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从钢七连开始 第210节

  面饼粗糙,嚼在嘴里沙沙作响,混合着空气中的粉尘,难以下咽。

  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都默默地、用力地咀嚼着,尽可能让这点食物转化为支撑体力的能量。

  伍六一甚至把掉在手掌里的碎渣也小心翼翼地倒进嘴里,一点也不舍得浪费。

  周围是伤员痛苦的呻吟、失去亲人的百姓压抑的哭泣,以及救援现场传来的呼喊和器械碰撞声。

  这包在平时看来微不足道的方便面,在此刻却显得无比珍贵,它维系着生命,也维系着秩序和希望。

  陈江三两口吃完,灌了一口所剩无几的壶底水,站起身,对袁朗说道,“袁队,这样也不是办法,受灾群众汇聚过来的越来越多,帐篷和食品、药品、饮用水很缺乏啊,必须要赶紧想办法。”

  “能有什么办法?咱们总不能去抢吧?”袁朗打趣道,“而且现在这种情况,就是想抢劫都没地方啊。”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一直都在默不作声做事的齐桓突然说道,“队长,这个县城的药店会不会被震垮了?那些药品可以先弄出来用上啊!”

  “对啊,其它的仓库什么的,也应该还有东西。”边上的战士也纷纷附和。

  非常之时,必须行非常之法。

  当陈江跟当地政府的领导一说,没想到对方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这个不太好吧?万一这些商家的老板把我们告了,到时候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袁朗一听顿时怒了,“这都什么时候了,人命关天!难道一边守着所谓的社会道德让那些物资闲置,一边让老百姓们忍饥挨饿,居无定所?”

  “话不是这么说的,这是两码事,将来你们都撤走了,那些人都会盯着我们当地政府闹,这个事情会很麻烦。”

  陈江听后一阵无语,夏虫不可语冰!

  “这个责任我来负!我们去取的时候,把物资清单列出来,记录好!灾后统一由国家财政补偿,如果后期出现了群众闹意见,到时候找我!我就在总装!”陈江态度非常坚定。

  考虑到陈江毕竟是上面来的“大人物”,他们这些基层干部也不好再说什么。

  “只是.”

  “好了,救人如救火,没有那么多可是,赶紧去做吧,不然出了问题才真的要问责追责!”陈江不客气的打断了对方的磨叽。

  在陈江的坚持下,临时指挥部的气氛为之一肃。

  那位当地领导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在陈江不容置疑的目光和周围战士们急切的眼神中,将顾虑咽了回去,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和点头。

  “齐桓!”袁朗立刻点名。

  “到!”

  “你带几个人,立刻去清点城里已知的药店、食品批发仓库、五金店的位置!要快!”

  “是!”齐桓领命。

  陈江补充道:“记住,动作要快,但也要规范!我们是救援,不是洗劫。每取一件物资,都必须有详细记录,包括品名、数量、取用地点,尽可能找到原始包装或标签。现场要留下字据,写明是抗震救灾紧急征用并署名,日期也要写清楚。遇到有店主或负责人在场的,当面沟通,请他们签字确认;没人的,我们把字据贴在醒目位置,拍照留存。”

  “明白!”齐桓重重点头,他深知这项任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很快,几支由A大队队员、武警战士和熟悉地形的本地向导组成的“物资征调小队”迅速出发。这是打破常规的无奈之举,但为了废墟下可能还在坚持的生命,为了眼前亟待救助的伤员和群众,他们必须这么做。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临时营地的困境在加剧。

  汇集过来的灾民越来越多,帐篷严重不足,许多人只能露天蜷缩。

  药品,尤其是止血、镇痛、消炎类药物迅速消耗殆尽。

  饮用水和食品的配给已经降到最低限度。

  袁朗指挥着救援主力继续在废墟上奋战,每一次余震都让人心惊胆战,但没有人后退。

  陈江则坐镇临时指挥部,协调各方,处理着源源不断涌来的问题:哪里又发现了生命迹象需要增援,哪个区域的幸存者发生了小规模骚动需要安抚,药品食品如何分配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公平和效率焦头烂额,但他始终保持着最乐观的态度。

  因为他知道,大家都看着他呢,他要是有意志上的不坚定,会影响到这支抗震救灾部队的士气。

  几个小时过去后,第一支征调小队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喜忧参半。

  喜的是,他们在一家半塌的药店仓库里,找到了大量未被压毁的药品,尤其是急需的抗生素、绷带和消毒液;

  忧的是,一家中型超市几乎完全坍塌,挖掘难度极大,只抢救出少量边缘位置的瓶装水和方便食品。

  “报告!我们在‘为民大药房’仓库征用药品一批,清单在此!现场留有字据。”

  带队的分队长将一份详细清单递给陈江,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药品名称和数量,后面还有药房经理颤抖但清晰的签名。“经理一家也困在附近,我们帮他们搭了个简易棚子,他很配合,说只要能救人,东西随便用。”

  陈江看着清单,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好!立刻把药品交给医疗人员!重点保障重伤员和手术需要!”

  紧接着,其他小队也陆续返回,成果不一。

  有的找到了完好的五金店,拿到了更多的破拆工具和手套;

  有的发现了一个小粮店的地下库房,抢救出几袋大米和面粉;

  但也有的目标地点损毁过于严重,短时间内无法进入。

  还有人发现有一小撮人居然趁机干起了偷鸡摸狗的勾当,战士们自然也不会手软,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些败类抓了,交有关部门处理了。

  最让人振奋的是齐桓带队的那一组,他们根据一位老街坊的指引,找到了一处相对偏僻但结构坚固的国有糖酒公司仓库。

  仓库尽管有损毁,但主体结构还在,

  好不容易打开后,里面堆满了不少未损毁的瓶装水、压缩饼干、罐头以及一些劳保用品(如棉被、手套)。

  当这个消息传回指挥部时,所有人都激动不已。

  虽然对于整个城市的幸存者来说,这些数量并不能维持太久,但已经是天降甘霖!

  “立刻组织力量,全力转运这批物资!优先保障伤员、老人、儿童和一线救援人员!”陈江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

  大量的救命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回临时营地。

  当清澈的瓶装水、充饥的饼干和罐头分发到灾民手中时,当崭新的棉被盖在瑟瑟发抖的老人和孩子身上时,营地里的绝望气氛被冲淡了不少,希望重新在人们眼中点燃。

  虽然依然面临重重困难,但至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了初步缓解。

  救援行动持续了2天后,后续的救援部队终于把路打通了,部队的野战医院、社会医疗救助志愿队、还有社会民间的救援队伍都陆续赶来了。

  让陈江他们十分感动的是,还有很多都是运输各种物资的民间车辆,由于道路很窄小,所以只能优先保证抗震救灾的特种车辆通行,这些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社会群众没办法进来,因此他们只能在震区的外围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真正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不过陈江在来援的社会医疗救助志愿队中,看到了自己的妻子,看来楚宁骨子里还是流淌着军人的血液,在这种大灾面前,依然主动请缨到一线来了。

第265章 这是什么罪,你知道么?

  夫妻二人在废墟之上的重逢,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互相长时间的凝视,就能读懂对方的千言万语。

  这是两人之间的小默契。

  最后两人同时快步上前,用力地拥抱在了一起。

  良久,松开,相视一笑。

  楚宁迅速检查起了他身上是否有伤。

  “我没事,我的本事你还不清楚?除了一点皮外伤,其它毛也没伤一根。”陈江握住她的手,温柔地问道,“你怎么来了?孩子呢?”

  “交给咱妈了。你一个总装的处长,留了个口信就跑到这里来了,我作为医生,能不来吗?”楚宁佯装责怪道。

  看到医疗队的人都在往前方走,楚宁也不再儿女情长,

  “你照顾好自己,我要跟着医疗队走了。”

  “好,我们的落脚点就在前面的那所小学操场上。”陈江没有说打电话之类的,在这里根本就没有信号。

  楚宁点点头,立刻拎起随身的医疗箱,跟着大部队快步离去。

  陈江望着妻子毅然决然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既有担忧,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

  这就是他的妻子,和他一样,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随着专业救援力量和大批物资的涌入,救灾工作的效率和秩序得到了质的提升。

  野战医院迅速搭建起来,重伤员得到了及时的手术和救治;

  大型机械开始清理主干道,为深入救援打通生命通道;

  物资分配点建立起来,灾民们终于能每天吃到热乎的饭菜,喝上干净的饮用水。

  陈江和袁朗带领的A大队,此时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他们从初期的救援主力,逐渐转变为配合专业队伍进行精准攻坚和险情排查的精锐力量。

  凭借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和丰富的经验,他们多次深入大型坍塌体的危险区域,定位幸存者,为大型机械作业提供指引,并处理了多处因余震引发的次生灾害隐患。

  终于,随着基建队伍也开始陆续进入,陈江他们这支先遣部队的使命总算是顺利完成了。

  震区的秩序和物资供应基本上已经恢复正常,所以他们也没有继续留下来的必要了。

  楚宁她们还需要留一留,但陈江他们则是接到命令,前往就近机场返回驻地。

  这次的抗震救灾使他们失去了一部分战友,但也收获了灾区人民的浓厚情谊,在他们乘坐军车离开的时候,清理出来的临时道路两旁站满了自发前来送行的社会各界人士。

  人们默默地站立着,虽然灾后的大家一贫如洗,但还是手中捧着自家煮的鸡蛋、蒸的馒头,或是简单的鲜花花环,不断地塞到即将告别的战士手中。

  没有喧哗的口号,只有一声声“再见”和“珍重”,这种在灾难面前建立起来厚重的情谊,比任何锣鼓喧天都更能刻骨铭心。

  陈江和袁朗最后上车,他们齐齐向着人群庄严地敬了一个长长的军礼。

  战士们也纷纷起身,向窗外投去同样郑重的目光。

  车开得很慢,直到车辆驶出灾区,转入相对完好的公路,那股凝重的气氛才稍稍缓解。

  车厢内一片寂静,没有人说话。

  大家都还沉浸在刚才的送别场景中,以及这些天经历的生死考验里。

  牺牲战友的身影,废墟下求生的眼神,获救者脸上的泪水,还有妻子楚宁那俏丽的身影,一幕幕在陈江脑海中闪过。

  袁朗递过来一根烟,陈江接过,点燃,深深吸了一口。

  辛辣的烟雾吸入肺腑,带来一丝慰藉。

  “回去了,”袁朗的声音有些沙哑,“陈江,你说咱们这算不算是完成任务了?”

  陈江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还是残破不堪的景色,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救了一部分,也失去了一部分。任务.完成的不算完美,只能说,我们尽力了。”

  袁朗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他们都明白,在天灾面前,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数小时的颠簸后,军车抵达了军用机场。

  运输机早已等候在跑道上。

  登机前,陈江下意识地回头,又望了一眼那片曾经山河破碎、如今正艰难复苏的土地。

  他知道,他的妻子还在那里战斗。

  巨大的伊尔76运输机轰鸣着冲上云霄,将满身疲惫却意志如钢的军人们带离这片土地。机舱内,战士们大多很快沉沉睡去,鼾声四起。

  连续高强度的战斗,早就令他们疲惫不堪,现在是倒头就睡。

  陈江和袁朗却毫无睡意。

  他俩靠在一起,透过舷窗看着下方逐渐变小、最终被云层遮蔽的大地轮廓,心中思绪万千。

  “活着的立功受奖!牺牲的,一定要妥善安置,不能让英雄们流血又流泪。”

首节 上一节 210/2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