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步枪枪管,只能靠工匠手工捶打。
一个熟练工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制造出一把步枪。
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了枪管的卷制上面。
有了无缝钢管技术之后,枪管的生产时间能够大幅度缩短,直接从按照天算变成按照分钟算了。
朱简烜听完也是颇为感慨的说:
“是啊,这就是技术的力量,这就是机器的力量,也是现场诸位的力量。
“所以参与攻关和实验的工匠,品级待遇全部加一级。”
宋问道众人立刻一起躬身:
“谢大王!”
朱简烜摆手示意他们不需多礼,然后继续分派新的任务给他们:
“未来一年内,咸宁四十年年底之前吧,要求要有三套设备能够持续生产。
“分别用于生产八十毫米线膛炮,十二毫米大口径步枪枪管,八毫米常规步枪枪管。”
这个任务难度不算高,就是按照现在标准建设三条生产线而已。
宋问道和钢铁厂工匠领命,保证完成任务。
朱简烜看完了无缝钢管试生产,又去钢铁厂的其他车间转了一圈,最后又到矿场转了一圈。
现在吴国的所有大型工厂和矿山,性质全部都是“王有”的。
工厂都是吴国朝廷的下属机构。
现在都是国王王国朝廷直接下命令指示和管理的,基本不存在什么商业化经营的逻辑。
性质上跟朱简烜前世的国家资本主义不同,反而有点类似于公有制状态,以至于货币的价值都不怎么明显了。
吴国现在已经开始实施州县改革,已经允许普通商人到吴国经商和置办产业。
但朱简烜不准备改变现有的产业形态和制度。
未来吴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仍然必须是王有的。
包括粮食、矿产、钢铁、军工、化工、机械、造船等产业等不会对民间开放。
只会允许他们经营一些贸易商行,个体商铺和维修工厂。
朱简烜准备当好工业时代的君主。
封建时代的君主之所以是君主,不只是因为他们掌握着军队,也不只是因为他们是国家名义上的主人。
最为核心的原因,是君主掌握着当时最多的生产资料——土地。
君主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规模,在全国土地之中所在的比例大小,直接决定了君主的实际权力大小。
君主如果没有实际掌控土地,就算是掌握了军队也很难维持地位,也无法维持军队。
传统君主如果只掌握了军队,那只能算是地主阶级的征服者。
军队强行维持的统治随时都可能崩溃,
君主只有掌握了足够多的土地,才能成为地主阶级的直接领袖,才能真正长久的掌握实际最高权力。
如果土地和军队都没有,那就只能当代言人了,也就是彻底的傀儡君主。
有了这样的经验,到了工业时代,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君主想要继续维持足够的权力和地位,具体应该怎么做也是显而易见的了。
那就是要掌握尽可能多的工业产业和资本。
如果一个传统君主只是单纯的鼓励和支持工商业,自己本身却完全不区参与工商业的经营和建设。
那这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君主失去绝对权力的过程。
因为工业化完成后,国家的统治阶层会发生转变,会从封建地主替转变成成资产阶级。
君主不参与工商业经营,就还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掌握的生产资料只是土地。
那他甚至不是新统治阶级的成员。
这种性质的君主哪怕继续支持工商业,阶级身份也只不过是新统治阶级的代言人而已。
实际地位已经跌落到真正的统治阶级之下了。
他必须承诺保障真正统治阶级——资产阶级的利益,必须不断满足资产阶级的各种诉求。
他必须按照资产阶级的要求做事,接受保障资产阶级利益的宪法和规则。
一旦无法做到这些事情,随时都可能被资产阶级抛弃。
毕竟只是一个代言人,而不是阶级领袖。
最好的结果,也是变成没有实际权力的虚位元首而已。
和平的工商业改革和工业化,就是资产阶级“夺舍”地主阶级的过程。
所以传统封建地主阶级通常会全力反抗。
先发的工业化国家,会经常鼓吹传统国家发展工商业,鼓吹文明开化的改革。
因为工业国家的工商业群体,可以在对方实施工商业改革和工业化的过程中,掌控这个国家的主要工业产业和资本。
进而跳过国家原有的统治阶层,成为这个国家实际上的新统治集团。
最终实现对一个国家的“夺舍”。
国家依赖外来资本完成工业化,君主会成为外来资本的代言人。
所以本国人鼓吹全面开放和自由化,相当于鼓吹放任外来统治阶级夺舍自己的国家。
所以朱简烜非常乐意看到日本借助大明实现工商业改革。
按照这样的逻辑反过来考虑,资本主义时代对应神洲帝国皇帝的身份,其实是传说中的“终产者”。
一个掌握国家绝大部分工业和资产的绝对垄断资本家。
自己统治的国家内部,没有其他有足够规模的独立资本家,绝大多数资本都要服从于皇帝。
资本皇帝是资本领袖和统治者,而不是可以更换的代言人。
这种真正的资本皇帝,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的统治能力,可能比封建时代的神洲帝王更强一筹。
这种国家里面自然也不会出现什么君主立宪和议会制度了。
朱简烜巡视了北河工业区的主要产业之后,乘坐王都北河铁路上的列车返回王宫。
朱简烜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翻阅自己离开期间秘书府呈上来的文件。
留守的秘书姚鼐得知朱简烜归来,马上进来报告和请示:
“大王,今年本土江南、浙江,以及清国山东地界,普遍大旱,朝廷开始输送新一轮的灾民来澳洲。
“一批总计三十万左右的灾民,将在未来十天内抵达澳洲,其中有一批是清国山东地界的灾民。
“秘书府请示大王,是安置到最近开拓中的东澳洲地区,开垦更多的耕地。
“还是继续安置到王都附近,作为继续扩建工厂的工人。”
朱简烜基本没有怎么犹豫就决定了:
“王都谷地最近建设的居民区,应该还能安置的下,就尽可能还放到王都吧。
“工业生产就是要集中,集中才有效率,放到其他地方等于浪费。
“王都至少要有一百万人,未来可能有两百万人。”
姚鼐马上拱手答应着:
“臣遵命。”
朱简烜继续吩咐他:
“这批移民到了之后,按照每户一兵的方式征兵,继续组建五个正式师编制,按照正规军训练。”
姚鼐再次认真答应下来。
按照朱简烜的命令拟定正式的文件,再交给朱简烜用印之后下发给各司执行。
第170章 咸宁四十一年
崔二在海上漂泊了一个月后,终于在咸宁三十九年十一月十日初抵达了吴王都。
崔二和同行的其他山东人,在从船舱里面出来的那一刻,就都是满脸的惊愕。
他们本来理所当然的以为,这个远在海外的澳洲地方应该是一片蛮荒之地,否则也不需要专门持续移民来开荒。
结果他们抬眼就看到了一眼看不到边的居民区,还有数不清数量的冒着白烟的烟囱。
这里竟然是一个和大明本土基本没有什么区别的大型城市。
崔二一行人在码头上岸之后,再次被命令着走进这边准备的灾民营,被驱赶着又去洗了一次澡。
然后被安排进了一片奇怪石头构筑的四层楼房之中。
崔二和自己外甥柯思迪,两个学徒,四个同伴,在登记的时候算成了一个家庭。
如果他们是普通灾民,会被直接送进四张上下铺的八人宿舍。
但是崔二一行人现在都有职务。
崔二自己有个试百户的官职,直接管着一百户灾民人家。
柯思迪年龄虽然最小,但却因为勉强能写能算,在原来灾民营管点名和登记,有个试副百户的官职。
其他的两个学徒和四个同伴,也都有试小旗的临时官职,各自管着十户灾民。
于是混编的一家八口人分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军官房。
崔二和大外甥柯思迪一个房间,其他六个人每三个人一个房间,每个人一个木头单人床。
客厅和房间里面,还有桌子、椅子、柜子。
崔二坐在一张床上,伸手拍了床腿和床板,颇为惊愕的说:
“这床竟然用的都是好木头打造的,这他娘的比在咱们老家住的都好啊……”
柯思迪去看了一下房间里面的柜子:
“确实……这房间里的家具也都是好木料,吴王殿下真有钱。
“咱们老家富裕人家结婚的时候,都操持不了这么多好家具。”
崔二等人感觉诧异,主要是本土的好木头早没了,普通农村地主家也很少真正的好木头。
但是在吴王都所在的地方,原来有大片的原始森林。
建城和开荒都要砍伐和清除森林,直接产生了数量异常庞大的新鲜木材。
因为处理木材需要时间,只有比较周正的才会被加工成家具和装饰,普通木头都是晾干了当柴火了。
崔二“一家人”在房间里休息了一天,第二天早上被喊起来到集体食堂吃饭。
然后被叫到院子中集合起来,统一分派未来的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