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碰到几个不当人的君王,像嘉靖这种,他们甚至根本就不在乎底下的百姓被压榨了多少,只在乎这些征收而来的粮食能不能进入国库。
张居正的考成法,早年确实打造出了一批又一批真正为国家办事的官员,后期则是演变成了一群为了政绩完全不当人的政客。
功劳是自己的,锅是皇帝的,苦是给百姓吃的。
【晟武十六年十月,楚世昭前往各地微服私访,不久之后,楚世昭取消了考成法,同年,楚世昭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招抚南方的蛮族。】
【晟武十六年十一月,在云南当总兵的蓝殊,因为南越常常侵扰边塞而感到不悦,在没有得到军令的情况下,擅自出兵攻打南越。】
【晟武十六年十二月,蓝殊攻打下了河内郡,收复了交趾,向朝廷表功。】
【楚世昭对于蓝殊擅作主张的做法很是无奈,但是这一次,楚世昭没有封赏蓝殊,如果大景王朝境内的每一位将军都照着蓝殊的方式去取得战功,那么大景王朝各地的总兵,都会学习蓝殊,四处开战。】
【晟武十七年,大景王朝的航海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很快大景王朝发现了夷岛,开辟了前往东瀛的海路。】
【晟武十七年三月,楚承巍自幼身处战乱的年代,对于行军打仗颇感兴趣,他常常想象自己作为将军的模样征战沙场,这导致楚承巍难以接受大儒的教诲。】
【“一群只会隔靴搔痒的腐儒,岂能知道本东宫的雄心!”】
【“吾父于乱世之中治定天下,有万夫之勇,我自当效仿之。”】
【晟武十七年四月,楚承巍请命,希望他的父皇能够调遣他北伐漠北逃亡的蒙元王庭,以此光耀大景武德。】
【晟武十七年五月,楚世昭不得不亲自教诲这位不同寻常的嫡子。】
【晟武十七年六月,楚世昭对于帝王之术甚是鄙夷,对于楚承巍,他更多的是讲述作为一个人,应当知道的道理。】
【但这并不意味着楚世昭想要将楚承巍教成一个只知仁义道德的书呆子,而是在保持进攻性的同时,也要拥有一颗对于百姓的敬畏之心。】
【这是作为起义军之子,应当有的赤诚。】
【晟武十七年七月,由于楚世昭为政利民,积极促进贸易,加之日益繁华和平的局面,使大景王朝的经济快速发展,商人之间出现了一种以信誉为主的纸面货币,为了官方化,楚世昭取消了这些纸面货币,以官方形式推出了一种名为‘交子’的货币。】
【晟武十七年八月,楚世昭励精图治,然而多年南征北战,早已积病却日夜不眠,勤于政务,利于民生,于九月初深夜蓦然崩逝。】
【在楚世昭驾崩的消息传遍天下时,天下百姓号恸,如丧考妣,此正是楚世昭性情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忠恕诚悫,这才让万千百姓为楚世昭的驾崩而感到深深的怀念和不舍。】
【当东宫的太子楚承巍亲眼见到整个应天府的百姓因为父皇的驾崩而到处披麻戴孝,满城哭嚎的场面,心下之震撼,难以言语。】
【在悲痛交加之余,亦让楚承巍立志要成为一个令天下百姓都要信服的圣君。】
【而由于楚世昭一生从简,不近女色,使得他仅有楚承巍一位嫡子,这让楚承巍的继位顺理成章。】
楚世昭这一次模拟推演,由于压力极大,是没有考虑扩充后宫的,而且他一直都在找自己先前模拟推演的老婆,对其他人没太大的兴趣。
只可惜,在诸多消息之中,李凤宁是死于战乱,不知其踪,桓奕跟随桓节在凉州之变以后同样下落不明,唯一一个知道下落的阴媚钰,也才刚刚被收入后宫。
恰逢其时的是.楚世昭想到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五个千古一帝,愣是凑不出一个太子。
扶苏因为一个遗诏信以为真自杀了,汉武搞巫蛊之祸把太子刘据弄死了,李世民的崽子李承乾学习父亲,也想弄个路径依赖,玄武门事变尝试谋反,宋祖更是重量级的斧声烛影,被亲弟弟接过了皇位,唯一一个凑得出太子的朱元璋,因为朱元璋太能活,硬生生熬到朱标病死。
五个人都没凑出一个太子碎片。
楚世昭前面几次模拟推演,他的后宫人数众多,儿子之间的党争内斗也非常的疯狂,他和李凤宁的儿子堪称内战之王。
所以在继承人的问题上,让楚世昭非常头大。
这几个老婆里面,最省心的是阴媚钰,她对皇位的执着不深,教出来的儿子也很是懂事,不争不抢。
楚世昭现在最怕的事情就是夺嫡之事。
因为在现实之中,楚世昭不可能轻易放弃自己任何一位正宫妻子,这就会导致养蛊制继承法诞生,硬是来一场五龙夺嫡的绞肉机战场。
所以楚世昭的态度就是,无论是模拟推演还是现实,都让正妻的儿子继位,不想再继续养蛊下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模拟推演,李凤宁在晋阳李氏的精锐被打空以后,觉得没有任何模拟的意义和争霸的机会,就自行找了一个机会跳崖了断。
这样的做法,是避免陷入五胡乱华的局势,而李凤宁也不想在这种世道里莫名其妙地没了清白。
楚世昭是她的原配,那就终身是她的原配,其他人,绝无可能。
桓奕的走势和李凤宁差不多,也是自行了断了,而且桓奕现阶段一心只想拿下楚世昭。
可谁能想到,楚世昭在这种局面下都能翻,搞得白白自杀的桓奕很气啊,对于她来说,争宠才是模拟核心。
这个名字叫姜幼贞的,莫名其妙就成了,完全就是她没有竞争对手所致的。
要是她桓奕在楚世昭的身边,她就要让其他女人知道什么叫做正宫的威仪,什么叫争宠的手段。
这种傻白甜都能赢,简直是让桓奕气炸了。
我的男人啊!
我的!!!
不要啊!!!!!!
她要狠狠限制这些不三不四的女人靠近楚世昭了。
包括李凤宁。
全都给我起开!
第166章 白袖军道人张的起事,楚世昭应召定南方!
而这一次模拟推演。
对于楚世昭来说,其实是一次重要的经验积累,迄今为止,楚世昭模拟推演里,选择起义军起手的次数是非常少的。
楚世昭优先选择的,往往还是从永晋帝的手上继承皇位,通过大周王朝合法继承人的方式治理天下。
因为这样继承过来的天下,是最省事,最安稳的过渡,局势比较好的情况下,也不会有频繁的战事产生。
好处很明显。
劣势也很明显。
缺憾就在于,楚世昭继承过来的大周社稷,一时半会儿,是没办法改革的,这就像是垂垂老矣的病人,想要调理身体,治愈顽疾,不下点狠药是没办法康复的,但是猛药下多了还是容易死。
起义军建立的新天下,新社稷,相当于换号重开,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最简单的土地兼并,在新王朝的起手下,轻轻松松就能重新分配利益,不像楚世昭继承大周王朝的社稷,有时候是不能轻易清算旧有的贵族体制。
大周王朝的军队里,很多都是勋贵、世家子弟,你硬要清算,是要把军队给逼反吗?
反倒是起义军起家,楚世昭就不用担心这些人的忠诚,砍人的时候,他们比谁都快,比谁都渴望获得新生。
当然,后者的路线,也是战事频繁,死人最多的情况,哪怕楚世昭打出优秀的战役,重开社稷的初战,最起码也要死伤三分之一乃至于更多的人口。
而且,楚世昭还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内战以后,游牧民族趁虚而入,大举入境的情况。
草原势力对于中原王朝的野心,实在是过于明显,这点从历史上就能清晰地看出,但凡中原王朝有一口虚弱的迹象,这些草原势力就会拼命地冲向中原王朝来分一口汤。
黄巢起义干碎了大唐,吐蕃、突厥还有一大堆的异族顺势进入长安洗劫了一波。
南宋就更不用说了,异族一直都是在主导地位。
明朝有个土木堡之变。
末期的闯王李自成和大明官军掐了起来,女真人本来是进来混口饭吃的,没想到趁虚而入捡漏捡了一个大的。
就连中原王朝最巅峰的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那些异族也不安生,但那些三国诸侯实在是太能打,装备太领先,几乎是不给丝毫的机会。
孙权再菜,也是按着山越打,诸葛亮七擒孟获,曹操平定辽东,张辽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
楚世昭要起义军发家,最需要顾虑的从来不是同台竞技的大周官军,也不是其他起义军,而应是观察时机,随时要杀入战场的草原势力。
目前来看,草原上最强势的民族仍然是匈奴人,而这支匈奴人没有什么民族包容性,有很强的排异性,对于草原上其他民族有强烈的敌意。
这反而是好事。
统一的草原,对于任何一家大一统王朝,都是极大的威胁,因为他草原上没有敌人以后,就没事干了,只需要想怎么进攻中原了。
其实,让草原一时半会儿动不了的最大办法,就是扶持新的草原势力,和匈奴人内耗。
而且还得有量控制,可以帮,但不能完全帮,可以扶持,不能全力扶持,最好调整出一个双方能打个有来有回的水准,让他们自己耗去。
好人楚世昭当了,好处楚世昭也吃了。
他还得感谢咱呢!
这些实际上摆在台面上的问题,楚世昭还是思路清晰的,问题是摆不上台面的问题,楚世昭就很头疼了。
对于楚世昭而言,最头疼的就是子嗣的问题。
要说楚世昭的继承人弱,那还真不至于。
无论是和李凤宁结合还是和桓奕结合出来的长子,都有着独挡一面的能力。
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同父异母的情况下,在继承权单一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内乱。
楚世昭和李凤宁所生的儿子楚济民,不能说是二凤翻版,但也是颇具风采。
从数值而言,楚济民的军事能力和自身魅力数值是非常可怕的。
可以说楚世昭这么多个儿子里,楚济民是唯一一个先天性魅力超过95点的天人之姿。
这可千万别小看魅力这个数值。
魅力越大,越容易招收部下,越容易收揽民心。
楚世昭靠着【高祖之风】这个词条,魅力数值是逐年提高的,而往往到了模拟推演的后期,楚世昭都能做到满朝悍臣的全盛阵容。
这就是魅力高带来的增幅。
这也就导致楚济民这小子,是自带班底的。
哪怕不是嫡长子出身,只要是战乱时期,他就能自行组建一个小班底,小朝廷。
一个人干事,他的点子可能不多,但是一群男人凑出一个班底,这点子那可就太多了。
现在楚世昭的继承人不是弱不弱的问题,而是只要儿子多了,他们就会掐架掐起来。
理论上破解的办法是搞外封制度,学成吉思汗,有本事的人,就自个儿出去打一片天下,谁打多少,土地就归多少。
但是这玩意想想就得了。
中原王朝在封建王朝,就是最肥的一块地。
中原人骨子里就有着家乡情怀,有落叶归根的说法,外面的地再广,也没有家里的地香。
不像游牧民族,哪里都能生存。
而且,就算是外封了,也不可能避免内战的情况诞生。
忽必烈就是内战王。
最无奈的是,朱元璋那套办法,也没办法让每个儿子都有一席之地。
权力这玩意,最好只有一个人有,不能大家都有。
本意上,朱元璋还是小家子气的那套,希望每个儿子都有一亩地种,都有生存的空间,顺便给最大的那一脉‘亲儿子’守天下。
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知道这样的事情不现实。
第一代的儿子,是一起长大的,所以是可能存在情分,存在血缘上的亲近感。
孙子这一代呢?
他们又不是一起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