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106节

  叶华恍然大悟,“夫子一生忠于大周,偏巧我朝国号也是大周,还真是冥冥之中,早有天数啊!”

  王溥似有所得,沉吟半晌,欣然抚掌,赞道:“冠军侯解的妙,陛下提三尺宝剑,恢复汉人江山,北却契丹,南服唐越,功莫大焉,正应该祭奠孔夫子,以显示天子圣德,岂不美哉!”

  王溥翩然有度,说话好听,讲出来的道理,让人不能不信服,哪怕魏仁浦也被弄得哑口无言,就看叶华这小子能说出什么来!

  “王相公,八佾舞是天子之舞,夫子不屑……既然孔夫子连八佾舞都不用,让天子亲自去祭奠孔夫子,是不是违背了夫子之心啊?再有,我听闻自古以来,天子有大功绩,当去泰山封禅,把心怀告诉苍天,这才是正办!告诉孔夫子算什么?难道他比老天爷还大?这个恐怕说不通吧?”

  听完叶华的话,王溥突然陷入了沉默。而魏仁浦却是心中欢呼,差点喊出来!

  行啊,叶华啊,你小子够厉害!

  魏仁浦故意装成关切,“王相公,既然夫子讽刺奸佞之徒滥用天子之礼,那怎么好让天子亲自祭奠,不妥,实在是不妥!我看就算了吧!”

  开什么玩笑,王溥立刻反驳道:“魏相公,当年汉高祖亲自祭奠夫子,方有大汉400年江山,如今陛下大胜而归,正好效仿汉高祖,怎么能算了?”

  这两位争吵,提到了刘邦祭祀孔子,叶华突然道:“王相公,当初高祖刘邦,真的去祭祀过孔子吗?”

  

第173章 前科累累的儒家

  

  郭威听说汉高祖刘邦去祭奠过孔子,立刻来了兴趣,刘邦斩蛇起义,建基立业,开创了大汉400年江山。

  郭威出身寒微,如果能达到汉高祖的程度,做梦都能笑醒了。

  因此郭威煞有介事,要求效仿汉高祖的礼仪,去拜祭孔子。

  皇帝提出了要求,大臣们当然要照做。

  身为朝中的学问大家,王溥当仁不让,可是找来找去,也就只有《史记》的一句话。

  “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孔子。”

  太牢就是猪牛羊三牲祭品,规格极高,凸显刘邦对孔老夫子的尊重之情。可这句话让郭威有点傻眼了。

  刘邦路过鲁地,去没去曲阜?到没有到孔庙,献了祭品,有没有祭文,对孔老夫子的后人,有没有封赏,孔家后人有没有答谢……

  郭威一连问了许多关键的问题,王溥那么大的学问,居然也犹豫了,这些细节谁知道啊?

  这时候魏仁浦发话了,他提前下了功课,把史书找了一遍,然后对郭威道:“陛下,史记高祖本纪当中,并没有记载祭祀孔子。”

  “什么?”

  郭威大惊,史记成书于武帝朝,正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假如刘邦真的去拜祭孔子,正好给了汉武帝独尊儒术最好的支持,刘彻大可以说高祖皇帝都拜祭孔子,我尊儒术,是效法高祖。

  假如这样的话,整个事情就简单了。

  汉武帝大做文章,史书怎么能不写?

  可问题是高祖本纪居然没有记载,只是在《孔子世家》里面,写了简短的一句,连时间都没有,实在是可疑!

  王溥不愧是学问大家,在短暂的迟疑之后,立刻道:“陛下,根据《汉书》的记载,此事发生在高祖12年的十一月,自淮南返回长安,路过鲁地,特意祭奠孔夫子的。”

  郭威立刻让人去找,《汉书》上果然有记载,貌似是真的。

  可魏仁浦又不慌不忙,摆出了证据。

  这次他拿的是《高祖本纪》的原文,这上面没记载去祭奠孔子,那这段时间刘邦干了什么呢?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布走,令别将追之。”

  10月的时候。刘邦先击败了黥布,把他打得狼狈逃窜。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後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打了大胜仗的刘邦,回到了老家沛县,留下了著名的大风歌,宴饮十余日,刘邦担心老家百姓负担太重,要离开,父老百姓哭求,刘邦又留了3天。

  换句话说,刘邦在沛县住了半个月到20天左右。

  期间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斩黥布于鄱阳。

  樊哙别将兵定代,斩陈豨当城。

  做了这么多大事,刘邦11月回归长安。

  在于黥布征战的时候,刘邦中了箭,在路上伤势越来越严重,转过年,又灭了燕王卢绾。还立下了著名的白马之盟!

  刘邦的病越来越严重。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

  可刘邦却嫚骂一声,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而后几个月刘邦就驾崩了。

  通读高祖本纪之后,尤其是最后的两年,郭威都感叹良久,刘邦这个皇帝真不容易!

  从起兵抗秦开始,和项羽征战,接着建立大汉朝,又马不停蹄,一直到死,都在为了帝国奔波劳碌,铲除一切祸根。

  或许只有在沛县的时候,面对家乡父老,念诵大风歌的时候,才是刘邦唯一放松身心的时刻……一个月的时间,从鲁地到长安,还带着病体,除非刘邦会缩地成寸,不然绝不可能。

  郭威看完之后,已经确定,《孔子世家》上面的那句话,应该是假的,不是太史公作假,就是后人填上去的。

  很有可能是修《汉书》的时候,给天上的,所以才选了十一月,让时间看起来通顺,但还是经不起推敲。

  原来刘邦没有去祭祀过孔子,想想也知道,如果刘邦祭祀孔子,把儒家看的那么重,何来文景两朝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何以汉武帝雄才大略,要尊奉儒家,还遭到那么大的阻力?

  一言以蔽之,就是后世儒家士人,为了给脸上贴金,公然篡改历史!

  这种事情并不新鲜,毕竟在手抄竹简的时代,填上和减去几个字,还是容易的,文化的话语权都在少数人手里,只要他们能够保持默契,就不会露馅,后人也只能将错就错。

  看着魏仁浦和王溥的辩论,叶华想起来后世流传的道德经第14章,写的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可是在出土的汉帛书《老子》中,写的却是“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今和古,一字之差,却让老子的意思南辕北辙。

  众所周知,儒家主张法先王,自然要用古之道,御今之有,而法家强调法后王,则是要用今之道,治理眼下的问题。

  把老子的话改了一个字,就让老子站在了儒家一边,增加说服力,这就是儒家士人的本事!

  由于儒家“前科累累”,叶华宁愿相信,刘邦根本瞧不起孔夫子,他老人家忙着在家乡饮酒高歌,享受衣锦还乡的愉快,才不会颠颠跑去,拜祭什么孔夫子,还献上了三牲祭品,做春秋大梦去吧!

  王溥被弄得很狼狈,他犹疑地盯着魏仁浦,心说姓魏的什么时候涨了学问,居然能打自己措手不及?

  不像是他能做到的!

  王溥心里不停画问号,他左右看了看,发现了一直老神在在的叶华……不会是这小子出的主意吧?

  他倒是有些急智,可年纪不大,听说学问也不怎么样,他如何找出的漏洞?

  王溥摇了摇头,他也弄不清楚,是谁点播了魏仁浦,让他开了窍。

  反正当下最紧要的事情,还是劝说陛下去祭祀孔夫子。

  “臣以为,纵然汉高祖未必去祭奠夫子,陛下也应该前往。夫子乃是天下读书人的先师,从汉唐以来,就受到历代礼遇。前朝明宗李嗣源,虽为胡人,也尊奉孔夫子,曾经斩杀乱孔的孔末,授予孔家遗孤孔仁玉为曲阜县主簿。陛下此次驾临曲阜,正好可以封赏孔家,收拾读书人之心,一举多得,臣恳请陛下,务必前往,不可迟疑。”

  王溥是个正人君子,难免说话有些棱角,按他的意思,郭威要是不去,只怕连李嗣源都不如了。

  这样郭老大火炭一样的心凉快了不少。

  “你们先下去吧,让朕想想!”

  把魏仁浦和王溥打发走,叶华也要跟着去,郭威却把他叫住了。

  “冠军侯,你随朕去走一走。”

  叶华只能跟着郭威去了后面花园。眼下正是二月,春风如剪,春寒料峭。郭威披着厚厚的狐裘,默默踱步。

  君臣两个都不说话,差不多有一刻钟,郭威才缓缓道:“你说,朕该不该去祭孔?”

  叶华的心思很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此时祭孔会带来什么后果……不只是大周一朝,也不只是两宋,甚至往后的一千年,都会因为这个决定而付出代价,有点还很沉重!

  就算凭着得罪无数人,也要把话说出来!

  “陛下创立大周,亲自去拜祭孔子,岂不是说孔子比皇帝还要尊贵?”

  郭威沉吟了一下,哂笑道:“朕也不过是粗人,孔老夫子教化苍生,功在千秋,朕去祭奠,也没有什么不妥!”

  “陛下!”叶华真的急了,“陛下一举一动,关乎重大,有多少人会拿陛下的举动做文章!”叶华凑近了郭威,低声道:“陛下,天无二日,是孔夫子大,还是皇帝大?孔夫子虽然死了一千多年,可还有那么多以孔孟门徒自居的读书人,在他们的心里,是祖师爷重要,还是皇帝重要!”

  这话可是够诛心的,郭威的瞳孔瞬间收缩,属于皇帝的威严爆发出来,他近乎咆哮质问:“叶华,你说该如何办?”

  “尊孔不祭孔!”

  

第174章 钦差

  

  叶华和魏仁浦提到要看三本书,其实也就是兼容三家之长,道家的智慧,兵家的战力,那儒家能提供什么?

  首先,作为一门绵延不衰的学问,儒家当然有可取之处。

  比如家庭观念,比如道德约束,比如重视教育,比如重视整体,目光长远,强调要立德立功立言,积极入世……

  这些观点不光能用来修身,也能用来管理一些问题,尤其是底层的矛盾。

  众所周知,农业社会的积累很少,历朝历代都强调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这样一来,朝廷的官吏不足,县以下需要百姓利用宗法约束,进行自我管理。

  宗族在后世看来,未必是个好东西。

  但是宗族的存在,的确减少了行政支出。

  古代维护庞大国土是个很困难的事情,税收不高,花费不少。能节省一点,就代表可以掌控更多的土地,华夏九州,土地辽阔,就是这么来的!

  而且儒家还有一个贡献,那就是提供共同的文化心理,思想基因。

  有了这条脐带,哪怕面对任何的乱世,都会有一大堆英雄豪杰出来,致力于一统天下,谁要是抱残守缺,只会成为历史的笑柄。

  儒家对于化解矛盾,约束人心,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可也正是如此,从儒家演化出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结果就是把什么都管住了,弄得社会死气沉沉,失去了向上的斗志,也没了进取精神。

  叶华觉得时间还早,可以等到羽毛丰满,再去和儒家硬怼。只是郭威被忽悠去祭孔,使得叶华不得不把日程大大提前。

  不过幸运的是从唐末以来,儒家就越来越衰败,眼下士人集团比任何时候都虚弱,容易摆布。

  假如放在几十年后,有士兵敢往宰执脸上扔东西,二话没有,直接打死,没准还会牵连家人。

  眼下可不用担心。

  就拿袭击魏仁浦的那几个士兵,关了些日子,直接就给放了,当然这是演戏,不过却没有任何官吏替魏仁浦抱不平,连老魏都没觉得什么。这年头武夫骄纵,连皇帝都敢换,他一个三相又能如何?

  时间提前了,难度或许也降低了。

  叶华突然觉得有希望改造儒家,他一下子变得热切起来。

  儒家好的东西绝对不能抛弃,但是,郭威身为天子,也绝不能去祭孔,更不能跑去跪拜磕头。

  如果真的把孔子当成了大成至圣先师,随便说一句话,就是微言大义,就是圣贤道理,那还怎么区分哪些主张是对的,哪些主张是错的!

  对孔老夫子保持尊敬也就够了,千万不能真的跪下去。

  “朕祭拜孔子,是为了收天下士子之心,招揽贤才,为国所用。”郭威袒露心胸,中原战乱不断,你方唱罢我登场,荒废了教化,诸如韩熙载一般的大才都去了南方避难,弄得朝廷无人可用。

  郭威的意思也是想千金买马骨,用祭孔显示他尊重读书人,吸引贤才回归。

首节 上一节 106/5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