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军屯卫所本质上只是一种应急手段。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人口基数,动员出尽可能多的人力资源。
这种将人口集中管理,将家庭和土地与军事义务绑定的制度,必然是不能长久保持活力的。
因为卫所军官管的实在太多,实际的权力实在太大,卫所的普通成员自主性太低,长期存续会迅速滋生腐败。
军屯卫所组建早期,通过朝廷直接分配的土地和发放的资源,让卫所普通成员愿意为之奋战。
刚刚获得身份的军官们,也还相对比较小心谨慎,不敢过于任性妄为,也没有摸索出压榨普通成员的太多手段。
但机构存在的时间长了,普通成员已经习惯了自己获得的资源,理所当然的认为那就是自己的。
军官也摸索出了为自己牟利的手段,不容易被发现的压榨普通成员的手段。
机构就会开始腐败,动员能力和作战能力逐渐下降。
北朝到隋唐的府兵,洪武到崇祯朝的卫所,清代的八旗子弟,全都有类似的衰退轨迹。
所以这些军团卫所不能长久保持,最多在三代人以内就必须撤销。
最好在第一代卫所成员离世之前就撤销。
同时在开拓区基本稳定后,也要在卫所实施流官制度以及出身卫所回避制度,本卫所的人不能在本卫所当官。
为了保持大明的人口增长速度,也不能将卫所直接转为城市,而是应该分田到户。
将卫所的大部分普通成员转化成有一定资产的自耕农。
小农家庭是生育率最高的。
大明本土的土地当然早就不够分了,本土得卫所子弟不能在本地分田。
最多留下一个子女继承父母原有的土地。
其他子女要么进城成为工人,要么在结婚之后去东北和南洋的边疆分地,要么直接去海外开荒。
离开本土之后,土地资源就丰富了。
所以只要有一对夫妻,在外海就可以算是一户人家,一户人家就就能分到一百亩地。
一家兄弟五个都分家结婚,那每个人都能有一百亩,总共就是五百亩了。
现在工业化尚未全面完成,社会认知尚未改变,土地仍然是公认的最有价值的财富。
这种生子越多分田越多的制度,应该能最大化的提高生育率,让普通人继续不计后果的生育。
新一代的海外移民,仍然要以卫所形式集中开垦,以提高总体的开拓效率和安全。
新大陆的旧卫所家庭,同样也只能安排一个子女继承已经开拓的土地。
其他子弟要去组建新卫所,在旧卫所周围选择荒地开拓然后分地,仍然是每家都有一百亩地。
也就是说,军屯卫所并不是直接全面废止,而是不断撤销成立时间比较久的旧卫所,同时用新移民建设新的卫所。
这样开荒、分田,分家、再开荒、再分田的模式循环下去。
朱简烜计划在美洲和霖洲总共创造一亿个家庭,每个家庭至少分到一百亩土地,之后再停止官方的屯田开拓行动。
一亿个家庭,总共需要一百亿亩土地,约合六百六十六万平方公里。
美洲和霖洲的两个大平原,以及两处低矮的高原地区,能够开垦的土地面积,其实是远远超过这个规模的。
前世美洲统计在册的耕地面积没有这么多,是因为那时候的美洲人口并不算太多。
美洲有很多的耕地没有开发,还有很多欧洲人不认为是耕地,但对大明人而言可以改造成水稻田的土地。
按照大明的标准,就算是朝廷统一开发六百多万平方公里的耕地之后,美洲和霖洲仍然有规模足够的待开垦土地,可以留给未来的子孙继续自行开垦。
这六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开垦出来的时候,大明也差不多总体进入工业时代了。
按照前世的经验,工业化和城市化似乎就是天然的避孕药,工业化和城市化一旦完成,生育率就会大幅度降低。
这个魔咒不知道会不会在这个世界的大明再次生效。
朱简烜只能按照它会生效来做准备,要在全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完成之前攒出尽可能多的人口。
至少要有二十亿以上,最好是有超过三十亿大明人,铺满全世界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
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限制其他人类的生存空间。
欧洲人的数量不能出现大规模的增长,限制他们向美洲移民的速度。
非洲人的数量要尽可能的降低。
所以应该在欧洲和非洲主动加速城市化,在当地组建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323章 奇观工程初见成效
朱简烜作为决策者和领路人,只是把大致方向和要求确定下来。
发给内阁、民部、兵部,让他们再去做出详细方案,再交给朱简烜审批确认无误,批准之后才能实行。
朱简烜平时的工作除了类似的规划,还有很多礼仪性的事务。
天工十五年七月五日早上,朱简烜用过早膳,换上常服,坐上自己的专用机动车,在禁卫军护送下出城。
朱简烜作为皇帝最先在日常生活中改用汽车,自己的护卫部队也同时完成了“机动化”。
原本骑马开路的骑兵,换成了骑两轮机动车的骑兵,也就是摩托车兵。
骑兵后面是可以作为战场主力的轮式装甲车部队。
最后是负责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步兵,也全部乘坐敞篷式的的军用汽车,装备了适合巷战和特种作战的冲锋枪。
朱简烜的车队穿过西苑出宫,出阜成门穿过西外城区域,顺着城西的柏油路继续向西。
车队一直行驶到了宛平县石景山脚下的永定河畔。
朱简烜前世这里属于石景山区,再过了永定河就属于门头沟区了。
现在的石景山旁边修建了一座巨大的水坝,前世的门头沟城区现在变成了一个水库。
但更重要的变化是永定河,就在石景山旁边一分为二。
石景山南侧是永定河原有的河道,北侧额外引出了一条支流,朝着东北方向延伸开去。
北侧的支流比北方的大部分河流都要宽阔。
中间的河道宽度至少有两百米,河道两侧一百多米之外,还有十米多高的河堤。
河道内侧,河堤的内侧,都有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框架,其中填充了碎石,构建了防止堤坝泥土滑坡的体系。
不过现在这条显然是人工修建的河道之中没有水。
朱简烜今天专门出城来石景山,就跟这条新修的人工河道启用有关系。
如果是一条普通的运河,无论是开工竣工启用,都不需要朱简烜这个大明皇帝亲自来参加。
但这条新运河非常的特殊,它就是北水南调工程第三阶段最后一条排水通道,也是顺天府直接入海的新航道。
这条运河自石景山开始向东北流到颐和园南侧,然后转而向东流淌连接顺天府外城护城河,在顺天府城东南方向离开护城河继续流淌到天津入海。
这条河道今天即将正式启用,北水南调三阶段工程竣工了。
如果只考虑将黑龙江水南调入京,不考虑继续引黑龙江南下冲刷黄河,那整个北水南调工程现在已经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等着三江泽大湖蓄水水位达标,整个黑龙江水系就会逆流到顺天府入海了。
所以整个北水南调工程的负责人,在外奔波十八年的天子门徒汪莱写了份报告,请示朱简烜是否搞个庆祝仪式。
朱简烜看着报告的时候也是满心的感慨。
这个自己持续支持了十八年,持续投入建设了十八年的大工程,现在终于实现了最为重要的一项目标。
只要稍微再等几年,等三江泽大湖水位达标,整个黑龙江水水系南下入京。
届时顺天府和北直隶北部的缺水问题就能根治了。
这种奇观级别的超级工程,朱简烜觉得自己有必要亲自来参加。
这样也是再次表现自己对这件事情的重视,也是对所有工程相关人员的鼓励。
这种持续十几年,未来还要继续的工程,如果没有决策者的明确支持,很难持续运行下去。
朱简烜的车队在石景山东侧停下。
汪莱为首的工程人员,以及内阁、工部、水部等相关部门官员,都已经在山脚下的广场上等着了。
护卫部队控制现场,朱简烜下车看向周围,周围的所有人一起躬身行礼:
“参见陛下。”
朱简烜微微抬手示意:
“诸位爱卿都辛苦了,今日就不用拘礼了。”
朱简烜说着,视线在人群中扫了一下,在前排中间位置找到了汪莱。
当初那个形象颇为秀气,性格颇为活泼的稚嫩少年,现在变成了一个精壮黝黑沉稳的中年人。
不过内在的气质似乎没有怎么变,仍然带着一股冲劲,现在整个人都非常的兴奋。
朱简烜径直走到汪莱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着问他的想法:
“你当初那个异想天开的设想,现在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了,你现在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汪莱马上兴致勃勃的说:
“学生现在非常的激动,情绪难以自已,可能有些语无伦次,先请陛下恕罪。”
朱简烜也很开心,只是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了,不会那么轻易展露特别夸张的情绪,所以现在也只是保持微笑:
“我明白你的心情,我是你的老师,你能有现在的成就,老师也高兴啊。”
汪莱这边马上接上了茬:
“没有陛下始终如一的支持,学生无论如何也走不到这一步,有再多的想法也没有机会实现。
“而且,这些工程进行到现在,学生越来越明白陛下的深谋远虑,学生实在是佩服至极。
“当初学生和其他的师兄弟们其实都无法理解,陛下为何要把黑龙江水引到顺天府来。
“但是最近这几年,我们都已经完全明白了,当初陛下就已经预料到了二十年以后的事情了。
“根据华北工业建设的情况,预估了未来的工业建设用水需求,提前谋划额外的水源。”
朱简烜知道汪莱说的都是真心话,他们这些弟子应该是全世界最崇拜自己的人。
他们不知道自己有前世的经验参考,都觉得自己提前规划好了一切。
过去的这十几年里面,北直隶北部和东部的工业区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用水量也随之水涨船高。
农业机器在官营农场逐步普及,大规模抽水灌溉成了寻常的事情,农业用水量也迅速上涨。
有了化肥和农业机器之后,土地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至少翻了一倍,华北地区的人口也再次开始迅速攀升。
过去的十几年里面,北直隶地区的人口增加了将近一千万。
再加上生活方式的改变,单纯居民正常生活用水的数量,都比二十年前翻倍了。
相比江南而言,华北地区的水源本来就不丰富,北直隶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只有四百到五百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