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比利时是一个国家,不是一条道路
7月21日是比利时的国庆日,85年前比利时在这一天宣告独立,利奥波德亲王被推举为首任国王。
虽然战事还未结束,阿尔贝特一世依旧赶往布鲁塞尔举行了一次阅兵式。
这次阅兵式很特殊,它没有整洁的军装和装备,参与阅兵的部队是伊登上校指挥的游击队。
士兵们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手里拿着各国步枪,有英国的也有法国的,还有德国的。
另外还有驻守在布鲁塞尔的第三坦克团派出的十几辆坦克和装甲车,他们是代表法兰西参加这次阅兵。
他们一走上街道,马上迎来了街道两旁的欢呼声,人们疯狂的朝队伍挥着手,或高举着比利时国旗高喊。
阿尔贝特一世站在其中一辆装甲车上,他扶着装甲车朝人们挥手,眼里充满了激动和喜悦。
游行队伍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缓缓前行,最终停在布鲁塞尔大广场,阿尔贝特一世的装甲车驶入正中停好。
(上图为布鲁塞尔大广场,建于12世纪,面积不大,是比利时举行重要活动的地方)
阿尔贝特一世停了一会儿,等周围的欢呼声逐渐平息,才高声朝周围喊道:“不屈的比利时人们,我很庆幸今年国庆日依旧能在布鲁塞尔举行!”
人们发出一片欢呼。
等周围安静下来后,阿尔贝特一世接着说:
“去年这时候,德国人问我们能否容许他们的军队通过,他们说是‘无害通过’。”
“我的回答是:比利时是一个国家,不是一条道路!”
四周再次响起欢呼,人们高声赞同阿尔贝特一世给的回复。
“我告诉他们,我们将誓死捍卫自己的尊严,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击退其它权力的每一次攻击!”
“如果我们必然要被化为齑粉,那就让我们光荣的化为齑粉。”
“但任何时候,比利时都不会屈服!”
人们沸腾了,阿尔贝特一世说的正是比利时这段时期的写照,从去年8月德国发动战争到现在将近一年,许多人都在心里思考一个问题:
“比利时这么做是否值得?”
“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小国真的有必要参与到大国间的斗争中吗?”
……
阿尔贝特一世给了一个有力的回应:只有不屈的抗争才能让比利时成为一根尖刺,哪怕是很小的一根,但她依旧能刺痛试图侵略她的敌人,从而让敌人有所顾忌。
这是小国的无奈,也是他们唯一能做的。
阿尔贝特一世没有用过多的语言感谢英国和法国,他知道这是比利时之前付出的回报,他们在战争中已经做得够多了,不欠英法什么。
但他却提到一个人:“我感谢夏尔为比利时的贡献,这已经是他在安特卫普第二次打败德国人,德国人在同一个地方被他绊倒,两次!”
人们发出一片笑声。
“他是我的朋友,也是比利时的朋友。”
“他这次没来,是因为他还在安特卫普与德国人作战。”
“他给比利时带来了安全、自由,和伟大的胜利!”
“因此我自豪的宣布,夏尔将成为一名伯爵,且世代传承!”
人们高声欢呼着,似乎是在为夏尔感到高兴,许多人高喊:
“他值得拥有这样的荣誉。”
“我们支持他,他拯救了比利时!”
“比利时欢迎夏尔!”
……
夏尔听到自己成为“伯爵”时有些懵。
他知道爵位没什么实际意义,它更多的是个荣誉,但这也算是将夏尔纳入比利时贵族了,这在人际关系和生意往来上会有些好处。
又联想起昨天阿尔贝特一世谈起的要将安特卫普的一片地低价卖给夏尔,夏尔感觉就是封地、封爵,有种要把夏尔套在安特卫普的感觉。
夏尔没猜错。
虽然比利时正走向胜利,但阿尔贝特一世始终惴惴不安。
比利时不过是个小国,总人口不到700万,但它偏偏又夹在几个大国中间:北面是英国隔海相望,西边是法兰西东边是德国。
(注:比利时1900年人口总数613万。参照:现代香港人口有747万。)
如果几个大国相安无事也就罢了,但如果他们进入战争状态,比利时就会很不幸的成为他们拉锯的中心。
去年是德国人打进来,今天法国人又把德国人赶出去,明年德国人如果又打败法国人呢?
比利时是不是永无休止的处于战乱之中?
阿尔贝特一世对伊登上校说起这担心,伊登上校信心十足的回答:“陛下,有夏尔在,您永远不需要担心德国人会再次打进来。”
阿尔贝特一世点头道:“是的,我相信这个。但前提是‘有夏尔在’。”
伊登上校不解的望向阿尔贝特一世。
阿尔贝特一世感叹:“并非所有法军都是夏尔指挥,上校。也并非每一支部队都是夏尔的部队,我们都看到了,法军其它部队并不怎么样。”
伊登上校恍然,然后点头表示赞同。
远的不说,近的就有福煦的第9军。
夏尔的部队一枪就打穿德军防区从康布雷一直到安特卫普,如果前方不是海洋,伊登上校有理由相信他们还能继续前进,而且很轻松。
但福煦的第9军,那是北方集团军群的精锐部队,福煦本人堪称法兰西的“军神”,但依旧在蒙斯陷入困境动弹不得,最终还是夏尔的部队打回来接应。
那么,重要的难道真的是法军?
或者说是夏尔以及夏尔的部队?
伊登上校相信是后者。
考虑了一会儿,伊登上校建议:“陛下,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夏尔留在比利时。”
“你以为我没尝试过?”阿尔贝特一世微笑着摇了摇头:“之前他还是个少尉的时候,我就希望他能领导比利时军队,但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阿尔贝特一世的笑容有些苦涩。
事实证明夏尔是对的,他能成为法兰西的将军,在不远的将来可预见的还会走上法兰西军界最顶端,他为什么要被比利时这个小国捆住手脚?
伊登上校迟疑片刻,建议道:“陛下,身为一名法兰西将军,他或许不同意领导比利时。但作为一名资本家,我认为他无法拒绝比利时能给他带来的利益。”
“什么?”阿尔贝特一世意外的望向伊登上校,他没想到伊登上校还有些手腕。
第442章 比利时的岔道
夏尔在地图上找到了阿尔贝特一世说的那片地。
它位于安特卫普城的北面,距离港口2公里,火车站1.5公里,一百米外就是公路,据说还有一片盖好的厂房,有几幢马上可以投入使用的宿舍楼和办公楼。
阿尔贝特一世介绍说,它原是英国人投资的自行车厂,战争来临前因为担心受到波及而关门大吉。
夏尔大概计算了下,两千多平的面积300万法郎,单价不到1500法郎,还带着各种完备的设施,简直就是白送。
虽说战争时期地价便宜,但也没便宜到这地步,何况随着夏尔带来的胜利,安特卫普的地价已一路飙升,尤其靠近港口一带。许多资本都希望能“及时抄底”却找不着门路,而阿尔贝特一世却把这块好地送到夏尔面前。
更重要的是,这片地区还很安全:它靠近海边在舰炮的射程之内,是安特卫普的退路,如果将来还有敌人进攻,它会是安特卫普最后陷落的地区。
但夏尔却不领情。
夏尔的指挥部内,他将阿尔贝特一世和伊登上校带到休息室讨论。
毕竟是生意上的事,在办公室里当着参谋、通讯兵的面公然讨价还价有些违和。
或许是为了省电,宿舍的灯光有些昏暗,空气中夹杂着霉味和酸臭味。
床是上下层的,一个几平米的小间紧巴巴的可容纳四名士兵,夏尔等三人站在其间都显得有些拥挤。
唯一的摆设就是尽头一张单人小桌。
夏尔在桌上摊开地图,用铅笔圈出阿尔贝特一世所说的那片地。
“我承认这是笔很划算的交易,陛下。”夏尔面带遗憾:“只是我暂时还没想到能在这做什么生意。您知道的,我主要从事军火装备的生产,这些东西不需要频繁进出口。”
军火装备与其它产品不一样,它更多的技术和专利,只要这两样解决了,其它国家基本都能自行生产,不需要在安特卫普设厂再把它卖出去,尤其是英国。
不过这是夏尔在以退为进,他在小心的进行某种试探。
阿尔贝特一世一愣,他没考虑过这一点。
不过他马上兴奋的回答:“那太好了,我们有很大的军火需求,准将。我正考虑重建比利时军队并更新装备,不只是枪械,还有火炮,甚至是坦克。”
这是笔大生意,夏尔心想,不过他还是保持沉默,这时候一定要稳住。
阿尔贝特一世将目光转向伊登上校。
伊登上校似乎在想着别的事,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吃惊的说:“我们可以得到这些装备?那,那太好了。”
伊登上校将目光转向夏尔,小心翼翼的问:“我希望能像您的军队一样打造比利时军队,将军。如果可以,我还希望您能训练他们。”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发颤,眼神充满了不自信,他担心这些是夏尔的不传之秘,毕竟这是有可能称霸战场的装备和战术。
“这并不困难。”夏尔平静的回答:“你们只需要向法兰西进口就行,法兰西就在旁边。至于训练,我既然把装备卖给你们,当然要教会你们怎么使用。”
“真的吗?”伊登上校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那真是太棒了,准将!非常感谢,我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那一天了。”
这对伊登上校是个意外的惊喜。
他不止一次考虑过比利时军队的出路。
不足700万的人口能征召十几万的军队已不容易,但十几万军队在各大国面前却连塞牙缝都不够。
这也是比利时一直以来热衷于建设堡垒要塞并不惜投入巨资的主要原因。
但现在看来,堡垒似乎无法保障比利时的安全。
那么……
随后伊登上校就想到了夏尔的部队。
夏尔的部队只有2万多人,却能击溃强大的德军包围了十余万人,不费吹灰之力。
如果能将比利时十几万人打造成夏尔军队的样子,那会是什么情况?
是的,这才是比利时需要的!
阿尔贝特一世在这方面却有些迟疑,他不是反对夏尔,而是不太认同伊登上校的观点。
“我在考虑一个问题,准将。”阿尔贝特一世说:“趁现在这个机会正好向您请教,堡垒在这次战争中显然发挥了它的作用,它们让我们弱小的部队在强大的德军的进攻下坚持了两个多月。”
(注:阿尔贝特一世指的是安特卫普投降,如果算上伊普尔,比利时坚持了整个一战,只不过在伊普尔作战的大多不是比利时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