而湟水又有一条支流,名为浩门川,即后世的大通河。

  浩门川越过一座山,就能连通疏勒、石羊和黑河流域。

  在这些河流的不断冲刷之下,塑造出了被后世誉为“河西走廊”的漫长谷道。

  何博完全可以凭借水流山脉的勾连,试着让自己润到西域去!

  出差,

  跟同事坐一块,睡一间房,

  实在不好意思当着他的面码字……

  只能发四千了,

  等后面上班偷偷码,存稿一多就加更!(*^@^*)

第141章 张仪出使西域

  秦岭雄伟绵长,

  群山之间联系紧密,

  因此何博润到这些山里,想要将山变成自己的模样,比当年硬啃太行山还要难一点。

  不过这么多年来,

  何博也是偷摸拿下了几座身为分水岭的紧要山头,借机从大河南岸分支,翻过山岭,润到淮河流域里面去了的。

  毕竟秦岭身为华夏大地,南北水系的分界线,从其身上流淌出的河流,不知多少,且互相勾联,水系复杂。

  不追求拿下整座秦岭,只想从这里跨过大河水域,来到淮河的地盘,还是很轻松的。

  只是一到淮河流域,

  何博就挨了一顿新的打——

  如果说,

  母亲河对何博的“疼爱”,就像一个凶悍贵妇一样,被冒犯后给予逆子毫不留情的痛殴。

  那淮河就像一个敏感的小姑娘,一遇到外来的登徒子,就受到刺激,对着何博又抓又挠,挠得他满脸是血。

  不过没关系,

  何博脸皮厚,抗揍能力也早就通过“慈母”练了出来,并不觉得有多大伤害。

  只是相较于自己出身的黄河水系,

  何博在淮河这边,是个绝对的“外来侵略者”,因此无论支流主干,对他的抵制力度,都比黄河那边的要强大一些。

  掌控的耗时,自然也长了一点。

  但时间对鬼神来说,本就没有意义。

  即便再难上千百倍,何博也有足够的光阴,耗在这上面。

  于是鬼神发出桀桀怪笑,不顾对方的激烈反抗,得意洋洋的强迫几条淮河北岸的支流接受了自己,事后还要发出如此评价:

  “南方的河啊,就是水多!”

  “润!”

  然后,何博就顺着水流润到了越国……

  哦,

  今年年初,越国就被楚国给灭了,现在那里已经变成了楚国的形状。

  所以具体来说,何博是润到了楚国那边,见到了那里的越国遗民。

  其中很多人已经诸夏化了,但还有一些越人仍旧保留了披发文身的传统,着实让何博大开眼界。

  不过仔细一想,也是正常。

  毕竟诸夏君子们扩张的脚步,在此时可没有行遍整个华夏大地。

  而且越往南方,天气越炎热,丛林茂密,瘴气也多。

  开发起来,实在艰难。

  因此雄据南方的楚国,不断追求北上,逐鹿中原,而不是向着岭南那边跑。

  那里的蛮夷,可太多了!

  那里的虫蛇,咬人也疼啊!

  于是鬼神又感慨起来:

  “南方的人啊,就是野!”

  而这里的“野”,

  跟国野之别可不一样,

  属于纯纯的自由生命。

  但只是光看野人在野外快乐的奔跑,

  看多了也没有多大快乐。

  楚国新占越地,还在忙着巩固统治,纷纷扰扰,也没有什么乐子。

  何博于是想着,暂停自己东出南下的脚步,向西进!

  要是西边的风景也不好看,

  那就随时随地润回来嘛!

  ……

  船只摇摇晃晃的,

  从涑水淌入大河里面。

  大河照例掀起波涛,想要把船只打翻。

  张仪见状,连忙趴在船上,固定好自己。

  只有划船的魏击很高兴,露出一个饱含恶意的笑容,加大了划桨的力度。

  他恨恨的想:

  “寡人要把船弄翻,淹死你这个背弃国家的可恨之人!”

  “魏国的人才,怎么能跑到其他国家去呢!”

  如此想着,

  魏击越划越有劲儿,恨不得此时此刻,

  商鞅、公孙衍等人,都在这艘船上,然后大家一块掉水里淹死喂鱼算了!

  可惜,

  何博还在船上,

  可不会让魏击的阴谋得逞。

  最后,

  船只还是成功靠岸了。

  只是张仪晕船晕的厉害,

  老船夫的脸也拉得更长,转身举着桨拍打水面发泄心中怒火。

  何博可不管他,

  反正魏击在阴间也天天生气,

  死鬼又不会把自己再气死。

  他只是对魏击说,“从哪来的回哪里去吧!”

  然后就跟着张仪走向了秦国。

  而等到了秦国境内,因为目的不同,双方又分道扬镳。

  ……

  张仪去求见了秦君,并且向他诉说了自己的主张。

  “现在秦国的强大,已经让天下诸侯警惕了起来。”

  “东方的魏国通过和齐国互尊为王,摆脱了两面包夹的尴尬之境,秦国东出的进程,在之后肯定要受到阻碍!”

  “一味动用刀兵,会引起诸侯更加剧烈的抵触!”

  “因此,秦君为何不暂缓军事,派遣使者,结交诸侯,令其放松警惕,再徐徐图之呢?”

  秦君沉吟一阵,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

  这两年来,

  秦国东出的步伐,的确不如之前顺利。

  秦君也担心,三晋面对自己的兵锋,会再次团结起来,形成更大阻碍,然后自己就会重蹈穆公覆辙。

  但因为受过甘龙等人的欺骗,

  秦君对鼓动唇舌的家伙,都较为警惕。

  说话好听归好听,

  能不能办事,又是另外的事情。

  于是秦君便说,“你的话,寡人的确认同。”

  “但一国任官,不可随意!”

首节 上一节 159/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