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大明 第383节

  一个军士大声道:“嘉靖二十五年三月,敌军围困南莫寨,有陈校等人死战不退,力竭被俘。今日英雄归来,可见冥冥之中自有天佑。”

  另一个军士回身看着街坊们,说道:“此等豪杰,可当得起一声彩?”

  街坊们齐声喊道:“彩!”

  有人嘀咕,“好汉岂会被俘?这算是什么功劳?”

  那个军士冷冷的道:“是谁在保护大同?敌军来袭,是谁在浴血厮杀?前方流血流汗,后方冷嘲热讽,以后谁愿从军?无人从军,谁来保护你等?”

  那人面红耳赤,欲辩无言。

  小吏这才过来,手中拿着一个小牌匾,笑吟吟的道:“这是知府的亲笔所书,为我大同健儿夸功。”

  众人都不识字,刘氏把在酒楼跟着学了些书本的孙儿叫来。

  刘高仔细看着,回头道:“大明栋梁。”

  “什么?”

  “写的是大明栋梁!”

  陈校嘴唇哆嗦,缓缓跪下,“值了!死都值了!”

  而在府衙,知府江扬揉着手腕,牢骚满腹。“那长威伯口口声声说什么大同军民需要鼓舞士气,带累本官。若是被京师那些人知晓,定然要说本官逢迎权贵,不知廉耻。”

  众人不知该如何劝慰。

  江扬突然叹息,“不过他有句话是对的,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否则,此后谁愿意从军?”

  ……

  总兵府,张达有些纠结,“长威伯安排的这些也不知有用无用。”

  有人说道:“总兵,这些手段总归是体恤我等武人。”

  张达苦笑,“当下武人形同奴隶,唯有那等走投无路,眼看着就要饿死之辈才会从军。就这么夸耀几下,难道还真有用?”

  ……

  凌晨,陈高悄然起来,把留给家人的书信放在枕头上。

  他背着包袱,蹑手蹑脚的走出卧室。

  此刻天色还昏暗,陈高走到大门那里,缓缓开门。

  他回头看了一眼家中,跪下,重重的叩首。

  然后嘟囔了几句,转身关门。

  “大郎这是去哪?”陈校夫妻的卧室开了一条缝,刘氏有些慌。

  “昨夜他喝了酒,说是要从军。”陈校说到。

  “那……没出路的才会去从军!大郎在酒楼做事,何须去从军?我去把他追回来。”

  “站住。”陈校拉住妻子,就在妻子挣扎时说道:“长威伯说过,此后官兵的境遇会越来越好……”

  “他一个人说话有屁用!”

  “长威伯发过誓!”陈校说道:“他当着我等的面发下毒誓。”

  陈校缓缓说道:“我蒋庆之在此发誓,此生当让武人成为大明最受尊崇的职业。如若不能,当被乱箭射杀!”

  “这!”刘氏落泪,“可我们就大郎一个孩子。”

  “我们还年轻。”陈校搂着妻子,“再给大郎添几个弟弟妹妹……”

  ……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军营中时,一群年轻人在大门外忐忑等候。

  守门的军士喝问,“你等要作甚?”

  陈高喊道:“我等来从军!”

  军士一怔,“这特娘的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总兵府,张达接到消息后楞了一瞬,随后狂喜,“马上写奏疏告知京师,我大同健儿踊跃从军,恳请兵部派员下来查验接收!”

  府衙。

  江扬看着依旧酸痛的手腕,“就四个字,还真的管用了?”

  他走出值房,抬头看着苍穹,轻声道:“原来,武人所求的就那么简单?”

第273章 太子出阁引发的危机

  不知何时开始,京师行道树上的嫩芽渐渐长大了。

  新安巷中,伯府围墙内探出一截枝头,一只鸟儿停驻在枝头上,脑袋歪着,定定的看着巷子里的人间烟火。

  东家喊着孩子起床,西家老大在茅房外跺脚,催促自家老爹赶紧出来,北家的小闺女正为找不到自己心爱的发钗而嚎哭不依……

  一只猫儿悄然接近。

  鸟儿依旧茫然不知。

  “多多!”

  一声呼唤传来,鸟儿惊飞。

  “喵!”

  猫儿恼火的虚抓了一把。

  “快下来。”

  黄烟儿站在树下,仰头道:“娘子在寻你。”

  多多悻悻然的看着飞到了另一边围墙上的鸟儿,这才下树。

  黄烟儿抱着它,“你说你,那鸟儿叫的好听,你却要焚琴煮鹤。”

  “喵!”

  李恬正在吃早饭。

  黄烟儿把多多放在地上,“娘子,晚些贾潜要来,账簿已经整理好了。”

  “不急。”李恬吃了一片羊肉,赞道:“果然美味。”

  吃完饭,李恬去了前院。

  屏风遮着,外面有富城在接待。

  贾潜恭谨行礼,“见过娘子。”

  “账簿我看了,今年开头三个月比去年多挣了不少。”

  贾潜心中暗爽,却故作谦逊,“都是伯爷的指点,娘子的勉励。”

  “我这里就一个规矩。”屏风后传来了李恬的声音,“做生意也得堂堂正正的做,昧着良心的买卖伯府不能沾染。若是违了这一条,严惩之后交给官府!”

  贾潜心中凛然,“是。”

  “另外,陛下待夫君甚为宽厚,可越是如此,伯府上下就越该谨慎。若是有人在外借着夫君和伯府的名头跋扈……”李恬的声音渐冷。

  自从上次被举报走私之后,蒋家的走私牛肉生意越做越大,贾潜如今在京师商界也算是一号人物,出入不说前呼后拥,但排场也不小。

  此刻被李恬这么一敲打,贾潜脊背被冷汗浸湿,“小人……谨遵娘子吩咐。”

  “不是我的什么吩咐,一国有一国的规矩,一家有一家的规矩。不要看着别人家行事肆无忌惮,便想着我为何不能。那我问一句,别人作死难道咱们也跟着去?”

  “是。”

  “今年做的不错,开了个好头。”李恬突然夸赞道:“富城。”

  “娘子!”富城束手而立。

  “厨房不是准备了些炖菜,你陪着他喝一杯。”

  “是。”

  二人告退出去,贾潜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苦笑道:“娘子好生威严。”

  富城笑了笑,“不做亏心事,你怕什么?”

  炖菜是现成的,厨子说早上娘子吩咐,令他单独做了这几道炖菜,还说这天气吃点热乎乎的,太阳再这么一晒晒,整个人都精神。

  “多谢娘子!”贾潜颇为动容。

  等他走后,微醺的富城叹道:“一手敲打,一手安抚,伯爷娶了个好娘子啊!”

  他突然有些落寞的说道:“可咱还能做啥?”

  “管家,管家!”

  蒋庆之带走了大半护卫,留守的一个护卫冲进来,说道:“太子要出阁了。”

  富城一怔,“陛下不是拒绝了吗?”

  护卫说道:“这是国公府那边来人说的,成国公已经进宫了,说是要力阻太子出阁。”

  富城沉沦良久,随后去请见李恬。

  “……伯爷临走前有交代,太子出阁之事最好延期,越晚越好。此事伯爷应当与成国公说过,此刻成国公进宫,老奴担心他势单力孤,无法拦阻此事……”

  李恬一怔,她从未经历过这等政治斗争,“此事你仔细说来。”

  “伯爷说,太子出阁就意味着成人,便能拥有自己的班底。一旦有了班底……伯爷说那些班底都是文官,可文官和陛下抗衡多年,面和心不和。此辈簇拥在太子身边,必然会作祟……”

  李恬猛地惊醒,“他们会蛊惑太子。”

  “娘子高见。”富城就怕这位娘子对政治不敏感,若是此后蒋庆之出门,京师发生什么大事儿,伯府没有主持人。

  “一旦陛下与太子隐隐成了对头,整个朝堂风向就会变了。”

  李恬蹙眉,“此刻我当如何?”

  新婚之际蒋庆之就离京北上,李恬完全不了解他的那一套人马,以及如何运作。

  富城说道:“老奴以为,此刻让肖卓等人上奏书反对此事。”

  李恬突然开口,“夏公何在?”

  富城猛地醒悟,“老奴糊涂了,怎地忘了夏公。”

  富城急匆匆去请人,黄烟儿崇拜的道:“娘子果然英明,富管家都没想到的事儿,就娘子想到了。”

  李恬说道:“你以为富城没想到请夏公?”

  “……”

  “他只是想让我来说出此事罢了。”李恬叹道:“夫君曾说富城在宫中时见惯了尔虞我诈,这样的人若是没想到请夏公来请教,那他早已成了宫中某口枯井中的骸骨。”

  “那他为何不说呢?”黄烟儿不解。

  “不出风头,才活得长久。”李恬想到了父亲李焕,可不正是不出风头的典范吗?

  夏言被请来后,李恬也不用屏风,行礼道:“此事重大,还请夏公指点应对之策。”

  夏言已经得知了此事,面色有些凝重,“太子十四了,按理该出阁读书,可陛下却忧虑重重……”

首节 上一节 383/10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