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家门前。
一个身着锦衣卫百户官服的人,跟个稚子并排而坐,旁边摆着几案,几案上陈列茶壶、茶杯,二人边喝茶边交谈,如同挚友一般。
门口路过的人看到这一幕,吓得要命,个个躲得远远的,暗中窥视。
张延龄道:“覃百户,你请。”
“好,好。”
覃云乐呵呵的,显然他这种靠荫蔽上位的人,在衙门一众同僚里能力不那么突出,要么极端飞扬跋扈,要么和和气气,会走两个极端。
张延龄两世为人,人际关系那点事,还是能整明白的。
“覃百户,我想问问,你成家了吗?”张延龄道。
“尚未。”覃云摇头。
张延龄好奇地问道:“你乃锦衣卫百户,有权有势,月月领皇粮,以你的年岁,怎还不成家呢?”
覃云叹道:“我进锦衣卫时间不长,府上有老母要照顾,很多事由不得人,把差事办妥帖些比什么都强。”
张延龄笑道:“高不成低不就吧?”
“啊!?”
覃云一愣,随即明白张延龄的意思,他有些好奇,显然这话从一个稚子口中冒出来,他一时还有些不适应。
覃云在张延龄面前没端一点架子,面对这么一个少年老成的稚子,发出感慨:“要找个合适的对象没那么容易,旁人知道我的情况后就不太愿意联姻了……你说得很对,小门小户的我看不上,高门大户也瞧不起咱。”
张延龄点点头。
在大明,军户还是受人歧视的群体,反倒是像张峦这样监生出身的人家,却是旁人联姻的理想对象,优先级相当高。
哪怕张延龄自己也很清楚,他那老爹不靠谱,就是个生员出身,进国子监也不过就是想镀层金,谋求个小官当,但在旁人看来,那可是书香门第。
“你觉得我姐咋样?”
张延龄问道。
这话太过直接,覃云神色顿时有些尴尬:“张小姐,自然是极好的,但在下高攀不起。”
张延龄心说,你知道就好。
别看你是个锦衣卫百户,牛逼轰轰的,但别忘了你是靠阉人的荫蒙才上位,你就适合娶个小门小户的女儿,也别看不起人家,那跟你才叫门当户对。
“你找家父,所为何事?”
兜兜转转,张延龄还是把话题给带了回来。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覃云摇头:“不方便细说,关系重大,还是等令尊回来后,当面跟他提为好。”
第71章 隔空问诊
一直等到张峦回来,覃云揪着的心才算放下,急忙满脸堆笑地迎了过去,甚至要上手搀扶张峦。
张峦好奇地问道:“覃百户,你这是作甚?”
覃云一怔,这才想起来自己这是习惯性动作,他这种靠攀附起家的人,经常遇到一些“老家伙”,诸如覃昌等太监,都会自觉地上去扶个手臂,才显得尊敬。
但这套在文人中并不流行,尤其像张峦这种才四十来岁,走路四平八稳的读书人而言,更是吃不开。
你扶我,是认为我老吗?
就算我老态龙钟,也用不着你来扶啊。
覃云道:“张老爷,我们进去说话。”
张峦叹息:“在下忙于公务,这才刚回来,怎不让我先喘口气?覃百户,伱找我有什么要事吗?其实你完全可以把事情告诉犬子,他会传达的。”
“有些事……”
覃云瞅了张延龄一眼,无奈地道,“不方便对外人言。”
“什么外人,那是我儿子!就算你有再多的顾虑,我也绝对信任他,再说是何等事非要单独跟我说?”
张峦嘴上这么说,显得傲气十足,但内心还是有些惊惧。
他所能想到的是,能让覃云这个锦衣卫百户特意跑上一趟,很可能是他暗中跟太子通信之事,东窗事发了。
先前那番话,更多是试探之言。
随即张峦带着覃云进入院中,来到了正堂。
而张延龄恬不知耻,就跟牛皮糖一样死粘着不放,立在正堂,等着覃云跟张峦谈事情。
覃云瞅了张延龄几次,还给张峦打眼色,意思是咱能不能让这位小祖宗出去?
可张峦父子都好像不通人情世故般,全当没看见。
“有事就说吧。”
张峦道,“招呼不周,还请见谅。”
“没事,没事,先前已用过茶水了,是在下坚持不肯进门。”覃云小心翼翼道。
张峦道:“可是宫里之事,让你如此扭捏?”
覃云一怔,随即点头。
而那边,张峦的脸色跟着沉下来,心说坏了,看来之前跟太子通信被人抓住马脚了啊!
都是延龄那臭小子搞出来的事情,看我这次怎么教训他,一定要把隐身在他背后的主使给揪出来。
我倒要看看是谁在背后给他出馊主意!
覃云谨慎地道:“乃是有人生病……这是具体症状,请您给参详一番,这病如何,还有……该如何诊治,方能见效?”
说着,覃云不顾张峦目瞪口呆,从怀里掏出一份东西递了过去。
张峦拿到手上,有些呆滞,呈现出的神色好似在问,就这?
吓都把人吓死了,下次说话咱能不能直截了当,干脆一点?
张峦打开信,顿时心凉了半截,上面的字他全都认识,可凑在一块儿,他却连读都读不通顺,不由看了眼儿子,发出求助的信号,更是在诉说,最近为父我虽然看的医书不少,但眼前的症状明显超纲了,这他娘的都啥跟啥啊?
“怎么样?”
覃云眼见张峦神色不对,急忙问询。
“这个……”
张峦当然不能说自己不行,若被宫中的贵人知道,那自己进太医院的事很可能就要泡汤,在这种时候最忌讳的就是露怯。
张延龄道:“爹,能不能让我看看?”
张峦想都没想,直接把单子递给儿子。
“切勿……”
覃云刚要提醒,却已来不及,单子直接到了张延龄手上。
张延龄拿到单子一看,瞬间感觉自己灵窍都被人打开了,正是他最熟悉不过的中医方子,虽跟古书上记载有所偏差,但在症状记录方面,严格遵循了人体阴阳五行之说:“……阳发而阴应,气随脉而动,灶生于火,而风木不存,以至于阴气不得外泄。以当主泻之。”
乍一看,简直就是在给人批命,完全没什么根据。
但以张延龄的经验,这说的就是肝脾之病,而古人一般都会归于阴郁而导致,也就是气大伤肝的由来。
“张老爷,到底怎样了?”
覃云不理会张延龄,但见张峦在那儿凝神思索,不由急忙问询。
张延龄道:“爹,你不是教过我,这是肝脾之病的体现吗?”
“是吗?”
张峦拿回单子,瞅了瞅,没有随便接儿子的话茬。
鬼才信儿子能从这些好似谶语的内容中,看出这是肝脾病,而对面背后可是有大把名医诊治,人家专程跑来问,是看中他的本事,要是连最基本的病征都给断错,那以后自己还怎么混?
张延龄问道:“看这病,应该是有目黄、遗黄等症状,平日偶有恶心呕吐、厌油、腹胀等不良反应,且身体软绵无力,易怒而精神淡。”
覃云本没把张延龄当回事,闻言连连点头:“正是如此。您……”
本想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但随即想到,人家父亲是杏林国手,马上都要进太医院的人,随便一点家学传承,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有此见地完全可以理解。
覃云道:“如此病症,该如何诊治呢?”
张延龄道:“这病,怕是不太容易治,肝脾之病一向需要养,且越是上了年岁的人,越容易得,且还不好调理,一个不慎很容易就……唉,言多必失,父亲,您认为呢?”
张峦惯是见风使舵,眼见儿子说的一些病状,都被覃昌承认,也就是说肝脾之病的诊断,应该八九不离十了,于是赶忙道:“这病还需要详加斟酌,我一没见过病患,二没有为其切……”
“爹,术业有专攻,有些病不是咱能治的,还是别出诊了,你想想京师那么多名医,甚至太医也有多位,怎么也轮不到咱操心啊。”
张延龄赶紧阻止张峦把话说下去。
你要是说想去当面来个望闻问切,人家或许真就请你去了。
但这病,别说是现在了,就算是放到几百年后,也不好治,且太医院的人知道这是肝脾病,能没有确切的方子?
你再牛逼,也没法比他们更牛逼,只能是自取其辱。
更为关键的是,这得病之人不仅你惹不起,连李孜省都只能退避三舍。
覃云道:“您医术高超,难道就没有良方妙策?”
张峦看了看儿子那坚定的否定眼神,微微摇头叹息:“得病之人,最重要的是调养,且此病况繁复冗杂,能否康复更多是要靠上天庇佑,我不能轻易下结论,抱歉,抱歉!”
说完,张峦将单子递还。
覃云这下好似明白了什么,苦笑着摇摇头,而他的任务,到此也算正式结束了。
“那张老爷,小人回头再来拜访……医者父母心,还望您能施加援手。”覃云恭敬地向张峦行礼后,告辞而去。
第72章 不听不理不问
张峦亲自送覃云出门。
等覃云走远了,他赶紧回来,把儿子叫到正堂,将房门一关,冷声喝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延龄耸耸肩,道:“爹,我说过了,那应该是肝脾之病……这种病,痛倒未必很痛,从上面症状的呈现来看,多半是肝病,这病不是咱能治的。”
“你胡言乱语些什么?你随便看看,就知道是肝病?”
张峦很生气,却显得有气无力。
主要是他拿儿子没办法。
张延龄扁扁嘴,意思是你不相信就罢了,反正没人求伱相信。
张峦道:“若真是应了肝脾之病的症状,那就按照方子治便是,为父正好可以施展一番,医书上有不少记录治疗肝脾之病的方子。”
“爹,你知道那得病的人是谁吗?”张延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