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130节

  他就发现魏击看自己的眼神不对劲。

  “卫鞅有才能,为什么不早点向国君举荐呢?”

  “你还说自己一点错都没有!”

  扔出这么一句,魏击又把公叔痤抓住,揍了一顿。

  西门豹被他的妻子牵着,刻意路过,攀在墙上围观院子里你追我跑的热闹。

  而在阳世,

  何博又在摆渡。

  “你要走了?”

  卫鞅在涑水边等待船只的时候,何博划着桨靠过来。

  “我要去秦国。”

  卫鞅没跟他多叙旧,直接跳上船,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地。

  “那巧的很,我也打算去秦国。”

  何博还打算去那边看看墨家的人呢。

  于是,

  他又装模作样的划动船桨,让船动了起来。

  卫鞅不会没话找话。

  何博也知道,

  这次对方一去秦国,估计不会回来了。

  那个能支持卫鞅革新变法,实现他梦想的男人,就在秦都栎阳里等着他。

  于是双方沉默着,

  船只从涑水流淌到大河里。

  然后黄河突然变得汹涌起来,浪涛一下又一下的拍打在小船身上,企图把船掀翻。

  何博倒是无所谓,牢牢的跟船绑定在了一起,任它风高浪急,我自岿然不动。

  卫鞅却是被掀的东倒西歪。

  他原本站在船头位置,沉思着自己到达秦国后,应该做些什么,去试探秦君革新的决心,看对方会不会是自己心中的雄主。

  结果风浪一来,差点就掉到水里去了。

  “这怎么回事?”

  心慌意乱之下,卫鞅说话了。

  何博淡定的坐在船上,连桨都懒得摸了,“哦,这是大河对我不高兴呢!”

  “你也知道,我是漳水的,往大河里面窜,多少有点以下犯上的意思……所以大河对我挺烦的。”

  卫鞅瞪大眼,生气了,“那你怎么不早说。”

  早说他就不上这贼船了!

  现在船飘飘荡荡的,他得费多大劲儿才能保证自己不滚到河里去,这鬼神知道吗?

  何博也有话说啊,“我只是过去跟你打个招呼而已,你自己跳上船的!”

  “我都没收你船钱,现在吃了点浪,就来怪我喽?”

  卫鞅趴在船上,抓着船只的边缘,胸中被浪花掀的气闷,却也懒得跟他扯了。

  都行舟到水中央了,再扯也没用。

  要是这可恶的鬼神一气之下,打道回府,那自己这罪就白受了!

  何博看他气鼓鼓但不肯说出来的模样,乐的哈哈大笑。

  “要是这片水域有河豚就好了!”何博暗暗想到。

  那种浑身是刺,一戳就胀气,虚张声势的小玩意儿,可太像此时的卫鞅了!

  而等到船只好不容易靠岸,

  卫鞅一脚踏实地,就忍不住吐了起来。

  何博神色从容的把船栓好,又笑话他,“你这身体不行啊!”

  “听说秦人很凶悍,你以后能压得住吗?”

  卫鞅哼了一声,“日后如何,尚未可知。”

  整理好自己的衣冠后,卫鞅便要同何博分道扬镳,自己找马车去栎阳了。

  没办法,

  实在是让这段渡河给整怕了。

  何博也不拉着他一块,顺着河流呲溜一下,就跑到栎阳去了。

  此时的相里氏之墨,已经在秦国定居已久。

  因为秦献公之时,双方合作的很愉快,相里氏之墨也得到了秦君的看重。

  迁都的时候,墨家弟子们也跟着来到了栎阳。

  献公重视农耕,而且栎阳作为新都,四周开发的还不够完全。

  因此何博遇到墨家弟子的时候,他们正在田地之间,替乡民修缮因为开荒而损毁的农具。

  何博就在旁边,看着这些年轻的墨家三两下的功夫,就将农具修好了,然后还掏出纸笔,询问农人开荒的面积,以及这一年来的收成如何。

  “嗯?”

  何博看到他们在纸上写字,发出“嗦嗦”的声音,忍不住凑过去。

  墨家的人正蹲在地上记录情况,无形的鬼神在他身后俯下眉眼。

  阳光轻轻透下,落到淡黄色的纸张上。

  “墨家真的把纸做出来了!”何博有些感慨。

  只是此时的纸张,仍旧有些粗糙,比不上后世光滑坚韧。

  但用来书写,却是足够了。

  何博看着墨家的人把东西记好,然后又走向下一处村落。

  他跟上去,不断的暗中观察,最后忍不住显化出人形,和墨家一起学习起了匠造之术。

  嗯,

  主要是想偷学下墨家古法造纸的技术。

  ……

  “这是秦国最新的宝物!”

  在经历了互相试探,互相认可后,

  秦君嬴渠梁开始为卫鞅介绍秦国的情况。

  卫鞅举起一张纸,放在日光下看着,然后提起笔,尝试着在上面写字。

  墨水上去就荡漾开了一些,但终究没有散成一团。

  随着卫鞅手腕摆动,一个“秦”字便被写于纸上。

  “这的确是宝物!”

  “有了这个,国家的文书做起来,就能够轻松很多了。”

  卫鞅静静的欣赏了一会儿自己的书法,首先肯定了纸张的好处。

  “不过,想推广纸张来开启民智,还没有那样的条件!”

  “国君还记得我刚刚说的‘霸道’吗?”

  秦君想要为自己挑选人才,卫鞅也想要为自己选择君主,

  于是两人交手了三回合:

  第一回见面,卫鞅向秦君嬴渠梁诉说上古帝王之道,秦君听得打哈欠。

  第二回见面,卫鞅向秦君诉说夏商周贤王之道,秦君直接趴在桌案上睡觉。

  回去之后,秦君还向举荐卫鞅的景监抱怨,“做事可一可二不可三,你以后不要带那个腐儒来见我了!”

  景监也很无奈。

  但之后卫鞅给他送上了厚礼,并且极为自信的告诉他,“放心,我这次绝对会让秦君信重我!”

  景监收钱办事,于是又想办法把卫鞅塞到了秦君面前。

  年轻的君主随意的躺在软席上,已经很难再对卫鞅摆出端庄的姿态了。

  卫鞅也不在乎秦君的轻慢,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向秦君诉说霸王之道。

  说完开头,秦君从软席爬起来坐好。

  说完一半,秦君起身来到卫鞅面前。

  说到最后,秦君一把握住卫鞅的手不肯放下,“先生大才啊!”

  “寡人治理秦国,需要的就是您这样的人才!”

  卫鞅微笑回握住秦君的手,“鞅想实现自己的抱负,也需要您这样的君主!”

  秦君于是哈哈大笑,回想起前两次的相会,心里有些庆幸,好在自己没有固执的放弃接见,不然就要错失人才了!

  随后,

  二十一岁的秦君,就带着三十岁的卫鞅,了解起眼下的秦国,自然而然的,便显摆起了“纸”。

  而听到卫鞅的话,秦君也说:

  “寡人记得。”

  “你说的霸道,要求上下一心,力出一孔,才能迅速提升国力,扫平天下而尽乱世!”

  “所以不能让人胡思乱想。”

  卫鞅说,“所以这纸,还是先用于文书登记吧。”

  至于传承先贤的智慧和故事?

  那只能延迟到后面了。

  毕竟死人是比不上活人的,

  眼下,

  一切都要为了秦国变法服务,为了秦国统一天下服务!

  这是必要的牺牲!

首节 上一节 130/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