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时间点的两人都非常忙碌,乔杨这次过来,也是她难得抽出的空闲,毕竟在丈夫出发之前,也不知有没有时间给他做这些打理。
自己男人什么性子她很清楚,要是不准备好的话,怕是得到了路上才发现这些问题。
“好了,有问题的我再带回去,做好了再给你送过来,还有,你的那些脏衣破裤我也拿走了,一个人在外面,要记得好好照顾好自己。”
收拾完一切,又到了分别的时候,虽然之前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当她真正面临这个时刻,乔杨还是忍不住眼里泪水。
“放心吧,有同志们照顾着呢,你在这里也要照顾好自己,孩子们就劳你多费心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李润石不会像妻子那样说话都带着哭腔,但此情此景,还是让他的眼里沾上了些许湿意。
最后,革命同志没有太多时间顾及这些儿女情长,两人虽是夫妻,但同时又是战友。
所以即使知道这次离别之后,对方即将面临各种风险,可也只是留下了默默的支持和祝福。
短暂的相拥之后,乔杨离开了,望着妻子远去的背影,李润石缓缓地点燃了一支烟。
有了程刚提醒之后,但凡有家人在场,他都不会再抽烟,这么久下来,也差不多成了一个习惯。
这个男人心里很清楚,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他大概是不合格的。
整个根据地,不管是地方还是部队,都离不开他的参与,这种情况下,他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尽全力投入了革命事业当中。
而代价自然就是自己的家人,虽然程刚把他们接到这里,可是半年下来,家人团聚的时光屈指可数,往往只能抽出些许的空余见上几面。
尤其是几个孩子,这时的男孩子正是粘父亲的时候,想到每次离别时老大和老二不舍的眼神,他这个父亲心里总不是滋味。
所以不在家中抽烟以及少抽烟,差不多变成了他思念家人的一种方式,每当烟瘾起来的时候,总会让他想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而在另一边,安尹和安秦两个孩子虽然也在想念父亲,但更多的还是面对新环境的好奇。
在井冈山的大小五槿地区,一处偏僻隐蔽的角落,坐落着几栋匆匆赶制的建筑,在未来的几个月,这里将成为工农兵学院附中附小的师生们临时落脚的场所。
不管是初小的李家两兄弟,还是高小的刘翠儿等人,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
上次他们安置的校舍,现在已经被改为临时军营,驻扎着二十九团的两个连。
不是因为部队强占学校的住房,而是在防御排查的过程中,发现那处校舍的旁边,恰好有一条小路通往山下。
因为多年来杂草丛生,这条小路已经很难用肉眼辨别,但是在发动了当地居民之后,大家还是从老人的口中获知了小路的存在。
为了安全起见,边界政府决定将学校迁走,重新在另一个位置搭建了几栋建筑安置,同时山上的军民也抓紧时间在这里修建工事,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当然,如果只是为了防备敌人抄小道的话,并不用派上两个连过来驻守,这里实际还牵涉到了另外一个计划。
对于这个计划,附中附小的师生们肯定是不知道的,甚至他们连搬迁的原因都不清楚。
但是战争时期,众人都有这个觉悟,他们能做的就只有服从安排,尽量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第87章 舌尖上的少年(上)
“翠儿姐姐,我们什么时候吃饭呀,大家肚子都饿了。”
“别急啊,饭就快做好了,安尹,回去跟同学们说一下,让他们再等一会。”
“就是,安尹,再怎么也饿不着你们,给,先吃块红薯垫垫。”
“嘿嘿,谢谢小李哥哥,哥哥姐姐们都辛苦啦,那我先回去咯。”
安尹不仅完成了其他同学摊牌给他的任务,还成功地顺到了一小块红薯,心里乐得不行,蹦蹦跳跳地回了教室。
今天是休息日,学校没有安排课程,老师们大多去了学院进修,大些的孩子也都在食堂帮厨。
所以现在的教室里,就是这群小孩子们的天下。
因为创办不久,整个附小的学生数量并不多,五岁以下的在托儿所,五岁以上则按照年龄分了两个班,实际就是初小和高小。
虽然都是上的一年级课程,但年纪大的这些孩子,在理解能力上会稍微强些,所以进度更快。
像刘翠儿这样年龄上已经快要升初中,学习又比较强的学生,还会被特别培养,学校专门组织了一个学习小组,或者被称为示范班。
示范班,也有师范的意思,因为年纪较大,所以这些学生还往往会承担起一些老师的职责。
虽然暂时没有能力上台讲课,但是充当生活老师或者助教还是没有问题的。
此时的山上,附小的学生差不多两百多人,其中一大半是高小班,剩下的不到一百个九岁以下的孩子,被安排到了初小班。
初小只分成了四个组,每个组有两个生活老师,比如刘翠儿就被安排到了安尹和安秦他们所在的小组。
其实说是生活老师,也可以说是带着他们玩的孩子头,毕竟这些学生的学习经历都不长,哪怕从去年底起算,也不过一年而已。
就知识水平来说,哪怕是示范班的学生,也不过学会拼音、阿拉伯数字和常用的一百多个简体字,能够写出不到一百字的作文,以及百以内的加减法。
这还是其中学习速度最快的那批学生。
但是没办法,师资有限,整个根据地真正又有文化又能全职的老师并没有多少,其他的无论男女,都在地方或者部队有工作,只能来这里兼职上课。
毕竟以当前社会的文盲率,不管哪个部门最大的问题都是缺少人才,能够派出干部去学院兼职当老师,就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最大的教师来源其实还是工农兵学院的那些学员,他们不仅有文化,也有足够的时间,互相之间走动也方便。
因此除了师范系的十来人外,其他学员也常常过来上台讲课。
可惜的是,因为战争的缘故,所有在学院进修的指战员们都被重新派回了部队,其他学生也大多安排了宣传、生产任务,哪怕师范系的学生也是如此。
而且山上的空间有限,找不出一个位置可以同时安排学院和附小这么多人,甚至包括学院也分成了好几个部分。
也就是说,此时的附小算是老师数量最少的时候,加上又是休息日,兼职的师范生们都得赶回去补课,能管着这些孩子的人就更少了。
不管怎么说,附小都算是整个边界条件最好的小学,如果单看教师数量的话,附小的学生享受的教育,在这个时代大概都能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当然了,其他的县乡也有办学,其实不管是甬鑫还是凝岗,教育水平都不能算差,近些年来一直有不少社会各界人士创办学校。
从那些学校出来的学生,很多还加入了组织,投入到了革命浪潮之中。
只是限于财力和师资,这些学校大部分的规模都不算大,而且基本集中在县城。
至于更基层的农村地区,就只能停留在扫盲的程度,这还是今年才有的局面。
毕竟以当前根据地的财力,根本普及不了义务教育,哪怕是当下的这个模式,也是程刚全力支持下的结果。
所以才会有从地方挑选优秀学生进入附小的制度,在将资源集中使用的情况下,适当维持公平,只能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再回到附小,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一群小屁孩集中在几个屋子里,又没人看管,基本上跟游乐园没啥差别。
安尹走近了其中一间教室,里面嘈杂的氛围让他稍稍有些不适应,他站在教室外面往里望了望,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这时一个小不点出现在了他的视线当中,此人正是他的弟弟安秦,或许是兄弟两人心有灵犀,安尹刚一望过去,安秦也注意到了窗外的哥哥。
在这一时刻,兄弟两人的默契似乎达到了极致,安秦刚要呼喊哥哥,就被对方的一个眼神给制止了。
再一轮眼神沟通之下,安尹喊了声“我要尿尿”,然后就在其他同学的吵闹声中偷偷溜出了教师。
屋外的一个角落,兄弟俩成功会面。
“哥哥,你回来啦,饭做好了没有呀,我肚子都快饿扁了。”
安秦前两天才满五岁,如果按规定,他得这个学期完了之后才会入学。
但因为乔杨的缘故,为了方便两兄弟互相照顾,所以他一开始就跟着哥哥安尹进了附小,而不是被安排到托儿所。
“还没好呢,给,先吃块红薯垫吧垫吧。”
这个年纪的孩子哪有不贪吃的,安尹前面拿到的那块红薯被他藏在了怀里,把弟弟带到教室外就是为了和他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本来就是切下来的一小块,所以红薯的个头并不大,你一口我一口,小口小口地啃着,很快就被两人分着吃了个精光。
“怎么样,甜不?”
“嗯嗯,甜~”
其实,因为品种的缘故,这种程刚带来的品种产量虽大,口感和味道却是稍逊,加上土壤肥力不够,所以更是打了折扣。
不过对于这时的孩子们来说,生红薯带着独特的爽脆和甘甜,已经足够他们回味。
虽然兄弟俩的父亲是边界的最高领导,母亲也是小学校长,但是因为父母的高要求,两人并没有收到什么优待。
平时的时候,能够多得到一小块红薯,已经算是大孩子们对他俩难得的照顾,而他们也满足于如此的意外之喜。
“我给你吃的,你不要告诉其他同学,晓得不?这是我们兄弟两个的秘密。”
安尹虽然才六岁,但多多少少懂得些道理,小李哥哥愿意给他吃的,那他偷偷带着弟弟吃掉就可以了。
要是还敢拿出去给小伙伴们炫耀,那今天晚上他的屁股只怕就得跟竹条亲密接触,连带着哥哥姐姐们也得挨骂。
“嗯嗯,我晓得,我肯定不会说出去,前面的我都没说出去嘞。”
带着小孩子特有的邀宠式的特意,安秦说完话之后,还郑重其事地点了头,然后用舌头舔了一遍嘴唇,再抹了抹嘴。
“乖,下回哥要还有吃的,再分给你吃,现在赶紧回去吧。”
“嗯嗯!”
安秦继续熟练地点了点头,虽然现在教师里乱得很,但是如果他们两个离开太久,还是容易被发现。
不过很明显,兄弟二人干这事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先是安秦回到教室偷偷坐下,然后安尹再回来跟大家报道最新的食堂消息。
大家都是没什么太多心思的小孩子,加上注意力都集中在玩耍上,所以倒是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对兄弟的情况。
不久之后,过去帮厨的老师回来了,有成年人在场,这些娃娃们倒是安静了不少,很快在老师的指挥下老老实实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小孩子都精得很,知道老师回来了,离开饭也就不远了。
这位老师正是何梓帧,现在还是在前委工作,不过已经不再是书记秘书,每隔一段时间,她也会来到附小兼职。
她本来就是甬鑫女子学校毕业,而且之前能够胜任秘书工作,文化水平肯定不差,教导这些小孩子自然不在话下。
至于班上那两兄弟的身份,以及小学校长的存在,自从这家人团聚之后,她已经不做这个念想了,所以并不在意。
何况大家本来就是革命同志,这个时期也不会想太多别的事情,何梓帧与乔杨两人作为根据地难得的女同志,半年下来,互相的关系倒也处得不错。
果然,整顿完纪律之后,一盆盆饭菜就被端到了教室外的操场上。
按着定好的规矩,孩子们排着队从教室里走了出去,领好自己的饭菜,再各自吃完,到水池里把碗筷清洗完毕,回到教室开始午休。
一切倒也似模似样,尽然有序。
第88章 舌尖上的少年(中)
“嘿嘿,二妹,你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
山沟中,附小简陋的校门下,刘家的老大和老三背着个竹篓,朝着从宿舍走过来的刘翠儿挥了挥手。
“呀,大哥,老三,你们怎么过来了。还有,弄这些干什么,我在学校什么都不缺,留着自己吃多好。”
今天是休息日,中午帮完厨之后,刘翠儿的任务就完成了,晚饭自然有下一批值日的同学负责,所以刘翠儿就在宿舍休息了一会,顺带整理一下之前做的笔记。
不过回到宿舍不久,就听同学说门口有人找她,果然,到了外面一眼就看到了两个人,正是刘家跟着她一起上山的两个兄弟。
刘家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刘翠儿排行老二,虽然是女孩,但却是家里最出息的那个。
眼瞅着红军这边慢慢成了气候,对学生也大方,刘翠儿在这边的学校不仅包吃包住,甚至还有不少零花钱。
在重视教育的边界一带,到红军的学校读书,也逐渐被众人接受,乃至成了件时髦的事情。
尤其是对于渴望改变命运的中下层农民来说,除了参军之外,努力读书然后凭本事考入附小,就成了他们的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好办法。
当然,以后也可以像刘大和刘三一样,加入工厂的学徒班,学满一年成绩合格之后,在进工厂当学徒。
不过刘家兄弟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参加特招考试,再分配进学徒班,更多是为了安置这一批跟着家人一起上山的孩子。