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大明 第382节

  蒋庆之无意识的喝了一口酒水,想着自己这只蝴蝶的存在,也许会改变朱载壡的命运。

  是了。

  上次为朱载壡解开心结,心理问题解决了,身体问题也自然而然就好了。

  蒋庆之笑着举杯,“来,为了友谊!”

  这货比那些文人还虚伪……脱脱举杯。

  蒋庆之想到了帝位传承,太子的态度转变了,此后只需一步步把他从儒门那个囚笼中拉出来,一切都不是问题。

  至于两个侄儿,蒋庆之觉得宗室的规矩也该变变了。

  比如说放开对宗室的限制,几代之后就脱离宗室,成为平民。

  每年宗室消耗掉的钱粮多的吓人,如此也算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宗室解决了,权贵们也该自省了吧?

  什么世袭罔替,毛线!

  当年道爷登基后,头件事就是给外戚立规矩:没有什么世袭罔替的美事了。

  随后便是士大夫们的特权……

  “长威伯!”脱脱举杯相邀。

  蒋庆之颔首,一饮而尽。

  然后身体突然僵住了。

  他想到了一件事儿。

  我既然解开了太子心结,若是太子能不死,对大明国祚的影响堪称巨大……

  可上次给太子打开心结后!

  国祚纹丝未动!

  蒋庆之面色骤变!

第272章 大明栋梁

  大同城。

  自从蒋庆之出发后,张达每日都会登上城头长吁短叹一番,什么若非需要坐镇大同,本将当跟着长威伯北上草原,扬威异域等等。

  “总兵,他们回来了。”

  这一日上午,张达终于盼到了蒋庆之一行归来。

  张达大喜,带着麾下将领出迎。

  等看到蒋庆之身后只有骑兵时,张达愕然,“伯爷……”

  蒋庆之看着风尘仆仆,他简单说了此行的情况,最后说道:“我久离京师,急需赶回去,后续情况你问颜旭等人。”

  说完蒋庆之就打马而去。

  步卒在第二日抵达,张达问清了情况,不禁大喜,当即令人设宴,为颜旭等人接风,为此行扬威俺答部庆贺。

  是夜,张达等人烂醉。

  ……

  春风从草原上吹来,越过城头吹进了大同城,一路顺着街道,屋顶……温柔覆盖着这座九边重镇。

  一同被春风送来的还有那些奴隶。

  当看到大同城时,那些奴隶跪地嚎哭,声震四野。

  哭声在城外回荡,城内却依旧安详。

  清早,杨氏早早起来,先喂了几只鸡。厨房里儿媳妇刘氏在做早饭。

  六十多岁的杨氏瞎了一只眼,看着眼神有些怪异和呆滞。

  她走进厨房取木盆,准备剁猪菜,刘氏正在熬粥,闻声回头,“娘,你放下,我来。”

  “我还能做得动,那就做做,等做不动了,便去寻老大。”陈氏弯腰,吃力的端起木盆出去。

  刘氏把粥舀出来,又从坛子里弄了些酸菜切成丝,这便是早饭。

  杨氏在院子里咄咄咄的剁着猪菜,刘氏过去,“娘,我来。”

  “你歇歇。”杨氏摇头,一边剁猪菜,一边轻声道:“这阵子我时常梦到老大,他有时对我笑,有时对我哭。每次我都是哭着醒来。”

  “娘,您都哭瞎了一只眼了。”刘氏叹道:“夫君若还在,定然会心疼。”

  “可他如今生死不知,我心疼。”杨氏看着她。“我知晓老大大概是回不来了,只是苦了你了。”

  “娘,这话以后别说了。”刘氏蹲下,一把抢过菜刀,飞快的剁着猪菜。

  “娘!”刘氏的儿子回来了。

  “乖儿,这是熬了一宿吧!赶紧去洗把脸,早饭马上就来。”杨氏起身,把手在围裙上擦拭几下,过去接过孙儿的包袱。

  “这里面是昨日酒楼剩下的饭菜,大师傅见我勤快,便分了我一些。”十六岁的陈高很懂事,在从军的父亲失踪后,他十三岁就去酒楼做事,如今也算是家中的顶梁柱之一。昨日他轮值,在酒楼值夜。

  “好,等你醒了再热热,一家子吃的热热乎乎的。”杨氏心疼孙儿,一迭声让他赶紧去洗脸。

  “娘,我来。”见母亲刘氏剁好了猪菜,准备抬着去厨房,陈高过去一把抢过。

  “这孩子!”刘氏伸手抹了一把脸,忽的就有些怅然。

  “想老大了?”杨氏问道。

  刘氏点头,“也不知他是死是活。他若是死了,我得想办法把他的魂找回来。他若是活着……我就等着他。”

  “从未有人逃回来过。”杨氏叹道:“我无数次祈求神灵护佑老大,可神灵从未给过回复。我在想,大概是……已经没了。”

  “娘。”刘氏眼中含泪。“夫君定然还在。”

  “还在,还在!”杨氏抹了一把泪,“老大若是还在,我把最后一只眼哭瞎了也值当!”

  叩……叩…叩!

  有人叩门。

  “谁啊!”刘氏扬声问道,然后走到门后,轻轻拉开门。

  晨曦中,春光迎面涌入。

  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站在门外。

  定定地看着她。

  “是谁呀?”杨氏问道。

  随后,她就听到了一声嚎哭。

  仿佛是什么东西一下子被打破,痛彻心扉,又欢喜不已。

  “夫君!”

  杨氏呆滞了一瞬,缓缓抬头看着门外的男子。

  男子抱了刘氏一下,走进大门。

  “你……”

  杨氏努力睁大独眼,又揉了揉。

  男子疾步过来,重重跪在她的身前。

  “不孝儿陈校,见过母亲!”

  杨氏低头看着他,呆了许久,突然用力捶打着陈校的肩头。

  “我的儿!”

  陈家老大回来了。

  街坊们闻讯纷纷前来。

  陈校已经换了衣裳,正在院子里和家人说话。

  街坊们进来,问他这两年的情况。

  “……我被俘后因不肯屈服,沦为奴隶。”陈校对那些苦楚只字不提。

  “那此次你是如何回来的?”

  陈校喝了一口茶水,看了一眼对自己有些疏离,但却又想亲近的儿子,笑了笑,“你等可知晓长威伯?”

  “当然知晓,在大同别人不知晓,长威伯,那可是威名赫赫。城外的京观咱每天都要去看一眼,看着就安详。”

  邻居家的老父亲笑道。

  “此次长威伯出使俺答部,用自己的前程和俺答汗打赌……”

  众人随着他的话时而担心,时而欢喜……

  等众人走后,父子二人才开始重新熟悉。

  “爹,他们说被俘的不是好汉。”陈高有些沮丧。

  “长威伯说了,我等力战被擒,不但是好汉,而且是大明的英雄。”陈校说道。

  “真的?”

  “骗你作甚?”

  “陈校可在?”这时外面有人喊道。

  “在的在的。”邻居大爷应声,接着喊道:“陈家老大,有官人来了。”

  陈校打开家门,门外是两个军士和一个小吏。

  一家子有些惶然不安。

  “难道是要追责?”刘氏落泪,“好不容易回来,就怕被发配蛮荒之地。”

  杨氏昂着头,“老大媳妇。”

  “嗯!”

  “抬着头,别丢了陈家的脸。”

  “娘!”

  “只要老大人活着就好,活着就有希望!”杨氏对媳妇说道:“人就活一口气,这口气一旦散了,这人也就没了魂魄。抬起头!”

  刘氏努力抬头,可心中却越发慌乱。

  那两个军士走了进来。

  突然一个军礼。

  陈校愕然,“这是……”

  “总兵令我二人来此,只为英雄夸功!”

首节 上一节 382/10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