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决定生死的零点几秒内,一道身影如同扑火的飞蛾,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水泥板彻底落下之前,猛地侧身翻滚,精准地卡进了姐姐身体上方那个即将消失的狭小空间里!
是刚才的那位消防少尉!
他用他自己的肩膀和后背,死死地顶住了那正在下压的、何止千斤的预制板边缘!
巨大的压力瞬间让他全身骨骼发出不堪重负的咯吱声,他的脸因为极度用力而涨红扭曲,额头上、脖颈上的青筋如同虬龙般暴起!
“呃啊——!”一声压抑着极端痛苦的怒吼从他喉咙里迸发出来。
“排长!!”周围的消防战士们目眦欲裂。
“快救人!!!”少尉的双眼变得通红,硬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每一个字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他撑起的这一点点空间,是小女孩最后的生机!
这舍身忘死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快!顶撑!快啊!”陈江第一个反应过来,声音都变了调,他和其他战士疯了一样扑上去,用能找到的一切——工兵锹、撬棍、甚至是用自己的双手和肩膀,不顾一切地去顶、去扛那块摇摇欲坠的预制板,试图为这位英雄分担哪怕一丝一毫的重量!
伍六一眼含热泪,几乎是连滚爬爬地冲进去,用最快的速度,小心翼翼地将已经昏迷的女孩子从少尉身下拖了出来!
“女孩救出来了!快!”医疗兵立刻接应。
“同志,撑住!我们来了!”陈江和几名最强壮的战士合力,用撬棍拼命撬动预制板。
“一!二!三!起!!”
众人齐声怒吼,趁着余震间歇的宝贵瞬间,终于将沉重的预制板撬开了一个更大的缝隙。
“快把他拉出来!”
两名战士迅速将口鼻开始流血的少尉从废墟下扒拉了出来。
他的作训服后背已经被磨破,肩膀处一片血肉模糊,红色的肩章配上鲜红的血,显得格外壮烈,
他的嘴角和口鼻都在往外渗出鲜血,显然内脏受到了冲击,
陈江的妻子是外科医生,他平时耳濡目染,也多多少少懂点。
“排长!你怎么样?”边上的消防战士们声音都带着哭腔。
那名排长摆了摆手,想说什么,却一时气短说不出话,只是虚弱地看向被救出的小女孩的方向。
医疗兵正在对姐弟俩进行紧急处理。
弟弟腹部伤势严重,需要立刻手术;姐姐双腿被压时间过长,情况也不容乐观,但生命体征暂时稳定。
现在加上这名排长也受了重伤,更是雪上加霜。
“必须马上后送做手术!”医疗兵焦急地喊道。
可是,强余震过后,通讯依然中断,山路更加难行,这怎么送的出去?
难道千辛万苦救出来的人,就这么耗着?
就在众人心头再次蒙上阴影时,天空之中,由远及近,传来了那期盼已久的巨大轰鸣声!
所有人抬头望去,只见三架涂着军用迷彩的直升机,穿透层层烟尘,出现在城市的上空!
“是直升机!我们的直升机来了!”
“信号棒!快发信号!”
A大队的战士们激动地挥舞着旗帜,点燃了信号棒。
红色的烟雾很快就升腾而起,非常醒目。
直升机上的人显然发现了地面上的红色信号和人群,开始在空中盘旋,寻找合适的降落点。
希望,在这最绝望的时刻,终于以最震撼的方式降临!
飞在最前面的一架直升机率先降低高度,强劲的气流卷起漫天尘土,吹得人几乎睁不开眼。
但此刻,这风声和轰鸣声却如同最悦耳的天籁。
直升机尚未完全停稳,舱门就已打开,几名身穿迷彩服、臂戴红十字袖章的军医和卫生员,带着担架和急救设备,敏捷地跳了下来,迅速冲向伤员所在的位置。
“这里!重伤员三名!一名儿童腹部贯穿伤疑似内出血,一名女孩双腿挤压伤,还有一位是救援人员,背部、肩部重伤,疑似内脏冲击伤!”A大队的医疗兵立刻上前,语速极快地向军医交接情况。
军医们经验丰富,检查动作迅速而专业。“生命体征不稳定,必须立即空中转运!”为首的军医果断下令,“优先运送重伤儿童和这位受伤的同志!女孩情况稍缓,但也必须尽快送医!”
这时候,为首的军医也看到了灰头土脸的陈江和袁朗,在这里能第一时间见到两名大校军官亲临第一现场,这让他有些震惊,想不到居然还有比他们更早抵达的。
“两位首长好!”
他先敬礼,“我们是成都军区陆军医院的,因为适应这种复杂气象与地形的直升机很少,飞行员冒着巨大的危险才找到了一条勉强可以通行的低空航路,这才姗姗来迟。”
听到对方的解释,陈江疲倦的笑了笑,
“我是总装的研发处陈江,这位是A大队的大队长袁朗,我们接到上级命令,先伞降过来的。所以你们已经不算迟了。”
军医一听,顿感大吃一惊。
想不到两位大校居然如此厉害,是伞降过来的,这伞降条件
不过他转念一想,又觉得可以理解,伞降这种事情,不是特种部队还真的没办法过来,普通的伞兵部队哪有他们强悍的野外生存能力,而普通的救援力量又不会高空跳伞,所以这个难度确实很大。
就他们乘坐直升机过来,已经是排除万难了。
“你们回去后,一定要尽快把路线报告上去,让后续救援力量快点进来,这里的受灾群众太需要救援了。”
训练有素的卫生员们立刻将小男孩和受伤的少尉固定在担架上,在战士们的协助下,顶着风,快步冲向直升机。
其它还有一些被扒拉出来的重伤员,也纷纷被送了上去,
小女孩则由另一组卫生员照料,准备搭乘下一架直升机。
“少尉,坚持住!”陈江紧紧握了一下少尉没有受伤的那只手。
少尉脸色苍白,想要说什么,但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只能以坚定的眼神,微微点了点头,便被抬上了直升机。
孩子母亲看着两个孩子和舍命救人的解放军都先后被送上了飞机,激动得浑身发抖,想要道谢,却哽咽得说不出完整的话,只能不住地向战士们、向直升机方向鞠躬。
军医向她保证,会全力医治孩子们,由于直升机的载重有限,要全部转运重伤员,所以孩子的母亲是没办法跟着一起去的。
袁朗指挥着A大队的队员协助维持秩序,并快速将现场其他一些发现的轻伤员也组织起来,准备等候转运。
很快,第一架直升机满载着伤员和希望,轰鸣着拔地而起,转向朝着后方医院的方向飞去。第二架、第三架直升机也相继降落,接走了姐姐和其他伤员。
望着直升机逐渐消失在远方的天际,废墟上的所有人,无论是军人还是群众,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在空气中弥漫——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有对英勇牺牲精神的崇高敬意,更有对未来的坚定希望。
“敬礼!”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陈江、袁朗、伍六一以及所有在场的军人,无论是哪个单位,都齐刷刷地抬起手臂,向着直升机远去的方向,也向着脚下这片饱经磨难却依然不屈的土地,致以最庄严的军礼。
周围的群众也自发地安静下来,目光中充满了感激。
待陈江他们放下手臂,所有群众自发的鼓起了掌,场面十分感人。
陈江转身看向疲惫却眼神坚毅的战士们,声音沙哑却有力:“清理现场,检查装备!还有更多的人在等着我们!”
由于刚才主要还在城市的郊区,所以坍塌的房屋不算高,救援的难度要小一些,但随着陈江他们不断的深入,城市中心地带倒塌的房屋都是比较高的楼房,这就使得现场的搜救工作变得十分危险和困难。
好在直升机来的时候带来一部分救援设备,加上不断有幸存者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这才让工作效率变高了不少。
“队长,后面部队联系上了。”正在这时候,A大队的通讯员激动的跑上前来喊道。
第264章 你怎么也来了?
陈江和袁朗一听,顿时大喜。
这地方的电磁干扰太强了,加上这里的地势又是个盆地,所以导致他们的通讯中断。
但好在经过通讯员的不断努力,总算是跟后方联系上了。
“利剑,利剑,我是老鹰,听到请回答!”
“利剑,利剑,我是老鹰,听到请回答!”
“利剑,利剑,我是老鹰,听到请回答!”
陈江听到熟悉的声音,立刻拿起通讯器大声呼叫,
“老鹰,我是利剑,我是利剑!”
对方显然也有些激动,
过了一会儿,这才喊道,“你们在什么位置,你们在什么位置?”
陈江赶紧报了一个位置,然后把他们伞降后的情况报告了一下,
当通讯器的另一头听到伞降部队多人失联,顿时一阵沉默,大家都清楚,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失联,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你们都是好样的!祖国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对方激动的说道。
在作出了一番指示后,那头明确的表示,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向震区支援,前往震中的道路会很快打通,后续的救援力量会源源不断赶来。现在他们的任务就是和当地政府一起稳住局面,尽可能多的抢救生命,只要人活着,家园没了还可以再建,甚至建的更好!
“坚决完成任务!”
陈江立正大声回答。
有了后方的支援,陈江就心里更有底了,
“指挥部命令我们,以现有位置为基础,向周边辐射搜救,并设法与地方政府取得联系,建立临时指挥点!”陈江对袁朗和围拢过来的骨干们说道。
“明白!”袁朗点头,转向伍六一,“六一,你带一个小组,向西侧街区搜索,重点是寻找可能存在的政府临时办公点或者成建制的救援队伍。注意安全,保持通讯畅通,有情况立刻报告!”
“是!”伍六一毫不犹豫,立刻点了几名身手矫健的队员,携带必要的装备,迅速消失在断壁残垣之中。
陈江则指挥剩下的人员,包括那些自发加入的幸存者青壮年,以当前废墟为中心,向四周展开拉网式排查。
有了直升机留下的部分专业破拆工具和医疗物资,效率比之前徒手作业高了不少。
救援工作伴随着余震的威胁和体力的极限挑战,在悲壮与希望交织中持续推进。
救人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大家在天灾面前互相依靠互相支持,
不时有幸存者被从废墟下救出,带来短暂的欢呼;也不时有无力回天的遗体被找出,引发一片沉默和哀嚎。
几个小时后,伍六一小组带回了消息:他们在约三公里外的一所损毁相对较轻的小学校园内,找到了当地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
几名当地幸存的领导在那里指挥,但情况很不乐观。
当陈江袁朗他们抵达那片满是帐篷和伤员的临时营地时,当地的干部和群众看到这支虽然满身尘土、军装破损,但纪律严明的队伍,如同看到了救星。
“太好了!终于把解放军盼来了!”这个临时指挥部里的一名领导紧紧握住陈江和袁朗的手,激动得声音哽咽。
他迅速介绍了情况:县城受灾极其惨重,大部分建筑倒塌,伤亡情况无法统计,医疗资源奇缺,食品和饮用水也即将告罄。
陈江将后方的情况和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救援消息告知对方,极大地稳定了指挥部众人的情绪。
凭借A大队带来的通讯设备,临时指挥部终于与上级建立了稳定的联系,灾情得以准确上报,救援需求和物资清单也得以传递出去。
陈江和袁朗他们协助临时指挥部重新梳理了架构,划分了责任区域,将有限的救援力量(包括陆续汇拢的少量部队、武警、消防以及不断壮大的志愿者队伍)进行整合,制定了“先易后难、救命优先、划片清理”的救援原则。
袁朗充分发挥A大队的特长,将队员们分成数个尖刀小组,配备工具和医疗兵,专门负责对深层埋压、救援难度大的重点区域进行攻坚。
“对有限的食品、药品以及饮用水,都要集中统一使用,现在是非常时期,所以必须严格管理。”
在陈江的建议下,他们分出一部分人手对城市里抢救出来的物资,进行统筹管理,然后按照基本生活需求给灾区群众。
陈江他们也分到了一份食品——一人一包方便面,因为城市已经断水断电,所以饮用水十分紧张,A大队和消防官兵都选择了干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