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200节

  老皇帝听着这些话就站了起来,来到太子身边叹息着说:

  “为父希望你是真心这么想的。

  “你身边那些臣子,有没有蛊惑你做大逆不道的事情?

  “你应该明白,你是朕的亲骨肉,是吴王的亲大哥,你是大明皇家的嫡长子。

  “你如果被那些臣子裹挟,站在咱们皇家的对立面,那就是真的叛徒,你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就算是你真的做成了,你也没有什么权威,你也会处处受制于怂恿你的那些人。

  “那样损害的是咱们家的江山的安稳,而且也不可能成功。”

  “你能理解我说的这些道理吗?”

  太子听着这些话就觉得汗流浃背。

  齐旭刚刚暗示过的事情,这边父皇就直接给自己警告了。

  这说明父皇对那些事情早就已经有了准备了,肯定会提前做好布置。

  那件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已经无限接近于零了。

  而且父皇说的要求确实有道理,自己若是配合那些大臣做那些事情,最终肯定会受制于他们。

  未来大明皇帝的权威会大打折扣。

  太子最终老老实实的躬身说:

  “儿臣明白,谢父皇教诲。”

  老皇帝轻轻点头,再次长长的叹息一声,然后说着后续的安排:

  “你弟弟确实有大功于社稷,有再造社稷之功。

  “如果他只是有以前的那些发明,如果他只是比较讨我的欢心,为父都不会真正动摇。

  “但是,现在有了让我大明天下重新统一的机会。

  “也出现了统一之后马上再分裂的危机,以及你们可能骨肉相残的潜在的危机。

  “我已经是没办法忽视了……”

  太子听着这些话,就明白了父亲的心意,现在他是真的动了易储的心思。

  还是因为北伐的大功,还是因为重新统一的机会。

  让人没办法真的忽略。

  太子理解这种心态,但是却很难接受这种现实,同时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

  父亲既然已经有了准备,自己现在再去做什么都已经太迟了。

  刚才还说自己是皇家的嫡长子,是吴王的大哥,提醒自己不要跟大臣们合作。

  但是现在你又直接摆明了要撤掉我的太子之位。

  太子心如死灰,有些破罐子破摔了,带着几分委屈和几分窝火追问:

  “可是父皇……儿臣既然是您的嫡长子,是本来宗法上继承人,烜弟未来如何能容得下儿臣?”

  老皇帝其实也有点担忧,但是现在只能直接说:

  “他比你儿子年龄都小十岁,他四十岁的时候你都该七十岁了,他如何容不下你?

  “反过来看,你能容得下他吗?

  “我会让他发誓,给你本土以外最好的藩国,让你在海外当一国之君。

  “若你没有背叛朝廷,他还无法容得下你,那他就有了一个无论如何无法抹去的污点。”

  太子反正是放开了,直接继续反问父亲:

  “您的意思是,儿臣应该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寄希望于十六弟真的拥有崇高的德行吗?”

  老皇帝同样不憋着了,直接摊牌了:

  “老子如果直接撒手不管了,你们两个未来必然要战到不死不休。

  “被你们两人身边的臣子裹挟着不死不休,总有一个要死无葬身之地,你们身边的臣子们还会有从龙之功。

  “老子现在给你们两个安排好,你们两个才有那么一点相安无事的可能性。

  “来人,送太子下去歇着。”

  老皇帝也不跟儿子对喷了,直接把他软禁在了乾清宫。

  老皇帝的计划在当天下午陆续落实,一大群都督、指挥使们都被单独招到了宫里。

  他们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就直接被老皇帝安排的侍卫控制住,软禁在武英殿的偏殿里面了。

  老皇帝看这些重要武官都到齐了,就再次下令去抓捕各部的尚书和侍郎。

  今天上午能够上早朝的,跟自己唱反调的文官都抓来。

第201章 意料之外的力量

  傍晚时分,上午上过早朝的大臣们,被陆续带到了武英殿,同样关到了几个分散的偏殿房间里面。

  这些文官被半抓半请的带进宫的路上,就知道皇帝应该是下定决心了,要发动一场事实上的政变,来完成易储的决定。

  等到宫里面见了面,有的官员沉默的摇头不语,有些官员又哭又笑,有些官员念念叨叨。

  “废长立幼,取乱之道,取乱之道啊!”

  “这可如何是好啊……”

  倒是也有一些官员已经认清了现实。

  “今时不同往日,若是诸皇子无论长幼均无建树,凭依不过是圣上宠爱,因此废长立幼自然是取乱之道。

  “但现在吴王北伐大胜,立下了收复了故土旧都的大功,民间声望也是如日中天,立吴王反而能避免内乱。”

  “圣上显然已经下了决心,也做好了准备,我等继续反对也已经没用了……”

  但更多的人还是始终无法接受:

  “如此废长立幼,置嫡长于何地?将来吴王自己如何立嗣?”

  “吴王至今无嗣,天下如何能安?”

  “我们一起抵制,圣上能将我们一同革职吗?”

  “对,没有了我们,整个朝廷都要停摆,圣上如何处理朝廷事务?”

  “下面的草民工人能叫歇,我们也能齐行叫歇!”

  这些官员本来以为皇帝会马上见他们,但是他们直接被晾到了第二天上午。

  老皇帝不想在晚上宣布大事,要等到第二天白天再办理。

  幸好皇帝没装备直接弄死他们,让侍卫给他们准备了热水稀粥和被褥,否则这一晚上就被冻死一大批老官僚。

  第二天上午九点,他们才被侍卫驱赶着,再次在武英殿的大殿上聚齐。

  平时上早朝,朝廷主要官员不一定会全员到齐,现在全到了。

  熬了一夜的众人,无论有没有睡觉的,精神状态都不怎么好,身上衣服也有点不够体面。

  但是现在没有人关心无关紧要的东西了,都在憋着劲等着皇帝宣布他最终的决定。

  所有人到齐之后,老皇帝带着一群侍卫走进了大殿,在御座上就坐。

  现场的官员们无论对皇帝有没有意见,这时候都还是本能的躬身行礼问好。

  没有人立刻跳出来与皇帝对喷,甚至还都停止了之前的议论,安静下来等着皇帝公布决定。

  老皇帝也毫不犹豫,让随行侍卫直接宣读准备好的圣旨。

  第一封圣旨,改皇太子朱简灿为梁王,择机择地建立藩国王宫之后就藩。

  一般贬谪都是要列问题,无论是能力还是身份或者道德水平,都是要写明白为什么应该贬谪的。

  但这封圣旨却完全没有,甚至还稍微夸赞了一下,识大体,知进退,睿智老成有礼等。

  还特别说明梁王无论是否就藩,都有三万银元的年俸,是一般亲王皇子的三倍。

  但是无论圣旨内容怎么写,这封圣旨还是废掉了朱简灿的皇太子之位。

  第二封圣旨,核心内容就是册封吴王朱简烜为太子了。

  先夸赞吴王本身品性优良,然后说明发明创造对大明有大功,最后说明北伐中原是再造社稷的大功,所以立为皇太子。

  现场的一群官员老老实实的听到最后,知道老皇帝彻底下定了决心,知道这时候反对也没用了。

  但是直接躬身领命的也没有几个人,大部分人都是沉默不语的站在那里。

  昨天晚上有些官员的说法得到了很多官员的认可。

  自己也可以叫歇也就是罢工。

  皇帝要是把自己这些人全都罢免了,看他接下来怎么处理政务,现在直接无声的对抗。

  更有一部分人接受不了现实,直接跳出来大声指责:

  “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请陛下收回成命!”

  “皇太子殿下天性纯良,品行无亏,陛下为何易储?”

  “皇太子既无过错,不可言废立,此乱命,臣等恕不奉诏!”

  老皇帝面无表情的挥手:

  “抗命不遵,目无君上者,革职为民,流放马岛。”

  又有几个人扛不住选择躬身领命了,但是他们仍然不到现场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同时还有几个人直接跪下大声说:

  “还请陛下三思啊——”

  老皇帝失去了最后的耐心,让自己带来的侍卫上前。

  把所有不领命的官员,以及跪在地上反对的官员,全部扒掉他们身上的官服。

  有的臣子挣扎着继续叫嚣,继续说老皇帝废长立幼不可取,也有的默默地接受了这种命运。

  但更多的大部分官员都在等待,看老皇帝把自己全部罢免之后,朝政怎么处理。

  就在这个似乎尘埃已定的时刻,两个侍卫慌慌张张的跑进了大殿:

  “陛下……紧急情况……”

  老皇帝下意识的以为是什么地方出了纰漏,本能的在心中归拢昨天到今天的事情,同时让侍卫到自己跟前来报告情况。

  一个侍卫把腰刀和手枪递给同伴,然后快步跑到皇帝的御案下面报告:

  “陛下,有一群叫歇的工人围住了应天府衙,要求应天府尹释放前些日子被抓的民间工人帮会头目和成员。

  “负责应天府衙的将士们不知道如何处理,还请陛下示下……”

  城市和周边各行各业的工人之中,都存在着以某帮、某会、某行为名的各种民间组织。

首节 上一节 200/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