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188节

  对于百姓杀伤力最大的,是疾病、饥饿、寒冷。

  在战争之中,百姓可以逃难,但在瘟疫、饥饿、寒冷气候面前,百姓却是逃无可逃。

  而这三样东西历来是相继出现的。

  一旦遭遇极端天气,就会造成百姓饥寒交迫,大量百姓冻饿而死。

  这些冻死饿死的百姓,又会在春天变成病原体,传播大范围的瘟疫,导致那些苟活到春天的百姓大范围感染。

  如此反复,直到活人的数量降到一定范围才会停止。

  这也就是为什么曹操明明只是打了一场仗,却导致‘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主要原因。

  要想不造成连锁反应,他们这里就还需要给百姓购置一些保暖之物。

  思虑之间,刘备自是越发忧愁的看向秦瑱道:

  “形势如此,军师可有解决之法?”

  而他说完,就见秦瑱正色道:“不瞒主公,此亦是在下此次前来所为之事!”

  “当前我军种种患处,无非两点,一者难民成患,数量极多,难以管理!”

  “二者,我军钱粮不足,难以为继!”

  “故而在下思虑了一个以工代赈之法,用以解决我军如今之患!”

  见得秦瑱果然有解决办法,刘备与孙乾自是一喜,忙问道:

  “不知何为以工代赈?”

  秦瑱见之,便将自己的计划书取了出来,一边说一边将书递给刘备道:

  “所谓以工代赈,便是将救济之法,改成招募流民做工之策!”

  “因当前我军钱粮不足,便须寻个开源节流之法。”

  “若是刘元颖治民之策,今年淮南之地难民恐要达数十万之巨。”

  “难民数量如此之众,我军却要将其养到明年春季。”

  “若是我军有积累便则罢了,但我军钱粮却也难以供养。”

  “而即便将百姓养到明年,我军也需将其送回原籍安置,给予田地、农具、粮种,安排耕种,恢复生产,其耗费之巨,非我军所能承受。”

  “故而在下思虑,既是如何都要保证难民得生,不若让其帮我军做些事情,增强我军实力!”

  “正好我军眼下钱粮还剩不少,救民虽难,却能发展些许产业。”

  “我军不妨趁现在难民还未失控,让官吏将百姓所长进行分类,以粮食为酬,雇佣其为我军出力。”

  “似如那等本为木工,擅长筑屋制器之人,便让其为我军搭建房屋、制造农具。”

  “似如那等本为铁匠之人,可将其聚集一处,为我军打铁、制造器具。”

  “又有那等无家可归的妇女,无依无靠,可将其招募,我军给与织机、棉麻,让其负责织布。”

  “至于那等别无长处之辈,便可出点苦力,与我军开垦荒田,收集物资!”

  “另外,再招募一批流民,为我军搭建工坊,制造货物,供我军售卖。”

  “如此,即可大量节省我军人力,又可凭彼等之力为我军创造收益,同样也救济了灾民!”

  “若用此法,则我军只需付出钱粮,却能救得大量百姓。”

  “待得明年开春,留一部分百姓屯田,一部分用以维持产业,便可成长久之计,无需多费心思安置百姓!”

  如此说着,他又将自己的计划书铺展了开来放在刘备面前道:

  “至于我军所需搭建的工坊以及物件,在下已经提前准备,主公可试观之。”

  随着秦瑱的话语讲述,刘备和孙乾自也体会到了以工代赈的妙处,不由都是眼睛一亮。

  以工代赈之法,他们可谓闻所未闻。

  因为在这个时代,救济灾民的唯一原则,那就是花小钱办大事!

  主要目的是保证灾民活下去,不造成大规模死亡。

  在这样的前提下,灾民吃都吃不饱,自然没力气去干其他事情。

  而秦瑱这个办法,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不把灾民当灾民,而是当成徭役驱使。

  某种意义上来说,效果确实会比单纯赈灾要好。

  因而在细细看了一眼秦瑱的计划书之后,刘备便点头笑道:

  “军师真乃奇才也,若是真能如军师所言之法行事,倒是可解我军当前之患!”

  “只是这三种工坊,备却是未曾闻之!”

  “除这织布外,纸能赚几何?至于这玻璃又是何物?”

  对于招流民开工坊这些建议,他自然没有任何意见。

  毕竟,现在的淮南和当初的兖州不一样,当初兖州收纳流民,是在兖州农业未曾破坏的情况下收纳。

  多一个流民,对于兖州而言,就是多一份劳动力。

  而现在的淮南已经到了一个不改不行的地步,几十万张嘴等着,农业又没有任何收入,只能用极端办法改变!

  不过问题就在于秦瑱要发展的产业上。

  纺织业他可以理解,但造纸业和玻璃制造业他就有些蒙了。

  首先玻璃是啥东西他不知道,倒是听过琉璃,但他也没见过多少。

  纸在东汉倒是已经出现,就是质地十分粗糙,书写困难,价格极低。

  故而这个时候纸反而是下贱之物,只有那种穷的不行的寒门士子才会使用。

  秦瑱想要造纸赚钱,在刘备看来,还不如开点其他工坊!

  秦瑱对此,自是微笑道:

  “我所言纸张,不比如今蔡侯纸,乃能书能写之白纸,远比竹简便捷。”

  “至于玻璃一项,乃是西域之物,主公恐怕未曾见过。”

  “左右眼下无事,不妨等在下将其造出,便知详尽!”

  “除此之外,吾尚有制盐、制糖之法,也可为我军揽财,只需公应下建造工坊,以工代赈之事,在下便可一一将其布置妥当。”

  一听秦瑱还有制盐制糖之法,刘备便来了兴趣。

  相比什么纸张琉璃,盐和糖在这个时代可是奢侈品。

  搭建这种工坊,自然能赚大钱!

  又兼秦瑱如此包揽,他自是点头笑道:

  “固知军师才干了得,若愿为此,备又有何不允之处!”

  “君可自去施为,若需钱粮之事,备自当尽力供给,以成此业!”

  就此,他定下了救济灾民的办法。

  而秦瑱则是暗松了一口气,心想选择淮南作为根基果然没错!

  改革本就是一件不破不立之事。

  这种没有世家牵制的感觉,属实极为爽快。

  现在有了老刘的支持,他也就大刀阔斧的开展兴国之业了。

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揽孔明

  正所谓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在刘备同意之后,秦瑱就带着孙乾从府内行出,准备开始办事。

  途中还将简雍和诸葛瑾招了过来帮忙。

  毕竟现在文官空缺极大,反倒是他们的军队正在整训,事务相对清闲。

  闲着也是闲着,自然要将其活用起来。

  眼下他承办了刘备的问题,可孙乾的问题却还未解决。

  正好他也要出城选址,索性带着众人骑着马一路来到了寿春城外。

  自从孙策离去之后,寿春城外的水坝就被刘备军给拆卸,而那些沟渠却还留在此处。

  又因下雨沟渠积水,便有不少难民聚在两侧。

  来到城外,一眼望去,只见难民四散于城外,将寿春四门围住。

  有不少粥摊于城门边上摆开,不少军士严阵以待,防止灾民作乱抢粮。

  以粥摊为线,灾民在城外由远及近搭建窝棚。

  有来的早的还有帐篷,有来得晚的就用麻布支着挡雨。

  整个场面十分无序,杂乱不堪!

  随着秦瑱等人行出,一双双麻木的目光朝着他们看了过来。

  其中老弱妇孺居多,眼中全无神采,满是对现状的麻木。

  看着此状,似秦瑱、简雍等人均是一脸冷肃,唯独诸葛瑾年纪最小,见得此状,不由叹道:

  “如今天气渐寒,百姓如此,如何抵御!”

  “孙先生何不求主公下令让灾民入城安置?”

  而他话一说出,孙乾便是一叹道:

  “子瑜年纪尚小,哪里知其中凶险!”

  “若是灾民不多,放入城中自也无事。”

  “眼下灾民如此之众,一旦入城,必然生患。”

  “再者城内早已人满为患,那些城内百姓亲族拖家带口前来,早已没了空房。”

  “这些灾民在城外还能伐木取暖,若入了城中,又无灶可用,何处取暖?”

  “三五成群容易生乱不说,就怕引起火来难以救援!”

  说到此处,他便看向了秦瑱道:

  “如今之景,军师想必也知详尽,现今不仅寿春,似西曲阳、阴陵等地都如此状!”

  “难民扎堆,实难治理!”

  而秦瑱在看了一会儿灾民状况之后,却反问道:

  “吾观这些灾民似乎乱中有序,虽是聚在一处,却又泾渭分明,这是何故啊?”

  从他的视角看去,灾民数量确实很大。

  可与一般灾民不同,这些灾民似乎以几十数百人为一堆,扎堆在各处,互相之间似乎有分明的界限。

首节 上一节 188/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