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覃吉似乎找到了教育太子的方向,指点道,“如此正好培养太子的耐心,沉得住气方能成就大事。”
“好吧。那我就继续等,却不知我所写东西,她看到后会是如何反应?有些话会不会太重了?”
“不会的,殿下……您是君,她是臣,您有什么言辞,臣都要领受,您何需在意臣下的感受?”
朱祐樘摇头:“什么君君臣臣,显得太过生分了,就好像我跟老伴你一样,也可以做到平等相处。就算如老伴所言,我是君,她是臣,那为人君者,也该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不是吗?”
覃吉道:“太子宽厚待人,大有仁君之风。”
朱祐樘苦笑:“我还不是君,只是储君而已,有些事还是要看开些。就是这么漫无目的的等下去,有些难熬,真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
……
朱祐樘第一次有了笔友,虽然互相间只通信一封,却好像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羁绊。
而在李孜省府上,沈禄正好将信送来,很快就见到了李孜省。
沈禄感觉自己地位比先前大有提升,每次来都能见到李孜省本人,他也知道这得益于自己有个能掐会算且还会治病的大舅子。
“信这么快就来了?”
李孜省拿过信,随即就要打开。
沈禄道:“来瞻说,他也不知晓书信的内容,乃孩子自己写的。”
“什么?”
李孜省闻言皱眉。
沈禄分析道:“先前我也觉得他或有虚言,不过听他话里的意思,这信不过是写了一些宫外的风景,还附带了一首诗词,不值一看。来瞻虽无当官的经验,却小心谨慎,不会无的放矢,想来他也应该知道,哪怕他只是监生,跟太子私下交通也是重罪。”
此前沈禄一直觉得张峦没什么政治头脑。
到现在他也如此认为。
但在李孜省面前,他却要说张峦的好话,毕竟他现在跟张峦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李孜省犹豫再三,终归还是没有将信打开。
“若瞧了这封信的内容,的确有可能会被人安上私通东宫的罪名,既然张来瞻已将我相助东宫之事暗中知会太子,那以后的信件,就由他们自己传递,我权且当作不知。”
沈禄问道:“您看,既然话都已经带到了,还有必要传递信件吗?要不这件事就算了……”
李孜省笑道:“你以为如今是我想继续吗?先前东宫覃吉覃公公,还找到钦天监来,问怎么没信传回去。或是太子,也对此留心了。”
“这怎么可能?”
沈禄大感意外。
李孜省道:“换作以前,我也想不到太子会如此大意,这不是给人以攻讦他的借口吗?不过现在想来,这也算是他变相对我示好吧。”
沈禄想了想,不由点头表示同意:“李侍郎所言极是,正因为信是您派人送去的,太子才会如此重视。太子或是想以如此方式相告,您的心意他领了。”
“是啊。”
李孜省站起身,一脸志得意满,“未曾想,这小小一封书信,竟带来如此多的便利。跟东宫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虽说超出臣子的本分,但不管怎么样那也是储君,我等不过只是人臣,不是吗?”
沈禄心说,要是皇帝得知后质问伱,你也这么说,倒要看看你这借口好使不好使!
满朝上下除了你和那个不怕死的张来瞻外,谁敢与东宫走近?
李孜省突然有意无意道:“陛下这半年来,召太医的频率可是日渐增多了。”
沈禄一听,瞬间从中把握到什么,但又不敢明着去问。
李孜省突然侧头看了沈禄一眼,带着一抹冷笑问道:“汝学,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不知。”
沈禄脑袋几乎都快垂到胸前了,嗫嚅地道,“下官官职低下,正所谓人微言轻,岂敢做那非份之想?”
李孜省道:“那你知道,我为何要对你说这些吗?”
“呃……”
沈禄还是不知该如何回答。
李孜省换上和颜悦色的笑容:“因为我把你当自己人,通政使司这么多官员,以你出身最低,只是举人,但你的交际能力很强,就算是那些进士出身的,也未必有你的本事,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沈禄拱手:“下官愧不敢当。”
李孜省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懂得谦逊是好事,张来瞻那儿你留心盯着点。若是近日泰山真发生地动的话,太子选妃之事基本就没障碍了。”
沈禄一听,立即紧张起来,忍不住问道:“那……要是泰山未发生地动呢?”
“哼哼。”
李孜省脸色转冷,用略显狠辣的语气道,“我又不能把张来瞻怎样……要取信于人,需做到用人不疑,即便事情没被他料中,宁夏地动之事,他也是有功的。”
沈禄一听,瞬间松了口气,原来李孜省是个宽容大度的人,难怪人家能坐到这么高的位置,深得皇帝信任。
“但是……”
李孜省话锋一转,“他进太医院之事,就别想了。至于求学国子监……哼哼。”
话没说得很透彻,但也让沈禄背脊发凉。
他心里懊恼不已。
我这是帮了张来瞻,还是害了他?
之前我还跟他说,进太医院之事十拿九稳,现在看来,根本是一点谱都没有,难道你张来瞻真的有大神通,说哪儿地动就真会地动?
如果没地动,怕是你以后啥好日子都别奢望了。
“汝学,既然你来了,我这里正好有件事,你帮我去处理一下。”
李孜省好似真没把沈禄当外人,直接就编排起差事来,“你带我的手书,出城一趟,城外拐子胡同有户人家,里面住着我几个曾经的同门,他们刚到京师,需要安顿一下。这些人没什么品行,就怕他们招惹是非……回头你派人盯着点。”
“是,是。”
沈禄忙不迭应着,心里却有些膈应。
明明只是公事上的上下级关系,但现在李孜省却让他去办私事,看样子这私事还很棘手。
到底成为李孜省一条船上的人,是好事还是坏事,一时间他也搞不清楚了。
周二求一波追读,大家不要养啊,该看就看,拜托了!
第70章 郎情妾意?
一连几天,张峦都照常在京师给人种药,没再踏足过国子监。
不过既然已经报名,就等于是国子监一员,对他这样相对张扬的人来说,还是喜欢出风头的,尤其最近京师周边疫情日益严重,陆续有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思跑去种药。
也因为这次种药有着太医院背书。
普通百姓寻常可见不到太医。
在世人眼中,只为皇室服务的太医多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人物,医术高超到用“生死人肉白骨”来形容丝毫也不为过。
汪机没有去给在京徽商治病,一连几天都跑去看张峦为人种药,俨然是张峦的左右手,跟个跟班无异。
张家两兄弟继续过着“京漂”的悠闲生活,反正没什么事做,就算要读书也得等到年后去了。
两兄弟都没打算读书,各怀心思,而去参加几次面试,效果也不太好,至今为止也没哪个先生确定要收他俩。
这天张峦尚未散工,家里就来了客人,乃是老熟人,锦衣卫百户覃云,这还是他护送张家一行到京后,第一次登门造访,因为男主人不在家里,他只是在门口等候,由张延龄有一搭没一搭聊着。
“张兄弟,你父亲可真有本事,太医院上下皆称道他医术卓绝,听说连徽州名医都给他打下手,风光无限啊。”
覃云说着恭维话,脸上满是羡慕之色。
张延龄知道,汪机到底是一代名医,没什么架子,人家真心实意找张峦学习,要论医术,一百个张峦摞一块儿都没资格给汪机提鞋,但在防治天花这一项上,张峦堪称是世间所有名医的老师。
汪机不耻下问勤奋好学,间接成就了张峦在杏林的名声。
别人一看,好家伙,连江南成名已久甚至有资格进太医院的汪机,都只配给张峦当助手,这人的医术能差得到哪儿去?
再加上张峦防治的确实是世间令人闻风丧胆的天花,那更显出他与众不同。
张延龄道:“覃百户,你累不累?我给你搬个凳子,再给伱拿点茶水。”
“不用,你太客气了,我在外边候着就好,主要是等令尊回来说点事情。”覃云道,“忙你的去吧。”
张延龄道:“登门就是客,家中有女眷你不肯进屋可以理解,但我们不能怠慢客人。我这就去。”
……
……
张延龄进到院子,就见张玗正在往外偷瞧,见到弟弟进来,顿时闹了个大花脸。
显然没想到弟弟说进来就进来,她一时间没什么防备。
“姐,你干嘛?”
张延龄看这架势,就知道情况不妙。
主要是覃云给人的印象太好了。
人年轻,说话办事都很干净利落,再加上英俊帅气,态度谦逊有礼,一点高高在上的架子都没有,很有女人缘。
也难怪张玗会对其“另眼相看”。
但这种情况,张延龄能坐视其发展?
虽说男女之事,乃你情我愿,可这是什么年代?
且不说覃云好不好,就说张家对他的了解近乎一张白纸,除了知道此人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覃昌的亲戚,其他一概不知。
张玗道:“我就是出来打个水,你干什么?”
张延龄看着就很无语,一旦女人心里有了猫腻,就会倒打一耙,好像是他张延龄做错事一般。
张延龄道:“姐,我刚才跟他聊天来着……你想不想知道他更多事?”
“你快说。”
张玗果然不禁张延龄逗引,马上原形毕露。
张延龄笑道:“这不还没打听出太多内情么?等我听明白了,回头就告诉你……我这是进院子来拿茶水和凳子出去,姐你是不是帮衬一下?这样我能省些力气,多点时间问他。”
张玗轻轻皱了皱瑶鼻:“我看你就是懒。”
嘴上数落弟弟,但还是乖乖进房去拿凳子和茶水出来。
“娘刚烧好的,还有些烫。”张玗道。
张延龄笑道:“没事,我跟他在外边坐着慢慢品茗,一边喝一边聊,看我不把他问个底朝天。”
说着,张延龄就要提板凳和茶壶往外走。
张玗提醒:“喂,你可别怠慢客人。”
“知道啦。”
张延龄当然不会帮姐姐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过覃云给他的印象也不错,说不定以后当上国舅,有机会跟覃云建立一下更深厚的交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