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第178节

  同样也有极大的问题。

  东南失控,北京的供给对国力的消耗太大等等。

  世事难两全。

  宫禁之中,较少树木,到处是黄瓦和红墙,烈日下,更显炎热了。

  黄昏时,热气未消,比起正午时也未凉爽到哪去。

  朱元璋已经不太去想那些复杂的东西,或是遥远的未来。

  他的未来已经不太远,就在城外的清凉山孝陵之中了。

  能活多久,朱元璋已经不想太多,自己这一生,波澜壮阔,精采纷呈。

  从一个捧碗要饭的还俗乞丐,到君临天下,完成以南统北的伟业。

  在弱宋之后,又收复幽云十六州,打到辽东,收复前唐营州都护府的地盘,打下云南,贵州,这是唐宋都没有干成的事情。

  洪武五年,乌斯藏内附投靠,洪武六年,设乌斯藏卫,就在拉萨。

  又是一直沿辽东北上,设过百个卫,所,后来终成奴儿干都司。

  除了奴儿干都司和缅甸宣慰司是永乐年间设立,但洪武年间,也是已经大体成型。

  还有老挝宣慰司,大甸宣慰司,中南地方,大半属大明,或是大明藩属。

  向西,推进到哈密卫,虽未全部收复西域,也是因为丝绸之路断绝,自然条件改变,不是推不过去,只是得不偿失。

  毕竟纯粹的农耕王朝,远涉万里,过河套,越黄沙,抵极西,北方还有瓦刺和鞑靼窥视,明初的条件,也就只能推到哈密卫了。

  当然,若是范进早有封建论抛出,老朱可能早就把肃王谷王等诸王一径往西边分封,给精兵强将,小子们自己打天下去吧。

  回顾一生,老朱毫无遗憾,或者说,自己内心感觉是毫无遗憾。

  他从一个爹娘死了没地埋的赤贫农家小子,小和尚,小乞丐,一手一脚,打下这个无比庞大的帝国,朱元璋无比自信,也是无比骄傲。

  确实是有这个本钱。

  自古帝王,说是只手创业的,也就是唯朱元璋一人,别人,都不能算。

  老朱现在,几乎不过问具体政务了。

  南北榜事解决,现在他的心也放下了。

  唯一关注的,也就是诸王封建之事。

  日常政务,交给皇太孙朱允炆去处理就好。

  太孙,朱元璋也是扶持了十来年了,也倦了。

  从打天下时就是日理万机,为皇帝更是每天起早贪黑的处理政务奏疏。

  也是真倦了。

  御园中有花草树木,虽是不多,也是夏天时宫禁里难得的阴凉之所。

  其实以朱元璋的身份地位,一句话出去,征发二十万徭役,半年之内就能在城外修离宫避暑,但老朱……真的不愿。

  很多帝王,初始时也能体恤民力,克俭自身。

  年迈之后,觉得自己功劳极大,安定天下,造福万民。

  小小享受,算得什么?

  于是放纵自身,得之是我,失之也是我,又有何妨?

  朱元璋,一生看书不多,但中年之后饱读史书,文章,书法,诗文都是一流。

  这就是天赋,不是那些腐儒酸丁能比的。

  克制功夫,也是在帝王中属一流的存在,说不浪费民610力,就是不擅取擅用分毫。

  黄昏之下,老朽帝王持杖漫步于花树山石之中,神情倒是有几分恬淡从容。

  花甲侍卫郭英,按刀侍立左右,也是寸步不离。

  影影绰绰间,宫女内侍在花木掩映中伺候着,并不近前来。

  “郭四。”

  朱元璋脚软了一下,便停住脚步,但腰背还是挺直。

  “臣在。”

  “范进教咱的那个锻体强身的法子,你练了没有?”

  “臣也练了。”

  “感觉怎么样?”

  “臣近来感觉精力恢复了不少,身体原本有不少小毛病,也多半痊愈了。”

  “唉,好东西啊。”

  朱元璋有些意兴萧索。

  范进的练体法又不是神仙术法,要是老朱早几年练,没准真的能延寿几年。

  但现在才开始,也就是叫老朱身体不那么难受,可以延寿数月。

  这就很不得了了。

  朱元璋也是明白此理,是以略觉遗憾。

  但老朱也就是感慨一下,并没有迁怒或是过于不甘,时也,命运。

  时来天地皆运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咱的时间快到了,到了就到了,咱朱重八一生,不亏,不愧,不悔!”。

第二百七十一 天家亲情

  郭英无词以对。

  这话,不好接。

  虚言安慰,皇上不爱这套。

  说皇上您说的对……皇上老了,雄威犹存,小心自己小命不保。

  就这么默然跟随,不言不语最好。

  朱元璋呵呵一笑,找了处树荫下的石桌,坐在石凳之上。

  便是有十来个宫女赶紧过来。

  有打扇的,递毛巾的,递痰盂的,倒茶的,不一而足。

  朱元璋擦了把脸,挥手道:“将那商家进的范家果酒,取一壶梨酒过来,这酒咱更喜欢,喝着爽口一些。”

  果酒在这个时候的价值便是体现出来。

  这时代又没甚象样的饮料,更不可能有什么快乐水。

  也就是冰镇的各种饮子,材料千奇百怪,你要想它好喝也是想多了。

  也就是酸梅汤饮子勉强能入口罢了,谈不上有多好喝,宋人几百种饮子,最后也就是这一种流传到后世,一直到民国时期,还算是华夏一道解暑良方,哪怕普通穷人,到饮子店,也能买一碗配冰块的酸汤饮子,略作解暑之用。

  “加些冰,莫加多。”

  老朱吩咐一句,过不多时,玻璃杯上还沁着冰凉水气的梨酒便是由宫女端了送来。

  “给武定侯也端一杯来。”

  “是,皇爷。”

  “郭四,你坐着同我一起喝。”

  梨酒色泽比葡萄酒要淡的多,但喝起来更开胃爽口一些。

  朱元璋也不多喝,一天一玻璃杯,就是在这样消闲之时,最舒服的时候来一杯。

  小口啜饮,也不敢大口畅饮,怕肠胃受不了。

  郭英倒是三两口就喝了,感觉身上一阵清凉,喝完便是赶紧起身,还是按刀侍立在侧。

  朱元璋刚要笑骂郭英太谨慎小心,就听到郭英道:“皇上,太孙过来了。”

  “哦,他来了.”

  朱元璋张目看了看。

  不光是皇太孙朱允炆,还有韩王,沈王,安王,唐王,伊王等人。

  倒是没有外臣,主要这是内廷深处,外臣不便擅入。

  看到的俱是儿孙辈,朱元璋脸上便是浮现笑容。

  这老人,一生对任何人不容情,杀之无愧无悔。

  就是一个喜欢儿孙后辈,自己儿子虽是尽量调教,但还是有不争气的存在。

  换了一般人,不要说普通的臣下,就算是义子亲侄,公侯勋贵,多半都难逃一死。

  自己儿子,只能骂骂就算了。

  曾经要召秦王,晋王到南京治罪,太子求情,其实是给老爹面子,就坡下驴,不然的话,召来了不处置,老朱脸往哪搁,真处置了,哪舍得啊?

  一世辛苦,历经风雨,无非就是为了儿孙。

  “孙臣见过皇祖父。”

  “儿臣见过父皇。”

  皇太孙,诸王,纷纷上前行礼。

  这一次人倒是来的齐,诸成年亲王身后,还有少年模样的唐王,郢王,伊王等,也是跟在成年兄王身后,恭谨行礼。

  “好,好,来人,赐皇太孙,诸王果酒。”

  朱元璋吩咐一句,便是又一脸慈爱的道:“你们要喝什么口味的,同宫女说。”

  “谢皇祖父。”

  “谢父皇。”

  朱元璋摆摆手,笑道:“咱在这内廷后园,就不要太拘束了。”

  虽是如此,眼前皇太孙,诸王都还是一副谨慎小心的模样。

  朱元璋叹息一声,也就不多说了。

  眼前诸王,最小的伊王是洪武二十一年生,二十四年封王,现在还没有满十岁,生下来时,自己当皇帝都二十多年了。

  韩王,沈王,也是自己创立大明,称帝之后所生,也是从小在宫里学的规矩,对自己更多的象臣下,不象儿子。

  也就沈王胆子大,偶尔还会捣个乱,撒个娇啥的。

  但那也是十来年前的事了……这小子也是长大成人,不复当年的天真童趣了。

  只有太子朱标还是自己起兵不久时就生的长子,当时自己连一方势力还没有创立,生下儿子过后,才得的集庆。

首节 上一节 178/2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