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136节

  “这样的话,哪怕还有战争,小民保存性命的可能,也就更加大了!”

  虽然石申只是个打不过任何人的史官,

  但诸夏的先贤之所以观测星象,设立了史官这个职位,就是为了促进耕作,扶养民众的。

  他既然生在这个乱哄哄的时代,

  也应该尽到史官的职责,而不是逃避外界的烽火。

  何博为他鼓掌,“好!”

  “如果你能够修订出更符合农时的历法,我一定帮你传播到天下去!”

  得到肯定的石申更加得意,“那甘德日后的名声,驾车也赶不上我了!”

  一想到这样的美事,

  石申就忍不住轻哼起来。

  随后,

  他又花费一年的时间,修订了历法。

  何博拿着全新的历法交给麾下的牛马们,让他们沿着河流去传播。

  正好人之耕作,多依赖水源。

  许多田地距离河流并不遥远,得到鬼神恩赐,知道有名为石申的贤人修正了历法后,有经验的农夫实验一段时间,就可以确定这新的历法,是否真的更有利于秧苗生长了。

  而在东方,

  早已出师并且扬名当地的孟轲,离开了自己的故乡,踏上了效仿孔子,周游四国的道路。

  他带领数百名弟子,车乘十乘,到宋国讲学。

  才在去年完成“戴氏取宋”大业,成为新任宋君的子罕对孟子的到来感到震惊。

  他立刻拍案而起,“几百个儒生?”

  “十乘车?”

  “孟轲这是来讲学?”

  真的不是来找宋国开战的?

  儒生学习六艺,精研礼法,因此大多能文能武,长相英俊。

  而且他们的口才向来了得,能够吸引来许多小民士人的跟随。

  更别说孟轲其人,虽然年轻,但此时已经有了贤名,不是个轻易能对付的。

  现在几百名儒生从齐鲁而来,等到宋国的时候,不知道会聚集起多少人。

  宋君子罕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对自己的亲信再三确认,“寡人听说儒生十分讲究周礼,认为这是世间重要的法则。”

  “孟轲这次过来,是不是来痛斥寡人不讲周礼的?”

  毕竟他才在宋国复刻了一场“曲沃代翼”,用几百年前就分家的小宗取代了大宗,无论如何,都是不符合周礼的。

  亲信也有些不确定,“应该不至于吧?”

  “我们宋国可是殷商之后,他要谴责我们不讲周礼,也不该来此啊……”

  “那就是来打架了!”

  宋君一拍桌子,气愤的说,“真该死!”

  “也没听说孟轲是公羊派的啊!”

第121章 二三子

  儒生,

  是一种奇怪的团体。

  他们强调文学,要求人“文质彬彬”,但同时也要求精通君子六艺,善于用武器和别人辩论。

  他们遵从先贤孔子的教导,崇尚周礼,追求仁爱。

  只是儒生因为过于善辩且能打,让他们之间,或者和其他学派之间对先贤智慧的探讨,显得极为激烈。

  说不过,

  那就打!

  单独一人打不过,

  那就召集群贤!

  在经历漫长的厮杀斗嘴后,获得大家认可脱颖而出的儒生,会被尊为“大儒”。

  大儒诞生后,会引来附近儒生的追随,然后大儒会效仿先贤孔子,开始周游列国。

  已经被一些人尊为“孟子”的孟轲,

  就是一名年轻又富有才学的大儒!

  他的启蒙,是在孔子之孙子思门人的教导下完成的。

  而等到成年后,

  孟轲又听闻齐国稷下学宫大肆召集学者士人前去讲学论道,于是又从鲁国前往齐国,并且在齐国接触到了儒家分支的分支——公羊派的思想。

  他和公羊派门人进行辩论。

  公羊高的孙子公羊敢虽然有三代家学加持,但对上才二十多岁的孟轲,竟然无法将之辩倒。

  而孟轲也因为年轻,没办法完全将公羊敢说服。

  最后,双方决定采取儒生的传统辩论方法——

  来!

  战!

  孟轲六艺精湛,公羊敢年纪稍大,因此前者得胜。

  后者有感于儒门后继有人,于是大力资助孟轲,让他得以周游讲学。

  齐侯听闻此事,也大手一挥,让孟轲传播仁义的力量,得到增长。

  而当孟轲登上马车之时,有人询问他,“周游列国,你会宣扬什么呢?”

  孟轲说,“孔子已经讲了仁爱,而先王的礼乐之制,是儒家必须学习的。”

  “我的智慧比不上孔子,我的德行更比不上制定礼乐的周公,所以我打算向世人宣讲关于‘义’的道理。”

  “‘义’,是什么东西?”

  “是人的良心。”

  孟子说,“天下越来越动荡了,诸侯为了自己的私利,采取的手段也越来越来凶残,对小民的伤害越来越大。”

  “我之所以强调‘义’,便是希望能唤起大家对心中善良仁爱的追求,从而降低这个乱世对世人的伤害。”

  那人于是说,“好啊,看来你已经找到自己的道了!”

  “你既然年轻,那我就祝愿你能够在这条道上一直走下去吧!”

  孟轲当然接受了这番祝福。

  然后,

  他就来到了宋国。

  宋君看他来势汹汹,硬着头皮接待了他,听孟轲说了一大通关于“义”的道理。

  事后,

  宋君子罕对自己的亲信抱怨,“这个人可太天真了!”

  “世道混乱成这样,所有人都在逐利,他却在说舍利而取义!”

  “世人崩坏的道德,难道只凭借他宣扬诉说就可以恢复重建了吗?”

  要不是对方人多,自己的名声本来也不好,不能随意得罪能言善辩的儒生,宋君直接让人把孟轲叉出去了!

  亲信笑着说,“要是他可以说服大国之君行义而不行利,这对宋国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嘛!”

  宋君想想,觉得也有道理。

  毕竟大国仁义起来,就不会再来欺负小国了。

  这样想着,宋君对孟轲的态度也好了一些,将之礼送出了边境。

  而庄周和他的朋友惠施正好经过,目睹了孟轲弟子数百,车架十乘的壮观场景。

  惠施当即说道,“大丈夫当如是也!”

  “我以后也要成为一方名人,受国君礼遇!”

  庄周瞥了他一眼,“你不是已经打算去魏国求官了吗?”

  “以你的才能,获得魏侯的重视,应该不算什么吧!”

  惠施哈哈笑道,“虽然我对自己的才能有信心,但官职还没有求到,又怎么可以随意下定论呢?”

  “不过既然你这么说,我就要早早的去魏国,做大官了!”

  邾国的孟轲,

  跟他们的年纪可差不多,却已经获得了诸侯的优待。

  如果不抓紧机会显露自己,

  岂不是说明自己不如对方?

  自幼聪慧且好强的惠施可不能就这样低头!

  “哦!”

  庄周随意的附和两下,又扛起鱼竿,要去钓鱼了。

  “又要去濮水垂钓啊?”

  “对!”

  “那我跟你一起去吧,免得之后许多年难以见面,你心里想念我!”

  “……”

  庄周在心里打了个冷颤,对惠施表露出“你真让我恶心”的神态。

  但他还是没有拒绝。

  

  两个马上就要分别的友人走到濮水边上,

  庄周放下鱼饵,

  惠施就在旁边看着,并且安静不下来。

首节 上一节 136/2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