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131节

  秦君对此,倒也不怎么反对。

  因为先贤书册,

  秦国的守藏室中都进行过收集,只是比不上洛邑那边丰富而已。

  那些书堆在那里,只要不被人一把火烧了,也不会突然消失。

  等秦国拥有了威压天下的力量,再去抄录先贤书册,用以流传,也为时未晚的嘛!

  这样想着,

  秦君又向卫鞅介绍起秦国的其他情况。

  卫鞅静静听着,但听到“秦通西域,以为商贸”的时候,仍旧忍不住出声,“啊?”

  秦国已经很西边了,

  怎么还会有“西域”?

  “这是献公力排众议,所做的一项功绩!”

  秦君将“西域”的事情告诉卫鞅,然后一拍脑袋,感慨着说道,“今年派人去西方寻踪问迹的日子,也快到来了!”

  “寡人继位之前,认为每年派上百人去西方,既不通商,又不击敌,实在浪费!”

  “但现在做了国君,发现哪里都要花费无数钱财,区区百人之队,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何况,

  这还是献公对鬼神的承诺。

  秦君觉得,自己应该算是个孝子,不能让父亲违背诺言。

  所以只好继续去浪费一些人和钱了。

  等得到了那个传说中“公子朝”的消息,再停止这样的行动,也是无妨的。

  “对了,既然如此,寡人想先任你为狄道县的县令!”

  “效仿吴起的故事!”

  卫鞅对变法之事,胸中已经有了大概,但终究没有操持过权柄,没有实际经历。

  秦君年轻气盛,已经被卫鞅的“霸道”完全征服了,对着卫鞅画的变法大饼垂涎万分,却也没办法顶着群臣压力,直接任命毫无功绩的卫鞅担任大良造,将变法一口气推广全国。

  所以,

  还是效仿吴起的事,

  先让卫鞅执掌一地军政,让大家看看变法的效果再说!

  “如果真如你所说,改进魏武卒的操练之法,培养出秦之锐士,那要验证兵锋,还可以从狄道县西出,打击义渠和羌人!”

  秦君取来一份地图,对卫鞅说道。

  卫鞅说,“义渠和羌人,不过是盘踞在西方的蛮夷,本就称不上诸夏的对手,何必着急攻击他们呢?”

  训练好了士卒,

  完全可以拉到东边去,用三晋之人的鲜血,为其开刃!

  但秦君偷偷告诉了卫鞅,自从开拓出西域商路后,秦国从中获取的利益有多少,

  卫鞅为此震惊了一下,然后就听秦君满怀怒火的说道,“结果上个月,义渠那边竟然劫掠了寡人特派的商队,杀人夺财!”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蛮夷了!”

  “必须出重拳!”

  断人财路,

  就是杀人父母,

  这秦君怎么能忍呢!

  而在另一边,

  何博听到秦国竟然把丝绸之路的雏形弄了出来的时候,也是“啊”了一声,充满了茫然。

  这时候就跑到西域跟人卖丝绸了?

  这合乎秦法吗?

第118章 变法

  何博在学习墨家各种技艺的时候,

  听说秦君任命了新的狄道县县令,并且预备着对西戎动手。

  打击蛮夷戎狄,

  这是诸夏必行的使命!

  而保护才开辟出来没多久,十分脆弱但很挣钱的商路,

  就是秦国必要的目标!

  打仗,

  也是要钱的嘛!

  能够容忍羌人和义渠存在于秦国周边,已经是历代秦君的仁慈了。

  现在他们竟然还敢来抢秦国的钱?

  简直是取死有道!

  随后,何博就通过漆水,目睹了秦国军队的出发。

  他们沿着河流而行,北出石门山,攻打冒犯了诸夏威严的义渠人。

  与此同时,

  还有一支队伍,在栎阳城中被组建起来,要沿着渭水西行。

  何博去打听消息,“不是已经派人去攻打义渠了吗?”

  “怎么还有新的队伍?”

  “这是去西域更西边的!”

  某个消息灵通人士这样告诉他,“我们秦国,每年都要派人去很西边的地方!”

  “去哪里做什么?”

  “我哪知道?”那人一摊手,“反正从先君时候就开始了,听说是去找什么人!”

  “就是回来的人很少,都不知道是死是活!”

  何博于是想起来,公子连曾经在涑水便对自己许下的承诺。

  他忽然沉默下来,静静看着那支全新的队伍走出栎阳城,随后远去。

  从先君之时,一直到现在……

  很多年了啊……

  何博感慨着。

  这么多年过去,

  公子连已经去世,

  公子朝仍旧没有消息。

  难道真的要等自己出手,才能找到公子朝?

  何博挠了挠头,心想这可得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然后,

  他跑到献公陵墓那边,探望了下一诺千金的公子连。

  何博从渭水里抓了一条鱼出来,一身湿漉漉的,拿去充当送给旧友的祭祀。

  “虽然只是一条鱼,但也是废了我不少功夫的!”

  何博对着陵墓自言自语,“渭水是黄河的大支流,比三晋那边的河水可长多了!”

  “我一进去,差点就被它掀翻出来,只能说母子连心,把我卷出来的力度,都跟黄河一模一样……”

  “我顶着这压力,在渭水里摸了好久,才选中了这么一条又大又肥的……”

  何博说了阵话,又有些遗憾,自己没能早点来秦国这边。

  毕竟公子连当初,和他只是在涑水有过粗浅的缘分,两人在涑水边也没有说过太多的话。

  何博对他的情谊,自然是比不上西门豹深厚的。

  不过事已至此,

  何博也懒得多说了。

  这么多年过去,

  他认识的友人中搬迁、去世,没能去蒿里鬼国那儿迎接新生活的,也有不少。

  对这些人,

  何博自然怀念。

  然后,

  河水依旧要在大地上流淌,

  看着两岸的人来来往往。

  ……

  天子扁十年,

  筹划已久的大梁城终于建成,魏侯瑩高高兴兴的带着人搬了过去,心里不由想着:总算摆脱秦国的疯子了!

  动不动就来攻打魏国,

  秦人不烦,

  魏侯瑩都要应付烦了!

  而迁都成功后,

  魏侯瑩也的确将自己当初呈现给臣子的规划,一点点的落实下去。

  先是交好赵韩齐卫等邻近之国,恢复魏国在中原的影响力,然后就是和赵韩交换领土,彻底解决像阳邑、虒城,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

  从此之后,三家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得到解决。

  魏侯瑩得意洋洋的坐在大梁的宫室里面,感受着新都带来的安全感,恍惚觉得魏国雄霸中原的时代又回来了。

  过后不久,

  在秦君的支持下,通过治理狄道县而火速升官的商鞅舌战群臣,将守旧派狠狠痛斥一顿后,随即宣布,要在秦国进行一次比李悝、吴起,还要彻底的变法!

首节 上一节 131/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