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干部专门对此事做了道谢,并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部分作为相应的补偿,这件事方才结束。
能够被挑选出来负责首长饮食的战士,不一定需要多少专长,但肯定要老实和忠诚,同时还得遵守纪律。
此事之后,这些同志对于红军的纪律与风气,便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种认识又会继续影响他们行为,并且在这支队伍中逐渐扩散开来。
所以,这次程刚在了解炊事班的想法之后,也没有责怪的意思,只是稍微提醒一下,毕竟不算什么错误。
“好的,程主任,我一定会和同志们说清楚的,那我…那我先走。”
“嗯,去吧。也别太当回事,这不算什么问题。”
一说完话,小王就红着个脸快步地走了,程刚也没指望对方能把自己的话全部记住,反正后面他还会去跟大家讲一下,当是上课了。
这么一通对话下来,众人算是明白了大概的意思,再仔细看看桌上的饭菜,一盆大米饭,一盆米汤,一碗辣椒萝卜,就是所有人中午的伙食了。
其中那份饭看着满满当当的一大盆,加上又没有像往常一样掺杂各种杂粮,所以一通雪白的大米饭显得格外的诱人。
但是定睛一看,便能注意到每粒米饭都要比往常大上不少,这品种又不可能换,粮食也不可能随意放大,大家都是聪明人,知道这大概是炊事班的同志想了什么办法弄出来的。
但是没有人说什么,根据地的困难确实是摆在眼前的事情,这个时候还有谁会站出来强求待遇呢,连李王二人也没有二话,端起了饭碗自己开始了盛饭,只是大家心中有事,屋里的气氛就难免沉重了些。
“哎呀,都板着一副脸干嘛,我看这伙食就挺好的嘛,就是这米蒸得烂了些嘛。
来来来,每人一碗饭,一碗汤,欸~ 原汤化原食,不错!”
看到众人的心情有些不对,程刚连忙起来缓和下气氛,一碗寡淡无味的大白饭,加上一根咸得过头的干萝卜条,硬是被他吃出了山珍海味的模样。
人的适应能力可是很强的,来到这里一年多了,他这个现代青年算是也吃惯这些饭菜,更不用说隔断时间他还能回去享受一把,相比身边的同志,他应该是最幸福的那一个,这就已经很知足了。
“好啊,原汤化原食,哈哈,不错,不错!”
看到程刚吃得这么起劲,李润石也跟着兴起了,两个人的话语刚一落下,众人也纷纷上前瓜分了起来,屋子顿时充满了一片欢腾的气氛。
至少现在还能吃上大米饭,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吃完了饭,再往碗里倒上米汤,喝完之后,还得再用清水把碗冲刷一遍,最后喝完了这点洗碗水,方才算是结束了一顿午饭,顺带连碗也不用洗了。
就是这样清贫的伙食,众人却吃得很开心,没有耽误多少时间,午后稍微收拾了一下,便重新开始讨论起来。
上午的时候,程刚提出了常桂大战的猜测,当时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成了宝贵的发展机遇期。
话说战争平息之后,红军指战员的士气或者说心气确实涨了老大一截,乃至还冒出了不少冲动冒险的苗头。
认为可以继续进攻敌人,将其赶尽杀绝的有,认为需要尽快恢复根据地,同时往更远的县城进军的也有,反正各种想法,或左或右,不一而足。
但好歹高层还是冷静的,尤其是在后勤和地方部门的提醒之下,大家基本清楚了这场前所未有的大战给整个根据地带来的巨大伤害。
在人员上,红军此战中付出了近两千人的伤亡,差不多快到当前兵力的三成,至于地方上的统计估计只多不少。
好在因为治疗及时,不少战士只是轻伤,恢复之后还能继续参战,但如此庞大的减员,确实当得是伤筋动骨,又哪里支撑得起更庞大的战略计划。
可偏偏令人头疼的是,即便减员如此,仍然没有改变眼下粮少人多的局面。
这次会议就是众人为了寻找解决出路而不得不举行的,相比于战前,这次参会的人员都要显得疲惫很多,持续的战斗下来,精力也好,体力也好,都消耗得太快了。
在参会的红军指挥员中,不管是留守还是下山的,很多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挂了些彩,还有些未能出现在会场上,有的是在医院养伤,有的则已经牺牲了。
补过,不管怎么说毕竟还是胜利了,至少成功将敌人赶出了根据地,而且这么多年的革命下来,大家也习惯了牺牲,因此会场中倒没有太多的悲伤,众人疲惫的脸上,还能看得出些许笑意。
只有李润石等少数几人在皱着眉头思考着什么,红军下一步要往哪里发展,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背后牵涉到的考虑,实在是太多了。
至少不能刚打下胜仗就直接跑路,这样之前的努力就近乎白费了,但说实话,当众人在战后了解到这次战争的消耗时,确实都不由地为此咋舌。
而且,实际情况比大家想象的还要糟糕,午饭后,程刚给所有人通报了当前的物资储备,如果按照现在的消耗速度,那么所有库存将在一个星期之后见底。
——如果没有他暗地里的小动作,现在大家就已经没得饭吃了。
虽然不清楚这背后的门道,但是从今天这顿午饭上就能看得出问题,居然找不到一点杂粮来混杂精米,只能就这么干耗着整个根据地最后储备。
所有人都清楚,这是一种奢侈的不得已而为之,但凡还有别的选择,都不可能这么做。
“现在我们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直接向东开拓,与东谷那边联系起来,形成一片更大范围的割据。
另一条,派出一部分力量,前往赣南,那里的群众基础和生产条件都还不错,可以发展处一块全新的根据地。”
程刚最后的提议,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第121章 一路顺风
“这次还是多亏你又运来了这么多援助,我们才能稍微多撑一会啊。”
清晨,李润石和程刚两人走在毛平往凝岗的小道上,昨晚的熬夜似乎并没有消耗两人太多的精力,在健步行走的同时,还可以聊些工作上的话题。
现在是穿越2年2月20日,白军已经兵分多路,完全撤出了凝岗境内,在红军的步步紧逼之下,也没有在甬鑫、林县继续久留迹象,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战争,终于到了最后结束的时刻。
但留给井冈山根据地所有军民的,却是一片狼藉、满目疮痍的家园,迫使他们都没来得及舔舐战争带来的创伤,就不得不擦干眼泪,投入到辛苦的劳作中去。
好在的是,这位神通广大的程主任,终究还是给根据地再次带来了惊喜,足以支撑这支队伍及其附属人员一个多月的粮食,在昨天晚上意外地被送到了根据地。
虽然还是不够所有受灾群众的消耗,但好歹红军可以自给自足,不用给地方添加负担,如果再省些的话,还能多少支援些个。
粮食的到来,总算让众人稍微地松了一口气,连同粮食一起来的,还有其他生活和军用物资,这些将专项用于根据地的重建工作,以及补充将近清空的原材料仓库,以保证短期内军民的正常生活生产。
“终归还是杯水车薪,只不过把麻烦延后了一个月罢了,后面该做的决定,还是得做。”
对于李润石的感叹,程刚没得什么居功自傲的感受,在他眼中,相比于这一年来所有人的牺牲和付出,自己的那点帮助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一个月已经很不容易了,能够争取到这么多的时间,好歹还能让所有人缓口气,不然刚打完仗又得远行,铁打的人都扛不住。”
话说李润石也算是运气比较好,一路行军打仗下来,居然没有受什么伤,只是脚上不小心破了个口子,经过治疗之后,一星期就好得差不多了。
但其他指战员就不见得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程刚这次运来的就有不少药物和耗材,之前山上储备的那些,早就已经见底了,甚至有段时间不得不逼得医护们使用土办法解决,代价就是突然飙升的伤口感染率。
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去赣西联络东谷,还是去赣南开辟新地,能够动用的人力都实在有限,毕竟现有的根据地总还是要有人守卫的,摊子铺得太大,如果敌人卷土重来的话,这损失就可就大了。
有这一个月的时间休养生息,等第一批轻伤员归队的时候,红军无论是人数还是战斗力都能恢复到不错的水平,至少能到战前的七八成,这样战略余地也能宽松些。
“只是同志们的意见还远没有统一,这一个月,你们怕是得吵得够呛,哈哈,不过要我说,你这脾气得再收敛收敛,提醒你好多遍了,还是那个样子。”
援助送达之后,程刚就提出了暂时离开的请求,因为也不是第一次了,所以众人算是习以为常了。
这次李润石要去考察凝岗各乡的重建情况,程刚就自告奋勇地来陪同,反正马上就要走人,工作也推了个干净,现在倒是最清闲的时候,两人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再聊一聊。
“这个你就不用操心咯,我自然知道分寸。”
李润石的回答没有出乎程刚的意料,这么久的合作下来,程刚对此人的脾气也算是有了点基本的认识,相比于后世那位领悟了团结奥义的主席,这位三十多岁的青年人现还处在成熟期,远未到完全体的状态。
虽然已经具有敏锐的眼光,灵活的头脑以及深入人心的洞察力,但在脾气这项上,确实让人不好怎么说。
为了缓和每次会议中他与其他干部的矛盾,程刚不管是在会上还是会下,都做了不少工作,甚至众人都形成了这么一个共识,如果白天和润石吵了架,那么晚上程主任肯定得跑来敲门,要是吵得厉害的,手里八成还会提上些东西。
当然,基本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有时就是他自己动手做的吃食,而且食材都是程刚用工资买的,没有直接动用公家仓库。这点分寸程主任还是把握好的,虽然东西都是从他空间里搬出来的,但是交了公,就不能随便再动了,必须以身作则。
所以他这个单身汉,一人吃饱全家不愁,还领着根据地里最高的工资(因为兼职多,而且根据地对老师、医生等技术人才的待遇较高),却整天穿得破破烂烂的,身上脚上打满了乱七八糟的补丁,实际就是攒下来的钱大多花在这上面了。
其实大家一般都不太愿收下程刚的礼物,毕竟所有人都穷成这样,在物质上也就没了太多需求,很多人虽然有着较高的工资,但基本都不会动用,或者直接捐作党费。
只是不管怎么样,这位大名鼎鼎的程主任把姿态摆得这么低,其他人也就不好继续摆什么脸色。
再说了,因为程刚做菜的时候还会偷偷地用点现代带来的调料,所以虽然制作工艺不算优秀,但好吃确实是好吃的,别说是放在这种乡下地方,就算是在大城市里,也能勉强算得上佳肴。
结果往往是拒绝着拒绝着,几个人慢慢就坐到桌上吃了起来,吃饱肯定是吃不饱,但韵个味还是不错的。
这也算是前段时间粮食比较充裕的时候,众人难得的消遣之一了,现在回想起来,大家还颇有些怀念的感觉。
对于程刚在背后做的这些工作,李润石自然也是看在眼里,只是这脾气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甚至有时候没控制好,他还会对着旁边这人训上几句,而程刚倒是有点唾面自干的味道,不管怎么挨骂,都点头应着,等气消了再好好聊。
毕竟嘛,挨他的骂,不寒碜!
所以慢慢地,李委员也开始尽可能地收敛起来,和其他人的矛盾也没得那么多了,而别人看在程刚的面子上,有时候也不会太过置气,互相间的关系倒是维持着尚可的稳定。
“其实我也知道,后面那一步要怎么走,确实不好决定,所以你也别着急,我这次离开之后会再做点准备。
等我回来的时候,应该可以有个准信了,能多点帮助,后面的路子也能好走些。”
实际上,程刚这是在帮李润石打掩护,同时减轻他的压力,他的想法程刚早就已经知道,这时候离开一个月,正好可以给其他反对的同志留个转弯的余地。
等他下次再回来的时候,再以援助的理由给大家一个台阶下,这样众人的情绪就能稍微理顺些了。
“明白,一路顺风吧!这趟离开,一定要注意安全。”“放心吧!”
作者的话:今天赶在最后的时候更新了,算是摆脱了缺更的状态,第二卷在这里也就结束了,斗胆求一个月票,明天开始恢复正常!
第121章+ 第2卷 卷尾语
时隔一个多月,第二卷也结束了,依照惯例,我想利用卷尾的机会再和大家聊一聊。
相比于第一卷,第二卷只经历了一轮穿越,从时间上来说,跨度确实没有之前那么大,所以也有书友说我水了不少(笑)。
不过我想这一卷下来,应该可以给大家呈现一个比较完善的画面,而不用空对空的想象,这点应该达到了最初的目的。
总的来说,这本书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能够坚持到现在,就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而且还有这么多人支持。
作为一个从初中就开始看小说的老白,我接触近代文是在大学的时候,令我受到启发最大的当然是虹猫的那本了,之后就彻底迷上了这一题材。8
甚至这个脑洞,早在五年前我就已经想出来了,但是一直没有动笔,最后机缘巧合之下,终于有了这本书,自然的,我也是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前面我也提过,这本书最开始只是我在论坛里的随笔,想着挖个坑什么时候想起来再填,结果没想到这么受欢迎,也没有想到现在能够有这么一个环境让我能把书发布出来,并且写下去,所以其实之前确实走了不少弯路,但好在现在已经步入正轨了。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大环境没有问题,我肯定会继续坚持,更新的话有时候可能会不太给力,但至少有全勤逼着,随意断更的情况应该不会发生,所以也请大家放心。
多余的废话就不多说了,和上次一样,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我写书的一些思路和想法,也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来讨论:
下面进入正题:
1、关于各类武器型号的问题。
这个问题,同样也可以用来回答工业发展方面的建议。
经常会有书友跟我提起某某武器,并且建议我在书里给整上,肯定能起到不错的作用,比较常见的有:传闻中游击战三神器中的107火箭炮和40火(RPG-7)、美军的M79榴弹发射器等等。
这些武器都具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看似结构比较简单,在网上的知名度较高,并且发明之后颇为流行了一段时间,所以被认为可以作为出奇制胜的法宝,至少也能起到不俗的作用。
但正如我在回复时不断强调的,技术的发展要远比所有人想象的要快,看起来这些武器都已经成为了历史,放在现代也基本属于落后产能。
可是放在其发明的那个年代,这些产品必然集合了当年足够先进的可量产技术,而其中不少很可能就是十年前所没有或者成本过高的。
尤其是放在二战那个军事倒逼科技进步的时代,三十年代初和四十年代末,短短不到二十年,代差就已经非常大了。
书友们的推荐,我都有认真地查询资料,但是很遗憾,大部分的都在材料或结构上存在不小的难度。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点有些类似于信息大爆炸时代的电子设备,如果让零几年的工厂仿制现在的智能手机,那么肯定只会望洋兴叹,即使勉强做出了样板,也是成本高昂块头巨大性能落后,完全没有实用的价值。
当然,因为工业的发展,现代产品复杂度越来越大,制造所需要的条件也越来越多,所以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但也不要忘了,二十世纪初可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为何要将其形容为革命,很大一点就是其变化之大,发展之快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
又正如小马过河,如果小马还没有成长到不会被河水淹死的大小,那么即使它从别人那里打听到可以过河也不顶用,因为过不了就是过不了,得等长大点再说。
所以看起来很多武器就是缺少一个想法,只要有了想法,就完全可以仿制出来,提前十年二十年都没问题,但如果真这么干了,那么结果大部分只会是失败,甚至被淹死。
那么有没有例外的情况呢,有,只是大部分集中在基础材料领域,而且还需要加工工艺、成品配方、制作流程足够简单,才会有可能出现突破。
只是因为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条件实在是太过复杂,哪怕是在某个领域突破了,短期内也不会出现质的变化。
没有那种武器就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即便是,那也得能够把药炼出来,炼不出来就等于没有,可要炼出来,还得沉下心把工业先发展起来。
任何的发展都是一个水磨功夫,指望一下子鲤鱼跳龙门是很难的,即便做到了其背后也会付出不低的代价,历史上这样的教训不要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